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观后感
今天终于把金老师隆重推荐的好剧《天道》追完了,震撼!从来没有哪部剧能刷新我的三观,引发我不停的思考。而且看完更喜欢王志文了,看到他就能感觉到他浑身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先来说说我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和喜好吧。丁元英,剧中的核心人物,被称为“鬼才”,只是因为他实事求是,按照规律办事,且看透了人性。如果我的身边能有这样一位人物该有多好,能够让我仰慕的同时还能够得着,还能在我的人生迷雾中给我一个手电筒,引导我遥望人生之路时能够比现在看得再清晰一点点。好了,不幻想了,一幻想就暴露了自己依赖的本性,指望高人指路和帮忙的心态显露无疑。看来我和冯世杰有着同样的心态,遇到高人就想着让人家帮自己一把,也不先想想自己值不值得人家帮忙。什么样的人接触什么样的圈子,我只有先把自己打造成厉害角色才能有资格接触这样的人物。我相信现实社会中肯定是存在这样的人的,只是暂时还不为我所知。
芮小丹,女一号,看完此剧我对左小青这位演员好感度爆表,还专门百度了她的资料和照片,好好欣赏了一番,眼光不错的演员,懂得挑选好剧本。尽管此剧一开始就先交代了她的死亡场面,整部剧的安排好像就是在回顾她牺牲之前遇到的人和事,但是剧情真的发展到了她死亡的那一刻,我还是非常的难以接受,内心抗拒,依然希望这是编剧设想的结局之一,肯定还有另一个结局是小丹没死,她的牺牲只是一种象征,代表她的精神在遇到丁元英之后获得了新生,或者就只是一场梦,梦醒了她还是会和元英一起幸福的生活的,会去欧洲留学,会回古城开一个强势文化传播公司,写下很多伟大的启人心智的作品。这样的念头也折现出我自己对于死亡的浅薄看法和理解。三年前我自己的妈妈卧床六年后离开了我们。第一年,几乎每隔几天我就要梦见妈妈,梦见小时候的很多画面,梦醒后枕头湿漉漉一片。第二年,表面上我依然在正常生活,正常结婚生子,可是我内心深处依然在抗拒妈妈已经离开了这个事实,依然会经常想象,如果她还在我们的身边,我该怎样带她去旅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名山大川,好好跟她唠唠嗑,聊聊家常。我总是后悔不已,责怪自己在她卧床期间没能请长假回她身边照顾,一直依赖爸爸和弟弟妹妹照顾她,没能尽到应尽的义务。第三年,我内心才开始慢慢接受妈妈已经离开了这个事实,聊起这个话题不再泪流满面。今年回老家给妈妈过三年,我排除万难还是回家了一趟,不只是为了尽孝道,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其中一道心门上一把小锁,当再次想念妈妈时,可以打开看看聊以慰藉,平时就锁上该干啥干啥。
好了,回到正题。韩楚风说丁元英已经不在乎媒体对格律诗事件的评论了,因为收礼的人已经不在了,这份礼也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不认同。小丹在牺牲之前,其实已经收到了礼物,这份礼物不是王庙村能够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而是这个扶贫过程带给小丹的觉悟,对人性、对法、对道、对规律的觉悟。小丹带着这份觉悟和对元英的爱离开人世,其实是满足的,而且她在元英心中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她与元英相处这几年,是她容貌最美的几年,也是她人性最美的几年,她把人性当中的真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她脑子好用,有涵养,气度不凡,到底也是凡人,不好说将来她和元英相处久之后会不会展示出人性当中的假恶丑。人性本来就有着两面,两个人相处不会一直都是只展示美好的一面,总有机会暴露出不堪的一面。她在这样的年华牺牲了,意味着她没有机会展示这种可能性了。她在元英心目中就是完美无瑕的,也会是一生的挚爱和痛。当然如果小丹能够不牺牲结局会更完美,但是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不如意处十有八九,不可过分苛求完美。
再来说说其他几位。肖亚文,以她当时的年纪,能够有如此的思维能力和眼界,当真令人佩服,可谓女中豪杰,用冯世杰的话说就是“有种!”。剧中交代她和小丹、元英都有过德国留学的经历,这让我对德国的好感再次翻倍。上一次对德国好感翻倍是因为身边一位同事,他德国留学七年,后回国工作,他每天的西装、西裤和衬衫都是熨烫后才穿,服帖合身,领口笔挺,皮鞋也都擦得铮亮,面部从来不会胡子拉碴,头发从来不会乱蓬蓬,不止外部形象如此讲究,说话也是逻辑感十足,简单到位,由此可见德国留学的经历带给他的熏陶和影响。德国能出那么多哲学家的确是有原因的,跟这个国家的文化属性肯定有关。同样的情况,肖亚文选择接手公司,叶晓明、刘冰和冯世杰选择退出,如此不同的判断和选择。同样是被丁元英叫去谈话,肖亚文买了高档月饼带过去,还主动询问元英的后续安排确认自己在哪个环节能够帮上忙,刘冰空手过去,满手而归(带着元英给他的后半生保险-秘密档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竟如此巨大。叶晓明在平时虽然很多时候都不认同丁元英的意见,但是都能忍下来默默执行,偏偏在最关键的打官司环节非要一意孤行,把自己平时积累的不满一股脑儿爆发出来,居然真的不去征求丁的意见。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只知道嘚瑟,以为被两位同样智商水平的好友推举为总经理就真的具备了总经理所应有的智慧和远见,被外在的称谓所误导,误以为自己能够应付跟乐圣求和这样的大场面,一遇到大事儿就完全失态,求和时他那讨好对手的表情真的好让人怜悯,从来没有把自己的人格和对方看成是平等的,一直把对方看成高高在上的,该求助时不知道求助,只愿意享受收益而不愿意承担风险,幼稚和不成熟的一面展露无遗。反而是冯世杰,虽然智商也不高,也有着典型的小农心态,好在他为人憨厚淳朴,知道感恩,明白别人的帮忙并不是理所应当的,遇到大事没有过激行为,最终能够为自己所在的村庄带来了发展之路。
好了,今天先写到这里,改天针对此剧有了新感悟再写。再次感谢金老师推荐了此剧,金老师推荐,果然都是精品。
先来说说我对剧中人物的理解和喜好吧。丁元英,剧中的核心人物,被称为“鬼才”,只是因为他实事求是,按照规律办事,且看透了人性。如果我的身边能有这样一位人物该有多好,能够让我仰慕的同时还能够得着,还能在我的人生迷雾中给我一个手电筒,引导我遥望人生之路时能够比现在看得再清晰一点点。好了,不幻想了,一幻想就暴露了自己依赖的本性,指望高人指路和帮忙的心态显露无疑。看来我和冯世杰有着同样的心态,遇到高人就想着让人家帮自己一把,也不先想想自己值不值得人家帮忙。什么样的人接触什么样的圈子,我只有先把自己打造成厉害角色才能有资格接触这样的人物。我相信现实社会中肯定是存在这样的人的,只是暂时还不为我所知。
芮小丹,女一号,看完此剧我对左小青这位演员好感度爆表,还专门百度了她的资料和照片,好好欣赏了一番,眼光不错的演员,懂得挑选好剧本。尽管此剧一开始就先交代了她的死亡场面,整部剧的安排好像就是在回顾她牺牲之前遇到的人和事,但是剧情真的发展到了她死亡的那一刻,我还是非常的难以接受,内心抗拒,依然希望这是编剧设想的结局之一,肯定还有另一个结局是小丹没死,她的牺牲只是一种象征,代表她的精神在遇到丁元英之后获得了新生,或者就只是一场梦,梦醒了她还是会和元英一起幸福的生活的,会去欧洲留学,会回古城开一个强势文化传播公司,写下很多伟大的启人心智的作品。这样的念头也折现出我自己对于死亡的浅薄看法和理解。三年前我自己的妈妈卧床六年后离开了我们。第一年,几乎每隔几天我就要梦见妈妈,梦见小时候的很多画面,梦醒后枕头湿漉漉一片。第二年,表面上我依然在正常生活,正常结婚生子,可是我内心深处依然在抗拒妈妈已经离开了这个事实,依然会经常想象,如果她还在我们的身边,我该怎样带她去旅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名山大川,好好跟她唠唠嗑,聊聊家常。我总是后悔不已,责怪自己在她卧床期间没能请长假回她身边照顾,一直依赖爸爸和弟弟妹妹照顾她,没能尽到应尽的义务。第三年,我内心才开始慢慢接受妈妈已经离开了这个事实,聊起这个话题不再泪流满面。今年回老家给妈妈过三年,我排除万难还是回家了一趟,不只是为了尽孝道,也是为了给自己的其中一道心门上一把小锁,当再次想念妈妈时,可以打开看看聊以慰藉,平时就锁上该干啥干啥。
好了,回到正题。韩楚风说丁元英已经不在乎媒体对格律诗事件的评论了,因为收礼的人已经不在了,这份礼也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不认同。小丹在牺牲之前,其实已经收到了礼物,这份礼物不是王庙村能够发家致富奔上小康,而是这个扶贫过程带给小丹的觉悟,对人性、对法、对道、对规律的觉悟。小丹带着这份觉悟和对元英的爱离开人世,其实是满足的,而且她在元英心中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她与元英相处这几年,是她容貌最美的几年,也是她人性最美的几年,她把人性当中的真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她脑子好用,有涵养,气度不凡,到底也是凡人,不好说将来她和元英相处久之后会不会展示出人性当中的假恶丑。人性本来就有着两面,两个人相处不会一直都是只展示美好的一面,总有机会暴露出不堪的一面。她在这样的年华牺牲了,意味着她没有机会展示这种可能性了。她在元英心目中就是完美无瑕的,也会是一生的挚爱和痛。当然如果小丹能够不牺牲结局会更完美,但是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不如意处十有八九,不可过分苛求完美。
再来说说其他几位。肖亚文,以她当时的年纪,能够有如此的思维能力和眼界,当真令人佩服,可谓女中豪杰,用冯世杰的话说就是“有种!”。剧中交代她和小丹、元英都有过德国留学的经历,这让我对德国的好感再次翻倍。上一次对德国好感翻倍是因为身边一位同事,他德国留学七年,后回国工作,他每天的西装、西裤和衬衫都是熨烫后才穿,服帖合身,领口笔挺,皮鞋也都擦得铮亮,面部从来不会胡子拉碴,头发从来不会乱蓬蓬,不止外部形象如此讲究,说话也是逻辑感十足,简单到位,由此可见德国留学的经历带给他的熏陶和影响。德国能出那么多哲学家的确是有原因的,跟这个国家的文化属性肯定有关。同样的情况,肖亚文选择接手公司,叶晓明、刘冰和冯世杰选择退出,如此不同的判断和选择。同样是被丁元英叫去谈话,肖亚文买了高档月饼带过去,还主动询问元英的后续安排确认自己在哪个环节能够帮上忙,刘冰空手过去,满手而归(带着元英给他的后半生保险-秘密档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竟如此巨大。叶晓明在平时虽然很多时候都不认同丁元英的意见,但是都能忍下来默默执行,偏偏在最关键的打官司环节非要一意孤行,把自己平时积累的不满一股脑儿爆发出来,居然真的不去征求丁的意见。别人帮助自己的时候,只知道嘚瑟,以为被两位同样智商水平的好友推举为总经理就真的具备了总经理所应有的智慧和远见,被外在的称谓所误导,误以为自己能够应付跟乐圣求和这样的大场面,一遇到大事儿就完全失态,求和时他那讨好对手的表情真的好让人怜悯,从来没有把自己的人格和对方看成是平等的,一直把对方看成高高在上的,该求助时不知道求助,只愿意享受收益而不愿意承担风险,幼稚和不成熟的一面展露无遗。反而是冯世杰,虽然智商也不高,也有着典型的小农心态,好在他为人憨厚淳朴,知道感恩,明白别人的帮忙并不是理所应当的,遇到大事没有过激行为,最终能够为自己所在的村庄带来了发展之路。
好了,今天先写到这里,改天针对此剧有了新感悟再写。再次感谢金老师推荐了此剧,金老师推荐,果然都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