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跳出大国企
2010年8月到2015年8月,整整5年的时间我就职于一个有着60年历史的老国企,企业曾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与变迁,曾经的辉煌不用言说,而如今说起来也算是进入迟暮之年。我的闺蜜贺贺则横跨2008到2015一共7年。
作为一名管理培训生,第1年就是各科室轮岗一年,经过集团商学院长达一个月的培训以及考试的魔鬼训练营以后轮刚开始,三个月一线见习——销售部门实习生——会员中心——人力资源部,然后很快一年实习生阶段过去了。经过竞聘,第2年我升职了,结束了在各个科室流浪的生活,进入卖管,一看职务叫办事员,大家心照不宣,这可能就是老国企的传统。第3年,我被销售部领导提携,进入销售部门,暂停了管理工作,直接接触公司业务,当然经过经理的提拔,职务变成了销售主管。说起来也真是惭愧,按理说职业生涯算是渐入佳境了,在坚持个三五年,努力拼搏奋斗,花点心思在集团报刊上发几篇文章,在策划几场品牌活动,再请几个大明星助阵,销售业绩上再制造一点爆发力,以此引起总经理的注意,未来是不是不可估量。当然这只是理想中版本,我选择的路线是,一进入销售部没几个月我就领证了,之后很快怀孕,再接着挺着个大肚子干啥也不方便,最后干脆第4年一整年没来上班,回家休产假去了。第5年回到职场,我的座位上顶替我的是一个晚我一年入职的男孩,他跟我开玩笑说,你看我还是美少男,你已经是少妇了,我真是哭笑不得,女性在职场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看着他把原本属于我的工作做的井井有条,听到他在电话里与供应商侃侃而谈,我意识到我之前意淫的我将如何如何在公司飞黄腾达的场景永远都不会发生了。
我跟贺贺在一起的5年里,我们一直在公司员工食堂一起吃午饭,我经常含着饭说到高兴处嘎嘎嘎嘎咧嘴大笑,有时候差点从椅子上张过去,那是企业在领导的带领下业绩可圈可点,企业正规,工资定时定点发,购物卡大节小节总有,工作压力不大,招的都是北京比较优秀的大学生,员工素质较高,老员工又和蔼可亲,对于一个职场新人生活还算是殷实诃快乐。也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我们的话题越发沉重和纠结,记得大概是我在企业的第5年吧,也就是贺贺的第7年。
“在这里,你快乐吗?这是你要的生活吗?”
”这么多年,你觉得你学到什么,出去有地方要你吗?”
“你看企业里40岁以上的大妈目光呆滞,除了对别人家的事如数家珍以外,别无别的追求,身材发福,眼神混沌,不读书不看报,我们未来会这样吗啊?”
“你看房价又上涨了,今年我们怎么工资上涨没动静了?”
“电子商务极大的冲击,毛利率连年下滑,你说未来5年会怎么样呢?”
“。。。。。。”如此种种深刻的问题,在职场的前几年我们根本问不出来。那既然问出来了,就得努力寻找答案。
这种逼问层层抽丝剥茧,每一天都让我们不寒而栗,自此再也没听到我嘎嘎嘎嘎的傻笑过,中国经济之腾飞,商业创新发展变革速度之快,日常生活的变化之剧烈,身边同学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冲击着我们的内心,原本以为可以死磕一辈子的铁饭碗,如今看来也不过是受女孩要稳定要有保障之类传统教育所毒害的臆想罢了,企业还是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的一次次碾压,在痛苦中挣扎和转型。大部分员工自然乐在其中,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按部就班,工作呆板,在外界所发生的一切置若罔闻。我跟贺贺在一次次失望与无奈的气流中,终于慢慢变得无法呼吸,离开也就成了必然。
我们开始上路寻找希望了,就像刚毕业那年,一切重新来过,踏出老国企的保护,一觉就踏进了江湖。钟意的世界500强正规企业,要么喜欢要应届生,就算进行社会招聘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相关工作经验和关系不言而喻。对于我们两个重新选择行业,有没有任何背景关系的普通女孩,基本无望。贺贺通过跑步认识了家附近一个女孩,经过介绍就去了这个仅有30多名的员工的小私企。我则做了一名金融民工,做了银行合作的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小业务员,每天跑跑颠颠。之前追问的问题悉数解决,新的问题也在前进中接踵而来,为了能够更好的寻找自己,我们结束了目前的生活重新上路,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就此结束。新的追问层层展开。
"我们的职业方向走错了吗?"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一前一后踏入了30岁。"
"游泳中学会游泳呗,小马过河,我们就走走看吧。你看想滚成大雪球,总得从小雪球开始,你看遍地都是雪,先东滚西滚到处粘点雪凑成个小雪球呗。"
"也是,滚到哪里我们都能厚重一点,就算方向不对,有了小雪球也方便调整方向,一直滚下去,待机会来临,也能更快的滚去想去的地方。"
"纠结,改变,痛苦,适应,收获,满足,又纠结,然后循环往复。这可能就是生活的本质吧,我们渴望的世界也许只是阶段性存在吧。"
"你说为什么男性不纠结,不讨论,也能把事情做好呢。"
"。。。。。。"又臭又长的讨论又一次展开。
2016年8月1号我将进入另一家金融企业寻找自我还有希望,贺贺开始了她热爱的瑜伽老师的工作。过了30岁,我们依然在路上,依然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米字路口,做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谈何容易,我们在追求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再此位置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作出一定的成绩也获得应有的待遇。
不知道找到这个属于我们的位置会用一年,三年,还是五年,或者永远也找不到了。但是答案一定是路上,在行动里,在思考后,在调整中。总之我们又一次上路了,裹挟在时代发展的浪潮里起起伏伏,体会到社会的脉搏,不管是艰辛与挣扎,喜悦与满足,来的总是那么真切和酣畅淋漓,感受到真的活过,没有辜负这一场。
作为一名管理培训生,第1年就是各科室轮岗一年,经过集团商学院长达一个月的培训以及考试的魔鬼训练营以后轮刚开始,三个月一线见习——销售部门实习生——会员中心——人力资源部,然后很快一年实习生阶段过去了。经过竞聘,第2年我升职了,结束了在各个科室流浪的生活,进入卖管,一看职务叫办事员,大家心照不宣,这可能就是老国企的传统。第3年,我被销售部领导提携,进入销售部门,暂停了管理工作,直接接触公司业务,当然经过经理的提拔,职务变成了销售主管。说起来也真是惭愧,按理说职业生涯算是渐入佳境了,在坚持个三五年,努力拼搏奋斗,花点心思在集团报刊上发几篇文章,在策划几场品牌活动,再请几个大明星助阵,销售业绩上再制造一点爆发力,以此引起总经理的注意,未来是不是不可估量。当然这只是理想中版本,我选择的路线是,一进入销售部没几个月我就领证了,之后很快怀孕,再接着挺着个大肚子干啥也不方便,最后干脆第4年一整年没来上班,回家休产假去了。第5年回到职场,我的座位上顶替我的是一个晚我一年入职的男孩,他跟我开玩笑说,你看我还是美少男,你已经是少妇了,我真是哭笑不得,女性在职场真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看着他把原本属于我的工作做的井井有条,听到他在电话里与供应商侃侃而谈,我意识到我之前意淫的我将如何如何在公司飞黄腾达的场景永远都不会发生了。
我跟贺贺在一起的5年里,我们一直在公司员工食堂一起吃午饭,我经常含着饭说到高兴处嘎嘎嘎嘎咧嘴大笑,有时候差点从椅子上张过去,那是企业在领导的带领下业绩可圈可点,企业正规,工资定时定点发,购物卡大节小节总有,工作压力不大,招的都是北京比较优秀的大学生,员工素质较高,老员工又和蔼可亲,对于一个职场新人生活还算是殷实诃快乐。也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我们的话题越发沉重和纠结,记得大概是我在企业的第5年吧,也就是贺贺的第7年。
“在这里,你快乐吗?这是你要的生活吗?”
”这么多年,你觉得你学到什么,出去有地方要你吗?”
“你看企业里40岁以上的大妈目光呆滞,除了对别人家的事如数家珍以外,别无别的追求,身材发福,眼神混沌,不读书不看报,我们未来会这样吗啊?”
“你看房价又上涨了,今年我们怎么工资上涨没动静了?”
“电子商务极大的冲击,毛利率连年下滑,你说未来5年会怎么样呢?”
“。。。。。。”如此种种深刻的问题,在职场的前几年我们根本问不出来。那既然问出来了,就得努力寻找答案。
这种逼问层层抽丝剥茧,每一天都让我们不寒而栗,自此再也没听到我嘎嘎嘎嘎的傻笑过,中国经济之腾飞,商业创新发展变革速度之快,日常生活的变化之剧烈,身边同学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冲击着我们的内心,原本以为可以死磕一辈子的铁饭碗,如今看来也不过是受女孩要稳定要有保障之类传统教育所毒害的臆想罢了,企业还是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的一次次碾压,在痛苦中挣扎和转型。大部分员工自然乐在其中,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按部就班,工作呆板,在外界所发生的一切置若罔闻。我跟贺贺在一次次失望与无奈的气流中,终于慢慢变得无法呼吸,离开也就成了必然。
我们开始上路寻找希望了,就像刚毕业那年,一切重新来过,踏出老国企的保护,一觉就踏进了江湖。钟意的世界500强正规企业,要么喜欢要应届生,就算进行社会招聘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相关工作经验和关系不言而喻。对于我们两个重新选择行业,有没有任何背景关系的普通女孩,基本无望。贺贺通过跑步认识了家附近一个女孩,经过介绍就去了这个仅有30多名的员工的小私企。我则做了一名金融民工,做了银行合作的第三方理财公司的小业务员,每天跑跑颠颠。之前追问的问题悉数解决,新的问题也在前进中接踵而来,为了能够更好的寻找自己,我们结束了目前的生活重新上路,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就此结束。新的追问层层展开。
"我们的职业方向走错了吗?"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一前一后踏入了30岁。"
"游泳中学会游泳呗,小马过河,我们就走走看吧。你看想滚成大雪球,总得从小雪球开始,你看遍地都是雪,先东滚西滚到处粘点雪凑成个小雪球呗。"
"也是,滚到哪里我们都能厚重一点,就算方向不对,有了小雪球也方便调整方向,一直滚下去,待机会来临,也能更快的滚去想去的地方。"
"纠结,改变,痛苦,适应,收获,满足,又纠结,然后循环往复。这可能就是生活的本质吧,我们渴望的世界也许只是阶段性存在吧。"
"你说为什么男性不纠结,不讨论,也能把事情做好呢。"
"。。。。。。"又臭又长的讨论又一次展开。
2016年8月1号我将进入另一家金融企业寻找自我还有希望,贺贺开始了她热爱的瑜伽老师的工作。过了30岁,我们依然在路上,依然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米字路口,做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谈何容易,我们在追求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再此位置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作出一定的成绩也获得应有的待遇。
不知道找到这个属于我们的位置会用一年,三年,还是五年,或者永远也找不到了。但是答案一定是路上,在行动里,在思考后,在调整中。总之我们又一次上路了,裹挟在时代发展的浪潮里起起伏伏,体会到社会的脉搏,不管是艰辛与挣扎,喜悦与满足,来的总是那么真切和酣畅淋漓,感受到真的活过,没有辜负这一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