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豌豆公主》的解读
小时候读过安徒生的童话《豌豆公主》,当时就没有看懂讲的是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所有的文章都要有教育意义,这篇童话还真的一点都看不出教育意义在哪里。
后来,看到有语文书上讲,这篇童话是讽刺封建贵族的虚伪和娇生惯养,这才稍微安心了一些,因为看不出教育意义,总归心里有些惴惴不安。
最近重新读了这篇童话,却丝毫感觉不出里面的讽刺意味,从里面倒是读出一些其他的含义来。
1)对待爱情要有追求不能将就
故事里面的主角虽然是豌豆公主,可是开头讲的是一个王子,他一直想找到自己心爱的公主,就算是找了很久一直没有找到,他也没有放弃,这不,最后还真的有一位公主来了,两个人最后终于结婚。
如果王子觉得找不到就放弃,那么就没有后边的故事,看来要目标明确,还有有坚持的精神。
2)豌豆公主不是娇生惯养,而是一种气质。
故事里面的暗示其实很明显,如果她是公主,那么就算是豌豆被放在20层垫子下面,再加上20层鸭绒被,公主还是能够感觉到了。由此想到一句话,有钱人的生活是穷人想像不到了。有人会觉得这是安徒生的一种讽刺,可是我却觉得,这反而是安徒生对贵族生活的一种向往。
结婚讲究门当户对,虽然说起来比较俗气,但是如果豌豆公主住在贫民家里,她晚上还能休息好吗?试想一个女孩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过着富足的生活,突然嫁入经济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家庭,她能够适应这样的生活吗?其实很多现在的所谓婆媳剧,不就是在讲这样的差距带来的事情吗?
3)这篇童话不是讽刺,而是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童话。
给公主在床垫下面放豌豆的,是王子的母亲,王子的母亲是信奉门当户对的,如果把王子换成公主,这样就能够非常容易理解。 母亲是担心女儿嫁不好,所以母亲才会用各种方式来考量女婿。公主表现出来的不是娇生惯养,而是一种家庭环境生活习性,一种在特定家庭条件才有的行为,从这方面来讲,母亲扮演了一个保护孩子的角色。
这样的解读,我也不知道对还是不对,但是,童话里面,不一定狭隘地非要找出某种教育意义,正如这篇童话,王子找到了公主,两个人幸福地结婚了,这里面并没有什么教育意义,而只是一个母爱主题的童话而已。
后来,看到有语文书上讲,这篇童话是讽刺封建贵族的虚伪和娇生惯养,这才稍微安心了一些,因为看不出教育意义,总归心里有些惴惴不安。
最近重新读了这篇童话,却丝毫感觉不出里面的讽刺意味,从里面倒是读出一些其他的含义来。
1)对待爱情要有追求不能将就
故事里面的主角虽然是豌豆公主,可是开头讲的是一个王子,他一直想找到自己心爱的公主,就算是找了很久一直没有找到,他也没有放弃,这不,最后还真的有一位公主来了,两个人最后终于结婚。
如果王子觉得找不到就放弃,那么就没有后边的故事,看来要目标明确,还有有坚持的精神。
2)豌豆公主不是娇生惯养,而是一种气质。
故事里面的暗示其实很明显,如果她是公主,那么就算是豌豆被放在20层垫子下面,再加上20层鸭绒被,公主还是能够感觉到了。由此想到一句话,有钱人的生活是穷人想像不到了。有人会觉得这是安徒生的一种讽刺,可是我却觉得,这反而是安徒生对贵族生活的一种向往。
结婚讲究门当户对,虽然说起来比较俗气,但是如果豌豆公主住在贫民家里,她晚上还能休息好吗?试想一个女孩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过着富足的生活,突然嫁入经济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家庭,她能够适应这样的生活吗?其实很多现在的所谓婆媳剧,不就是在讲这样的差距带来的事情吗?
3)这篇童话不是讽刺,而是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童话。
给公主在床垫下面放豌豆的,是王子的母亲,王子的母亲是信奉门当户对的,如果把王子换成公主,这样就能够非常容易理解。 母亲是担心女儿嫁不好,所以母亲才会用各种方式来考量女婿。公主表现出来的不是娇生惯养,而是一种家庭环境生活习性,一种在特定家庭条件才有的行为,从这方面来讲,母亲扮演了一个保护孩子的角色。
这样的解读,我也不知道对还是不对,但是,童话里面,不一定狭隘地非要找出某种教育意义,正如这篇童话,王子找到了公主,两个人幸福地结婚了,这里面并没有什么教育意义,而只是一个母爱主题的童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