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台北无故人——关于台北我想记得的20件事
1 某大樓的電梯是星座主題的,印象中有御夫和狮子,還有長長的流星。

2 台北向來是看電影的城市,四月某一天在湳山看了整整一天,旁邊的老人問我是不是廣東人。我能get到她的誤解點,因為我一直不會念拼音里的一聲,總念成粵拼三聲。第一次看電影是和困困在光點台北,说是张震结婚的地方。西门町好多电影院,我最喜歡真善美。最後一次看電影是在華山,從善導寺走到華山的路上人煙稀少,看了場長長的巴黎野玫瑰,差點沒趕上末班捷運。

3 華山偶遇小蝴蝶與小披風,南港偶遇,啊,我也忘了,都是童年喜歡過的童話。

4 到了開闊的台北郊區,才發現台北也可以是人煙稀少、街道寬闊、綠化敲多的城市。在南港的夜裡,空空的地鐵站和空空的街道,寬寬的馬路和少少的車輛,一下子嗅到深圳的氣息。那晚看了戀戀醉美,前面的小夫妻帶了大大的勃艮第杯,每次斟完酒就趁著電影院的黑暗悄悄碰一下,duang地一聲聽起來敲幸福。

5 常常問路就會問到霓虹了,她們笑得很可愛很日本,用帶著彎彎腔的中文說,對不起,我是霓虹斤。 6 對了,這邊的歪果仁說話是彎彎腔。 7 我不會彎彎腔,一點也不會的。 8 女巫店上面有家女書店,驚喜。還有,原來女巫店這麼小,這麼污。

9 很喜歡去忠烈祠的那天,發現我的嗨點在於地勢開闊和人煙稀少。一個人在忠烈祠後院拍照和發呆,玩了好久。

10 酒展是意想不到好玩的彩蛋。

11 故宮去多少次都不覺得厭,每一個展都驚艷,最喜歡瓷器展,太愛明朝了,去多少次都要頂禮膜拜。我還想再來五百次。自己想買瓷器的時候又氣:原本博大精深精細溫潤的瓷器都傳承到哪兒去了,反而日本比較美,大家一窩蜂買日本餐具去了。 12 在南京復興附近喝過三次酒,大臉兒紅撲撲的。我超愛那種,南京復興、微風南京之類的地名。 13 在大安喝酒的時候蹭過一個大叔酒喝,大叔說他住在牯嶺街,有點遺憾沒有去過牯嶺街。 14 師大夜市和饒河街夜市很普通,避開了士林夜市,最喜歡寧夏夜市,街道寬闊。但其實賣的東西和忠孝夜市又有什麼區別呢。 15 忘不了凱特格蘭大道的炎熱上午,菜菜長得還有點姿色。國歌比我們國歌好聽,綿延肅穆。走在路上有個霓虹斤說我包包可愛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地讓他拍了一張。 16 看完鸡条之后去过三次淡水。想象中的重庆就该是这样呢,真神奇!我一定要去一趟重庆! 17 最喜欢最喜欢中研院,安静地像一个世外的村落。和我说话的每一个人都温声细语有礼貌,太喜欢了。 18 對於台大我是沒有情結的,唯一情結應該是杜鵑花,原本以為自己會揪著辮子笑著和杜鵑合影,最後翻了翻照片,只翻到一張夜裡照的地上的落花花瓣,旁邊是我的影子。溫羅汀就像南秀村,一模一樣的氣息,不過溫羅汀的書店,真讓人捨不得。 19 是在離開台北的前一周愛上台北的,在龍江路濱江街,台北的水產蔬菜瓜果市場,街道潮濕,水果鮮艷,空氣瀰漫著菜味兒和魚腥味兒。上引水產要是在我家旁邊就好了,做什麼隨時去買。 20 被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天气感动过。离开的时候下着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