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25-30)
(19-24)
高尔夫球场保养员(25)
叶金龙 53岁 从事现职6年
「如果有老鼠跑到家里,也是就地正法啊。」
鼹鼠喜欢在疏松潮湿的土壤掘筑巢穴,生育幼鼠。小鼠长大,仍然生活在地下世界,世代不见天日。
鼹鼠多时,还有特制的捕鼠工具。
叶金龙的工作,是负责维持十八洞球道的干净平整。白天除了剪草,球客使用过的沙坑,他要恢复到平坦无痕,被球杆打坏的草皮,也要立刻修补。而夜里,他也不能闲着,得巡场捕鼠。
捕捉鼹鼠,是高尔夫球场里特殊的工作。叶金龙说:「果岭、球道要很平,才好看,客人也好打。鼹鼠一钻土就把草坪破坏了。」
清晨5点,他小步小步走在球道上,大气也不敢吭。只见草皮底下有个小东西快速钻动,被翻出的土堆垄起成一道痕迹。他一脚踩下,挡住去路,小东西沿着原来挖的路往回走,被他一手逮个正着。
鼹鼠俗称台湾土拨鼠,体型很小,两只前脚却和头一样大,像戴着捕手手套,挖土时特别有力。说来不忍,被捉到的鼹鼠,下场只有死路一条。「呒法度啊,就像有老鼠跑到家里,还不是一脚踏死。」
人类真是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天敌。为了满足打高尔夫球的乐趣,无辜的鼹鼠就这样被牺牲了。
叶金龙和同事都在清晨出动,到前一天发现的土堆边静静守着。「清晨人少,泥土最松软,牠们会出来找东西吃。」运气好时一次可抓3、4只,但也可能2、3个月都抓不到。公司为了奖励他们早起工作,早期捕到一只奖金1百元,这几年调涨到3百元。
蔡金龙原本是水泥师傅,6年前觉得体力不如年轻,才转业到住家附近的球场工作。问他工作甘苦,他话不多,只说温饱满足。小白球他从没打过,也不懂,望着平整的草地,他说:「我儿子现在也打高尔夫球咧。」不知他抓到鼹鼠时,是不是也这样跟牠们说,骄傲却也带着一丝歉疚。
庙婆(26)
陈玮琳 30岁 从事现职2年半
「我们的庙就像百货公司,什么神都有,多角化经营。」
月下老人神像前的姻缘卡,陈玮琳一手包办﹔可惜工作环境太特殊,她自己竟三年没有男朋友。
大庙是政治人物的最爱,不久前,陈总统才来还愿。他是2000年来此祈求当选。
这是一间百年大庙,收惊、解签各有专人司职,另置一人总管上述事务,俗称庙婆,现代化职称叫祕书。陈玮琳就担任这个职务。
庙里有玉皇大帝、关公、财神、注生娘娘、月下老人…,想得到的神应有尽有,「就像百货公司,现在略具规模的庙都走多角化经营。」年轻庙婆开口果然不一样。政大新闻系毕业的她,一听到月薪4万5千元,决定由记者转业当庙婆。台湾中小企业平均寿命13年,这间庙却有150年历史,再不景气,年终奖金照样1个半月,农历7月「淡季」还有10天长假。
旺季就不轻松了,过年期间烧香拜佛、点灯的香客全涌进来,连阿兜仔都来观光,庙前广场的小贩多到会打架,偶尔还有政治人物掺一脚,「选举时他们最爱来斩鸡头宣誓清白。」她要翻译、接待贵宾、协调香客纠纷、摆平抢地盘的小贩,常加班到半夜1、2点,「还有那种一看就知道是假和尚来化缘,又不能赶他们走。」
人多纠纷多,曾有工作人员不小心发错光明灯灯位,香客竟因此抓狂:「我儿子从小到大都点这个位子,考试都很顺,你们现在居然要他换灯位?考不上硕士你们给我负责!」吓得陈玮琳出面鞠躬道歉。
衣食父母可是惹不起。她说,庙里光明、太岁、消灾灯共3万盏,点1盏1千元,加上香油钱,庙方每年进帐多达5千万元,还可捐出2千万元做公益。
虽然捧着铁饭碗,但每天面对的不是香客就是庙里的高龄董监事,陈玮琳竟足足3年交不到男友。「你知道吗?当庙婆2、3年,公猪赛潘安。」
贴身管家(27)
廖文宇 34岁 从事现职5年
我不羡慕这些大人物,他们走了我就可以休假,他们却得继续马不停蹄工作。
每个名人的垃圾都要打包封存,然后统一销毁。
水龙头有没有留下指纹印?遥控器能不能操作,这些细微处,贴身管家都要注意。
这个总统套房一晚要9万8千元。廖文宇做完最后检查锁上房门,到电梯口准备迎接这一次的VIP。这是很重隐密的工作,更不能对客人说「不」,因为贴身管家服务的,不是元首就是国际巨星。
他服务过的艺人有梅尔吉勃逊、汤姆克鲁斯、苏菲玛索等。贵宾越帅越美,他的压力就越大,因为要应付穷追不舍的媒体和热情粉丝。「名人的垃圾,我们都要贴上封条放进经理办公室,等他离开才能丢掉。」
印象最深的是麦特戴蒙,他是唯一主动找廖文宇合照的巨星。还有一位非洲友邦元首,出门前必先由占卜师占卜,还有宫女撒花瓣。让他受宠若惊的是吴宇森,过年还写贺卡给他。李安半夜突然想吃清蒸臭豆腐,廖文宇也「使命必达」。
贵宾住几天,贴身管家就得几天不能回家,还要比客人晚睡、早起。「刚开始我睡觉连制服都不敢脱,这样客人一叫,才可迅速处理。」有些客人吃饭时,可乐要加冰,会客时就不要加冰,这些小癖好,廖文宇都要细心观察。
口风紧是基本条件,临机应变也很重要。「艺人行程临时提早,就要注意送洗衣服好了没,才不会让他没衣服穿。也不能让巨星等电梯,有次柏原崇来,电梯管控没做好,我急中生智,故意把脚步放慢,还好粉丝跑来要签名,转移注意才化解尴尬。」
月薪平均4、5万元,这个工作既耗体力又得神经紧绷,廖文宇都是靠吃来宣泄压力,因此身材福福泰泰。看多了巨星,他一点都不羡慕这些大人物。「他们走了我就可以休假,他们却得继续马不停蹄工作,出门还要随时防人跟拍,还是当小人物比较自在。」
耳腔清理师(28)
姚宾 73岁 从事现职 36年
「人家说耳朵会痒表示有人想你。很多人耳朵痒,却是想到我。」
姚宾说:「一般理发店的耳刮才几十元,这支是西德制的,700元果然比较好用。」
右边的超级大耳垢,左边的塑胶珠等异物,都是姚宾从客人耳内掏出来的。
房间内有一张平躺的诊疗椅,墙面伸出一支专业医疗用灯,钢制小推车上摆满了棉花、挖耳器、镊子…,这里明亮整洁得像个牙科诊所。偏偏姚宾头上戴着黑色橡胶头箍,头箍中央长出一个直径15公分的反光镜,模样古怪又逗趣。
原来,这面怪镜子可以反射聚光,好让他看清楚来客的曲折耳洞。只见他用掏耳器轻轻翻刮,才几分钟,就用镊子夹起片状的黄棕色耳垢给客人看。这一刻,人们不是满足地微笑,就是催促他赶快丢弃。
姚宾以帮人「清耳朵」为业已36年,是这行的开山祖师。就他所知,全台能以此为业的人不到3人。尽管他说:「人客呒固定啦。」以一天平均十几人次,一次收费500元计算,月入仍在20万元左右。
顾客年龄层很广,日本人也不少。他分析:「男女约是10比3。大概男人比较怀念小时候被妈妈掏耳朵的感觉吧!」有个每周必从台南北上报到的老顾客说:「呒法度,耳朵一痒就想来。」姚宾也说:「其实有些人根本没耳屎,是来挖爽快的。」但也有些久戴助听器的老人、耳垢容易凝聚成团,他又挖又掏地,2、3个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他原本做美发、常帮人清耳朵,但因天生手脚都有些萎缩,无法久站才改行。没想到,拱形的手掌捉稳了耳刮,竟创出独门生意。问他工作甘苦,他想了半天,只说:「你爽快,我也赚爽就好了。」
他给我们看他的「收藏」,小玻璃罐里有不少棕色球状的大耳垢,还有误放到耳内的塑胶珠等异物。尽管医学报导说耳垢多半会自行掉落,不用特地清理,但姚宾和他的顾客,都不能忍受有个肮脏「屎」字的东西在耳内吧。
自来水抓漏师(29)
郑开益 57岁 从事现职 32年
「自来水的漏水声,就像钞票流走的声音,听了会心疼。」
捕音器如同医生的听诊器,为水资源把脉。
全套抓漏器材。如果捕音器抓不到声音,得靠电脑扫描器(后左)找出漏水点。
狭窄的巷子里,郑开益走着怪模怪样的蛇行步法,要不是他头上挂着副大耳机,乍看还以为他是个醉汉。他将如同秤锤的捕音器在地面上点来点去,地底下各种细微声音透过仪器放大900倍,他要从里头抓出水管漏水的声音。
郑开益是台北自来水公司水管抓漏技师。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线,经年累月材质耗损,像塑胶脆化、铁管腐蚀,水资源便流失。「民众发现水费无故增加,就可能是管线漏水,有时漏掉的比用掉的水多出好几倍,我们便会去找原因。」
这样的找法如同大海捞针,但靠这种听音辨位的抓漏工程,光是这2年,就找回4千多万吨、相当于600亿瓶600c.c.宝特瓶的自来水。
自来水管埋在地下1.2公尺深处,要找正确的漏水位置,得沿着街道用耳朵来寻找。「正常的自来水流动有水压,一旦水管破裂,水由破裂处喷出就会发出声响。漏水声是一种非常低沉的声音,而且因地底环境不同,声音也不同,大城市里,连地底下都很不清静。」
白天杂音大,他们得在深夜出动,一走就是好几公里的路。「夜间测漏虽然比较容易,但常遇上酒醉驾车,还会被狗咬。有一次正好地震,听到地鸣呼呼呼的声音,还以为自己高血压。」
但最辛苦的不是体力消耗,而是找不到漏水点的压力。「有一次水淹上安全岛,我们到现场一测,到处都是声音,根本找不到点。那时全身溼透,下半身因为涉水,上半身是冒汗,那种风萧萧兮漏水寒,自来水一去不复返的感觉。」原来,「漏水声就像钞票流走的声音,听了会心疼。」
当铺老板(30)
黄一脩 44岁 从事现职10年
景气差时,皮衣、电视,甚至整批酱油、米酒…,什么都有人当。
这些劳力士、钻戒的主人都曾经阔绰,如今家当只能在这儿低价典当。
这3支流当手机,黄一脩与另2名员工拿去使用;流当的小提琴,黄一脩则给儿子玩,绝不浪费。
这是一门古老行业,至今欣欣向荣,有人缺钱,它就有生意,只不过抵押品从古时的金饰玉镯,到如今以汽车、3C产品为主。
黄一脩的当铺位在大马路旁,「传统当铺都躲在巷子,还用一块布遮,现代人观念不同了。」加上4年前政府规定典当者盖手印,已少有人敢到当铺销赃,神祕面纱又褪了一层,「虽然老一辈都说生意因此少很多。」
少有人知道当铺属金融业,采特许制,例如北市目前273家,每增3万人才能再增1家﹔利息也公定,每月4分(4%)加百分之五托管费。早年黄一脩的当铺每月可获利四、五十万元,如今只剩一半,「现金卡害的。」他说现金卡出现之前,风化区当铺生意尤其好,「酒客、赌客身上钱不够就会来,那些当铺都开24小时。」
景气差时,当的多赎的少,店家只好将流当品销给车商、珠宝商,「很多老当铺,流当品堆满整屋子。」但黄一脩会变通,还打出「万物可当」名号,「很多厂商倒闭,我连整批酱油、米酒都收过,再转卖大卖场。」当然也有风险,像有辆BMW流当后卖不掉,如今价格只剩三分之一。
客户从金字塔底层到顶端都有。曾有个中年人拿2支破电扇来,小孩发烧要看病,黄一脩看着可怜,3,000元让他高价典当﹔对方也很守信,次月就连本带利还他。
也有不少落魄名人。「大老板、建商、立委…,以前喊水会结冻喔,他们不敢到店里,都约咖啡厅。」最绝的是某主播,刚买新车就质借,车继续开,风风光光,几年来却只还得出利息。
看多了人生起起落落,黄一脩成了务实派,尽管月入数十万元,「我开的车、用的手机都是流当品,绝不花钱买新的。」
To Be Continue……
(31-36)
高尔夫球场保养员(25)
叶金龙 53岁 从事现职6年
「如果有老鼠跑到家里,也是就地正法啊。」
鼹鼠喜欢在疏松潮湿的土壤掘筑巢穴,生育幼鼠。小鼠长大,仍然生活在地下世界,世代不见天日。
鼹鼠多时,还有特制的捕鼠工具。
叶金龙的工作,是负责维持十八洞球道的干净平整。白天除了剪草,球客使用过的沙坑,他要恢复到平坦无痕,被球杆打坏的草皮,也要立刻修补。而夜里,他也不能闲着,得巡场捕鼠。
捕捉鼹鼠,是高尔夫球场里特殊的工作。叶金龙说:「果岭、球道要很平,才好看,客人也好打。鼹鼠一钻土就把草坪破坏了。」
清晨5点,他小步小步走在球道上,大气也不敢吭。只见草皮底下有个小东西快速钻动,被翻出的土堆垄起成一道痕迹。他一脚踩下,挡住去路,小东西沿着原来挖的路往回走,被他一手逮个正着。
鼹鼠俗称台湾土拨鼠,体型很小,两只前脚却和头一样大,像戴着捕手手套,挖土时特别有力。说来不忍,被捉到的鼹鼠,下场只有死路一条。「呒法度啊,就像有老鼠跑到家里,还不是一脚踏死。」
人类真是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天敌。为了满足打高尔夫球的乐趣,无辜的鼹鼠就这样被牺牲了。
叶金龙和同事都在清晨出动,到前一天发现的土堆边静静守着。「清晨人少,泥土最松软,牠们会出来找东西吃。」运气好时一次可抓3、4只,但也可能2、3个月都抓不到。公司为了奖励他们早起工作,早期捕到一只奖金1百元,这几年调涨到3百元。
蔡金龙原本是水泥师傅,6年前觉得体力不如年轻,才转业到住家附近的球场工作。问他工作甘苦,他话不多,只说温饱满足。小白球他从没打过,也不懂,望着平整的草地,他说:「我儿子现在也打高尔夫球咧。」不知他抓到鼹鼠时,是不是也这样跟牠们说,骄傲却也带着一丝歉疚。
庙婆(26)
陈玮琳 30岁 从事现职2年半
「我们的庙就像百货公司,什么神都有,多角化经营。」
月下老人神像前的姻缘卡,陈玮琳一手包办﹔可惜工作环境太特殊,她自己竟三年没有男朋友。
大庙是政治人物的最爱,不久前,陈总统才来还愿。他是2000年来此祈求当选。
这是一间百年大庙,收惊、解签各有专人司职,另置一人总管上述事务,俗称庙婆,现代化职称叫祕书。陈玮琳就担任这个职务。
庙里有玉皇大帝、关公、财神、注生娘娘、月下老人…,想得到的神应有尽有,「就像百货公司,现在略具规模的庙都走多角化经营。」年轻庙婆开口果然不一样。政大新闻系毕业的她,一听到月薪4万5千元,决定由记者转业当庙婆。台湾中小企业平均寿命13年,这间庙却有150年历史,再不景气,年终奖金照样1个半月,农历7月「淡季」还有10天长假。
旺季就不轻松了,过年期间烧香拜佛、点灯的香客全涌进来,连阿兜仔都来观光,庙前广场的小贩多到会打架,偶尔还有政治人物掺一脚,「选举时他们最爱来斩鸡头宣誓清白。」她要翻译、接待贵宾、协调香客纠纷、摆平抢地盘的小贩,常加班到半夜1、2点,「还有那种一看就知道是假和尚来化缘,又不能赶他们走。」
人多纠纷多,曾有工作人员不小心发错光明灯灯位,香客竟因此抓狂:「我儿子从小到大都点这个位子,考试都很顺,你们现在居然要他换灯位?考不上硕士你们给我负责!」吓得陈玮琳出面鞠躬道歉。
衣食父母可是惹不起。她说,庙里光明、太岁、消灾灯共3万盏,点1盏1千元,加上香油钱,庙方每年进帐多达5千万元,还可捐出2千万元做公益。
虽然捧着铁饭碗,但每天面对的不是香客就是庙里的高龄董监事,陈玮琳竟足足3年交不到男友。「你知道吗?当庙婆2、3年,公猪赛潘安。」
贴身管家(27)
廖文宇 34岁 从事现职5年
我不羡慕这些大人物,他们走了我就可以休假,他们却得继续马不停蹄工作。
每个名人的垃圾都要打包封存,然后统一销毁。
水龙头有没有留下指纹印?遥控器能不能操作,这些细微处,贴身管家都要注意。
这个总统套房一晚要9万8千元。廖文宇做完最后检查锁上房门,到电梯口准备迎接这一次的VIP。这是很重隐密的工作,更不能对客人说「不」,因为贴身管家服务的,不是元首就是国际巨星。
他服务过的艺人有梅尔吉勃逊、汤姆克鲁斯、苏菲玛索等。贵宾越帅越美,他的压力就越大,因为要应付穷追不舍的媒体和热情粉丝。「名人的垃圾,我们都要贴上封条放进经理办公室,等他离开才能丢掉。」
印象最深的是麦特戴蒙,他是唯一主动找廖文宇合照的巨星。还有一位非洲友邦元首,出门前必先由占卜师占卜,还有宫女撒花瓣。让他受宠若惊的是吴宇森,过年还写贺卡给他。李安半夜突然想吃清蒸臭豆腐,廖文宇也「使命必达」。
贵宾住几天,贴身管家就得几天不能回家,还要比客人晚睡、早起。「刚开始我睡觉连制服都不敢脱,这样客人一叫,才可迅速处理。」有些客人吃饭时,可乐要加冰,会客时就不要加冰,这些小癖好,廖文宇都要细心观察。
口风紧是基本条件,临机应变也很重要。「艺人行程临时提早,就要注意送洗衣服好了没,才不会让他没衣服穿。也不能让巨星等电梯,有次柏原崇来,电梯管控没做好,我急中生智,故意把脚步放慢,还好粉丝跑来要签名,转移注意才化解尴尬。」
月薪平均4、5万元,这个工作既耗体力又得神经紧绷,廖文宇都是靠吃来宣泄压力,因此身材福福泰泰。看多了巨星,他一点都不羡慕这些大人物。「他们走了我就可以休假,他们却得继续马不停蹄工作,出门还要随时防人跟拍,还是当小人物比较自在。」
耳腔清理师(28)
姚宾 73岁 从事现职 36年
「人家说耳朵会痒表示有人想你。很多人耳朵痒,却是想到我。」
姚宾说:「一般理发店的耳刮才几十元,这支是西德制的,700元果然比较好用。」
右边的超级大耳垢,左边的塑胶珠等异物,都是姚宾从客人耳内掏出来的。
房间内有一张平躺的诊疗椅,墙面伸出一支专业医疗用灯,钢制小推车上摆满了棉花、挖耳器、镊子…,这里明亮整洁得像个牙科诊所。偏偏姚宾头上戴着黑色橡胶头箍,头箍中央长出一个直径15公分的反光镜,模样古怪又逗趣。
原来,这面怪镜子可以反射聚光,好让他看清楚来客的曲折耳洞。只见他用掏耳器轻轻翻刮,才几分钟,就用镊子夹起片状的黄棕色耳垢给客人看。这一刻,人们不是满足地微笑,就是催促他赶快丢弃。
姚宾以帮人「清耳朵」为业已36年,是这行的开山祖师。就他所知,全台能以此为业的人不到3人。尽管他说:「人客呒固定啦。」以一天平均十几人次,一次收费500元计算,月入仍在20万元左右。
顾客年龄层很广,日本人也不少。他分析:「男女约是10比3。大概男人比较怀念小时候被妈妈掏耳朵的感觉吧!」有个每周必从台南北上报到的老顾客说:「呒法度,耳朵一痒就想来。」姚宾也说:「其实有些人根本没耳屎,是来挖爽快的。」但也有些久戴助听器的老人、耳垢容易凝聚成团,他又挖又掏地,2、3个小时才能完成工作。
他原本做美发、常帮人清耳朵,但因天生手脚都有些萎缩,无法久站才改行。没想到,拱形的手掌捉稳了耳刮,竟创出独门生意。问他工作甘苦,他想了半天,只说:「你爽快,我也赚爽就好了。」
他给我们看他的「收藏」,小玻璃罐里有不少棕色球状的大耳垢,还有误放到耳内的塑胶珠等异物。尽管医学报导说耳垢多半会自行掉落,不用特地清理,但姚宾和他的顾客,都不能忍受有个肮脏「屎」字的东西在耳内吧。
自来水抓漏师(29)
郑开益 57岁 从事现职 32年
「自来水的漏水声,就像钞票流走的声音,听了会心疼。」
捕音器如同医生的听诊器,为水资源把脉。
全套抓漏器材。如果捕音器抓不到声音,得靠电脑扫描器(后左)找出漏水点。
狭窄的巷子里,郑开益走着怪模怪样的蛇行步法,要不是他头上挂着副大耳机,乍看还以为他是个醉汉。他将如同秤锤的捕音器在地面上点来点去,地底下各种细微声音透过仪器放大900倍,他要从里头抓出水管漏水的声音。
郑开益是台北自来水公司水管抓漏技师。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线,经年累月材质耗损,像塑胶脆化、铁管腐蚀,水资源便流失。「民众发现水费无故增加,就可能是管线漏水,有时漏掉的比用掉的水多出好几倍,我们便会去找原因。」
这样的找法如同大海捞针,但靠这种听音辨位的抓漏工程,光是这2年,就找回4千多万吨、相当于600亿瓶600c.c.宝特瓶的自来水。
自来水管埋在地下1.2公尺深处,要找正确的漏水位置,得沿着街道用耳朵来寻找。「正常的自来水流动有水压,一旦水管破裂,水由破裂处喷出就会发出声响。漏水声是一种非常低沉的声音,而且因地底环境不同,声音也不同,大城市里,连地底下都很不清静。」
白天杂音大,他们得在深夜出动,一走就是好几公里的路。「夜间测漏虽然比较容易,但常遇上酒醉驾车,还会被狗咬。有一次正好地震,听到地鸣呼呼呼的声音,还以为自己高血压。」
但最辛苦的不是体力消耗,而是找不到漏水点的压力。「有一次水淹上安全岛,我们到现场一测,到处都是声音,根本找不到点。那时全身溼透,下半身因为涉水,上半身是冒汗,那种风萧萧兮漏水寒,自来水一去不复返的感觉。」原来,「漏水声就像钞票流走的声音,听了会心疼。」
当铺老板(30)
黄一脩 44岁 从事现职10年
景气差时,皮衣、电视,甚至整批酱油、米酒…,什么都有人当。
这些劳力士、钻戒的主人都曾经阔绰,如今家当只能在这儿低价典当。
这3支流当手机,黄一脩与另2名员工拿去使用;流当的小提琴,黄一脩则给儿子玩,绝不浪费。
这是一门古老行业,至今欣欣向荣,有人缺钱,它就有生意,只不过抵押品从古时的金饰玉镯,到如今以汽车、3C产品为主。
黄一脩的当铺位在大马路旁,「传统当铺都躲在巷子,还用一块布遮,现代人观念不同了。」加上4年前政府规定典当者盖手印,已少有人敢到当铺销赃,神祕面纱又褪了一层,「虽然老一辈都说生意因此少很多。」
少有人知道当铺属金融业,采特许制,例如北市目前273家,每增3万人才能再增1家﹔利息也公定,每月4分(4%)加百分之五托管费。早年黄一脩的当铺每月可获利四、五十万元,如今只剩一半,「现金卡害的。」他说现金卡出现之前,风化区当铺生意尤其好,「酒客、赌客身上钱不够就会来,那些当铺都开24小时。」
景气差时,当的多赎的少,店家只好将流当品销给车商、珠宝商,「很多老当铺,流当品堆满整屋子。」但黄一脩会变通,还打出「万物可当」名号,「很多厂商倒闭,我连整批酱油、米酒都收过,再转卖大卖场。」当然也有风险,像有辆BMW流当后卖不掉,如今价格只剩三分之一。
客户从金字塔底层到顶端都有。曾有个中年人拿2支破电扇来,小孩发烧要看病,黄一脩看着可怜,3,000元让他高价典当﹔对方也很守信,次月就连本带利还他。
也有不少落魄名人。「大老板、建商、立委…,以前喊水会结冻喔,他们不敢到店里,都约咖啡厅。」最绝的是某主播,刚买新车就质借,车继续开,风风光光,几年来却只还得出利息。
看多了人生起起落落,黄一脩成了务实派,尽管月入数十万元,「我开的车、用的手机都是流当品,绝不花钱买新的。」
To Be Continue……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