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爱》读书笔记
“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是健全而独立的人格。在拥有了健全而独立的人格后,无论理解或是被误解都可以得到最为强大的宽恕。”
---------- C.S.Lewis 《四种爱》
Affection , Friendship , Eros , Charity.
提到Lewis其人,或许大可不必浪费诸多口舌介绍,只要在检索工具中输入他的名字便可览尽其光辉的一生。对于许多和我一样的神话传奇小说爱好者来说,最早知晓C.S.Lewis这个名字还得追溯至童年时的《纳尼亚传奇》。而今天,我们不谈作家其人、其文学造诣及其宗教背景,单纯聊聊其作品《四种爱》。
本书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为:物爱、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在五个章节的阐述中,不仅有作者自身对宗教的感悟,也有其在晚年对于之前生活的回望与总结。
读罢此书,收获良多,虽然与其并不信仰相同的宗教,却在许多问题上都与其有着相同的认知。Lewis认为,无论是赠与之爱、需求之爱、自然之爱亦或是宗教中最为宽大的仁爱,不管是哪一种爱都是为了强化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下面,我将结合本书分享部分个人所思。
赠与之爱
或许是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有关,周围的许多闺蜜和我本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习惯性地不给别人添麻烦,独立到所有能够自己解决的大事小情统统不去给别人添乱。与此同时,面对他人遇到各类头疼脑热、心烦意乱时我们又格外乐于助人,总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而这一切举动的背后,都与利益无关,似乎是天性使然。
直到后来读了很多心理咨询师的“小豆腐块儿”,才慢慢明白,“付出感”确实容易给人带来一种满足感,这就是书中提到的“赠与之爱”。当我们感觉自己被他人需要时,便会感受到善意与温暖在心底流动,这也是我们愿意付出的根源所在。
但需要注意的是,持续单方向的“赠与之爱”极易成为亲密关系中的负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的付出都并非分厘不差的相等,难免一方付出更多,另外一方略逊一筹。然而,相处本身不是记账,并不是一门苛求精准的艺术,既然不用“做平”,何苦精心计算呢。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各类电视调解节目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兄弟阋墙、亲人反目;其原因恰恰在于量化地比较双方的付出与索取,锱铢必较。
需求之爱
与“赠与之爱”相对应的即“需求之爱”。在前文论述的极端情况下,不适感的来源莫过于一方苦苦付出,而另一方却只知索取。事实上,我们不能否认每个人的境界是不同的,有宽厚仁爱之人亦有浅薄自私之人;然而,这并不应当成为我们自我保护进而向浅薄之人靠拢的理由。与之恰恰相反的事,需要宽厚之人不断积极影响、改变自私浅薄之人。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反思机能是带来改变的不二利器。对于每个人从原生家庭中获得的不良习惯或性格,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与反思都可以或多或少地获得改变,而只有懂得“赠与之爱”的人才能影响并让这种改变发生。
而对于习惯于默默付出、赠与之人,我们也应当学习适度地向他人“索取”;因为过于强调赠与之爱是不健康的,只有当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需要”,才能使对方感受到“被需要”,进而在双方的交往中建立健康而紧密的关系。
仁爱
书中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所有人都希望和那些能够最快加以宽恕的普通人在一起。因而当他人真的犯错时,也并不应当紧抓住不放,而是应当最快时间地加以宽恕,这才是仁爱的真谛。”
在本书中“仁爱”是最宽宏的大爱,虔诚地热爱这世间万物,因而也就可以包容下万物。人非圣人熟能无过。面对生活中难以避免的诸多琐事,或许一时怒发冲冠难以平静,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将烦恼不断地“回放”。只有噪音少了,生活中才有更多的空间去聆听天籁,心中才能腾出更广阔的空间去面对当下的生活与无尽的远方……
眼见着窗外的雨还是不停的下,楼下的积水越来越高,除了发愁还是发愁。只能怀着一颗仁爱之心,虔诚地期待一切还奔波在路上的人们都能平安到家;期待如我一样被困家中的人们能有充足的食物补给。但愿暴雨不要为帝都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不便,愿你们的心底被爱充盈。
彳亍的文韬武略
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60720-1468990523751035651.jpg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哟
账号聚焦随笔、游记、书评与心理学。
希望营造一个天马行空的原创空间。
不定期向周围好友约稿哟!
赏给坚持原创的panda君一根儿竹子?
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60720-1468988215469077406.jpg
“竹子长短都是心意”
愿读者你晚安,好梦
阅读 483 投诉
---------- C.S.Lewis 《四种爱》
Affection , Friendship , Eros , Charity.
提到Lewis其人,或许大可不必浪费诸多口舌介绍,只要在检索工具中输入他的名字便可览尽其光辉的一生。对于许多和我一样的神话传奇小说爱好者来说,最早知晓C.S.Lewis这个名字还得追溯至童年时的《纳尼亚传奇》。而今天,我们不谈作家其人、其文学造诣及其宗教背景,单纯聊聊其作品《四种爱》。
本书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为:物爱、情爱、友爱、爱情和仁爱。在五个章节的阐述中,不仅有作者自身对宗教的感悟,也有其在晚年对于之前生活的回望与总结。
读罢此书,收获良多,虽然与其并不信仰相同的宗教,却在许多问题上都与其有着相同的认知。Lewis认为,无论是赠与之爱、需求之爱、自然之爱亦或是宗教中最为宽大的仁爱,不管是哪一种爱都是为了强化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下面,我将结合本书分享部分个人所思。
赠与之爱
或许是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有关,周围的许多闺蜜和我本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做事习惯性地不给别人添麻烦,独立到所有能够自己解决的大事小情统统不去给别人添乱。与此同时,面对他人遇到各类头疼脑热、心烦意乱时我们又格外乐于助人,总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而这一切举动的背后,都与利益无关,似乎是天性使然。
直到后来读了很多心理咨询师的“小豆腐块儿”,才慢慢明白,“付出感”确实容易给人带来一种满足感,这就是书中提到的“赠与之爱”。当我们感觉自己被他人需要时,便会感受到善意与温暖在心底流动,这也是我们愿意付出的根源所在。
但需要注意的是,持续单方向的“赠与之爱”极易成为亲密关系中的负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的付出都并非分厘不差的相等,难免一方付出更多,另外一方略逊一筹。然而,相处本身不是记账,并不是一门苛求精准的艺术,既然不用“做平”,何苦精心计算呢。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各类电视调解节目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兄弟阋墙、亲人反目;其原因恰恰在于量化地比较双方的付出与索取,锱铢必较。
需求之爱
与“赠与之爱”相对应的即“需求之爱”。在前文论述的极端情况下,不适感的来源莫过于一方苦苦付出,而另一方却只知索取。事实上,我们不能否认每个人的境界是不同的,有宽厚仁爱之人亦有浅薄自私之人;然而,这并不应当成为我们自我保护进而向浅薄之人靠拢的理由。与之恰恰相反的事,需要宽厚之人不断积极影响、改变自私浅薄之人。
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反思机能是带来改变的不二利器。对于每个人从原生家庭中获得的不良习惯或性格,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与反思都可以或多或少地获得改变,而只有懂得“赠与之爱”的人才能影响并让这种改变发生。
而对于习惯于默默付出、赠与之人,我们也应当学习适度地向他人“索取”;因为过于强调赠与之爱是不健康的,只有当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需要”,才能使对方感受到“被需要”,进而在双方的交往中建立健康而紧密的关系。
仁爱
书中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所有人都希望和那些能够最快加以宽恕的普通人在一起。因而当他人真的犯错时,也并不应当紧抓住不放,而是应当最快时间地加以宽恕,这才是仁爱的真谛。”
在本书中“仁爱”是最宽宏的大爱,虔诚地热爱这世间万物,因而也就可以包容下万物。人非圣人熟能无过。面对生活中难以避免的诸多琐事,或许一时怒发冲冠难以平静,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将烦恼不断地“回放”。只有噪音少了,生活中才有更多的空间去聆听天籁,心中才能腾出更广阔的空间去面对当下的生活与无尽的远方……
眼见着窗外的雨还是不停的下,楼下的积水越来越高,除了发愁还是发愁。只能怀着一颗仁爱之心,虔诚地期待一切还奔波在路上的人们都能平安到家;期待如我一样被困家中的人们能有充足的食物补给。但愿暴雨不要为帝都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不便,愿你们的心底被爱充盈。
彳亍的文韬武略
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60720-1468990523751035651.jpg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哟
账号聚焦随笔、游记、书评与心理学。
希望营造一个天马行空的原创空间。
不定期向周围好友约稿哟!
赏给坚持原创的panda君一根儿竹子?
http://7xo6kd.com1.z0.glb.clouddn.com/upload-ueditor-image-20160720-1468988215469077406.jpg
“竹子长短都是心意”
愿读者你晚安,好梦
阅读 483 投诉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