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梦之四
斑斓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忘记。是怎么陷入和苏的迷局的呢?
那一年,斑斓和苏遇到的那一年,总是下雨。
后来苏常常来画廊找她,他们一起散步,他有时候说很多话,有时候完全不说话,只是静静地走,他不回头,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等她,她就是感觉内心安静温暖。
又是某一个雨天,苏在画廊对着那幅名为《Rose》的画,注视良久,说:也许明年春天你过生日的时候,我就不在上海了,这个礼物要先买下来,当作你来年的生日礼物。他买下了那幅画,笑着说:若是以后我不在你身边,你看着这画上的玫瑰,要记得我曾经送过三色玫瑰给你。
原来从一开始,他就想过要离开。
斑斓问:你在上海会呆多久。苏说:我也不知道,想走的时候就走了,你知道我总是说走就走。
多雨的上海。下雨的时候他们奔跑着到商场或者是小店里面躲雨。并排靠着墙,望着彼此的脸微笑。他抽烟,手指修长,夹着香烟,吸一口就望着她笑,然后再看看外面的雨。如此这般,她竟然会脸红。那真是一段漫长的迷恋。她望着他侧脸,那么好看,简直可以迷乱她日后所有的时光,她渐渐忘了穆迪。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也跟在她身后走。看不到他的背影她很惶惑。她走得慢,然后他也故意走得慢。一路穿过复兴中路,穿过思南路,路过各种小店,穿过各种年轻的人群。她没有他那么笃定,会回过头来,说,你要不要快点走。他说,我跟在你后面就好。
斑斓也了解各种形式的爱情,但是于她来说,最刻骨铭心的,就是跟在一个人身后走,从白天到天黑,陷入天荒地老的错觉,这种感觉,大概她此生不会再有。
斑斓最缺乏的,就是关斓的理性。所以她陷在苏的梦境里时,是真心向往过长久的。
苏很直接地对斑斓说:我需要性。有时候是在打浦路她住的地方,有时候是在苏住的酒店,他们做爱。
斑斓的第一个男人是苏。缠绵过后,苏说:斑斓,和我聊聊你的家庭。斑斓慢慢讲述自己的家庭,农村的贫穷,父亲的暴力,母亲的隐忍坚强,姐姐的美丽清高,以及自己的敏感自卑。苏抽着烟,安静地听,不说话。斑斓看见黑暗中苏的烟嘴上的小火光在黑暗中明明灭灭,看不清他的表情。斑斓伏在苏身旁,感受着他肌肤温热的气息,她想她是真的爱上了他。
苏单手搂着她,跟她聊到初恋,聊起前妻,聊到在检察院反贪局工作的日子,聊到后来去北京当律师,再聊到美国的岁月,用一种很悠远的口吻,像是在述说过去年代里很久远的事情。
斑斓很想知道苏对她的家庭,对于杨家老宅的看法,却从未问过。她隐隐觉得她和苏在一起一日就少一日,他们不能长久,她却偏要想长久。
苏最爱的前妻,是家境贫寒性格坚毅的女子,国内名校本科毕业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念博士,毕业后一直在美国教育系统工作,从研究助理教授做起,励志要成为美国数学界的知名教授。他们结婚时前妻还是在读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中部一所大学认识了研究同一课题的教授,教授聘她做助理研究教授,她爱上了教授,跟苏提出离婚。苏以很忧伤的口气聊起前妻:我从来没有怪过她,我也原谅了她的背叛,只是想起来还是会心痛。
斑斓说:你前妻的性格,和我姐姐很像,但是我姐姐清高。
苏说:若是有机会,倒想见一见你姐姐,姐妹总是相似的,其实你也很清高。
苏觉得自己很自私,他清楚地知道,他想走就走,这个叫杨斑斓的女子,绝对不会纠缠。
遇到斑斓的那一年,苏陷入了人生的困境,结束掉了一段五年的婚姻,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包括即将到来的绿卡,只带了一个箱子回了国。回国之前,他跟前妻说:我现在很害怕回国,不知道国内是什么状况。前妻说:那是你的事。
苏喜欢那种独立自强的女子,能掌控一切,人生目的明确的女子,他喜欢女强人,斑斓不是女强人。在斑斓身上,苏可以看到自己内心敏感脆弱的那部分,这部分,他已经丢失很久了。
苏带斑斓去参加上海的大学同学会,在衡山路某个角落的小酒吧,大家未坐在靠墙的圆沙发上,叫了几瓶红酒,灯光昏暗,小舞台上的歌手浅吟低唱: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桌上点着白色大蜡烛。同学笑问:苏牧清,这是谁啊?苏很自然地回答:杨斑斓,我女朋友。有人开玩笑说:这不是你喜欢的类型啊。
一大群比斑斓年长的男人围着斑斓问问题,其中一位叫陈峰的,问得尤其多,斑斓有点害羞了。苏说:好了,你们不要闹了。
这喝酒的场合,让斑斓想起在还在长沙念大学时,和杨振哥哥的那次饭局。那时,斑斓有了苏像哥哥的错觉。苏一一为斑斓做介绍,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斑斓一一接过名片。苏说:斑斓,你多和他们联系,有什么采访能用得到他们的,尽管用。
苏在上海的同学圈,倒是真的为斑斓的工作提供了方便,苏采访到了很多互联网圈子的高层,报道写得顺手,被上司大大夸奖了一番,夸她圈子广。
斑斓知道自己和苏不是一个级别,他的圈子,都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而斑斓,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城市漂泊者,平均一年搬一次家,无根,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除去诉说过家庭的部分,斑斓很少在苏那里诉说自己的脆弱,也从不问关于永远的话题,很少主动找苏,因为她知道他需要她的时候总会来找她。苏常常在深夜噩梦,醒来以后打给斑斓:我很害怕人心的变化,她变了,我害怕你以后也会变。说着说着就哽咽了。斑斓轻声地说:人跟人是不一样的,你别害怕。苏说:斑斓,如果我以后一无所有了,你会保护我吗?斑斓笑了:会的,会保护你。苏又说:你想不想知道在美国我有没有出过轨?斑斓说:不想,你以前的事,都已经过去了。
在上海呆了五个月,苏自驾去全国各地旅行了。苏说:斑斓,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去海岛吧。斑斓说:好。
认识苏以后,斑斓在工作上变得更积极,她想成功,要和苏齐头并进。开始了全国各地的出差采访:清晨,深夜,见各种人,赶稿,赶飞机,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只要是不睡的时间,斑斓总会想着要如何走在同事前面,如何变得出类拔萃,大脑里满满都是升职和加薪。每次回到那间位于陆家嘴四十八楼的办公室,同事们都笑话她:拼命十三娘回来了。
是的,那段岁月,和苏在一起的日子,斑斓真的是拼了命想要长久。太敏感,如何能不知,长久拥有的条件就是互相匹配。和关斓一样,斑斓也从不相信王子与灰姑娘的童话。
在陌生城市出差醒来的深夜,看到酒店床头暗黄的灯,深感寂寞的时候,斑斓总会收到苏的信息。有一回,苏深夜的信息说:斑斓,我到了贵州的一个小镇,这里很美,民风淳朴,我看见卖手工围巾的店铺,想起了你。斑斓看着苏发过来的图片,是浅碧色的围巾,上面有细细碎碎的手工刺绣,是小小的莲花和荷叶,苏的手也入镜了,手指修长。这样的时候,斑斓觉得很心安,是从小到大从未有过的心安。斑斓说:苏,我刚好醒了,看到你的信息,我很心安。苏说:傻孩子,我的美少女战士,晚安。
在仙南镇的儿时岁月,斑斓从未想过外面世界的精彩与无奈,只是想着要走出来,走出来以后,她懂得了很多比仙南镇杨家老宅复杂得多的生存要义。比如,并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要积极争取。再比如,长久的感情并不是只要两情相悦就好了,要势均力敌。
苏到了西藏,去大昭寺拜佛。在碧蓝的天空下跟着众人一起五体投地朝拜大佛,又絮絮落下泪来,他想起了前妻,想起了去美国之前在北京的岁月,忽然做了个决定,他要回北京去生活,这个决定,跟斑斓无关。
他发了很多图片给斑斓,拉萨街头,山南的客栈,脸上清晰显现高原红的藏族小孩,纳木措湖,雄伟的雪山,醇香的奶茶,奔跑的牦牛,图片齐齐发过来,似是来自另一个时空。这就是苏,他时时给斑斓带来更远更外面的世界的气息。斑斓有点惶恐,她怕自己追不到苏的步伐。那时候斑斓还在云南,上司发信息给斑斓:有升职的机会,你想不想争取。斑斓回复:当然要争取。
斑斓在出差途中,边赶稿边制作工作报告PPT,她要回去去高层会议上做申请升职的报告陈述,她想着要如何把报告做得精彩,从第一篇采访稿的发表到现在在写的这篇,从艺术界跨到互联网,工作三年多采访过的重要人物,一一列在报告里。她简要描述自己的工作风格:务实的人文主义风格,感性与理性兼具。斑斓站在酒店窗前,望出去,外面是昆明的街道,深秋的天气里还是夹杂着阵阵暖意,街边小店门前垂着不知名的藤蔓植物,其中鲜花朵朵,看起来像是上海的春天。
斑斓通宵达旦地写了两天两夜的PPT,飞回了上海做升职陈述。她太想得到,竟然有些动情了。从自己贫寒的出身讲起,讲到如何从法律转到文学,如何做了记者,讲到了改变人生不如从改变每一天开始。
“我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出身,深深知道这个世界从来不平等,不平等的世界有太多故事,我从这些年我采访的人群中发现,要改变世界,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从改变每一天开始。我愿意写更多积极向上对目标人群有一定影响力的报道,更愿意指导一群人写这样的报道,以期望能改变世界的一个小角落。”
斑斓最后的结束语赢得了阵阵掌声,她想她应该可以获得这次升职机会。斑斓出了会议室,第一个想告诉的人是苏,如何跟他说,他们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他们如此有默契,斑斓有话说的时候,刚好就是有话说的时候。斑斓收到了苏的信息:斑斓,我在大昭寺拜佛的时候,俯身下去,看到了她的脸,心里还是有痛苦,我结束旅行后会去北京,想在那里生活。他顺带发了那张大昭寺的金佛图片,高大的佛像,带着俯视众生的神情,佛前盏盏巨大的金杯耸立,那是盛不完的凡人的痛苦与心愿。斑斓心里似是升起一股凉意,苏借着佛来诉说想要离开的原因,这是斑斓无法介意的原因。
斑斓想说:可是,苏,我刚刚结束了升职陈述,我确定我能得到这次机会,你看,我们又近了一步,我终究可以一步一步靠近你。
斑斓想了想,回复说:好的。
斑斓发信息给关斓:姐姐,苏要去北京了,我心里有点难过。
关斓回复:他去哪里,是他的事,你要好好过好自己。
他去哪里,是他的事。斑斓笑了,也许只有像关斓这种女子,才是能和苏长久在一起的女子,他们势均力敌。斑斓做不到。
那一年,斑斓和苏遇到的那一年,总是下雨。
后来苏常常来画廊找她,他们一起散步,他有时候说很多话,有时候完全不说话,只是静静地走,他不回头,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等她,她就是感觉内心安静温暖。
又是某一个雨天,苏在画廊对着那幅名为《Rose》的画,注视良久,说:也许明年春天你过生日的时候,我就不在上海了,这个礼物要先买下来,当作你来年的生日礼物。他买下了那幅画,笑着说:若是以后我不在你身边,你看着这画上的玫瑰,要记得我曾经送过三色玫瑰给你。
原来从一开始,他就想过要离开。
斑斓问:你在上海会呆多久。苏说:我也不知道,想走的时候就走了,你知道我总是说走就走。
多雨的上海。下雨的时候他们奔跑着到商场或者是小店里面躲雨。并排靠着墙,望着彼此的脸微笑。他抽烟,手指修长,夹着香烟,吸一口就望着她笑,然后再看看外面的雨。如此这般,她竟然会脸红。那真是一段漫长的迷恋。她望着他侧脸,那么好看,简直可以迷乱她日后所有的时光,她渐渐忘了穆迪。
有那么一段时间,他也跟在她身后走。看不到他的背影她很惶惑。她走得慢,然后他也故意走得慢。一路穿过复兴中路,穿过思南路,路过各种小店,穿过各种年轻的人群。她没有他那么笃定,会回过头来,说,你要不要快点走。他说,我跟在你后面就好。
斑斓也了解各种形式的爱情,但是于她来说,最刻骨铭心的,就是跟在一个人身后走,从白天到天黑,陷入天荒地老的错觉,这种感觉,大概她此生不会再有。
斑斓最缺乏的,就是关斓的理性。所以她陷在苏的梦境里时,是真心向往过长久的。
苏很直接地对斑斓说:我需要性。有时候是在打浦路她住的地方,有时候是在苏住的酒店,他们做爱。
斑斓的第一个男人是苏。缠绵过后,苏说:斑斓,和我聊聊你的家庭。斑斓慢慢讲述自己的家庭,农村的贫穷,父亲的暴力,母亲的隐忍坚强,姐姐的美丽清高,以及自己的敏感自卑。苏抽着烟,安静地听,不说话。斑斓看见黑暗中苏的烟嘴上的小火光在黑暗中明明灭灭,看不清他的表情。斑斓伏在苏身旁,感受着他肌肤温热的气息,她想她是真的爱上了他。
苏单手搂着她,跟她聊到初恋,聊起前妻,聊到在检察院反贪局工作的日子,聊到后来去北京当律师,再聊到美国的岁月,用一种很悠远的口吻,像是在述说过去年代里很久远的事情。
斑斓很想知道苏对她的家庭,对于杨家老宅的看法,却从未问过。她隐隐觉得她和苏在一起一日就少一日,他们不能长久,她却偏要想长久。
苏最爱的前妻,是家境贫寒性格坚毅的女子,国内名校本科毕业去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念博士,毕业后一直在美国教育系统工作,从研究助理教授做起,励志要成为美国数学界的知名教授。他们结婚时前妻还是在读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中部一所大学认识了研究同一课题的教授,教授聘她做助理研究教授,她爱上了教授,跟苏提出离婚。苏以很忧伤的口气聊起前妻:我从来没有怪过她,我也原谅了她的背叛,只是想起来还是会心痛。
斑斓说:你前妻的性格,和我姐姐很像,但是我姐姐清高。
苏说:若是有机会,倒想见一见你姐姐,姐妹总是相似的,其实你也很清高。
苏觉得自己很自私,他清楚地知道,他想走就走,这个叫杨斑斓的女子,绝对不会纠缠。
遇到斑斓的那一年,苏陷入了人生的困境,结束掉了一段五年的婚姻,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包括即将到来的绿卡,只带了一个箱子回了国。回国之前,他跟前妻说:我现在很害怕回国,不知道国内是什么状况。前妻说:那是你的事。
苏喜欢那种独立自强的女子,能掌控一切,人生目的明确的女子,他喜欢女强人,斑斓不是女强人。在斑斓身上,苏可以看到自己内心敏感脆弱的那部分,这部分,他已经丢失很久了。
苏带斑斓去参加上海的大学同学会,在衡山路某个角落的小酒吧,大家未坐在靠墙的圆沙发上,叫了几瓶红酒,灯光昏暗,小舞台上的歌手浅吟低唱: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桌上点着白色大蜡烛。同学笑问:苏牧清,这是谁啊?苏很自然地回答:杨斑斓,我女朋友。有人开玩笑说:这不是你喜欢的类型啊。
一大群比斑斓年长的男人围着斑斓问问题,其中一位叫陈峰的,问得尤其多,斑斓有点害羞了。苏说:好了,你们不要闹了。
这喝酒的场合,让斑斓想起在还在长沙念大学时,和杨振哥哥的那次饭局。那时,斑斓有了苏像哥哥的错觉。苏一一为斑斓做介绍,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斑斓一一接过名片。苏说:斑斓,你多和他们联系,有什么采访能用得到他们的,尽管用。
苏在上海的同学圈,倒是真的为斑斓的工作提供了方便,苏采访到了很多互联网圈子的高层,报道写得顺手,被上司大大夸奖了一番,夸她圈子广。
斑斓知道自己和苏不是一个级别,他的圈子,都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而斑斓,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城市漂泊者,平均一年搬一次家,无根,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除去诉说过家庭的部分,斑斓很少在苏那里诉说自己的脆弱,也从不问关于永远的话题,很少主动找苏,因为她知道他需要她的时候总会来找她。苏常常在深夜噩梦,醒来以后打给斑斓:我很害怕人心的变化,她变了,我害怕你以后也会变。说着说着就哽咽了。斑斓轻声地说:人跟人是不一样的,你别害怕。苏说:斑斓,如果我以后一无所有了,你会保护我吗?斑斓笑了:会的,会保护你。苏又说:你想不想知道在美国我有没有出过轨?斑斓说:不想,你以前的事,都已经过去了。
在上海呆了五个月,苏自驾去全国各地旅行了。苏说:斑斓,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去海岛吧。斑斓说:好。
认识苏以后,斑斓在工作上变得更积极,她想成功,要和苏齐头并进。开始了全国各地的出差采访:清晨,深夜,见各种人,赶稿,赶飞机,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只要是不睡的时间,斑斓总会想着要如何走在同事前面,如何变得出类拔萃,大脑里满满都是升职和加薪。每次回到那间位于陆家嘴四十八楼的办公室,同事们都笑话她:拼命十三娘回来了。
是的,那段岁月,和苏在一起的日子,斑斓真的是拼了命想要长久。太敏感,如何能不知,长久拥有的条件就是互相匹配。和关斓一样,斑斓也从不相信王子与灰姑娘的童话。
在陌生城市出差醒来的深夜,看到酒店床头暗黄的灯,深感寂寞的时候,斑斓总会收到苏的信息。有一回,苏深夜的信息说:斑斓,我到了贵州的一个小镇,这里很美,民风淳朴,我看见卖手工围巾的店铺,想起了你。斑斓看着苏发过来的图片,是浅碧色的围巾,上面有细细碎碎的手工刺绣,是小小的莲花和荷叶,苏的手也入镜了,手指修长。这样的时候,斑斓觉得很心安,是从小到大从未有过的心安。斑斓说:苏,我刚好醒了,看到你的信息,我很心安。苏说:傻孩子,我的美少女战士,晚安。
在仙南镇的儿时岁月,斑斓从未想过外面世界的精彩与无奈,只是想着要走出来,走出来以后,她懂得了很多比仙南镇杨家老宅复杂得多的生存要义。比如,并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要积极争取。再比如,长久的感情并不是只要两情相悦就好了,要势均力敌。
苏到了西藏,去大昭寺拜佛。在碧蓝的天空下跟着众人一起五体投地朝拜大佛,又絮絮落下泪来,他想起了前妻,想起了去美国之前在北京的岁月,忽然做了个决定,他要回北京去生活,这个决定,跟斑斓无关。
他发了很多图片给斑斓,拉萨街头,山南的客栈,脸上清晰显现高原红的藏族小孩,纳木措湖,雄伟的雪山,醇香的奶茶,奔跑的牦牛,图片齐齐发过来,似是来自另一个时空。这就是苏,他时时给斑斓带来更远更外面的世界的气息。斑斓有点惶恐,她怕自己追不到苏的步伐。那时候斑斓还在云南,上司发信息给斑斓:有升职的机会,你想不想争取。斑斓回复:当然要争取。
斑斓在出差途中,边赶稿边制作工作报告PPT,她要回去去高层会议上做申请升职的报告陈述,她想着要如何把报告做得精彩,从第一篇采访稿的发表到现在在写的这篇,从艺术界跨到互联网,工作三年多采访过的重要人物,一一列在报告里。她简要描述自己的工作风格:务实的人文主义风格,感性与理性兼具。斑斓站在酒店窗前,望出去,外面是昆明的街道,深秋的天气里还是夹杂着阵阵暖意,街边小店门前垂着不知名的藤蔓植物,其中鲜花朵朵,看起来像是上海的春天。
斑斓通宵达旦地写了两天两夜的PPT,飞回了上海做升职陈述。她太想得到,竟然有些动情了。从自己贫寒的出身讲起,讲到如何从法律转到文学,如何做了记者,讲到了改变人生不如从改变每一天开始。
“我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出身,深深知道这个世界从来不平等,不平等的世界有太多故事,我从这些年我采访的人群中发现,要改变世界,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从改变每一天开始。我愿意写更多积极向上对目标人群有一定影响力的报道,更愿意指导一群人写这样的报道,以期望能改变世界的一个小角落。”
斑斓最后的结束语赢得了阵阵掌声,她想她应该可以获得这次升职机会。斑斓出了会议室,第一个想告诉的人是苏,如何跟他说,他们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他们如此有默契,斑斓有话说的时候,刚好就是有话说的时候。斑斓收到了苏的信息:斑斓,我在大昭寺拜佛的时候,俯身下去,看到了她的脸,心里还是有痛苦,我结束旅行后会去北京,想在那里生活。他顺带发了那张大昭寺的金佛图片,高大的佛像,带着俯视众生的神情,佛前盏盏巨大的金杯耸立,那是盛不完的凡人的痛苦与心愿。斑斓心里似是升起一股凉意,苏借着佛来诉说想要离开的原因,这是斑斓无法介意的原因。
斑斓想说:可是,苏,我刚刚结束了升职陈述,我确定我能得到这次机会,你看,我们又近了一步,我终究可以一步一步靠近你。
斑斓想了想,回复说:好的。
斑斓发信息给关斓:姐姐,苏要去北京了,我心里有点难过。
关斓回复:他去哪里,是他的事,你要好好过好自己。
他去哪里,是他的事。斑斓笑了,也许只有像关斓这种女子,才是能和苏长久在一起的女子,他们势均力敌。斑斓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