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渴望的爱情,从何而来?
上周六,我和某小伙伴去看了一个名叫“最烂艺术展”的展,果真名副其实。看完后我们决定去免费的上博溜达一圈,消消被出神入化的营销手段欺骗的怒火。然后,我们看到了堪比考大学考试周时图书馆开门前才会有的、排到台阶外又折了个弯的队伍,转头便去了人民广场的相亲角。
人民广场相亲角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怎么走进公众视野,变成SK2宣传片中“逼婚”的代名词,最后又如何传到像我这样千千万万吃瓜网友的耳朵中,这其中的任意一点拎出来都可以让王路或者李小丢洋洋洒洒地写出若干篇爆款文章。弱鸡如我,想围着这个话题蹦跶出点幺蛾子,怎么着都有点拾人牙慧的味道——不过,既然都生活在这样的大社会中,又到了差不多的岁数,关于情感、相亲和婚姻的思考,也在所难免。
出于一些众所不周知的原因,豆瓣上汇集了相当数量的边缘群体,从远邪到小粉红,从拜猫神教到gay圈名媛,从学术大鳄到丧病编剧,尽管年龄性别、活动领域、政治诉求、性趣爱好千差万别,但在一件事上,大部分豆瓣er的态度出奇统一,那就是“吐槽相亲”。
相亲这件事,被一部分适婚年龄的年轻人强烈抵制,也不是没有道理。
好端端一个人像猪肉一样摆在案上被别人指指画画挑三拣四,搁谁都受不了吧。除此之外,相亲中还有长辈们急于抱孙的生殖崇拜、对异己意见和生活态度的不认可不包容,裹挟着潜意识里的控制欲和细思极恐的“孝顺”逻辑……如果遇到一个自信爆棚、有迷の优越感的直男癌患者,那酸爽,堪比一口气喝下以崂山白花蛇草水为首的五大黑暗系饮料。
别问我怎么知道,我都是道听途说的,因为我既没有喝过白花蛇草水,也没遇到极品相亲对象——不过指不准他就在路上了,明天的事,谁知道呢?未雨绸缪做好心理建设,也是有必要的。
前段时间我遇到了一些非常糟心的事儿,然后就鬼使神差逛了一些交友为目的的豆瓣小组,除去那些意图很明显的YP帖,那些只是碰碰运气的愿者上钩帖,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看上去比较真诚的帖子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帖子,都描绘了楼主心中两人相处甜蜜的模样,一起逛街、一起做饭、一起养猫、一起旅游,却很少有人明确说出,自己想和什么样的人,来做这些事——当然,很多楼主也贴出了择偶标准,有男生说如果是大长腿肯定会忍不住扑上去,也有女生说偏爱单眼皮;至于人品性格,常见的就是“有幽默感”、“孝顺”、“阳光”、“逗逼”酱紫的标签化很明显的要求。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看眼缘”、“聊得来”、“三观合”这样语焉不详说了等于没说的标准。
或许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喂马、劈柴、照顾小孩、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过前提得是,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和不爱的人做同样的事,不叫生活,叫凑合过日子。
于是,心高气傲不想凑合过日子的少男少女们,便卯足了劲儿想要找到那个真爱。
真爱是籍由什么出现或发生的呢?
可能是一见杨过误终生的原始吸引,大家的爱情片启蒙《泰坦尼克号》讲的就是这么个故事。这种爱本身的味道就很辛辣,浪漫又危险,稍微加点佐料就能烹出一道回味悠长的菜。
最常见的是已婚人士的一见钟情,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廊桥遗梦》中说“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与情欲搭配,就是《钢琴课》里哈威·凯特尔伸出去又颤抖着收回来的手。不谙世事时,遇到了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人,可能会成为《恋恋笔记本》,或《初恋那件小事》,但实际上,更多的人只会在若干年后的午夜梦回之时突然想起TA的笑靥如花,脑中单曲循环“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爱也可能是长相厮守后的春暖花开,知乎童谣正是利用吃瓜网友们对青梅竹马的憧憬,编出纯爱故事,圈粉无数。
静水流深,有时候这种不言不语间层层叠加的感情反而更加浓烈炽热。《一天》中艾玛与德克斯特在做了十多年好友后,修成正果,后来艾玛不幸离世,德克斯特痛不欲生的表情我见犹怜;《两小无猜》里朱利安敢与索菲十年不见,却不敢让她知道他每天是如何度日如年。沉淀在时间里的感情就像根深叶茂的树,不知不觉就盘踞在心中茁壮成长,连根拔起只会两败俱伤,不如就此相依为命。
至少在我看来,真爱的发生,除了荷尔蒙的碰撞与吸引,就只能交给时间去发酵——至于最后是酿成甘澧还是酸醋,还是什么都没发生,也只能听天由命。
所以,基于两人彼此的好感与吸引之上的真爱,是不可能刻意培养出来的。若只是把相亲当作认识陌生人的社交活动,本无可厚非——说不定两人还就能一眼万年呢?然而相亲更像一场买卖,推杯换盏间交换的是工作收入和房产情况,再加上双方亲友恨不得两人第二天就能造出小人的虎视眈眈的目光,本就无甚好感的两人只能默默望天,偷偷在桌子下直播“我的相亲对象是极品”吧。
其实,不管有没有亲友的敦促、舆论的压迫,刻意维持的关系总是不舒服的。靠谱恋爱小组里也有吐槽面基对象的帖子,面完基后相忘于江湖,更是正常现象。不冷不热的调情,忽明忽暗的暧昧,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淡漠感情,就像飞不过沧海的蝴蝶,谁都没有错,谁都别去责怪——只因为,TA不是那个人,你也没有足够的耐心、时间和好奇,去了解TA。
有妹子说,这是她心中最理想的爱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现实往往是,一方提出这样的要求,玩游戏或工作的另一方头也不抬,嗯一声,当作允许,最后的宠溺的一瞥,只存在于言情小说,爱情片和自己的脑洞中。
我们曾用影子攀谈,沉默便无法将我们分开。这或许就是我对爱情最无望、最隐秘的期待。
到底要走多少套路,才能获得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视若珍宝的眼神?才能以同样的凝视,回馈对方?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是一只在这荒芜的大时代中,思考哲学の单身狗。
科科~
当然,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如果单身狗也有春天——
我会为此生的爱恨,拔足狂奔。
———————————————————————————————————————————
开了个公众号(years_20_),然后写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应该会同时更新吧……
![]() |
没拍照,不过基本就是酱紫的,脑补一下35℃的高温就行了 |
人民广场相亲角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怎么走进公众视野,变成SK2宣传片中“逼婚”的代名词,最后又如何传到像我这样千千万万吃瓜网友的耳朵中,这其中的任意一点拎出来都可以让王路或者李小丢洋洋洒洒地写出若干篇爆款文章。弱鸡如我,想围着这个话题蹦跶出点幺蛾子,怎么着都有点拾人牙慧的味道——不过,既然都生活在这样的大社会中,又到了差不多的岁数,关于情感、相亲和婚姻的思考,也在所难免。
![]() |
小丢老师很努力啊,只不过陷入了某个loop而已 |
出于一些众所不周知的原因,豆瓣上汇集了相当数量的边缘群体,从远邪到小粉红,从拜猫神教到gay圈名媛,从学术大鳄到丧病编剧,尽管年龄性别、活动领域、政治诉求、性趣爱好千差万别,但在一件事上,大部分豆瓣er的态度出奇统一,那就是“吐槽相亲”。
![]() |
66918人,很好,这个很豆瓣 |
相亲这件事,被一部分适婚年龄的年轻人强烈抵制,也不是没有道理。
好端端一个人像猪肉一样摆在案上被别人指指画画挑三拣四,搁谁都受不了吧。除此之外,相亲中还有长辈们急于抱孙的生殖崇拜、对异己意见和生活态度的不认可不包容,裹挟着潜意识里的控制欲和细思极恐的“孝顺”逻辑……如果遇到一个自信爆棚、有迷の优越感的直男癌患者,那酸爽,堪比一口气喝下以崂山白花蛇草水为首的五大黑暗系饮料。
![]() |
有谁挑战成功过吗? |
别问我怎么知道,我都是道听途说的,因为我既没有喝过白花蛇草水,也没遇到极品相亲对象——不过指不准他就在路上了,明天的事,谁知道呢?未雨绸缪做好心理建设,也是有必要的。
前段时间我遇到了一些非常糟心的事儿,然后就鬼使神差逛了一些交友为目的的豆瓣小组,除去那些意图很明显的YP帖,那些只是碰碰运气的愿者上钩帖,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看上去比较真诚的帖子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帖子,都描绘了楼主心中两人相处甜蜜的模样,一起逛街、一起做饭、一起养猫、一起旅游,却很少有人明确说出,自己想和什么样的人,来做这些事——当然,很多楼主也贴出了择偶标准,有男生说如果是大长腿肯定会忍不住扑上去,也有女生说偏爱单眼皮;至于人品性格,常见的就是“有幽默感”、“孝顺”、“阳光”、“逗逼”酱紫的标签化很明显的要求。除此之外,更多的是“看眼缘”、“聊得来”、“三观合”这样语焉不详说了等于没说的标准。
或许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幸福的生活都是相似的,喂马、劈柴、照顾小孩、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过前提得是,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和不爱的人做同样的事,不叫生活,叫凑合过日子。
于是,心高气傲不想凑合过日子的少男少女们,便卯足了劲儿想要找到那个真爱。
真爱是籍由什么出现或发生的呢?
可能是一见杨过误终生的原始吸引,大家的爱情片启蒙《泰坦尼克号》讲的就是这么个故事。这种爱本身的味道就很辛辣,浪漫又危险,稍微加点佐料就能烹出一道回味悠长的菜。
![]() |
《廊桥遗梦》截图,出轨也可以如此动人 |
最常见的是已婚人士的一见钟情,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廊桥遗梦》中说“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与情欲搭配,就是《钢琴课》里哈威·凯特尔伸出去又颤抖着收回来的手。不谙世事时,遇到了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人,可能会成为《恋恋笔记本》,或《初恋那件小事》,但实际上,更多的人只会在若干年后的午夜梦回之时突然想起TA的笑靥如花,脑中单曲循环“那些年错过的大雨”。
爱也可能是长相厮守后的春暖花开,知乎童谣正是利用吃瓜网友们对青梅竹马的憧憬,编出纯爱故事,圈粉无数。
![]() |
《两小无猜》截图,他们的爱封存在钢筋混凝土中,像一块琥珀 |
静水流深,有时候这种不言不语间层层叠加的感情反而更加浓烈炽热。《一天》中艾玛与德克斯特在做了十多年好友后,修成正果,后来艾玛不幸离世,德克斯特痛不欲生的表情我见犹怜;《两小无猜》里朱利安敢与索菲十年不见,却不敢让她知道他每天是如何度日如年。沉淀在时间里的感情就像根深叶茂的树,不知不觉就盘踞在心中茁壮成长,连根拔起只会两败俱伤,不如就此相依为命。
至少在我看来,真爱的发生,除了荷尔蒙的碰撞与吸引,就只能交给时间去发酵——至于最后是酿成甘澧还是酸醋,还是什么都没发生,也只能听天由命。
所以,基于两人彼此的好感与吸引之上的真爱,是不可能刻意培养出来的。若只是把相亲当作认识陌生人的社交活动,本无可厚非——说不定两人还就能一眼万年呢?然而相亲更像一场买卖,推杯换盏间交换的是工作收入和房产情况,再加上双方亲友恨不得两人第二天就能造出小人的虎视眈眈的目光,本就无甚好感的两人只能默默望天,偷偷在桌子下直播“我的相亲对象是极品”吧。
其实,不管有没有亲友的敦促、舆论的压迫,刻意维持的关系总是不舒服的。靠谱恋爱小组里也有吐槽面基对象的帖子,面完基后相忘于江湖,更是正常现象。不冷不热的调情,忽明忽暗的暧昧,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淡漠感情,就像飞不过沧海的蝴蝶,谁都没有错,谁都别去责怪——只因为,TA不是那个人,你也没有足够的耐心、时间和好奇,去了解TA。
![]() |
有妹子说,这是她心中最理想的爱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其实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现实往往是,一方提出这样的要求,玩游戏或工作的另一方头也不抬,嗯一声,当作允许,最后的宠溺的一瞥,只存在于言情小说,爱情片和自己的脑洞中。
我们曾用影子攀谈,沉默便无法将我们分开。这或许就是我对爱情最无望、最隐秘的期待。
到底要走多少套路,才能获得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视若珍宝的眼神?才能以同样的凝视,回馈对方?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只是一只在这荒芜的大时代中,思考哲学の单身狗。
![]() |
科科~
当然,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如果单身狗也有春天——
![]() |
我会为此生的爱恨,拔足狂奔。
———————————————————————————————————————————
开了个公众号(years_20_),然后写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应该会同时更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