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
查看话题 >法国故事:零基础三个半月,赴法留学签证成功?
在我在北京咨询中介、咨询法语学习的时候,我曾受到了无数质疑和若干嗤笑。那时候,我就在心里暗暗地想,哼,等我真的成功了,你们这些留学机构还巴不得拿这样的特殊例子做宣传呢!到时候我要是写一篇留学经验帖子啊,可是要和你们要稿费的。
可真的当我拿到去法国的签证,踏上那片土地,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我没有时间,也不再有那份想向谁证明自己的心,去写一篇关于如何快速去法国留学的帖子。
我很快开始了新的生活……
今天,已经过去了两年,我终于在屏幕上敲打下这些字,是一种奇妙的心情。
像是终于开始要完成过去的一些什么心愿那样,充满了使命感和庄严感。
同时,隔着时光看自己,有对当时努力的感激,也有一种成长后的宽慰。
谢谢你当年,愿意为现在的的我努力。
关于标题首先严明,我是2014年4月中下旬开始决定申请法国留学的,4月27号开始零基础学法语,7月20多号考了tef,8月18号面签,8月20多号递签,9月初才拿到签证,9月11号踏上法国的土地。
零基础三个半月,是指我从学习法语那一天,到去面签的那一天。了解法国留学的人知道,面签是决定性的一天,此后的递签只不过是走程序(当然也有小几率的情况是因为你的材料出问题而拒签)。
从4月底到8月18号面签,中间抛去我回学校办理毕业事宜一周多,掐头去尾,刚好三个半月。而我的法语课,只从4月27号上到7月初,算下来只有2个月。
听说现在赴法留学签证已经比过去政策宽松一些了,我当时学法语的时候,不时在论坛上看到二签甚至三签的,无论如何,我的个人案例,都算得上顺利且快了。
一切,还是从最开始说起吧。
去法国,缘于考研失败。那时候,我是在国内的某外国语大学读书,日语专业。因为想读研,于是大四的时候,我的未来规划有两条路:去日本申请大学院,在国内读研。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我选择了后者。
对我而言,考研失败是一个意外。因为我的笔试成绩在过线的人中排前几,谁曾想会折上复试的面试上。那是一个稀里糊涂的不够公平的制度(全国考试成绩以及复试笔试成绩一概不看,面试一票否定)。复试面试发挥的不够理想,但也没觉得差到哪里去。可是莫名其妙的落了榜。
结果出来已是当年的四月中旬,错过了最佳招聘季节,再去日本留学,就要在国内耽误一年。当时男朋友远在法国,在那段比较灰暗的日子里,天天给我打电话,安慰我。
然后,突然有一天,他对我说:要不来法国留学吧?
我:啊?去法国留学吗?可是我是学日语的啊。
他:你来了法国之后,不一定要学日语呀,可以学别的专业,正好转型。
我:可是欧洲不会特别贵吗?学费上会给家里添很大的负担……要去留学,我也是去日本,这样名正言顺还便宜一些。
他:留学是人生的主要投资,不能拿金钱衡量。再说,和你想的恰恰相反,法国的公立大学是免费的,只有注册费没有学费;算下来比中国的大学学费还便宜呢。日本离中国那么近,什么时候都可以去旅游,来法国留学,还能畅游欧洲呢。
我:可是……
他:我也是突发其想的一个提议,无论你怎么决定,我都支持的!
挂了电话,去法国留学这个想法就悄悄地种在了我心里。
我的念头飞快地转着:去法国,可以和男朋友在一起结束异地,等他找工作的时候,也不用因为我在国内瞻前顾后。去法国,公立大学学费免费,可以多学一门外语,而且好划算。去法国,可以欧洲十国游,看埃菲尔铁塔,徜徉在卢浮宫的艺术海洋里。去法国,可以尝试无数中其他可能性……
虽然依然觉得这个想法有些荒谬,第二天,我还是去了留学中介。
北京的中介告诉我,去法国读书,除了有b2及以上水平证书的学生可以申请直录,即使是法语专业的学生,一般也要读半年语言,然后再申请。今年秋季语言学校的入学已经结束了,这边无法再办理。最快的是来年的春季入学,也就是1月。像我这样一点法语都不会的学生,可能得第二年的秋季才能入学,当然,如果很勤奋努力的话,来年1月入学也不是没有希望。
同时,我咨询了去日本留学的情况,因为我有n1证书,成绩不算太难看,应该还是有希望申请一个好的大学院的。
还没等我考虑消化这些信息,男朋友倒是给我带来了一个新消息。
他说:我在这边帮你找了一个中介,他说现在立即办的话,还来得及申请秋季入学。
听到这个消息,我愣怔了一个瞬间,一种狂喜在心底炸开:这意味着,我有希望可以在同年九月,和我顺利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们,一起开学了!
那个时候我满心都是希望,是“可能性”;我似乎并没有考虑过,这个过程中的艰难,也没有去不了这样的结果。
事后,我和别的亲朋好友说:反正先试试嘛,即使九月去不上,一月的时候第二次考试、面签,也肯定要比直接选择一月去要好啊。这就像是有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复习压力会小一点一样。
一些懂行情的朋友提醒我:但是第二次面签,面签官可能会刻意提高难度,加快语速,来为难人。最好还是一次性通过。
我就说:没事的,我先试试,再说事情随时都在变,也许我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好工作了呢,或者改变了主意也不一定。毕竟学习还是要有紧凑感,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潜能啊。
然而,我心里想的并不是试一试,我想的是一举成功。
人们说决心上路才是最难的一步,上了路之后,剩下的只是跋涉。
我觉得这话说的对。
定下来以后,我在北京抱了法语班。林林总总的辅导班不少,我却没太花时间在思考哪个地方教的好这个问题上。因为,不管是哪个辅导班,就算是强化密集培训,在我需要考试、面签之前,都上不完应该上的课。我需要的就是一个环境,需要“师傅领进门”;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修炼。如果想保证计划顺利,我必须做到超越班上的所有人,最好在途中,再跳个班,向上换一级。
最终我按最早开课时间,确定了法语培训班。
这个机构在五道口,以法语出名,也有德语部。刚开始咨询的时候,行政人员亲切友好的简直不像话。我那时还不明白大多数机构都是要你报名掏钱的时候,顾客至上,一切好商量;而等你报名之后,再谈点什么,就“脸难看,事难办了”。不过我依然感谢这里,因为无论行政部分有多么坑爹气人,但是老师还是不错。我们一周上五天,周一到周五,每天一上午。一天中教,一天外教。
同学不算多,最多的时候也控制在十五人一下,开始人们去的勤快,后来渐渐变成七八个人,五六个人。再后来,还有同学从这个难度的班,往下调整到难度更小的班,重新上。在学习的道路上,狂奔猛进的人有,但我见过更多的人,都是半途而废。
我去上课的时候,已经开班一周多了,语音部分已经学完。我和那时还算亲切友好的行政人员商量完,插入了这个班。他帮我找了老师,下午集中两天,帮我和另一个来插班的同学,补习语音部分。
我还记得我第一天去上课的时候的情景。
我习惯早去一会儿,那时班里也没几个人,想去读研的和高考后想直接去读本科的年轻人最多,也有因为工作关系,要去非洲的一位男士,大约三十多岁;还有一个伯伯是研究金矿的,也是要去工作,五六十岁的样子。我感到一切都很新奇。老师过去在北二外教书,朝鲜族,长得挺帅的,教得也不错。
唯一不喜欢的就是氛围,因为大家都是零起点,才开始学,也没具体想好什么时候才去那边留学。甚至有的人还没签中介,就是想学着。除了要去工作的那两位,大家好像都不特别走心,整个节奏莫名地慢吞吞的。虽然有不少人,是住着这个培训机构签下来的房子改的宿舍,但是那个状态可不是在强化培训,而是在过日子。
我无意责备大家慢慢学习好好打基础的节奏,问题出在我自己的心态。我是最心急火燎的那一个。好笑的是,当别人问起我的计划,我也只好用漫不经心的口气说,我想九月试一试,不行再说慢慢来。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像是咨询中介那时被嘲笑我的计划不切实际,同学们都很正能量,所有的人都对我说加油,甚至还有的人和:“ 我说我觉得你很认真,我相信你可以。”
法语学习的日子,开始了。
补完语音,我开始按自己之前的思路,双线作战:上午在培训机构和大家一起上课,下午自学。
我们用的教材是一本法国引进的书,除此之外,我在书店又买了一套走进法国。开始的时候只是自学,后来听从同学的建议,买了一个盗版的沪江网校,跟着听。
那时我什么都不会,在班里还属于差的水平。由于双线作战,帅帅的老师布置记忆动词变位啊之类的作业,我老是完成不了。有一次上课被提问,我答得一塌糊涂,他在班上狠狠训了我一顿,说得我从开始的委屈沉默,到后来都大声反驳。
现在我可以用调侃的语气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啊,你又不懂我的处境,为什么要说我!
后来冷静下来,我觉得老师说的也对,没完成作业是我的问题,我只有更努力。我本来的初衷是在这个培训班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如果连老师的要求都达不到,又怎么能以这个班的水平做自己的下限呢?
随着时间的过去,情况一点点好起来,老师再没有凶我了,反而总是叫我翻译东西之后夸奖我。甚至于7月初我停课之后,我还听另一个班的同学讲,老师有在那个班夸我。
你的努力,先让自己看见。
自己看见,别人看得见。
我的法语考试时间约在7月20多号。
学习是应试的基础,然而应试有应试的技巧。我在7月初就把培训班的课停了,因为我悲伤地发现,这个节奏上课,对我最终参加考试的帮助并不大。我没有时间了。
既然我不是像别人那样,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来,那我就必须走自己的路。眼下最要紧的,是熟悉题型,知道每一个部分是在考什么怎么考。是要硬着头皮去阅读文章,去听懂对话。
我们的教育一向强调打好基础,强调语法,然而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你上高中,开始学习高中数学以后,回头看当时觉得艰难无比的数学题,莫名其妙觉得简单了许多。学语言同样如此,当你强行让自己登上一个高度,再回头看,过去让你觉得折磨的难点,就突然一下,变得简单可爱了起来。
有时候我觉得大脑很神奇,它在你没有学习的时候,默默地自己在巩固你学习过的东西,然后在下一个时间点,给你一个惊喜。
最难的永远是听力,法语的发音比英语要规则清楚,但法语的连诵真的让人头疼。在语言学习上也许我比别人多了那么一根头发丝的天赋,可是这丝天赋却并没有加在耳朵上。我的耳朵,也钝得很。
于是我无论去哪里,都戴着耳机。听一个app,叫每日法语听力。
那时候我住培训机构安排的房子,一个月900,很老的楼,两室,住八个女生。在宿舍没什么学习的空间,除了晚上躺在床上能听听法语听力。白天的时候,我去北京语言大学食堂顶楼的咖啡店学习,为了省钱,每次点一个蛋糕,不点饮料。
去考试那天,我自己一个人。上机考试,当场出成绩。
我已经算得上努力过,但和真正准备过考试的人相比,真的毫无把握。
我拿的预录取是lea,这是应用外语专业,通常是英语再加另外一门外语。由于是语言专业,所以对考试成绩的要求比较高。听大家说,最好在b1以上。
考试成绩和面签也是息息相关。成绩低了,法国的面签官会质疑你的学习能力,也担心你在法国混不下去,容易被拒签;成绩高了,法国的面签官会以这个高成绩要求你的口语,面签的难度就会变大,如果你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对方便会怀疑你在考试上作假:比如买了机精,背了题。
我的中介,是一个在法的中国人。他的见解和很多在中国的中介不同。他和我说,你考一个a2的高分就够了,最重要的是面签时候的沟通,要真诚、自信、有逻辑。
最终我的考试拿了a2。
面签的时间约在了我的生日。
其实当时只有两个日子可供选择,一个是我生日那天,一个是我生日的前一周。我选择了前者。
一来是我需要多一点的时间来练习口语,更重要的是,我总感觉这像是冥冥中注定,我希望老天能送我一个生日礼物。
法国的面签还是比较难的,面签时间从十多分钟到半个小时不等,法语问完还会拿英语提问。北京的面签官流传着无数个传说:金发女,大高个,大胡子,亚裔……听说金发女那里是最严格最难的。
面签的内容不是光问问你的学校、专业、留学动机和职业规划,还包括许多暗含杀机的非常规性问题,比如你是学艺术的,也许面签官会突然问“千鸟格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你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风格,你可以谈谈你的衣服吗”“我最喜欢的画家是谁谁谁,你认识吗,说说你最喜欢的作品”;这还不算,还有更天马行空的问题,比如:“你昨天吃的是什么?”“你喜欢我的办公室装修风格吗?”
一方面面签官是和你闲聊,调节气氛,一方面也是刻意考验你的法语水平,是真的可以应对各种场合,与人沟通,还是在家里死记硬背了一套“我叫王大锤,我来自北京,我要去的学校是……”
我去面签那天,是我下铺的同学陪我去的。这个酷酷的妹子,和我同样来自日语专业,同一个星座,喜欢玩游戏,美且擅穿搭。因为某种家庭原因,不可以去日本留学。在我们一起学习法语的这个过程中,她改变了注意,选择了去加拿大。现在在加拿大留学。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也许以后我会在这个系列里讲讲她的故事。
我很感谢有人陪我去,我的面签是在下午,当天的最后一个。
为了准备面签,我上了几节一对一的外教课。每天都要和我男朋友打上一个小时电话,在电话里说法语。还要给我妈妈打上半个小时的电话,在电话里说英语。因为我的预录取是lea,英语法语不可偏废。
这个过程可真说不上多愉快。我们大学的时候,英语上两年,我在大一的时候考完四六级,大二的时候考了商务英语,此后就把英语丢在了一边。虽然说底子不算差,但不算差的底子也不包括口语。更何况这都多久没碰英语了,可怜的英语能力早被日语腐蚀完了。学习法语,又很容易和英语混。尤其是初期,本来法语就掌握的不好,又有太多单词,英语法语长得太像,这实在是太难为人了。 我就是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练习着口语,像小儿学步一样,磕磕巴巴;又像小儿学步一样,不以摔倒为耻,因而能勇往直前。
当我的面签官来叫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不是金发女,可能是江湖传说中的大胡子。
我的面签官是两位男士,一位很高大,金发,坐在副手位置,一位就是来叫我的留着胡子的男士。
我的问题,如我所预料的,就是“为什么你学日语的,不去日本留学?”“为什么你选择lea,你觉得在法国能学好英语吗?”。我要做的,就是用我的逻辑说服考官。
当然,我不能说“因为我男朋友在法国读书啊”。这样容易被认为有移民倾向。我也不能说“因为算下来去法国的话,最不耽误我的时间嘛”。这样容易被认为“异想天开,任性轻率”。于是我把我精心想过的,和我的中介、培训机构的老师讨论过的职业规划,剥丝抽茧地讲了一遍。讲法语讲到一半的时候,被打断,要我用英语说,我就换成英语说。说到后来,又被打断,副手的面签官,用中文和我说了一段话:
你们中国人说自己的英语很好,在法国尽管没有英语环境,也可以自学。但是就我所知,你们很多人的英语并不是那么好,很多人是哑巴英语,张不开口。你可以拿英语和我交流,这还不错,但是我也想好心告诉你,在法国说英语的人很少,你不能指望在法国提高你的英语,你的英语肯定会退步的。
我直视他的眼睛,用英语回答了他的这一段话:“yes, maybe for most people, it is not easy. But I am not the most people, I can do it.”
大胡子面签官打断了还想继续说话的金发面签官,结束了这场面签。
面签之后,过了几天,妈妈来北京,和我一起递签。
关于法语学习,还有许多心得和感悟。关于那段在北京学习法语的日子,还有许多插曲和故事。
这一篇里,只是围绕标题,着重讲一下我是如何去法国留学的。
我想分享一首自己很喜欢的诗歌,来表达这一段压抑又充实的日子,米沃什的《礼物》。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使人难为情。
在我的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 看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九月初的时候,我拿到了我的法国签证。
喜极,没有泣,没有庆祝也没有时间整理心情。因为9月2号的时候,里昂二大已经开学了。而我,必须火速买机票……
我的法国故事,一切才刚刚开始。
可真的当我拿到去法国的签证,踏上那片土地,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我没有时间,也不再有那份想向谁证明自己的心,去写一篇关于如何快速去法国留学的帖子。
我很快开始了新的生活……
今天,已经过去了两年,我终于在屏幕上敲打下这些字,是一种奇妙的心情。
像是终于开始要完成过去的一些什么心愿那样,充满了使命感和庄严感。
同时,隔着时光看自己,有对当时努力的感激,也有一种成长后的宽慰。
谢谢你当年,愿意为现在的的我努力。
关于标题首先严明,我是2014年4月中下旬开始决定申请法国留学的,4月27号开始零基础学法语,7月20多号考了tef,8月18号面签,8月20多号递签,9月初才拿到签证,9月11号踏上法国的土地。
零基础三个半月,是指我从学习法语那一天,到去面签的那一天。了解法国留学的人知道,面签是决定性的一天,此后的递签只不过是走程序(当然也有小几率的情况是因为你的材料出问题而拒签)。
从4月底到8月18号面签,中间抛去我回学校办理毕业事宜一周多,掐头去尾,刚好三个半月。而我的法语课,只从4月27号上到7月初,算下来只有2个月。
听说现在赴法留学签证已经比过去政策宽松一些了,我当时学法语的时候,不时在论坛上看到二签甚至三签的,无论如何,我的个人案例,都算得上顺利且快了。
一切,还是从最开始说起吧。
去法国,缘于考研失败。那时候,我是在国内的某外国语大学读书,日语专业。因为想读研,于是大四的时候,我的未来规划有两条路:去日本申请大学院,在国内读研。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我选择了后者。
对我而言,考研失败是一个意外。因为我的笔试成绩在过线的人中排前几,谁曾想会折上复试的面试上。那是一个稀里糊涂的不够公平的制度(全国考试成绩以及复试笔试成绩一概不看,面试一票否定)。复试面试发挥的不够理想,但也没觉得差到哪里去。可是莫名其妙的落了榜。
结果出来已是当年的四月中旬,错过了最佳招聘季节,再去日本留学,就要在国内耽误一年。当时男朋友远在法国,在那段比较灰暗的日子里,天天给我打电话,安慰我。
然后,突然有一天,他对我说:要不来法国留学吧?
我:啊?去法国留学吗?可是我是学日语的啊。
他:你来了法国之后,不一定要学日语呀,可以学别的专业,正好转型。
我:可是欧洲不会特别贵吗?学费上会给家里添很大的负担……要去留学,我也是去日本,这样名正言顺还便宜一些。
他:留学是人生的主要投资,不能拿金钱衡量。再说,和你想的恰恰相反,法国的公立大学是免费的,只有注册费没有学费;算下来比中国的大学学费还便宜呢。日本离中国那么近,什么时候都可以去旅游,来法国留学,还能畅游欧洲呢。
我:可是……
他:我也是突发其想的一个提议,无论你怎么决定,我都支持的!
挂了电话,去法国留学这个想法就悄悄地种在了我心里。
我的念头飞快地转着:去法国,可以和男朋友在一起结束异地,等他找工作的时候,也不用因为我在国内瞻前顾后。去法国,公立大学学费免费,可以多学一门外语,而且好划算。去法国,可以欧洲十国游,看埃菲尔铁塔,徜徉在卢浮宫的艺术海洋里。去法国,可以尝试无数中其他可能性……
虽然依然觉得这个想法有些荒谬,第二天,我还是去了留学中介。
北京的中介告诉我,去法国读书,除了有b2及以上水平证书的学生可以申请直录,即使是法语专业的学生,一般也要读半年语言,然后再申请。今年秋季语言学校的入学已经结束了,这边无法再办理。最快的是来年的春季入学,也就是1月。像我这样一点法语都不会的学生,可能得第二年的秋季才能入学,当然,如果很勤奋努力的话,来年1月入学也不是没有希望。
同时,我咨询了去日本留学的情况,因为我有n1证书,成绩不算太难看,应该还是有希望申请一个好的大学院的。
还没等我考虑消化这些信息,男朋友倒是给我带来了一个新消息。
他说:我在这边帮你找了一个中介,他说现在立即办的话,还来得及申请秋季入学。
听到这个消息,我愣怔了一个瞬间,一种狂喜在心底炸开:这意味着,我有希望可以在同年九月,和我顺利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们,一起开学了!
那个时候我满心都是希望,是“可能性”;我似乎并没有考虑过,这个过程中的艰难,也没有去不了这样的结果。
事后,我和别的亲朋好友说:反正先试试嘛,即使九月去不上,一月的时候第二次考试、面签,也肯定要比直接选择一月去要好啊。这就像是有了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复习压力会小一点一样。
一些懂行情的朋友提醒我:但是第二次面签,面签官可能会刻意提高难度,加快语速,来为难人。最好还是一次性通过。
我就说:没事的,我先试试,再说事情随时都在变,也许我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好工作了呢,或者改变了主意也不一定。毕竟学习还是要有紧凑感,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潜能啊。
然而,我心里想的并不是试一试,我想的是一举成功。
人们说决心上路才是最难的一步,上了路之后,剩下的只是跋涉。
我觉得这话说的对。
定下来以后,我在北京抱了法语班。林林总总的辅导班不少,我却没太花时间在思考哪个地方教的好这个问题上。因为,不管是哪个辅导班,就算是强化密集培训,在我需要考试、面签之前,都上不完应该上的课。我需要的就是一个环境,需要“师傅领进门”;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修炼。如果想保证计划顺利,我必须做到超越班上的所有人,最好在途中,再跳个班,向上换一级。
最终我按最早开课时间,确定了法语培训班。
这个机构在五道口,以法语出名,也有德语部。刚开始咨询的时候,行政人员亲切友好的简直不像话。我那时还不明白大多数机构都是要你报名掏钱的时候,顾客至上,一切好商量;而等你报名之后,再谈点什么,就“脸难看,事难办了”。不过我依然感谢这里,因为无论行政部分有多么坑爹气人,但是老师还是不错。我们一周上五天,周一到周五,每天一上午。一天中教,一天外教。
同学不算多,最多的时候也控制在十五人一下,开始人们去的勤快,后来渐渐变成七八个人,五六个人。再后来,还有同学从这个难度的班,往下调整到难度更小的班,重新上。在学习的道路上,狂奔猛进的人有,但我见过更多的人,都是半途而废。
我去上课的时候,已经开班一周多了,语音部分已经学完。我和那时还算亲切友好的行政人员商量完,插入了这个班。他帮我找了老师,下午集中两天,帮我和另一个来插班的同学,补习语音部分。
我还记得我第一天去上课的时候的情景。
我习惯早去一会儿,那时班里也没几个人,想去读研的和高考后想直接去读本科的年轻人最多,也有因为工作关系,要去非洲的一位男士,大约三十多岁;还有一个伯伯是研究金矿的,也是要去工作,五六十岁的样子。我感到一切都很新奇。老师过去在北二外教书,朝鲜族,长得挺帅的,教得也不错。
唯一不喜欢的就是氛围,因为大家都是零起点,才开始学,也没具体想好什么时候才去那边留学。甚至有的人还没签中介,就是想学着。除了要去工作的那两位,大家好像都不特别走心,整个节奏莫名地慢吞吞的。虽然有不少人,是住着这个培训机构签下来的房子改的宿舍,但是那个状态可不是在强化培训,而是在过日子。
我无意责备大家慢慢学习好好打基础的节奏,问题出在我自己的心态。我是最心急火燎的那一个。好笑的是,当别人问起我的计划,我也只好用漫不经心的口气说,我想九月试一试,不行再说慢慢来。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像是咨询中介那时被嘲笑我的计划不切实际,同学们都很正能量,所有的人都对我说加油,甚至还有的人和:“ 我说我觉得你很认真,我相信你可以。”
法语学习的日子,开始了。
补完语音,我开始按自己之前的思路,双线作战:上午在培训机构和大家一起上课,下午自学。
我们用的教材是一本法国引进的书,除此之外,我在书店又买了一套走进法国。开始的时候只是自学,后来听从同学的建议,买了一个盗版的沪江网校,跟着听。
那时我什么都不会,在班里还属于差的水平。由于双线作战,帅帅的老师布置记忆动词变位啊之类的作业,我老是完成不了。有一次上课被提问,我答得一塌糊涂,他在班上狠狠训了我一顿,说得我从开始的委屈沉默,到后来都大声反驳。
现在我可以用调侃的语气来形容当时的心情: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啊,你又不懂我的处境,为什么要说我!
后来冷静下来,我觉得老师说的也对,没完成作业是我的问题,我只有更努力。我本来的初衷是在这个培训班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如果连老师的要求都达不到,又怎么能以这个班的水平做自己的下限呢?
随着时间的过去,情况一点点好起来,老师再没有凶我了,反而总是叫我翻译东西之后夸奖我。甚至于7月初我停课之后,我还听另一个班的同学讲,老师有在那个班夸我。
你的努力,先让自己看见。
自己看见,别人看得见。
我的法语考试时间约在7月20多号。
学习是应试的基础,然而应试有应试的技巧。我在7月初就把培训班的课停了,因为我悲伤地发现,这个节奏上课,对我最终参加考试的帮助并不大。我没有时间了。
既然我不是像别人那样,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来,那我就必须走自己的路。眼下最要紧的,是熟悉题型,知道每一个部分是在考什么怎么考。是要硬着头皮去阅读文章,去听懂对话。
我们的教育一向强调打好基础,强调语法,然而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你上高中,开始学习高中数学以后,回头看当时觉得艰难无比的数学题,莫名其妙觉得简单了许多。学语言同样如此,当你强行让自己登上一个高度,再回头看,过去让你觉得折磨的难点,就突然一下,变得简单可爱了起来。
有时候我觉得大脑很神奇,它在你没有学习的时候,默默地自己在巩固你学习过的东西,然后在下一个时间点,给你一个惊喜。
最难的永远是听力,法语的发音比英语要规则清楚,但法语的连诵真的让人头疼。在语言学习上也许我比别人多了那么一根头发丝的天赋,可是这丝天赋却并没有加在耳朵上。我的耳朵,也钝得很。
于是我无论去哪里,都戴着耳机。听一个app,叫每日法语听力。
那时候我住培训机构安排的房子,一个月900,很老的楼,两室,住八个女生。在宿舍没什么学习的空间,除了晚上躺在床上能听听法语听力。白天的时候,我去北京语言大学食堂顶楼的咖啡店学习,为了省钱,每次点一个蛋糕,不点饮料。
去考试那天,我自己一个人。上机考试,当场出成绩。
我已经算得上努力过,但和真正准备过考试的人相比,真的毫无把握。
我拿的预录取是lea,这是应用外语专业,通常是英语再加另外一门外语。由于是语言专业,所以对考试成绩的要求比较高。听大家说,最好在b1以上。
考试成绩和面签也是息息相关。成绩低了,法国的面签官会质疑你的学习能力,也担心你在法国混不下去,容易被拒签;成绩高了,法国的面签官会以这个高成绩要求你的口语,面签的难度就会变大,如果你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对方便会怀疑你在考试上作假:比如买了机精,背了题。
我的中介,是一个在法的中国人。他的见解和很多在中国的中介不同。他和我说,你考一个a2的高分就够了,最重要的是面签时候的沟通,要真诚、自信、有逻辑。
最终我的考试拿了a2。
面签的时间约在了我的生日。
其实当时只有两个日子可供选择,一个是我生日那天,一个是我生日的前一周。我选择了前者。
一来是我需要多一点的时间来练习口语,更重要的是,我总感觉这像是冥冥中注定,我希望老天能送我一个生日礼物。
法国的面签还是比较难的,面签时间从十多分钟到半个小时不等,法语问完还会拿英语提问。北京的面签官流传着无数个传说:金发女,大高个,大胡子,亚裔……听说金发女那里是最严格最难的。
面签的内容不是光问问你的学校、专业、留学动机和职业规划,还包括许多暗含杀机的非常规性问题,比如你是学艺术的,也许面签官会突然问“千鸟格的来源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你今天穿的衣服是什么风格,你可以谈谈你的衣服吗”“我最喜欢的画家是谁谁谁,你认识吗,说说你最喜欢的作品”;这还不算,还有更天马行空的问题,比如:“你昨天吃的是什么?”“你喜欢我的办公室装修风格吗?”
一方面面签官是和你闲聊,调节气氛,一方面也是刻意考验你的法语水平,是真的可以应对各种场合,与人沟通,还是在家里死记硬背了一套“我叫王大锤,我来自北京,我要去的学校是……”
我去面签那天,是我下铺的同学陪我去的。这个酷酷的妹子,和我同样来自日语专业,同一个星座,喜欢玩游戏,美且擅穿搭。因为某种家庭原因,不可以去日本留学。在我们一起学习法语的这个过程中,她改变了注意,选择了去加拿大。现在在加拿大留学。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也许以后我会在这个系列里讲讲她的故事。
我很感谢有人陪我去,我的面签是在下午,当天的最后一个。
为了准备面签,我上了几节一对一的外教课。每天都要和我男朋友打上一个小时电话,在电话里说法语。还要给我妈妈打上半个小时的电话,在电话里说英语。因为我的预录取是lea,英语法语不可偏废。
这个过程可真说不上多愉快。我们大学的时候,英语上两年,我在大一的时候考完四六级,大二的时候考了商务英语,此后就把英语丢在了一边。虽然说底子不算差,但不算差的底子也不包括口语。更何况这都多久没碰英语了,可怜的英语能力早被日语腐蚀完了。学习法语,又很容易和英语混。尤其是初期,本来法语就掌握的不好,又有太多单词,英语法语长得太像,这实在是太难为人了。 我就是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练习着口语,像小儿学步一样,磕磕巴巴;又像小儿学步一样,不以摔倒为耻,因而能勇往直前。
当我的面签官来叫我的名字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不是金发女,可能是江湖传说中的大胡子。
我的面签官是两位男士,一位很高大,金发,坐在副手位置,一位就是来叫我的留着胡子的男士。
我的问题,如我所预料的,就是“为什么你学日语的,不去日本留学?”“为什么你选择lea,你觉得在法国能学好英语吗?”。我要做的,就是用我的逻辑说服考官。
当然,我不能说“因为我男朋友在法国读书啊”。这样容易被认为有移民倾向。我也不能说“因为算下来去法国的话,最不耽误我的时间嘛”。这样容易被认为“异想天开,任性轻率”。于是我把我精心想过的,和我的中介、培训机构的老师讨论过的职业规划,剥丝抽茧地讲了一遍。讲法语讲到一半的时候,被打断,要我用英语说,我就换成英语说。说到后来,又被打断,副手的面签官,用中文和我说了一段话:
你们中国人说自己的英语很好,在法国尽管没有英语环境,也可以自学。但是就我所知,你们很多人的英语并不是那么好,很多人是哑巴英语,张不开口。你可以拿英语和我交流,这还不错,但是我也想好心告诉你,在法国说英语的人很少,你不能指望在法国提高你的英语,你的英语肯定会退步的。
我直视他的眼睛,用英语回答了他的这一段话:“yes, maybe for most people, it is not easy. But I am not the most people, I can do it.”
大胡子面签官打断了还想继续说话的金发面签官,结束了这场面签。
面签之后,过了几天,妈妈来北京,和我一起递签。
关于法语学习,还有许多心得和感悟。关于那段在北京学习法语的日子,还有许多插曲和故事。
这一篇里,只是围绕标题,着重讲一下我是如何去法国留学的。
我想分享一首自己很喜欢的诗歌,来表达这一段压抑又充实的日子,米沃什的《礼物》。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使人难为情。
在我的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 看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九月初的时候,我拿到了我的法国签证。
喜极,没有泣,没有庆祝也没有时间整理心情。因为9月2号的时候,里昂二大已经开学了。而我,必须火速买机票……
我的法国故事,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