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元旦红坊仨人行
自从徐大家对我说过上海红坊值得去看看后,一直心里痒痒的。终于在2010年元旦和徐大家/代好人一行仨人走近红坊。
在淮海路的西头拐个小弯,突然一大片的低矮的比我们年纪大多了的旧房子和在上海市区有点奢侈的大片中央绿出现在眼前。一片钢筋铁骨,泛着时代印记的红色砖墙立面,简单整洁的水泥平屋顶,不带杂质的高敞明亮的空间;虽然地处市中心绝佳地段,却有一种闹中取静之神韵。突然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我再一次坚信,打动心灵的美其实就这样简单。
在那种环境,我一般会尽量让自己处于游离状态。感受到一种让人心平气和的味道,让你突然有一种行为举止变得收敛,说话也相当温柔。(YY一下,有女朋友的人值得一起去转转,有益身心,促进感情。)
PS:照片见相册《红坊仨人行》
在网上发现一个人有他独特的视角:
进入红坊,或许是天冷的关系,或许是非周末的原因,空旷的广场和室内展厅罕见参观的游客,矗立在那儿的一座座雕塑显得异常寂寞。
PS:从他的照片视角,的确看到了寂寞!
http://naya.haihainan.com/viewthread.php?tid=5347&extra=page%3D1
据资料介绍:红坊改建于上钢十厂原轧钢厂厂房,属上海授牌的第三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原名为“新十钢”,后改为红坊显然和原上钢十厂的红砖厂房有关。砖,材质朴拙,质感厚重;红砖,是工业时代的忠诚记录,在红色的肌理缝隙中流淌着昔日时光的记忆和当今创意的激情,它是红坊艺术空间“工业筋骨,艺术气韵”的象征。利用老工业建筑的钢筋铁骨,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既传承了老建筑与生俱来的历史肌理,保护其原生态感,又作乐通风、安全、和谐的细节处理,使新旧空间互相结合、流动、自然过度,打造成为了一个综合文化中心,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主体,并有多功能会议区、大型活动及艺术展览场馆、多功能创意场地等灵活的空间应用。该厂房建于1958年,扩建于1983年。改建后的红坊总占地约有50000平方米,呈U形,中间区域是大型绿地。建筑A、B、C、H四个区域,A、B区为包括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在内的艺术品展示区,C、H区文化艺术商业办公社区。
在淮海路的西头拐个小弯,突然一大片的低矮的比我们年纪大多了的旧房子和在上海市区有点奢侈的大片中央绿出现在眼前。一片钢筋铁骨,泛着时代印记的红色砖墙立面,简单整洁的水泥平屋顶,不带杂质的高敞明亮的空间;虽然地处市中心绝佳地段,却有一种闹中取静之神韵。突然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我再一次坚信,打动心灵的美其实就这样简单。
在那种环境,我一般会尽量让自己处于游离状态。感受到一种让人心平气和的味道,让你突然有一种行为举止变得收敛,说话也相当温柔。(YY一下,有女朋友的人值得一起去转转,有益身心,促进感情。)
PS:照片见相册《红坊仨人行》
在网上发现一个人有他独特的视角:
进入红坊,或许是天冷的关系,或许是非周末的原因,空旷的广场和室内展厅罕见参观的游客,矗立在那儿的一座座雕塑显得异常寂寞。
PS:从他的照片视角,的确看到了寂寞!
http://naya.haihainan.com/viewthread.php?tid=5347&extra=page%3D1
据资料介绍:红坊改建于上钢十厂原轧钢厂厂房,属上海授牌的第三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原名为“新十钢”,后改为红坊显然和原上钢十厂的红砖厂房有关。砖,材质朴拙,质感厚重;红砖,是工业时代的忠诚记录,在红色的肌理缝隙中流淌着昔日时光的记忆和当今创意的激情,它是红坊艺术空间“工业筋骨,艺术气韵”的象征。利用老工业建筑的钢筋铁骨,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既传承了老建筑与生俱来的历史肌理,保护其原生态感,又作乐通风、安全、和谐的细节处理,使新旧空间互相结合、流动、自然过度,打造成为了一个综合文化中心,以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为主体,并有多功能会议区、大型活动及艺术展览场馆、多功能创意场地等灵活的空间应用。该厂房建于1958年,扩建于1983年。改建后的红坊总占地约有50000平方米,呈U形,中间区域是大型绿地。建筑A、B、C、H四个区域,A、B区为包括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在内的艺术品展示区,C、H区文化艺术商业办公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