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笔记之四《米凯兰杰利》
![]() |
![]() |
向阿图罗-米凯兰杰利大师致敬!他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演奏技巧和音色,也代表了意大利钢琴演奏学派与时代,不仅代表了20世纪伟大钢琴家们传奇般的人生,更代表了作为艺术家在现实世界中那种超凡洒脱、桀骜不驯的理想化存在。
意大利学派讲求手指的清晰,音色的澄清与纯净,技巧的娴熟与流畅,秉承古典钢琴演奏技法,创造出清澈流淌的天籁之音。与几近深沉完美的技巧相比,米凯兰杰利带给世界的更多还是他对于音乐执着的追求与侠肝义胆、勇闯天涯的人格魅力。
历经世界大战,颠沛流离,艺术家们曾经的美好家园与精神世界已经分崩瓦解、支离破碎,性命难保之时,理想必定荡然无存。但是大师活了下来,坚守着内心的音乐梦。经历岁月的洗礼,历史变幻的风云后重返舞台,琴音中满是宁静淡泊与超然物外的欣喜与飘逸。
早上听米凯兰杰利弹贝多芬第32奏鸣曲,Op111,宛若与上帝的对话,人生至此,已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如入臻境。
所有商演,所有合同都不再重要,只录自己想录的,弹自己想弹的。状态不好,感觉不对,可以随时取消演出,不勉强内心的感觉。表面看起来是耍大牌,实际上是对艺术更纯粹的理解与尊重。
对于学生,大师也建议从艺术角度出发去理解音乐,与商业演出划清界限,保持距离。前文提到的波利尼与阿格里奇便是米凯兰杰利的得意弟子,而今也成为活跃于国际舞台的钢琴巨匠,他们在艺术人格上秉承了老师的一贯特点,天才与勤奋结合,艺术至上,没有丝毫商业气息。
波利尼十几岁时便获肖邦大赛首奖,但激浪勇退,静水流深,拒绝一切商演,遵照老师的意愿转道去米兰大学读法律与哲学,又练了十年琴,再次复出时名满天下,至今七十多岁依然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这些都是米凯兰杰利带给世界的厚礼。
他一生对于演奏曲目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所以现存唱片并不多,我几乎都有收藏,虽然十多年不听,但从未遗忘,对于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心中永远有一个位置留给米凯兰杰利。
画面中的云,光影交错,色彩斑斓。那天拍完天坛与鸽子,傍晚又爬到17楼去拍日落烟霞。对于摄影,情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