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成功人士”速成指南
对于人们去谈论比较多的事物,并不代表人们对此有多喜欢,只是一些原因让人们无法忽视它们。
——拉格朗日-包子
微信朋友圈,作为人群社交表现的拓展平台,让人们在(更远)距离与(更短)时间,获得他人以图片、文字形式表达出的精简感情与观念,从而增加使用者对事物(尤其是他人)的非直接认识。因此,合理使用朋友圈,增强他人对自身的非直接认识,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或渴望成功人士都可以去掌握并加以惯用的。下面从人群分类、发表内容、时间频率来谈一谈。
1.分类
作为一个成功的人士或渴望成功的人士,用好朋友圈的分类功能,有利于将更加精准的信息投放到不同需要的人群当中,以营造出满满正能量的效果。分类方面可以参考工作、亲人、朋友、人渣这样的模板进行,如,下班关电脑之前拍一张座位照片,配之以“XX终于搞出来了”这样的话语,于三小时后,投放于上司、同事的分类之下;又如,每日坚持将伦理道德、育儿、养生、调理、运动、饮食技巧的内容投放于年长亲人岳父岳母等等的分类之下,以表明对于传统的坚持;而对于人渣这个分类,也可以细分为渣男和碧池,大约一个月投食一次即可,如文青软文,既表明当事人的宽宏大量不计前嫌,也可以误导人渣,彰显目前的清心寡欲。
如果遇到重要的新闻,一定不要忘记在所有分类下都发出自己的观点,以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毕竟一个成功的人士虽然太忙可以不用再读什么像样的书,但仍然需要通过复制粘贴来告诉他人,能了解自己的社会,表达出大众的声音,预测出时代的方向。
2.内容
首先需要进行自我定位,目前流派有很多,可根据目前情况进行切换,主要有:议论流、吃货流、游玩流、勤俭持家热爱锻炼流、自拍合影流、点赞点评流、以及由上述组成的混合流派。其中除了议论流和混合流派可能以文字为主以外,其他流派一般以图片作为主要表达形式。文字表达利于展现发表者复制粘贴能力的精准、键盘敲打的熟练,以及期待大家不厌其烦点开看完的天真。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或渴望成功的人士,文字表达的功底是必需的,但在主流以视觉感官搏位的朋友圈,文字构成比例过高,会展现出当事人过于保守的一面,这不利于良莠不齐的VC们在良莠不齐的人海中发现你的亮点。相反,简短的一句话配合图片可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别说来,文字的使用应当具有一定针对性,且简洁明了,一针见血。这一点可参阅户外横幅或大字标语,那往往是目标核心这些内容和宣泄出的感情共同提炼而成的精华。如在配图九宫格上写下:“今天吃得很饱!”这些冗余且常见的文字就犯了喧宾夺主的忌讳,且不能衬托出一个成功人士应有的健康绿色饮食理念,相反,甚至不要一个“饱”字,默默地加入周边涉及艺术、理念、私人相关展馆的地理坐标,则可以含蓄地衬托出一个拥有成功人士潜力的人是如何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都积极追寻食粮。
而图片,考虑到作为成功(潜力)人士一般是使用普配版Iphone或高配版安卓,已经足以令围观的圈内人士肉眼无法区分照片是否来自单反(应该不会有无聊的人去找原图另存,打开属性,去调查图片来源是Nikon还是美图),因而关键还是在于图片本身的拍摄水平及主题内涵。(非自拍情况下请务必挑选负责的摄影师)
一般来说,如果是作为主角参加庆典类的活动,最好直接奉上一张尽量以自己为中心广角全景合影图,同时,考虑到周围人和物的衬托,颜色上也应当注意搭配,如周围一片黑色的衣服,可着白色;脚下一片白色沙滩,可披红纱巾。总之,这类以自我为核心的主题照片要在精简的同时显得大气、沉稳、又不失风度或韵色,至于过去发过的双脚跳起不落地的定格照或是脸上被美图一堆特效的活动照,如果以后加了PE被问起来,可以略带腼腆地说:那时候还有点年轻。
而如果是作为参与者存在的日常类生活照,诸如饮食、锻炼、或与他人及动物集体互动之类,图片的作用则更多表现在了画外之音,不同于自己是主角的广角bloom照,这类照片往往在于写实地刻画细节,以向圈内人士呈现出自己所拥有的一些良好品质品味:如对于以杠铃为背景的肱二头肌照片的特写上,最好聚焦点放在肌肤纹理上的一滴滴汗水,并配以给人直率感的文字,如“100次达成!!!”;又如捧起一只猫狗(或其他动物),应重点截取上半身动物的无知表情和自己的神情愉悦,并尽量不要令动物在照片中暴露生殖器官,以防圈内人士回闪不愉快的记忆。一般在吃货流中比较盛行对着透过灯光的有色酒水拍照,这一点造成的审美疲劳可以借助成功人士面对压力所拥有的乐观幽默精神加以调和,如仿佛透过酒水不小心拍到的自己或朋友精致的面庞,倘若另有用心,当众@一下,或许也有奇效。
图片最后补充一下,关于头像。笔者曾经在微信圈和群里面做过粗略统计,头像图片最多的几个主题是:人、动物、像人的动物(或像动物的人),其中女性尤其偏好自己(喜欢)的照片或像人的动物。这一点因人而异,但如果头像没有辨识度,或信息量过大(如上头下头加满了只有点开才能看到的两行字)……毕竟作为一个成功人士,应该吐字如金,字字玑珠。
3.时间
除了圈内占多数的潜水员,只有少数才能在朋友圈成为的“成功人士”,掌握好发朋友圈的时间和频率也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来说朋友圈里都会有日经贴,这类人群很少能够成为普遍意义上被认为的“成功人士”,这倒不见得当事人并非没有资质,而在于当事人将自己过多地暴露于图片文字之中,令其所表达的情感和观念共鸣因为频率过高而被稀释了效用,也就是审美疲劳。
只要那些需要的人依然在使用朋友圈,成功人士便需要一定的曝光率维持热度,并在周期性和不定期的时候,提供热点劲爆内容,供圈内人士品评。一般来说这个周期应当同成功人士维持感情生活的行为周期相匹配,亚洲人种在50岁前,一周到半个月这样比较合适。况且高兴的时候,还可以一下发两条,以数量抵消质量。
至于每天的时间,自然最好是放在人们都有空的时候才能够被关注到,早上7点到9点这段途中,中午十二点到一点这段午饭时间,以及晚上十点到十二点这段睡前时间,都极为合适。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他人朋友圈里的好同学、好员工、好情人、厨房大勺、健身达人、美食高手、国策专家,毕竟作为一个成功人士,需要照顾的面太多,有时候不得不牺牲一些品质,才能换取众人眼前的光彩。谈论许多,至于喜不喜欢,只有自己才知道吧。
——拉格朗日-包子
微信朋友圈,作为人群社交表现的拓展平台,让人们在(更远)距离与(更短)时间,获得他人以图片、文字形式表达出的精简感情与观念,从而增加使用者对事物(尤其是他人)的非直接认识。因此,合理使用朋友圈,增强他人对自身的非直接认识,是每一个成功人士或渴望成功人士都可以去掌握并加以惯用的。下面从人群分类、发表内容、时间频率来谈一谈。
1.分类
作为一个成功的人士或渴望成功的人士,用好朋友圈的分类功能,有利于将更加精准的信息投放到不同需要的人群当中,以营造出满满正能量的效果。分类方面可以参考工作、亲人、朋友、人渣这样的模板进行,如,下班关电脑之前拍一张座位照片,配之以“XX终于搞出来了”这样的话语,于三小时后,投放于上司、同事的分类之下;又如,每日坚持将伦理道德、育儿、养生、调理、运动、饮食技巧的内容投放于年长亲人岳父岳母等等的分类之下,以表明对于传统的坚持;而对于人渣这个分类,也可以细分为渣男和碧池,大约一个月投食一次即可,如文青软文,既表明当事人的宽宏大量不计前嫌,也可以误导人渣,彰显目前的清心寡欲。
如果遇到重要的新闻,一定不要忘记在所有分类下都发出自己的观点,以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毕竟一个成功的人士虽然太忙可以不用再读什么像样的书,但仍然需要通过复制粘贴来告诉他人,能了解自己的社会,表达出大众的声音,预测出时代的方向。
2.内容
首先需要进行自我定位,目前流派有很多,可根据目前情况进行切换,主要有:议论流、吃货流、游玩流、勤俭持家热爱锻炼流、自拍合影流、点赞点评流、以及由上述组成的混合流派。其中除了议论流和混合流派可能以文字为主以外,其他流派一般以图片作为主要表达形式。文字表达利于展现发表者复制粘贴能力的精准、键盘敲打的熟练,以及期待大家不厌其烦点开看完的天真。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或渴望成功的人士,文字表达的功底是必需的,但在主流以视觉感官搏位的朋友圈,文字构成比例过高,会展现出当事人过于保守的一面,这不利于良莠不齐的VC们在良莠不齐的人海中发现你的亮点。相反,简短的一句话配合图片可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分别说来,文字的使用应当具有一定针对性,且简洁明了,一针见血。这一点可参阅户外横幅或大字标语,那往往是目标核心这些内容和宣泄出的感情共同提炼而成的精华。如在配图九宫格上写下:“今天吃得很饱!”这些冗余且常见的文字就犯了喧宾夺主的忌讳,且不能衬托出一个成功人士应有的健康绿色饮食理念,相反,甚至不要一个“饱”字,默默地加入周边涉及艺术、理念、私人相关展馆的地理坐标,则可以含蓄地衬托出一个拥有成功人士潜力的人是如何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都积极追寻食粮。
而图片,考虑到作为成功(潜力)人士一般是使用普配版Iphone或高配版安卓,已经足以令围观的圈内人士肉眼无法区分照片是否来自单反(应该不会有无聊的人去找原图另存,打开属性,去调查图片来源是Nikon还是美图),因而关键还是在于图片本身的拍摄水平及主题内涵。(非自拍情况下请务必挑选负责的摄影师)
一般来说,如果是作为主角参加庆典类的活动,最好直接奉上一张尽量以自己为中心广角全景合影图,同时,考虑到周围人和物的衬托,颜色上也应当注意搭配,如周围一片黑色的衣服,可着白色;脚下一片白色沙滩,可披红纱巾。总之,这类以自我为核心的主题照片要在精简的同时显得大气、沉稳、又不失风度或韵色,至于过去发过的双脚跳起不落地的定格照或是脸上被美图一堆特效的活动照,如果以后加了PE被问起来,可以略带腼腆地说:那时候还有点年轻。
而如果是作为参与者存在的日常类生活照,诸如饮食、锻炼、或与他人及动物集体互动之类,图片的作用则更多表现在了画外之音,不同于自己是主角的广角bloom照,这类照片往往在于写实地刻画细节,以向圈内人士呈现出自己所拥有的一些良好品质品味:如对于以杠铃为背景的肱二头肌照片的特写上,最好聚焦点放在肌肤纹理上的一滴滴汗水,并配以给人直率感的文字,如“100次达成!!!”;又如捧起一只猫狗(或其他动物),应重点截取上半身动物的无知表情和自己的神情愉悦,并尽量不要令动物在照片中暴露生殖器官,以防圈内人士回闪不愉快的记忆。一般在吃货流中比较盛行对着透过灯光的有色酒水拍照,这一点造成的审美疲劳可以借助成功人士面对压力所拥有的乐观幽默精神加以调和,如仿佛透过酒水不小心拍到的自己或朋友精致的面庞,倘若另有用心,当众@一下,或许也有奇效。
图片最后补充一下,关于头像。笔者曾经在微信圈和群里面做过粗略统计,头像图片最多的几个主题是:人、动物、像人的动物(或像动物的人),其中女性尤其偏好自己(喜欢)的照片或像人的动物。这一点因人而异,但如果头像没有辨识度,或信息量过大(如上头下头加满了只有点开才能看到的两行字)……毕竟作为一个成功人士,应该吐字如金,字字玑珠。
3.时间
除了圈内占多数的潜水员,只有少数才能在朋友圈成为的“成功人士”,掌握好发朋友圈的时间和频率也是十分重要的。通常来说朋友圈里都会有日经贴,这类人群很少能够成为普遍意义上被认为的“成功人士”,这倒不见得当事人并非没有资质,而在于当事人将自己过多地暴露于图片文字之中,令其所表达的情感和观念共鸣因为频率过高而被稀释了效用,也就是审美疲劳。
只要那些需要的人依然在使用朋友圈,成功人士便需要一定的曝光率维持热度,并在周期性和不定期的时候,提供热点劲爆内容,供圈内人士品评。一般来说这个周期应当同成功人士维持感情生活的行为周期相匹配,亚洲人种在50岁前,一周到半个月这样比较合适。况且高兴的时候,还可以一下发两条,以数量抵消质量。
至于每天的时间,自然最好是放在人们都有空的时候才能够被关注到,早上7点到9点这段途中,中午十二点到一点这段午饭时间,以及晚上十点到十二点这段睡前时间,都极为合适。
![]() |
成功人士需要掌握多门外语中的一些词汇 |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他人朋友圈里的好同学、好员工、好情人、厨房大勺、健身达人、美食高手、国策专家,毕竟作为一个成功人士,需要照顾的面太多,有时候不得不牺牲一些品质,才能换取众人眼前的光彩。谈论许多,至于喜不喜欢,只有自己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