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院子。
今晚气温不算高,但有点闷,开空调有点冷,在楼前走一小圈,刚刚好。旁边工地上的大探照灯晃着院子,不远处马路上的不算连续的车流声,映衬着院子的静悄悄。小时候家里也有这么个院子,现在看来也算不小的院子,东西两院有个用红砖砌起来的花墙,厕所在室外,在西院的一角上,起码我自己每次晚上起夜都怕怕的,还好我这个人晚上起夜的次数一直很少的,从西院到东院取东西也怕怕的,虽然是自家,但空荡荡的,又是在村头,东侧挨着一建筑队,北侧是村马路,西侧和南侧都是田地,大门对着正北,很高很大,现在看来也很大。大门口有两棵大柳树,起码一个人搂抱不过来,因为是村头,夏天格外凉快,有很多人来我家门口乘凉,也来家中喝茶,都是几元一斤的干烘。也有很多相亲的在树下见面,这是我长大后才懂的。
大院子在村的西边,隔着小道只有一户耿家,再往西变再无人家,耿家是承包了更大的一片土地,现在看来可以算是个庄园了,他家都是用树枝子做的篱笆墙,在北侧中间盖了几间屋子。耿家院子从南到北要走一阵子,最南边是花窖,蔬菜大棚,往北依次是大片的葡萄架,菜地,庄稼地,最北边仍旧是花地,再就是住家。耿家是三代一起生活,有个爷爷负责花窖。耿爷爷跟村里人几乎不往来,毛笔字写的极好,耳朵有点聋,除了写几个字,剩下时间哼着曲伺候花,每逢村里大集拉着他的木板车到集上去卖花,也卖不了多少,还主要是靠临近的一些单位或者学校的订购。现在想来耿爷爷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除了哼曲很少与人交谈,但说出来的话不像庄户人家的话,很有修养,他那一年去世的不知道了,应该是我离开家之后的几年,耿家什么时候不再管理那片大园子也不知道了,后来一家搬进村里盖的楼区。我们那一年从村西头回到村里住,我今晚努力的想了想也没能够想清楚。
家的北侧马路边上,还有个爷爷,从我记事他就一个人守着一个熟食店,是个很体面的老光棍,用现在的眼光看,人物长得不错,有个头,还有一门手艺,用我当年小孩的眼光看,人也是很好的,怎么就打了半生的光棍呢,家里老人说当年家里太穷耽搁了,后来应该是50岁开外娶了村里一个带着女孩的女人,不记得那一年回家的时候,家里人告诉说,卢爷爷去世了。
马路北侧还有一个木器厂,是个不算很近的舅舅开的,隔壁还有个油坊店,是一个族间的爷爷开的,马路南侧有个小饭店,是李家人开的,我喊他大伯,早就黄了,我们还没搬走的时候就不干了,建筑队是村里的,二层小楼倒是一直有人,好些年回去也不往村西走了,有没有不知道了,也没人说,自己也没想过打听。一晃感觉过去了很久。
大院子在村的西边,隔着小道只有一户耿家,再往西变再无人家,耿家是承包了更大的一片土地,现在看来可以算是个庄园了,他家都是用树枝子做的篱笆墙,在北侧中间盖了几间屋子。耿家院子从南到北要走一阵子,最南边是花窖,蔬菜大棚,往北依次是大片的葡萄架,菜地,庄稼地,最北边仍旧是花地,再就是住家。耿家是三代一起生活,有个爷爷负责花窖。耿爷爷跟村里人几乎不往来,毛笔字写的极好,耳朵有点聋,除了写几个字,剩下时间哼着曲伺候花,每逢村里大集拉着他的木板车到集上去卖花,也卖不了多少,还主要是靠临近的一些单位或者学校的订购。现在想来耿爷爷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除了哼曲很少与人交谈,但说出来的话不像庄户人家的话,很有修养,他那一年去世的不知道了,应该是我离开家之后的几年,耿家什么时候不再管理那片大园子也不知道了,后来一家搬进村里盖的楼区。我们那一年从村西头回到村里住,我今晚努力的想了想也没能够想清楚。
家的北侧马路边上,还有个爷爷,从我记事他就一个人守着一个熟食店,是个很体面的老光棍,用现在的眼光看,人物长得不错,有个头,还有一门手艺,用我当年小孩的眼光看,人也是很好的,怎么就打了半生的光棍呢,家里老人说当年家里太穷耽搁了,后来应该是50岁开外娶了村里一个带着女孩的女人,不记得那一年回家的时候,家里人告诉说,卢爷爷去世了。
马路北侧还有一个木器厂,是个不算很近的舅舅开的,隔壁还有个油坊店,是一个族间的爷爷开的,马路南侧有个小饭店,是李家人开的,我喊他大伯,早就黄了,我们还没搬走的时候就不干了,建筑队是村里的,二层小楼倒是一直有人,好些年回去也不往村西走了,有没有不知道了,也没人说,自己也没想过打听。一晃感觉过去了很久。
![]() |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