关于孩子的奖与惩
现在家长越来越希望能科学的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但有时候会事与愿违,就像本篇文章的主题来说,奖也是有技巧的,有时候有奖了,但结果有可能跟家长想的有些偏差,惩罚呢我个人是不太赞同的,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引导孩子,让其意识到错误。下面就与家长们来聊聊关于孩子的奖与惩。
一、关于孩子的奖励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知道尽量鼓励孩子,孩子做的好就奖励,这样孩子会自信,家长已经有这样的意识挺好,但并不是一味的鼓励和奖励都适合的,有些甚至会适得其反。通过下面几个案例来说明情况吧。
案例一
孩子在家中玩好玩具基本上很少收拾,但有一天家长意外的发现,咦,孩子玩好玩具竟然自己整理了,觉得这个时候应该好好鼓励和奖励孩子,比如会对孩子说,你真棒,妈妈给你买件玩具当成奖励,认为奖励了孩子下次也会这样做。
案例解析
其实这是家长走入的一个误区,孩子做这件事,本来是比较平常的事,慢慢觉得自己玩好玩具是应该自己收好,是一个很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而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奖励,孩子会认为原来我这样做能得到奖励,挺好啊。接下来就会发生,没有奖励这件事孩子就不会去做。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说,很开心能看到你能自己整理玩具了,有进步,我觉得你可以自己整理小书架了,你可以将书分类,也可以根据你的喜好来放,以后你就是小书架的主人了。这样孩子会觉得这个举动得到了认可,而且家长也在细心的关注我,并没有敷衍的说你真棒之类的话。
案例二
一位孩子学跳舞,在一个比赛上拿了一等奖,家长了解到后很高兴,就对孩子说,你想要什么,随便挑。孩子说我要IPAD,平时家长是很少让孩子接触的,因为怕伤害眼睛,今天一高兴,买了,然后随便看。如果之后孩子说,我不想去学了,家长可能就会立马把IPAD收起来,包括电视也不让看,哪怕平时是答应,每天有20分钟时间可以看的。
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思维很混乱,他不知道家长口中的规则是什么意思?定下的几条里面,哪些是所谓的规则。
案例解析
这种情况是孩子的确表现的很出色,家长也想做为鼓励,奖励孩子一下,但有些家长一高兴,都没有任何原则了,随便孩子挑,没有任何规则可言,如果之后发现孩子有所下降,就立刻摆出规则,这样其实不太利于孩子规则的建立。
如果这个时候跟孩子说,你这方面的确很出色,我也一直觉得你可以的,继续努力。这周末我们去外面庆祝下,农场、动物园、海洋馆,你可以选一个。这样传递的信息就是,第一你的这项成绩得到了肯定;第二,我也没有无节制的进行奖励,平时不被允许或少量接触的还是没有变,我给的地方既能游玩,还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一举两得。
二、关于孩子的惩罚
其实关于孩子的惩罚,很多时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个人是不太支持惩罚的,就算真的要惩罚,比如孩子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让孩子一人坐在一旁冷静下等冷处理的方法,更多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从而下次不会再犯了。
案例一
家长与孩子因为一件事起了争执,孩子情绪都很激动,孩子你不让他这样弄,他偏要这样弄,家长也说服不了孩子,只能抓起小孩子的手打了起来。然后就听见孩子一直在哭,家长一直在不停地说。到最后也没什么效果,孩子还是不知道错在哪里?
案例解析
在孩子情绪比较激动的情况下,其实建议让孩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一会,让孩子平静几分钟,不用说孩子,哪怕是大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就算有道理,也听不进去。跟孩子说,请你在这里安静几分钟(根据孩子的大小来定),时间到了,我再来。这样的说法孩子会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并不是让你孩子一人呆在那边,不过来了。
其实这也是给家长时间,这段时间自身也平静下,等平静下来后,如果之前真的是孩子错,用简洁的语句,耐心的语气告诉他。慢慢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哪里错了。
案例二
孩子在家里的浴室里玩水,搞得浴室里全都是水,衣服也都湿了,家长一看,大多数时候气不打一处来,就开始“教训”孩子了,可能连原因也没有搞清楚或者也不给孩子改正的机会,这样孩子下次仍有可能会出样这样的情况,因为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错的。
案例解析
这个的确,一般家长一看是这样的情况,肯定气不打一处来,火冒三丈,其实对于家长有时候发脾气,我的态度算是中立,不支持也不反对,当然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家长也是人,毕竟不是神,有时候也会发脾气,只是我们不知道在孩子心中家长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家长发了脾气,事后应该跟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家长也是人,也会发脾气。发脾气是家长的错,不是孩子的问题,应该就发脾气的问题说,不要说发脾气是孩子造成的,要赢得孩子的原谅。
对于上面的案例,如果家长蹲下来跟孩子说,我觉得你在沐浴房里面玩会更好,你看这样外面的地也不会湿,你还能尽情玩水,不是挺好吗?这个传递给孩子的是几层信息,第一你这个行为是错了,已经明确告诉你,这里不是玩水的地方;第二你喜欢玩水,我也支持你,而且给你一个可以玩水的地方。这样下次孩子就知道了,我玩水应该在这里,浴室的其他地方玩水是不对的。
然后可以引导孩子,跟孩子说,你一块布,我一块布,我们能一起把这个地方擦干吗?这个是告诉孩子,既然已经做过错了,就要勇于承担责任,一起来弥补错误。
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奖与惩,如果家长拿捏适度,运用得好,孩子的各方面成长及对错误的纠错会有一个提高。但是如果运用的过度,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奖与惩是把”双刃剑”,但我总觉得每位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相信一定能运用得当。
河南省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新乡市心理学研究会
地址:新乡市和平路公立医院院内
新乡市心理咨询师新乡市心理医生新乡市学生心理咨询新乡市心理学研究会新乡市青少年心理咨询新乡市心理咨询新乡市心理学研究会
一、关于孩子的奖励
其实现在很多家长知道尽量鼓励孩子,孩子做的好就奖励,这样孩子会自信,家长已经有这样的意识挺好,但并不是一味的鼓励和奖励都适合的,有些甚至会适得其反。通过下面几个案例来说明情况吧。
案例一
孩子在家中玩好玩具基本上很少收拾,但有一天家长意外的发现,咦,孩子玩好玩具竟然自己整理了,觉得这个时候应该好好鼓励和奖励孩子,比如会对孩子说,你真棒,妈妈给你买件玩具当成奖励,认为奖励了孩子下次也会这样做。
案例解析
其实这是家长走入的一个误区,孩子做这件事,本来是比较平常的事,慢慢觉得自己玩好玩具是应该自己收好,是一个很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而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奖励,孩子会认为原来我这样做能得到奖励,挺好啊。接下来就会发生,没有奖励这件事孩子就不会去做。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说,很开心能看到你能自己整理玩具了,有进步,我觉得你可以自己整理小书架了,你可以将书分类,也可以根据你的喜好来放,以后你就是小书架的主人了。这样孩子会觉得这个举动得到了认可,而且家长也在细心的关注我,并没有敷衍的说你真棒之类的话。
案例二
一位孩子学跳舞,在一个比赛上拿了一等奖,家长了解到后很高兴,就对孩子说,你想要什么,随便挑。孩子说我要IPAD,平时家长是很少让孩子接触的,因为怕伤害眼睛,今天一高兴,买了,然后随便看。如果之后孩子说,我不想去学了,家长可能就会立马把IPAD收起来,包括电视也不让看,哪怕平时是答应,每天有20分钟时间可以看的。
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思维很混乱,他不知道家长口中的规则是什么意思?定下的几条里面,哪些是所谓的规则。
案例解析
这种情况是孩子的确表现的很出色,家长也想做为鼓励,奖励孩子一下,但有些家长一高兴,都没有任何原则了,随便孩子挑,没有任何规则可言,如果之后发现孩子有所下降,就立刻摆出规则,这样其实不太利于孩子规则的建立。
如果这个时候跟孩子说,你这方面的确很出色,我也一直觉得你可以的,继续努力。这周末我们去外面庆祝下,农场、动物园、海洋馆,你可以选一个。这样传递的信息就是,第一你的这项成绩得到了肯定;第二,我也没有无节制的进行奖励,平时不被允许或少量接触的还是没有变,我给的地方既能游玩,还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一举两得。
二、关于孩子的惩罚
其实关于孩子的惩罚,很多时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个人是不太支持惩罚的,就算真的要惩罚,比如孩子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让孩子一人坐在一旁冷静下等冷处理的方法,更多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从而下次不会再犯了。
案例一
家长与孩子因为一件事起了争执,孩子情绪都很激动,孩子你不让他这样弄,他偏要这样弄,家长也说服不了孩子,只能抓起小孩子的手打了起来。然后就听见孩子一直在哭,家长一直在不停地说。到最后也没什么效果,孩子还是不知道错在哪里?
案例解析
在孩子情绪比较激动的情况下,其实建议让孩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一会,让孩子平静几分钟,不用说孩子,哪怕是大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就算有道理,也听不进去。跟孩子说,请你在这里安静几分钟(根据孩子的大小来定),时间到了,我再来。这样的说法孩子会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并不是让你孩子一人呆在那边,不过来了。
其实这也是给家长时间,这段时间自身也平静下,等平静下来后,如果之前真的是孩子错,用简洁的语句,耐心的语气告诉他。慢慢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哪里错了。
案例二
孩子在家里的浴室里玩水,搞得浴室里全都是水,衣服也都湿了,家长一看,大多数时候气不打一处来,就开始“教训”孩子了,可能连原因也没有搞清楚或者也不给孩子改正的机会,这样孩子下次仍有可能会出样这样的情况,因为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错的。
案例解析
这个的确,一般家长一看是这样的情况,肯定气不打一处来,火冒三丈,其实对于家长有时候发脾气,我的态度算是中立,不支持也不反对,当然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家长也是人,毕竟不是神,有时候也会发脾气,只是我们不知道在孩子心中家长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家长发了脾气,事后应该跟孩子道歉,让孩子知道家长也是人,也会发脾气。发脾气是家长的错,不是孩子的问题,应该就发脾气的问题说,不要说发脾气是孩子造成的,要赢得孩子的原谅。
对于上面的案例,如果家长蹲下来跟孩子说,我觉得你在沐浴房里面玩会更好,你看这样外面的地也不会湿,你还能尽情玩水,不是挺好吗?这个传递给孩子的是几层信息,第一你这个行为是错了,已经明确告诉你,这里不是玩水的地方;第二你喜欢玩水,我也支持你,而且给你一个可以玩水的地方。这样下次孩子就知道了,我玩水应该在这里,浴室的其他地方玩水是不对的。
然后可以引导孩子,跟孩子说,你一块布,我一块布,我们能一起把这个地方擦干吗?这个是告诉孩子,既然已经做过错了,就要勇于承担责任,一起来弥补错误。
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奖与惩,如果家长拿捏适度,运用得好,孩子的各方面成长及对错误的纠错会有一个提高。但是如果运用的过度,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奖与惩是把”双刃剑”,但我总觉得每位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相信一定能运用得当。
河南省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新乡市心理学研究会
地址:新乡市和平路公立医院院内
新乡市心理咨询师新乡市心理医生新乡市学生心理咨询新乡市心理学研究会新乡市青少年心理咨询新乡市心理咨询新乡市心理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