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勤能补拙,却跑不赢天赋异禀

最近看了James Herriot《万物有灵且美》(《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作者一生都在从事乡村兽医的工作,看似与文学最缺乏联系,却写出了打动人心的诗意生活。(就连系列作品的名字读起来也同诗没什么两样: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all things wise and wonderful,the lord god made them all. )这本书里每一篇关于日常工作的小故事,都能让人捧腹大笑的同时心生温柔。“随处皆是金玉良言和仁慈善心”,细节生动且精准,节奏紧凑而流畅,搞笑包袱抖得那叫一个漂亮,可能连写相声的都要自愧不如。 有人把Herriot叫做“英国李娟”,这个称呼虽然十足喜感,但是说真的他们给读者的感觉非常相似。去年读了李娟的《冬牧场》,平实舒缓的语言将游牧生活娓娓道来,如一阵清风拂过。那一整个冬天的午间休息在这本书的陪伴下变得轻松愉悦。 说起李娟,自然会想到三毛。三毛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她笔下流淌出如泉水般清透的文字,诉说着一个个或温暖或哀伤的故事,陪伴了我许多日夜。遥远的阿勒泰,和遥远的撒哈拉,成为驻于我心间陌生而又熟悉的两处风景。 身为写作者的Herriot、李娟、三毛,我只能用天赋异禀来形容(同时表达我由衷的喜爱😁)。他们信手拈来又游刃有余自带高级感的写作天赋,恐怕是作家圈里很多人都无法企及的吧。

小的时候被传统教育灌输了太多勤能补拙的大道理,很长时间内都认为只要功夫深,什么都能磨成针。坚信一切为人称道的卓越都是苦心修炼的结果,说什么自己没有这方面天赋?那不过你是不想攀登的借口😂。后来长大见到一些世面,跌了一些跟头,走了一些弯路,才开始笃信人有天赋这回事。 同样是写作,有人用力过猛,有人妙笔生花,前者牵强附会,后者自然婉转。有人写了十年还在套路里,有人早就代言了一个时代。在我想象中,天赋是一旦开启就会喷涌而出的灵气(不是摇可乐那种),就像韩寒说的“才华横竖都溢”,而天赋缺失单凭努力,则有点类似后天强迫似的弥补。成人的世界里,不屑于老牛拉磨的勤恳,嫉妒于无招胜有招的天才,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 勤能补拙,但是想做到卓越可真是太难了。这就好比跑道上,天生基因好身体条件优越的人轻松地在最前面跑,一大群身体条件一般的人气喘如牛地在后面追。要是那只勤奋的兔子它不睡觉,纵使乌龟累趴了也追不上的啊(本来就是趴着的好吗)。

所以找准自己的天赋很重要,那有可能会开启事半功倍的开挂人生哦。就算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自己是个天才的证据(对,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那也没有什么啊,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要改变世界。我们阅读,我们聆听,我们观赏,我们经历,我们享受着他们创造的各种精彩。不能做跑在最前面的人,一点都不妨碍我们做一个有才有趣接地气、被人喜欢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在这一点上,我们与他们毫无差别。 ---------------------------------------------- 公众号:墨迹书房 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