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之我见
注:基于问题的学习(以下简称PBL)是世界乃至国内许多院校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并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我校2013级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培养阶段,学生利用第二年的时间按学科将大部分的医学课程学完,利用第三年学习两门医学课程和16个PBL案例,每个案例有三节课组成,在两周内完成,第一节课阅读第一幕和第二幕并提出问题,第二节课解决第一节课提出的问题并阅读第三幕、提出问题,第三节课解决第二节课提出的问题。第一学期的8个案例以单个系统的疾病为主题,而第二学期则是综合了多个系统、甚至全身的疾病。 转眼间大三也就这么过去了,整个这一年,可以说PBL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每天的固定范式都是把杂七杂八的任务赶着完成,然后剩下大把的时间写PBL作业一直写到睡觉前。PBL作业就是一个无底洞,顺着框架完成写完一遍以后还要再找不明白的点继续细查,每周最快活的时间莫过于交完作业后的周四下午,和三次课结束后的那个周末。 第一次听说PBL的时候可能是在大一,当时的我是十分期待的,即使到了大二的两次预备案例都做过以后,对于大三围绕PBL开展的生活也还是充满了期待,因为感觉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合我这种一上大课就犯困、考试全靠自学的人。然而到了大三,我上大课再也不犯困了,因为已经有了大二的基础,局解和病生理听起来毫无压力,反而还觉得十分有意思,然而让我感到期待的PBL却也一点点变味起来。 最开始可能是因为懒癌作怪,回首一周发现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都在PBL,再加上自己还有学生工作,还有创新实验,传说中闲得滴水的大三哪里去了呢?但觉得自己还是在学知识,也就逼迫着自己不断努力地学下去。虽然刚开学的时候很有骨气的说想根据自己的思路来做作业,不想去取悦老师,但最后还是不由自主地抓到了老师的套路,不由自主地开始按套路走,开始四处搜罗英文课本,把英文课本上好看的插图、表格贴到作业里,开始学会用搜图功能,检索到好看的机制图再去看原始文献,开始自己制作表格,开始越来越弱化临床的内容,而花费大量精力去看基础研究的内容。这种状态从第三个科研案例开始,一直持续到大三下的中间。 就在一节课上,一切开始有了转折。那次课我们刚分了一个新的组,在尝试着提出一些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发现提问题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已经有一种心照不宣,将每节课提出的问题按照内科学教材的条目分为“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检查”“治疗”等等,并在发病机制上重点讨论,因而那节课无论提了什么问题,都会立即被主席和记录归到那几个条目下面。而此时带案例的老师,因为并不是这方面的行家,看着自己手里的问题示例就急的直冒汗,觉得我们没有提到关键问题上。直到最后答案揭晓,才发现即使这些问题,也可以归到这些条目中去,在阅读内科学课本的时候一一解答。 那节课我心情非常的糟糕,忽然对PBL丧失了兴趣。顶着自主学习的帽子,不过也就是把内科学再读一遍而已,还要为了取悦老师去看一些并不实用的科研内容,却完全没有自己做创新实验时掌握的科研技巧来的有意义。当一切都有了套路以后,探究的那种好奇心和热情就一下丧失得无影无踪了。接下来的几个案例,我以一种消极怠工的心态在完成着,可笑的是,因为掌握了套路,所以分数上并没有任何区别。 但更让我对PBL产生质疑的是,在参加医盟杯的时候,我发现我校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下远远弱于他校,虽然PBL中我们有花时间去回顾基础知识,但往往只去复习与案例相关的比较主要的内容,而学习的时候为了腾时间给PBL,各个学科都是匆匆忙忙地学,短时记忆式的复习,真的比赛时才发现很多虽然细节但也有重要意义的知识已经被忘的一干二净。当时上了一门选修课,是临床的病理科大夫主讲的,她说了一句话,你现在所有忽略的东西,都会成为你今后临床实践中的陷阱。在PBL课中,老师强调PBL的目的不是知识,是能力,但是为了这种最后变为套路的能力牺牲掉扎实的基础真的值得吗? 暑假时我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交流,参加了四节CBL(cased based learning,应该翻译为基于案例的学习)讨论课,学习了两个案例。虽然也是以案例为核心,但与PBL完全不同的是,我们查找资料是为了解释临床现象、诊断并治疗病人,并解释这样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机制。每个案例大概有8张handout,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展适时下发的,最开始只能拿到类似于案例背景的一段描述,我们要根据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例如一个中老年男性的信息,就得想到若干高发疾病,最终我们给出几个鉴别诊断的猜想,教师再一步步下发主诉、查体、实验室检查等等内容,看似临床的过程,但和PBL完全不同的是,我们都没有查过指南,却是不断地看基础课本,尝试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后来与代课老师讨论后知道,CBL是他们的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运用的学习方式(而不同于我校在临床学习阶段才采用),重点仍然是学习基础知识和掌握能力,只不过这个能力不是我们PBL中空泛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临床思维。 虽然要用宝贵的游玩时间来查找资料,但我发现这种学习过程比PBL有意思多了,而且讨论课的活跃程度也更高。然而让我对我们自己的PBL改观的一点是,因为项目中还有其他学校的同学,其中一个同学对我说,她觉得我校同学在解释很多问题的能力上比他们厉害得多,对于一些前沿的内容也了解得更多,这究竟是不是我们这一年PBL带给我们的成果呢? 因而现在来反观自己过去一年PBL的学习,我既不想大唱赞歌,也不想一棒打死,收获是潜移默化的,虽然不爽也有很多,但毕竟这是一个探索中的教学方式,但是真正努力和投入的人,一定才是有最多的收获,最不浪费这一年的人。我败给了自己的质疑,但希望接下来的人能比我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