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昵女儿语:三岁女孩的成长语录
我从不否认我在朋友圈中日渐沦为“晒娃狂魔”的现实,尤其是在女儿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偶有惊人之语的三岁多之后,所以我晒的其实不是靓照,而是某些语言的场景和瞬间,我希望能以这种特殊方式捕捉她在语言方面的成长轨迹,就好象用镜头记录她的睡态和笑容一般。
与绝大多数孩童一样,女儿最初喊出来的字词仍旧不外乎“妈妈”和“爸爸”这样的称谓,尽管有先有后,但实际上都是自然而然,随后也并不像很多长辈所说,先叫谁就与谁更亲。不过我记得在她一岁时熟练掌握各种家庭成员的称谓之后,第一次让我感到神奇和吃惊的,是她或许秉承了天平女的爱美天性,常常挨个巡视家里的衣柜,自己拉开门,抚摸着里面挂着的衣服,然后叫出每件衣服的归属,而且从未叫错过。至于一岁半时第一次送她回老家导致彼此分开近两个月之后,我回老家接她的那一面,她见到我时手里又是拿拖鞋、又是搬凳子,嘴里还不停地叫的十多声“爸爸”,既是她语无伦次的激动,也是我溢于言表的幸福。
快到两岁时,她便开始每天拉着奶奶去地铁站接我下班回家,经常在站内旁若无人地叫着”爸爸“飞扑在我怀里,无论离得多远,只要视线所及,也不管整个地铁出站人流的纷纷回头和侧目。那段时间,我还在晚饭后跑去地铁站外摆摊散书,体验小贩生活,她则是我书摊上最美丽的小风景,以至于之后的两年,每次路过地铁站,她都会指着那个当年摆摊的地方自豪地说:这是爸爸卖书的地方,直到我们搬家离开。同样是那段时间,妻子下楼梯不慎摔伤了脚,在家打着石膏养伤。女儿会经常跑去抱抱妈妈的伤腿,而且自觉地、小心翼翼地不去触碰白色的石膏。其实我们常说她什么都不懂,但有时又发现她比谁都懂,她年幼却细腻的心思和真挚的情感就是在每日的点滴中成长的,成长着自己,也感动着我们。
两岁以后,她的词汇日渐丰富起来,甚至用“乱七八糟”、“摇头晃脑”这样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四字成语冲击着我的听觉;还会在陪我写字的时候突然拿起手机来假模假式地拨号打电话给妈妈,说是让她回家吃饭,其实是表达对她的思念。最惊喜的则是每次看我踩着椅子或梯子去书架上找书,她都会一颠颠地跑过来说:爸爸慢点儿,注意安全。
只不过惯于以最亲近的角色出现在她生活中的我,偶尔也会有无所适从的时候。某次和她一起玩儿芭比,被她拉着给好几个芭比娃娃脱了衣服又穿上,一次次的重复着,突然指着一个文胸问我这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爸爸没有这个?我就说了一句爸爸是男生,后面便是接踵而来的十万个为什么了。可见有些事情还真得妈妈出马。
两岁半时,我照旧每年夏天都送她回老家避暑,只不过那次居然待了三个月之久。当她在商山洛水间吹花逐叶看雨听云时,我们则在千里之外的钢筋水泥里思念着她。想她,除了每天视频之外,我常常买了绘本给她寄过去。某次上班时突然接到她直接打给我的电话,说爸爸你给我买的书好好啊,我好喜欢。我原本以为是爷爷奶奶教她说的,后来才知道是她自己的表达,又惊又喜。
接回她之后我借着APEC长假载着全家往山东自驾游,一路上彻底被她丰富的语言逻辑征服。在路上时,因为从小给她看了《聪明的一休》动画片国语版,所以一休哥平时总是被她挂在嘴边。不过那次车里一直翻来覆去放的是原版的主题歌,结果数天之后等我某次提到“一休哥”的时候,她居然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地纠正我:爸爸,不是一休哥,是一休桑!而在曲阜孔庙外,她骑在我肩上跟我嬉戏,说她把我的衣服扯烂了,我问她:那谁给爸爸买新衣服?她说是爷爷奶奶。我说你爷爷奶奶有十几年没给爸爸买衣服了吧,结果她想了几秒钟说我小时候的衣服都是爷爷奶奶买的,让我彻底语塞。
三岁之后,女儿好像突然变大了一样,常常说些让我听着有点惊喜,想着却合情合理的话。比如她突然看到奶奶袜子破了,会说长大了要给奶奶买新袜子;看到自己小时候穿过的奶奶做的布鞋,会说长大了给奶奶买新鞋;甚至会在奶奶给她洗完澡之后自己洗脚时跑去把手放在盆子里说:我也要给奶奶洗脚。有次我在她打预防针的那天早晨出差,因为担心一年没打针的她会像两岁时从头哭到尾,于是走前跑去床边叮嘱刚睡醒的她:咱们现在长大了,打针咱不哭。没想到两个小时后真的在高铁上接到她电话,就一句“爸爸,我没哭!”不过女儿虽然没哭,但爸爸眼角已湿。
当然成长的代价,除了日常的感动之外,更多是哭笑不得。三岁后的圣诞节前,我照例给她讲很多圣诞老人的故事,告诉她如果她和以前一样听话,圣诞老人会在圣诞节把她最想要的礼物放进她的圣诞袜里,没想到她略作思考,对我说:爸爸,圣诞老人就是你吧。当时我真想大喊一声:人艰不拆!
上幼儿园托班以后,女儿会在园里学很少的英语单词,某天问我:风筝用英语怎么说。我说:kite;又问我:那为什么风筝和猫猫都叫凯特?我说:风筝是kite,猫猫是cat;结果她想了下说:是啊,都是凯特。我默默地在一边为我的发音忏悔去了。
此外,她甚至还能说一些让大人侧目的话。上个月我把她送回老家过暑假,有天接到奶奶电话,说女儿跟表姐一起去河里玩水,表姐好容易捞了一桶鱼被我女儿一把全给倒进河里,把表姐气哭了。奶奶正准备批评她搞恶作剧,不料她小小年纪却说了这样一番话:小鱼离不开水,应该把小鱼放到大海里去!妻子知道后问我女儿怎么会有这等护生之心,我说或许是类似《海底总动员》的故事我给她讲的次数太多的缘故吧。
前天我回老家接她回京,六点多的清晨,大人们都在客厅收拾行李,她在卧室里赖床。我在门外听她一个人嘴里嘟囔着北京如何、老家又怎样,似乎还谋划着什么玩具要带走,什么玩具可以留下,想来是两边都有些不舍吧。结果过了一会儿进房间一看,她居然在呢喃中睡着了,而且诺大的床她恰恰只偏安一隅,睡得惊心动魄。我不忍心叫醒她,就好像不愿意干涉她任何一次童言无忌的肆意;我期待她的语言能和她的天性一样率真成长,也期待能在她的世界里慢慢寻找我的成长。
![]() |
与绝大多数孩童一样,女儿最初喊出来的字词仍旧不外乎“妈妈”和“爸爸”这样的称谓,尽管有先有后,但实际上都是自然而然,随后也并不像很多长辈所说,先叫谁就与谁更亲。不过我记得在她一岁时熟练掌握各种家庭成员的称谓之后,第一次让我感到神奇和吃惊的,是她或许秉承了天平女的爱美天性,常常挨个巡视家里的衣柜,自己拉开门,抚摸着里面挂着的衣服,然后叫出每件衣服的归属,而且从未叫错过。至于一岁半时第一次送她回老家导致彼此分开近两个月之后,我回老家接她的那一面,她见到我时手里又是拿拖鞋、又是搬凳子,嘴里还不停地叫的十多声“爸爸”,既是她语无伦次的激动,也是我溢于言表的幸福。
快到两岁时,她便开始每天拉着奶奶去地铁站接我下班回家,经常在站内旁若无人地叫着”爸爸“飞扑在我怀里,无论离得多远,只要视线所及,也不管整个地铁出站人流的纷纷回头和侧目。那段时间,我还在晚饭后跑去地铁站外摆摊散书,体验小贩生活,她则是我书摊上最美丽的小风景,以至于之后的两年,每次路过地铁站,她都会指着那个当年摆摊的地方自豪地说:这是爸爸卖书的地方,直到我们搬家离开。同样是那段时间,妻子下楼梯不慎摔伤了脚,在家打着石膏养伤。女儿会经常跑去抱抱妈妈的伤腿,而且自觉地、小心翼翼地不去触碰白色的石膏。其实我们常说她什么都不懂,但有时又发现她比谁都懂,她年幼却细腻的心思和真挚的情感就是在每日的点滴中成长的,成长着自己,也感动着我们。
两岁以后,她的词汇日渐丰富起来,甚至用“乱七八糟”、“摇头晃脑”这样不知从哪里学来的四字成语冲击着我的听觉;还会在陪我写字的时候突然拿起手机来假模假式地拨号打电话给妈妈,说是让她回家吃饭,其实是表达对她的思念。最惊喜的则是每次看我踩着椅子或梯子去书架上找书,她都会一颠颠地跑过来说:爸爸慢点儿,注意安全。
![]() |
只不过惯于以最亲近的角色出现在她生活中的我,偶尔也会有无所适从的时候。某次和她一起玩儿芭比,被她拉着给好几个芭比娃娃脱了衣服又穿上,一次次的重复着,突然指着一个文胸问我这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爸爸没有这个?我就说了一句爸爸是男生,后面便是接踵而来的十万个为什么了。可见有些事情还真得妈妈出马。
两岁半时,我照旧每年夏天都送她回老家避暑,只不过那次居然待了三个月之久。当她在商山洛水间吹花逐叶看雨听云时,我们则在千里之外的钢筋水泥里思念着她。想她,除了每天视频之外,我常常买了绘本给她寄过去。某次上班时突然接到她直接打给我的电话,说爸爸你给我买的书好好啊,我好喜欢。我原本以为是爷爷奶奶教她说的,后来才知道是她自己的表达,又惊又喜。
![]() |
接回她之后我借着APEC长假载着全家往山东自驾游,一路上彻底被她丰富的语言逻辑征服。在路上时,因为从小给她看了《聪明的一休》动画片国语版,所以一休哥平时总是被她挂在嘴边。不过那次车里一直翻来覆去放的是原版的主题歌,结果数天之后等我某次提到“一休哥”的时候,她居然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地纠正我:爸爸,不是一休哥,是一休桑!而在曲阜孔庙外,她骑在我肩上跟我嬉戏,说她把我的衣服扯烂了,我问她:那谁给爸爸买新衣服?她说是爷爷奶奶。我说你爷爷奶奶有十几年没给爸爸买衣服了吧,结果她想了几秒钟说我小时候的衣服都是爷爷奶奶买的,让我彻底语塞。
![]() |
三岁之后,女儿好像突然变大了一样,常常说些让我听着有点惊喜,想着却合情合理的话。比如她突然看到奶奶袜子破了,会说长大了要给奶奶买新袜子;看到自己小时候穿过的奶奶做的布鞋,会说长大了给奶奶买新鞋;甚至会在奶奶给她洗完澡之后自己洗脚时跑去把手放在盆子里说:我也要给奶奶洗脚。有次我在她打预防针的那天早晨出差,因为担心一年没打针的她会像两岁时从头哭到尾,于是走前跑去床边叮嘱刚睡醒的她:咱们现在长大了,打针咱不哭。没想到两个小时后真的在高铁上接到她电话,就一句“爸爸,我没哭!”不过女儿虽然没哭,但爸爸眼角已湿。
![]() |
当然成长的代价,除了日常的感动之外,更多是哭笑不得。三岁后的圣诞节前,我照例给她讲很多圣诞老人的故事,告诉她如果她和以前一样听话,圣诞老人会在圣诞节把她最想要的礼物放进她的圣诞袜里,没想到她略作思考,对我说:爸爸,圣诞老人就是你吧。当时我真想大喊一声:人艰不拆!
上幼儿园托班以后,女儿会在园里学很少的英语单词,某天问我:风筝用英语怎么说。我说:kite;又问我:那为什么风筝和猫猫都叫凯特?我说:风筝是kite,猫猫是cat;结果她想了下说:是啊,都是凯特。我默默地在一边为我的发音忏悔去了。
此外,她甚至还能说一些让大人侧目的话。上个月我把她送回老家过暑假,有天接到奶奶电话,说女儿跟表姐一起去河里玩水,表姐好容易捞了一桶鱼被我女儿一把全给倒进河里,把表姐气哭了。奶奶正准备批评她搞恶作剧,不料她小小年纪却说了这样一番话:小鱼离不开水,应该把小鱼放到大海里去!妻子知道后问我女儿怎么会有这等护生之心,我说或许是类似《海底总动员》的故事我给她讲的次数太多的缘故吧。
![]() |
前天我回老家接她回京,六点多的清晨,大人们都在客厅收拾行李,她在卧室里赖床。我在门外听她一个人嘴里嘟囔着北京如何、老家又怎样,似乎还谋划着什么玩具要带走,什么玩具可以留下,想来是两边都有些不舍吧。结果过了一会儿进房间一看,她居然在呢喃中睡着了,而且诺大的床她恰恰只偏安一隅,睡得惊心动魄。我不忍心叫醒她,就好像不愿意干涉她任何一次童言无忌的肆意;我期待她的语言能和她的天性一样率真成长,也期待能在她的世界里慢慢寻找我的成长。
![]() |
bookbu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复活节游走——我的2025年4月读书汇 (14人喜欢)
- 流动的阅读——我的2025年3月读书汇 (13人喜欢)
- 自己的房间——写在三八节前 (17人喜欢)
- 只要平凡——我的2025年2月读书汇 (26人喜欢)
- 每个开始,毕竟都只是续篇——我的2025年1月读书汇 (1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