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仪式排行榜——让我们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奥运会的中心思想就是选一个世界中心呼唤和平和爱。点火炬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步骤,一直以来是整个开幕式的重中之重。当年北京奥运会点火仪式就引起了全民大讨论。我们来看看当年的几个热门方案: 1.“龙吐火” 2.“嫦娥一号”点火 3.川剧“变脸喷火” 4. 烽火台传递圣火 5. “凤凰归巢”(因为体育场叫做“鸟巢) 6.用叠人的形式 7.姚明扣篮法 。。。。。。

怎么样?有没有被当年可爱人民的脑洞惊吓到?没关系,本来设计的道路就充满创新与突破的。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下面,让我们对点火仪式的设计进行一次排名吧!
NO.10 :1964 东京 1968 墨西哥 1976 蒙特利尔 1988 汉城 并列 早期点火仪式的悬念在于,这项“呼唤爱”的殊荣会给谁?这几届奥运会在“点火人”的人选上,都做出了开创性的突破。 1964年的火炬手是坂井义则,他出生于广岛原子弹爆炸当天。年仅19岁的他手持复仇之火,不不不是和平的火焰,代表战争后人类对和平的期望。 1968年的火炬手是巴西利奥,她是历史上第一个点燃奥林匹克圣火的女性。当这位年轻田径运动员登上了90级台阶,全场8万多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 1976年的火炬手第一次变为两个人。16岁女孩亨德森和15岁男孩普雷方泰恩从此也成为加拿大的“韩梅梅和李雷”,有传言他们后来结为伴侣。 1988年的火炬手第一次由三个人共同担当,小学教师郑善万、马拉松运动员金元卓和舞蹈演员孙美廷分别代表教育、体育和艺术。

(PS:日本作为战败国不到20年就承办了世界级赛事,成为亚洲第一个奥运会东道主。比汉城早20年,比北京早40年,有没有一点后脊发凉的感觉?)
NO.9:1984 洛杉矶 本届点火仪式据说是一个好莱坞导演设计的,人们从此发觉,点火仪式是可以“动点手脚”的。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设计,在点燃火炬台前引燃了五环的标志,但它开创了一个创意方向:引燃法。后来的都灵冬奥会和索契冬奥会都沿用了“引燃法”,圣火燃烧出美丽的轨迹,视觉效果不错。

NO.8 :2004 雅典 雅典的开幕式简直是美的像一幅立体画,希腊人直接把爱琴海“搬”到了现场。表演美轮美奂。而百年的回归决定了这次奥运的基调就是庄重、大气。 (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手举橄榄枝旗的棋手,冲破28条象征代表年份的白带。在1916年和1940年特意假摔了一下,以代表一战、二战中断了奥运的举办。设计细腻啊) 所以相对来讲,点火仪式却算是“返璞归真”了,没有什么招数,和数年前一样,运动员爬上长长的台阶。火炬台像一只大手臂一样缓缓旋下,捧起圣火又高高举起。虽然没有惊喜,但作为一场惊喜不断表演的结尾,也是恰当的。
NO.7:1994 利勒哈默尔



这届冬奥会的开幕式并不广为人知,最后的点火仪式没有什么设计,但前戏铺垫的非常好!我也是在视频集里惊鸿一瞥发现的。 身着白色滑雪服的跳台运动员坐在高处,手举火炬,俯视体育场。时候一到,果断起身,向下滑行100米,一个飞跃,冲进了赛场上空,然后稳稳的落在地上,一个潇洒的转弯刹车, 将火炬带入赛场。非!常!帅!气!

NO.6:2006 多哈




多哈亚运会开幕式当年也是惊艳众人。广大观众也帮阿拉伯人多哈开了不少脑洞:飞毯啊,猎鹰啊。然而,卡塔尔人有自己的创意。 最后一棒火炬手出现之前,镜头多次切向多哈领导人得意的笑容。果然,带着头巾的白衣骑士骑着骏马在盛开的花朵中闪亮登场,接过火炬后,先在原地聆听远方的祈祷,接着平静地转身缓缓向主火炬走去,然后忽然开始加速,向着长300米,45°的斜坡飞奔而上,(是的是斜坡没有台阶)由于雨天地滑骏马在后段路程明显速度减慢,还出现了两个踉跄。然而年轻的骑士将身体紧紧伏在马背上,夹紧马肚,有惊无险的到达了顶端,点燃巨大星盘图案的火炬台。 首尾体现了整个仪式的庄重,中间的沙漠骑士策马奔腾又体现了民族的骁勇。中段马的险些失蹄紧紧的抓住了所有人的呼吸。

NO.5:2012 伦敦 当时看到这个主火炬台的时候,就觉得眼熟,后来听解说才恍然大悟。还记得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么?那个插满牙签的“薄公英”,和这个插满火柴棍的“铜花瓣”是一个哥们设计的。 伦敦的创意在于把一团圣火打碎了,原来每个国家代表队入场的时候旁边都有个人捧着一个铜花瓣,204个代表团组成了最后这个主火炬。还有比这个更加切合呼唤团结呼唤爱的主题吗! 美中不足在于主火炬这个地点,这么大一个火炬台,也不能就搁在在整个体育场的中心啊?

NO.4:1996 亚特兰大 亚特兰大点火仪式的经典意义在于:内在精神力量会带来永恒的感动。阿里不仅仅是世界拳王,他敢于为自己和同胞们受到不公的待遇抗争。 25岁,还在运动黄金期的阿里就因抗议政府被吊销拳击执照,当时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也不知道运动生涯会被中段多久。他没有妥协,一直用自己的影响力做公益和反战演说。可见,奥林匹克精神不仅仅存在于赛场上。所以当身体发福,不停抖动的手握火炬的阿里,仍执着的试图将火炬对准,你还能不动容吗?从设计综合角度讲,它可能仅次于前三,但相信在很多人心里,它名列第一。

NO.3:1992 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惊人一箭,当年是“空前”,20多年后的今天也算是“绝后”。后来利勒哈默尔的滑雪和多哈的马术都借鉴了巴塞罗那的设计,他们都将不可控的体育竞技项目融进来,获得竞技的刺激和视觉的双重享受。本来嘛,奥运会是干嘛的?如果你的技艺已经纯熟到别人敢于把奥运圣火放在你的箭尖上,一箭射到70米远的火炬台中,为什么不Show出来?干净利落的向世界显示什么叫做百步穿杨的神箭手。No双保险,No备用方案。 传言其实箭没射进主火炬台,我看了七八次也没看出火星落到地上。所以当一个谎言已经做到以假乱真的时候,我们愿意去相信这不是谎言,而是————传奇。

NO.2:2008 北京 从创意来讲,李宁的“飞天点火”其实比不上巴塞罗那那一箭。但是(si),我们就是要加感情分!安东尼那一箭虽然过瘾,但我们中国人等了这么久,只过瘾一下怎么够呢?一定要把最后一任火炬手举得高高的,让所有人仰望。再绕场一周,把大家的胃口调的足足的,最后才点燃那个引燃点。 现在还能回想起那个画面,一个小人在上面奔跑,后面放着08火炬传到世界各地的画面,旁边放着《我和你》的旋律,……,不行了打不下去了让我先热泪盈眶一会儿。


NO.1:2000 悉尼




一个好的设计,精妙在于一个“巧”,不在乎你有多高;人有多少;设施有多豪,费不了多大劲,就达到很好的效果,这个叫做好的设计。悉尼奥运的点火仪式就是其中的典范。 最后一棒火炬手接过火炬后,解说员还在旁边说:她穿过水池……,谁知人家并没有穿过水池,而是停在了水池中间,所有人都伸长脖子再找——火炬台在哪儿呢?火炬手美女得意一笑,音乐一个高潮,她在水中点燃了火焰!

视觉效果上,红色的火焰倒映在平静但有涟漪的水面上,冷暖呼应,静动相宜,浪漫级了。更可贵的是还有很好的寓意,水克火,水又生火,相生相克,阴阳对立统一。如此东方禅意,又如此美丽省事的创意,怎么就被澳大利亚人抢先了呢!




世界无时无刻都有暴力和矛盾,现在恐怖分子四处叫嚣,国家之间摩擦不断。但当圣火点燃那一刻,心里必定是神圣的。离2016奥运会没有几天了,虽然这个世界中心现在看起来有点不靠谱,还是祝愿里约可以开挂,多呼唤些爱。这个世界爱多一点,毕竟好一点。


黛玉 福尔摩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工作碎碎念记录
- 设计师也没住过别墅 (3人喜欢)
- 网络舆论观察2--不同圈吵架 (1人喜欢)
- 网络舆论“定律” (1人喜欢)
- 无聊的工作总结2--适老化文本总结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