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前一年的旅行决定你一生的桃花运——拉萨
![]() |
来到拉萨的第一天还没有任何的实感,原来有二,首先前两天都在路途上和火车上通宵熬夜,人的精神状态并不是很好;其次就是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不能够适应当地的氛围,整个人的精神模式还停留在青海湖。
在旅行成行的一个月前我就订好了弥生,本来打算只住一个晚上然后就搬到其他客栈去挤12人间的大通铺。没想到一睡就搬不走了。
黄懿是弥生的主人,标准的文艺女青年,爱花,更会养花。她家生锈且难被发现(我来回走了两趟才发现怎么进门)的大门背后的小庭院则是和白墙灰瓦,尘土飞扬的嘎玛贡桑菜市场格格不入的世外桃源。青石板路,玫瑰花丛,碧草小径,最让我舒服的是她家的房客真的不多,安安静静的哈哈哈。
我还记得进门的时候几个房客在欣赏黄懿收藏的40多支藏药勺子,后来她说她的目标是收集100支,也是一个有强烈执念的倔强姑娘。她招呼我进了我的四人间,我刚放下我净重20斤的登山包和相机准备去洗去一路的风尘,马上就被同屋的姑娘,后来让我收益颇多的peggy姐招呼了,问我要不要晚饭和她一块儿去吃素。说实话我其实真的是一个会做足功课,但是不会按计划行事的人。本来我打算晚上自己一个人去玛吉阿米吃饭,吃完饭去看看夜晚的大昭寺。结果一愣神的功夫我就满口答应了她。当然,和我接触久了,再加上她是资深埃及系塔罗研究者+星座大神,她就说:“你们风向星座的一看就不靠谱”
总结得很到位。
![]() |
在拉萨的日子,我依然是一个勤奋的人民教师,每天早上5点就会醒,6点就会起,和整个拉萨宣战般地完全格格不入。早起瑜伽打开脊柱+听莲花生大士心咒+从家乡带来的茉莉芳疗面膜像是晨课一般,我就这样开始每一个清晨,个人感觉特别良好。
拉萨的感觉在第二天开始慢慢清晰,酥油茶的味道,诵经的低吟,往来人群的衣着打扮,阳光的透明度……突然间天光乍破一般一下子涌入你的五感
——啊,这就是拉萨!
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但是毕竟还是一个省会城市,尽管和内地的风格完全不同,但是现代化的脚步在这片土地上的足迹还是很明显的。甚至在第三天的时候,我走在罗布林卡通往尼泊尔领事馆的路上我看着道路两旁的柳树,我突然觉得这和西安有什么不一样?!再加上后来去了后藏日喀则,我更能体会到城里老太太打扮得确实很洋气啊。
![]() |
拉萨的四川人真的好多啊,川菜馆更是鳞次栉比,难怪大家笑称拉萨又叫“小四川”。不过也多亏四川同胞的辛勤工作,我才能在拉萨吃上饱饭。因为我真的真的真的吃不来藏餐,喝不了酥油茶。在西藏经常光顾的吃饭的地无非就是丹杰林路口的“扎西一号”,大昭寺对面小路的“扎西凉粉”,大昭寺边儿上的“喜鹊阁厨房”,冲赛康路的卓玛拉宫对面的“东素”,以及破费吃了一次的”蒲巴仓”。说到饮食,我觉得还是不赘述了,没什么好说的,反正我不太喜欢……
不过四川的锅盔真的挺好吃的!
![]() |
拉萨的寺庙除了色拉寺没去以外,几个大寺庙我都走了一趟。怎么说呢,我以为我也是有佛缘的人,但是在哲蚌寺里,我跟随者人群在各个小佛院里穿行,我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们虔诚地拜佛,我即使打扮得像藏民,也掩饰不了我游客的身份。那个时候你不知道在寺庙里你的位置在哪?我不承认自己的游客身份,佛不承认我信徒的角色。
那天的哲蚌寺人很少,山里氤氲的水汽漫过屋顶,工人们在修缮宗喀巴大师的画像,路上往来的信徒手提着酥油,穿梭在各个小庙宇。人很少很少,很难想象雪顿节这片山林庙宇的每一寸缝隙都被人所填满的景象。但是心里还是很庆幸能够在最日常的状态中看见哲蚌寺,尽管我只能和路上的新生小狗聊天,也只有他们知道我是谁。
![]() |
也有可爱的藏民看着我拿着相机,会主动要求我给他们照相,我照完问需要给他们照片吗?他们说我就想你给我照相,我不要照片。
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