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POV视角的一些看法
现在我总算有时间,好好梳理一下思路,理清对多人称视角的一些想法了。
如果不是看《权力游戏》,恐怕我不会注意到这个词——POV,受到兴趣驱使,泛泛的搜罗了一番,仅仅吉光片羽的信息,便让我想起此前读过的一些小说。
POV视角和上帝视角相对而言,但在我看来,应该说的更清楚一些,POV视角和上帝视角好比高下,乱在和多线条叙事纠缠不清。
对POV视角的解释是从某个人物的视角叙事,这样的解释边界太含糊。许多人把权利和三国比较,后者是上帝视角无疑问,但从POV的惯常看法来说,算不算呢?三国的章回体叙事不乏单一人物叙事的章节,水浒呢?一百单八英雄汉的路数算不算?
如果按照上面的定义来划分,许多小说都会误入POV类,狄更斯的《双城记》中出现过多次视角变化,肯福莱特《风暴岛》更是视角切换自如,《穆斯林的葬礼》更是把视角放在两个时代的不同人物身上,但在我看来这些应该都不算,他们只能算作多线条叙事。在我的印象中,最接近的恐怕只有柯林斯的《白衣女人》。
柯林斯和狄更斯是好友,当时《白衣女人》就连载在狄更斯所办杂志上,这部小说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有着比《双城记》更加鲜明的叙事风格。
废话不多讲,感觉有点累,看百科上这段解释你就一清二楚,和马丁的POV比起来,这算不算POV呢。
“全书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但与其他作家利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不同的是,《白衣女人》选用了八位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并且这八位叙述者都是书中的人物,他们利用自己或远或近的视角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
如果不是看《权力游戏》,恐怕我不会注意到这个词——POV,受到兴趣驱使,泛泛的搜罗了一番,仅仅吉光片羽的信息,便让我想起此前读过的一些小说。
POV视角和上帝视角相对而言,但在我看来,应该说的更清楚一些,POV视角和上帝视角好比高下,乱在和多线条叙事纠缠不清。
对POV视角的解释是从某个人物的视角叙事,这样的解释边界太含糊。许多人把权利和三国比较,后者是上帝视角无疑问,但从POV的惯常看法来说,算不算呢?三国的章回体叙事不乏单一人物叙事的章节,水浒呢?一百单八英雄汉的路数算不算?
如果按照上面的定义来划分,许多小说都会误入POV类,狄更斯的《双城记》中出现过多次视角变化,肯福莱特《风暴岛》更是视角切换自如,《穆斯林的葬礼》更是把视角放在两个时代的不同人物身上,但在我看来这些应该都不算,他们只能算作多线条叙事。在我的印象中,最接近的恐怕只有柯林斯的《白衣女人》。
柯林斯和狄更斯是好友,当时《白衣女人》就连载在狄更斯所办杂志上,这部小说的奇特之处在于,它有着比《双城记》更加鲜明的叙事风格。
废话不多讲,感觉有点累,看百科上这段解释你就一清二楚,和马丁的POV比起来,这算不算POV呢。
“全书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但与其他作家利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不同的是,《白衣女人》选用了八位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并且这八位叙述者都是书中的人物,他们利用自己或远或近的视角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