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与下降星座中学习与人相处时,为什么要明确界线?
昨天看了行星和星座,今天看四轴,越看越有意思,又越看越糊涂…
上升是人格面具,大众印象。
我的上升是双鱼,下降点是处女座。
我给人的感觉比较敏感,善良,甚至有些迷糊,与人相处缺乏界限感,这有时会让人占便宜,大而化之,有想象力。
阴影:判断力不佳,易受骗,有逃避倾向。
理想伴侣:很细致认真;爱干净,喜欢做家务;理性。
消极伴侣:批判,在小事上斤斤计较,抱怨不停,挑剔。
解药:做一个细致认真的人,建立清晰的自我感,学习聚焦的能力;以现实的眼光看待世界,不逃避。
这让我想起,冯唐说:人生只需要搞清楚两件事,一件是关你屁事,一件是关我屁事。
我正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在回想我生活中,去年几乎没有什么处女座的人,今年开始有了。想想身边几个处女座的人,给我最大感觉的是,他们有自己的界限。
我口中的界限是什么?
界限是“我的事”和“你的事”的区分能力,这部分我是很弱的,我很容易顺便,就把“你的事”做了,而在我心里只是觉得,那是顺便谈不上是帮忙。
旅行的时候总是有陌生人给我好评,可能就是我这个点吧。有时候路过别人旁边,听到别人问的问题,我正好知道答案,我就会直接回答。
我的出发点也并非是我有多么好心喜欢帮助别人,而是觉得顺便。同样,我也会期望别人的顺便,有时候觉得别人不能顺便的时候,我就会很不理解。
今天看到这里,我仔细的去想了想,关于划清界线的正反面,正面是当划清界线时,每个人都有能力去面对自己的问题,有能力去学习,而这种学习会让人拥有力量。
这种力量并非是因为学到了什么葵花宝典式的绝世武功,而是感觉得到,一件自己觉得难的事情,会通过自己的学习,变得简单。简单的说:是相信自己的能力。
反面是没有清晰的界限感,就很容易出现“理所当然”。所以我对于理所当然也特别敏感,但凡有些人的行为让我觉得,那是理所当时,我就不舒服。甚至会与这种力量对抗,形成内在的消耗。
就在我前后思考的时候,出现了个栗子。
有朋友公司初步成立需要招聘,她说让我帮忙写一下,通常基于我和这个人关系的深浅程度,我就会帮这个忙。
其实她能给我开这个口就表示我们关系至少不是泛泛之交,我至少对她公司要有个整体了解,我才能写出这些。
也因为我答应帮她的公众账号些一些关于疗愈关于心理的文字,这个方向是我想去的方向,如果正好她用得上,那么是相辅相成共赢的方向。
我选择拒绝她,因为招聘关于内部管理的文字,虽然同是文字,却不是我的方向。如果我花费时间做了,出了能让她认可我以外,对我来说并没有更多用处。
我也意识到,是因为我自己本身没有明确的界限,对方才会提出超越界限的请求。而在应对这个请求,我显得特别的做作,很不熟练。内心甚至会升起愧疚感……
有时候就是这样,虽然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在学习的我过程中仍然会不知道怎样做才可以更好。
但,在做,在成为,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心情就不一样很多。
上升是人格面具,大众印象。
我的上升是双鱼,下降点是处女座。
我给人的感觉比较敏感,善良,甚至有些迷糊,与人相处缺乏界限感,这有时会让人占便宜,大而化之,有想象力。
阴影:判断力不佳,易受骗,有逃避倾向。
理想伴侣:很细致认真;爱干净,喜欢做家务;理性。
消极伴侣:批判,在小事上斤斤计较,抱怨不停,挑剔。
解药:做一个细致认真的人,建立清晰的自我感,学习聚焦的能力;以现实的眼光看待世界,不逃避。
这让我想起,冯唐说:人生只需要搞清楚两件事,一件是关你屁事,一件是关我屁事。
我正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在回想我生活中,去年几乎没有什么处女座的人,今年开始有了。想想身边几个处女座的人,给我最大感觉的是,他们有自己的界限。
我口中的界限是什么?
界限是“我的事”和“你的事”的区分能力,这部分我是很弱的,我很容易顺便,就把“你的事”做了,而在我心里只是觉得,那是顺便谈不上是帮忙。
旅行的时候总是有陌生人给我好评,可能就是我这个点吧。有时候路过别人旁边,听到别人问的问题,我正好知道答案,我就会直接回答。
我的出发点也并非是我有多么好心喜欢帮助别人,而是觉得顺便。同样,我也会期望别人的顺便,有时候觉得别人不能顺便的时候,我就会很不理解。
今天看到这里,我仔细的去想了想,关于划清界线的正反面,正面是当划清界线时,每个人都有能力去面对自己的问题,有能力去学习,而这种学习会让人拥有力量。
这种力量并非是因为学到了什么葵花宝典式的绝世武功,而是感觉得到,一件自己觉得难的事情,会通过自己的学习,变得简单。简单的说:是相信自己的能力。
反面是没有清晰的界限感,就很容易出现“理所当然”。所以我对于理所当然也特别敏感,但凡有些人的行为让我觉得,那是理所当时,我就不舒服。甚至会与这种力量对抗,形成内在的消耗。
就在我前后思考的时候,出现了个栗子。
有朋友公司初步成立需要招聘,她说让我帮忙写一下,通常基于我和这个人关系的深浅程度,我就会帮这个忙。
其实她能给我开这个口就表示我们关系至少不是泛泛之交,我至少对她公司要有个整体了解,我才能写出这些。
也因为我答应帮她的公众账号些一些关于疗愈关于心理的文字,这个方向是我想去的方向,如果正好她用得上,那么是相辅相成共赢的方向。
我选择拒绝她,因为招聘关于内部管理的文字,虽然同是文字,却不是我的方向。如果我花费时间做了,出了能让她认可我以外,对我来说并没有更多用处。
我也意识到,是因为我自己本身没有明确的界限,对方才会提出超越界限的请求。而在应对这个请求,我显得特别的做作,很不熟练。内心甚至会升起愧疚感……
有时候就是这样,虽然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在学习的我过程中仍然会不知道怎样做才可以更好。
但,在做,在成为,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心情就不一样很多。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