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逛博物馆(7):毕加索博物馆
玛黑区是巴黎少有的未经奥斯曼大刀阔斧改造的地方,又由于历史上这是贵族聚居的街区,留下了自中世纪以来的许多私人宅邸(hôtel particulier)。大革命后贵族被驱逐,这一片街区成为了工匠、工人的居住区,很多建筑也逐渐破败。60年代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重整玛黑区,市政府买下不少老建筑,此后很多旧的大宅被修复并设立为博物馆,展览艺术品的同时也同时保护文物古迹。毕加索博物馆所在的hôtel Salé便是一例,这座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宅邸继承了巴黎私宅由来已久的修建传统:主入口设在庭院内,背面有花园。画家死后捐给国家用于抵消税款的一批作品在此展览。为了将建筑用作博物馆,内部设计进行了很大的修整,做成了简单的白墙,只有房子中部漂亮的大楼梯的装潢仍旧保留。
博物馆前两层的展览新鲜从MOMA巡回过来,主题是毕加索的雕塑。我对MOMA一直不太喜爱,没想到这次在巴黎看了这个特展。毕加索的作品有时候会有些难懂,但是值得细看,他的看似简单滑稽的形象最终会发人深思或是令人喜爱。第三层的展览时间顺序,对于了解毕加索的创作历程很有帮助,毕竟他是一个格外多变的艺术家,在不同的风格之间切换。在毕加索博物馆也能碰到几个老朋友:Guilaume Appolinaire,Jean Cocteau等,令人忍不住又向往巴黎的黄金时代。
![]() |
大楼梯 |
博物馆前两层的展览新鲜从MOMA巡回过来,主题是毕加索的雕塑。我对MOMA一直不太喜爱,没想到这次在巴黎看了这个特展。毕加索的作品有时候会有些难懂,但是值得细看,他的看似简单滑稽的形象最终会发人深思或是令人喜爱。第三层的展览时间顺序,对于了解毕加索的创作历程很有帮助,毕竟他是一个格外多变的艺术家,在不同的风格之间切换。在毕加索博物馆也能碰到几个老朋友:Guilaume Appolinaire,Jean Cocteau等,令人忍不住又向往巴黎的黄金时代。
![]() |
Les baigneurs,形态各异,印象派以来的绘画母题 |
![]() |
tête de femme |
![]() |
一幅静物,图中的女人胸像似乎正是毕加索的雕塑 |
![]() |
左Cocteau,右被邀请去看Appolinaire纪念雕塑 |
![]() |
Appolinaire纪念雕塑的照片 |
![]() |
位于St. German des Près的纪念雕塑真身! |
![]() |
著名的’阿尔及利亚女人‘的草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