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金马最佳新导演毕赣,我的电影是一场雨,我希望你不要带伞
毕业于山西传媒学院的毕赣凭借《路边野餐》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 ,以及金马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与台北金马影展亚洲电影观察团推荐奖。
此前,该片在去年8月第68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斩获“当代影人”竞赛单元最佳新导演奖以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两项大奖。之后的12月,该片获得第37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气球”奖。
得奖后的毕赣马不停蹄地做片子的尾声工作,也在为下一部作品进行筹备,金马酒会过后的四小时,他已经飞往上海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谈到写剧本,痛苦或开心都不能描述他的心情,对他而言,这是个会担心的事。从最初的作品《老虎》到《路边野餐》,里面的人物都是相通的,他希望在现实中这些人都能好好的,这样在作品中,他们也能很好地走下去,这是他所最担心的。
谈到诗歌,毕赣说道:“当时不知道自己是在写诗,只是不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发到公众场合,然后就和诗歌的形式撞上了。回到电影,《路边野餐》的剧本在最后就是诗化地去处理的。”他还谈到主角(姑父)刚开始念诗都觉得矫情,后来慢慢理解了,朗读时也带入了情绪。
在开头,片头以诗的形式去念演职员表这种突破也是毕赣影片中的特色,毕赣说道:“念人名单和洋洋在船上念导游词, 这样可能会混乱电影视角,但是我认为,在这个多媒体的时代,看电影的视角观众是可以接受的。也有人担心会出戏,但是我并不担心观众出戏,大家都知道电影是假的,恰恰因为我告诉大家是假的,可能他们能够感受到更多。”毕赣希望自己每一处字幕都是有意义的。
毕赣考大学前不知道有导演这个专业,坦言生长环境和艺术离得很远,后来开始写诗,看书,书评看不大懂,影评看得懂,对电影有一种天然的兴趣,想着以后拍点动物之类的东西,后来就选了和电影有关的专业,就走上了这条路。
意识流
1、艺术片导演在影片中的意识投射?
主角的经历、他们和朋友的经历、我的经历、融合在一起到片中有一种混淆的感觉,我自己内心有一个系统,包括片子中多个自我的相互理解以及一些孩子气的东西 ,无论商业电影、艺术电影中, 如果有孩子气的话就会很可爱。
2、片子有没有尝试往台湾的影像上去靠?
不算是靠过去,只是想要让大家知道电影的血缘宗亲的关系在哪里。
3、《路边野餐》片名来由?
本来想叫惶然录,来源佩索阿的一本文集。很多人给过建议,认为这个片名不大适合跟观众交流,我没有片名的想法, 就换成了下一步作品的中文名就叫做 路边野餐 ,下一部作品的英文名还是路边野餐。有些电影是游泳馆,大家看电影就一起游泳,有些电影是必须打开门让观众进来坐着就好了。
4、《路边野餐》的可感与现实。
无论我用什么手法,我都希望我的电影的核心是一种很朴质的情感,大家看《路》可以而感受到它的本质是爱意、恨意这些东西。我的下部电影也是这样。
5、节奏上您的片子跟别的片子不一样,很多东西像重新排列组合了一样,是刻意的吗?
和从小的居住环境经历都有关系,在电影里就是会有各种经过,各种事情,到片子最后有一些正常的线索,需要持续观看。就是这些生活方式影响了我考虑问题的方式。
6、洋洋要看演出却过了对岸从桥上折返对于观众而言的一些疑惑?这段场景的初衷?
一个是为了让镜头要获得一个完整的空间,对空间的要求。另一个就文本而言,洋洋和衛衛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不想通过台词塑造来表达,他们散散步就已经很好的表达出来了,行为动机上是有点暧昧的。
7、洋洋读导游词和您对地方的感情
一是对地方有感情,二是洋洋的情感和人物特色,导游词就是她的诗。当卫卫和她呼应念导游词的时候,其实是苗歌最早的呼应对唱的感觉。
8、 长镜头
电影是写实的艺术,而电影达不到的地方就是我喜欢的地方。梦里的内容和时间是持续的,就是一个镜头,在梦里面里面再怎么想,我们也找不到剪辑点,不论哪个分散的片段,但最终汇集起来,当你梦醒时就会感到很疲惫又很幸福。
元素
1、方言
没有方言,电影里面的方言对我来说都是普通话。
2、野人
野人出现在电影前部分是做为时间的标记,然后营造一个心理状态,让大家进入长镜头时,细思极恐,即便后面野人无关,但是这种心理状态和长镜头是有关的。
3、火车
小说中的魔幻可以让观众接受,电影里就比较难。我用电影的传统的词汇来做这个事情(比如叠化的火车),这些电影本来的词汇,会很自然地将要表达的情绪表达给观众。
4、时钟
电影中要处理的最终的就是时间,钟表是普通人能感受时间最简单的方式,除了浅显的还有各种维度的处理方法,于是钟在片中出现很多。
5、瀑布边上的房子
那是偶然遇见的废旧水电站,很像古代有武林高手隐居的地方,刚好和剧本中的剧情契合,于是就作为了片中的场景。
6、隐喻和性
对我而言不是隐喻,只是生活中的错位。片中的性表达很含蓄,在电影中我希望它充满美感,比如风车,比如老医生和他的情人拿手电透过手说像海豚,到了陈升那里,这些性感的举动说明了一切,我觉得就够了。
未来
1、拍片的生存压力
拍片初期没有合适的作品去证明自己,很难让投资人相信你,但是总有像我丁老师这样的人,用信任去支持我的电影。现在有了可以让投资人信服的作品,就不困难了。我前几天去太原,最后见了一个以前很关心我的老师,但是后来没有联系。她说知道我杀青的那刻就放心了,所以,很多时候你认为别的人不记得你不关注你了,也许他们正在默默地关心你的动态。
2、观众
“我的电影就像雨一样,希望你们进去不要带伞“,我提早说它是有障碍的,进来看敞开心扉坐着就行,这两个小时你可以什么都不考虑,就看就好,如果片子能让你有体会有发酵就更好了,但是如果是因为带了某些标签去看,那就是浪费彼此的时间。我希望一杯水就这么传递出去,不浪费就好。我诊视自己的作品,不喜欢浪费自己的作品。
很早的时候,我不知道不知道有人会去看我的电影,那我想没人看,那就是拍给野鬼和风看了,我拍摄地在山里,除了野鬼就是风。
3、艺术电影
我们认为艺术电影是稳定的,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努力做到不亏钱,又可以做喜欢做的事情,就很好了。本来做艺术的目的就不是挣钱,但是我们也不能不体面地活着。我相信艺术一定是真诚的。
![]() |
此前,该片在去年8月第68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斩获“当代影人”竞赛单元最佳新导演奖以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两项大奖。之后的12月,该片获得第37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气球”奖。
得奖后的毕赣马不停蹄地做片子的尾声工作,也在为下一部作品进行筹备,金马酒会过后的四小时,他已经飞往上海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谈到写剧本,痛苦或开心都不能描述他的心情,对他而言,这是个会担心的事。从最初的作品《老虎》到《路边野餐》,里面的人物都是相通的,他希望在现实中这些人都能好好的,这样在作品中,他们也能很好地走下去,这是他所最担心的。
谈到诗歌,毕赣说道:“当时不知道自己是在写诗,只是不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发到公众场合,然后就和诗歌的形式撞上了。回到电影,《路边野餐》的剧本在最后就是诗化地去处理的。”他还谈到主角(姑父)刚开始念诗都觉得矫情,后来慢慢理解了,朗读时也带入了情绪。
在开头,片头以诗的形式去念演职员表这种突破也是毕赣影片中的特色,毕赣说道:“念人名单和洋洋在船上念导游词, 这样可能会混乱电影视角,但是我认为,在这个多媒体的时代,看电影的视角观众是可以接受的。也有人担心会出戏,但是我并不担心观众出戏,大家都知道电影是假的,恰恰因为我告诉大家是假的,可能他们能够感受到更多。”毕赣希望自己每一处字幕都是有意义的。
毕赣考大学前不知道有导演这个专业,坦言生长环境和艺术离得很远,后来开始写诗,看书,书评看不大懂,影评看得懂,对电影有一种天然的兴趣,想着以后拍点动物之类的东西,后来就选了和电影有关的专业,就走上了这条路。
意识流
1、艺术片导演在影片中的意识投射?
主角的经历、他们和朋友的经历、我的经历、融合在一起到片中有一种混淆的感觉,我自己内心有一个系统,包括片子中多个自我的相互理解以及一些孩子气的东西 ,无论商业电影、艺术电影中, 如果有孩子气的话就会很可爱。
![]() |
2、片子有没有尝试往台湾的影像上去靠?
不算是靠过去,只是想要让大家知道电影的血缘宗亲的关系在哪里。
3、《路边野餐》片名来由?
本来想叫惶然录,来源佩索阿的一本文集。很多人给过建议,认为这个片名不大适合跟观众交流,我没有片名的想法, 就换成了下一步作品的中文名就叫做 路边野餐 ,下一部作品的英文名还是路边野餐。有些电影是游泳馆,大家看电影就一起游泳,有些电影是必须打开门让观众进来坐着就好了。
4、《路边野餐》的可感与现实。
无论我用什么手法,我都希望我的电影的核心是一种很朴质的情感,大家看《路》可以而感受到它的本质是爱意、恨意这些东西。我的下部电影也是这样。
5、节奏上您的片子跟别的片子不一样,很多东西像重新排列组合了一样,是刻意的吗?
和从小的居住环境经历都有关系,在电影里就是会有各种经过,各种事情,到片子最后有一些正常的线索,需要持续观看。就是这些生活方式影响了我考虑问题的方式。
6、洋洋要看演出却过了对岸从桥上折返对于观众而言的一些疑惑?这段场景的初衷?
一个是为了让镜头要获得一个完整的空间,对空间的要求。另一个就文本而言,洋洋和衛衛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不想通过台词塑造来表达,他们散散步就已经很好的表达出来了,行为动机上是有点暧昧的。
7、洋洋读导游词和您对地方的感情
一是对地方有感情,二是洋洋的情感和人物特色,导游词就是她的诗。当卫卫和她呼应念导游词的时候,其实是苗歌最早的呼应对唱的感觉。
8、 长镜头
电影是写实的艺术,而电影达不到的地方就是我喜欢的地方。梦里的内容和时间是持续的,就是一个镜头,在梦里面里面再怎么想,我们也找不到剪辑点,不论哪个分散的片段,但最终汇集起来,当你梦醒时就会感到很疲惫又很幸福。
![]() |
元素
1、方言
没有方言,电影里面的方言对我来说都是普通话。
2、野人
野人出现在电影前部分是做为时间的标记,然后营造一个心理状态,让大家进入长镜头时,细思极恐,即便后面野人无关,但是这种心理状态和长镜头是有关的。
3、火车
小说中的魔幻可以让观众接受,电影里就比较难。我用电影的传统的词汇来做这个事情(比如叠化的火车),这些电影本来的词汇,会很自然地将要表达的情绪表达给观众。
4、时钟
电影中要处理的最终的就是时间,钟表是普通人能感受时间最简单的方式,除了浅显的还有各种维度的处理方法,于是钟在片中出现很多。
5、瀑布边上的房子
那是偶然遇见的废旧水电站,很像古代有武林高手隐居的地方,刚好和剧本中的剧情契合,于是就作为了片中的场景。
6、隐喻和性
对我而言不是隐喻,只是生活中的错位。片中的性表达很含蓄,在电影中我希望它充满美感,比如风车,比如老医生和他的情人拿手电透过手说像海豚,到了陈升那里,这些性感的举动说明了一切,我觉得就够了。
![]() |
未来
1、拍片的生存压力
拍片初期没有合适的作品去证明自己,很难让投资人相信你,但是总有像我丁老师这样的人,用信任去支持我的电影。现在有了可以让投资人信服的作品,就不困难了。我前几天去太原,最后见了一个以前很关心我的老师,但是后来没有联系。她说知道我杀青的那刻就放心了,所以,很多时候你认为别的人不记得你不关注你了,也许他们正在默默地关心你的动态。
2、观众
“我的电影就像雨一样,希望你们进去不要带伞“,我提早说它是有障碍的,进来看敞开心扉坐着就行,这两个小时你可以什么都不考虑,就看就好,如果片子能让你有体会有发酵就更好了,但是如果是因为带了某些标签去看,那就是浪费彼此的时间。我希望一杯水就这么传递出去,不浪费就好。我诊视自己的作品,不喜欢浪费自己的作品。
很早的时候,我不知道不知道有人会去看我的电影,那我想没人看,那就是拍给野鬼和风看了,我拍摄地在山里,除了野鬼就是风。
![]() |
3、艺术电影
我们认为艺术电影是稳定的,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努力做到不亏钱,又可以做喜欢做的事情,就很好了。本来做艺术的目的就不是挣钱,但是我们也不能不体面地活着。我相信艺术一定是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