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
我是7号一早走的,今天13号从安吉回来了。一共算是呆了7天6夜。听着韩剧的ost,一路去一路回,心里倒也安定。
去的时候,早上实在爬得太早,人昏昏沉沉的。到了人广,心已经平静了很多,爸爸一直找不到我们要搭乘的汽车,在博物馆前面拖着行李,来来回回,走了很多趟。我知道爸爸的心情焦急,带着家人和亲戚走了那么多,有点毛躁、不好意思。和司机电话联系时也是脾气不好,问话不在点上,很粗糙,就像我一样。我心里是一点没有抱怨,因为再怎么联系失败、路途艰辛,我都爱我爸爸,只是对我们父女俩一着急就上火的习惯心里挺难过的。看着爸爸来回走时跛的脚,心里更疼惜他。
坐在车上的感觉很好,大窗户外沿途的风景尽收眼底。从高架开往高速公路,目睹了上海各处的高楼大厦,是魔都的风华。我一路目送、远离,竟有流泪的冲动。这个高端的、气派的、风光的现代魔都,与我似乎没有任何关系,我融不进这样的世代,在自我放逐和被放逐之间游走。有时候也在想,我怎么会变得如此木讷迟钝、不精于人情世故?更多的是,前些日子里一直徘徊不去的对自己的品格、对过去的悔恨。
我的爸爸妈妈和我,在不同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毛病:只顾自己的颜面或自己想讲的话,没有认真听懂他人说的话。过分客套成了虚伪、过分礼貌成了伪善。我喜欢安吉王胜德伯伯和他妻子、小琴阿姨那样的直爽开朗,有话就说、有不开心就讲,对自己的原则坚守到底,对看不惯的事情直接指出来。不是怕得罪人,而是让自己活得坦荡轻松。
爸爸为了带亲戚兜兜转转安吉景点,很积极地谋划着,然后他犯了和阿四舅舅一样的错,只顾着带人看到更多、尝到更多、“赚到”更多,好像这样才算不虚此行。我觉得,对多血质的人来说,这种行程紧凑集中的旅行是合适的,但像我这种“虚”到不行的人来说,这样的旅程很辛苦,自己赶着自己,快马加鞭地跟上爸爸的步伐。想想,景点固然大同小异、都是山水竹林,但我的问题在于丧失了好奇心、探索的愿望。爬山也不是抱着健身的目的,想走慢一点看看风景,也静不下心。由此及彼,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我的好奇心都消失了,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丢失了它们。
到了胜德伯伯的家,看了他自己在酿酒,其实有点好奇,但真的虚到不知道怎么提问,愚蠢的是我,总想着语言交流的障碍、自己面子的障碍。包括后来的喝酒、吃饭。想喝,一直没有开口。不想吃,却碍不过情面。对那只狗,又喜欢又害怕的。对阿姨,不知道该说什么感谢的客套话。不论是饭桌上还是茶桌上,众人的讨论是很好的观察素材,啼笑皆非哭笑不得。看到田间放养的鸡鸭,说出口的是一定很好吃、味道一定很好。我猜想可能他们也是实在找不到话题可说,只能说这些吃吃喝喝的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我想去探索的,被我自己和家人束缚着。那两只被轧死的蛤蟆第二天怎么样了?怎么才能把晚上的萤火虫拍出来?想光着脚丫到水里去玩可不可以?
我根本不在乎吃喝,阿姨烧得很辛苦,但口味确实需要将就,说出来也无妨。明明还可以自己烧,但是没人做。在饭桌上,听到了很有道理的,从阿姨口里说出来的话,不能赌博,不用比较,生活是自己的。人一定要勤快,勤劳。坐车的时候听到小琴阿姨说的话,也是很有道理,做得不好没关系,也不讲他做得好不好,多做做就会好的。以及她那个能干、懂事、勤劳的儿子,让我羞愧。王胜德伯伯和阿姨都是很能干、很勤快的人,他们在一起是上帝的配合,两个人都很好。尽管他们的儿子身体残疾,他们却从来不抱怨,我真的没有听到他们一句抱怨,他们哪有那个时间抱怨。还有那个寄住他们家干活的外地人,在没有空调电视的仓库里就这样一个人生活。比起这些,我们享受了那么多还在叫唤。同样是说自己以前工作的艰辛,妈妈的措辞和情绪就是在表达自己才是最苦的,自己当时如何苦,一直在重复着渲染这种情绪,我听了都快要奔溃了。几个大人之间在比谁苦,那一本正经认真严肃苦大仇深的表情,让我作呕,不想在饭桌上继续坐下去了。还有那种贪小便宜的心情,要别人多吃多吃,恨不能带走,我也是厌恶。
看到王胜德伯伯杀鸡,其实想一直看下去的,因为看了就不想再吃鸡了。抓住鸡的翅膀,用剪刀剪了鸡脖子放血。鸡因为极度恐惧,死前屎尿流了一地。动物面对死亡时何等恐惧,再想想我们人类,真的一定要吃这些肉吗?少吃一点可以吗?
言而无信的自己,本来一口都不想吃那只鸡的,但是在舅舅舅妈、众人的催促下还是帮着消灭了。因为他们想要还情,买了鸡,结果别人不喜欢吃,为了不浪费,就叫人吃啊吃啊吃。不能因为什么东西好,就没有限制地食用,妈妈总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很贪心地索取。最后呢,用钱来偿还?我们不是来农家乐的,可是我们究竟是来做什么的,怎么样才算不虚此行?
我想要慢慢的,跟着胜德伯伯一天做事,看他到底是怎么度过这一天的?想看阿姨,跟她到田里做农活,可以只是看着,能帮的就搭把手,学习着,也这么过一天。可是,我根本就没有这个动力,我什么都没有做,没有帮上任何忙,只顾着吃喝玩乐睡。这是慢生活吗?这根本不是好的生活,不是有意义的生活啊!
改变很困难,但我仍想改变。主啊,请你帮助!想要坐在车子上,一直开一直开不要下车。想要沿着山路,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尽头。
去的时候,早上实在爬得太早,人昏昏沉沉的。到了人广,心已经平静了很多,爸爸一直找不到我们要搭乘的汽车,在博物馆前面拖着行李,来来回回,走了很多趟。我知道爸爸的心情焦急,带着家人和亲戚走了那么多,有点毛躁、不好意思。和司机电话联系时也是脾气不好,问话不在点上,很粗糙,就像我一样。我心里是一点没有抱怨,因为再怎么联系失败、路途艰辛,我都爱我爸爸,只是对我们父女俩一着急就上火的习惯心里挺难过的。看着爸爸来回走时跛的脚,心里更疼惜他。
坐在车上的感觉很好,大窗户外沿途的风景尽收眼底。从高架开往高速公路,目睹了上海各处的高楼大厦,是魔都的风华。我一路目送、远离,竟有流泪的冲动。这个高端的、气派的、风光的现代魔都,与我似乎没有任何关系,我融不进这样的世代,在自我放逐和被放逐之间游走。有时候也在想,我怎么会变得如此木讷迟钝、不精于人情世故?更多的是,前些日子里一直徘徊不去的对自己的品格、对过去的悔恨。
我的爸爸妈妈和我,在不同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毛病:只顾自己的颜面或自己想讲的话,没有认真听懂他人说的话。过分客套成了虚伪、过分礼貌成了伪善。我喜欢安吉王胜德伯伯和他妻子、小琴阿姨那样的直爽开朗,有话就说、有不开心就讲,对自己的原则坚守到底,对看不惯的事情直接指出来。不是怕得罪人,而是让自己活得坦荡轻松。
爸爸为了带亲戚兜兜转转安吉景点,很积极地谋划着,然后他犯了和阿四舅舅一样的错,只顾着带人看到更多、尝到更多、“赚到”更多,好像这样才算不虚此行。我觉得,对多血质的人来说,这种行程紧凑集中的旅行是合适的,但像我这种“虚”到不行的人来说,这样的旅程很辛苦,自己赶着自己,快马加鞭地跟上爸爸的步伐。想想,景点固然大同小异、都是山水竹林,但我的问题在于丧失了好奇心、探索的愿望。爬山也不是抱着健身的目的,想走慢一点看看风景,也静不下心。由此及彼,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我的好奇心都消失了,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丢失了它们。
到了胜德伯伯的家,看了他自己在酿酒,其实有点好奇,但真的虚到不知道怎么提问,愚蠢的是我,总想着语言交流的障碍、自己面子的障碍。包括后来的喝酒、吃饭。想喝,一直没有开口。不想吃,却碍不过情面。对那只狗,又喜欢又害怕的。对阿姨,不知道该说什么感谢的客套话。不论是饭桌上还是茶桌上,众人的讨论是很好的观察素材,啼笑皆非哭笑不得。看到田间放养的鸡鸭,说出口的是一定很好吃、味道一定很好。我猜想可能他们也是实在找不到话题可说,只能说这些吃吃喝喝的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我想去探索的,被我自己和家人束缚着。那两只被轧死的蛤蟆第二天怎么样了?怎么才能把晚上的萤火虫拍出来?想光着脚丫到水里去玩可不可以?
我根本不在乎吃喝,阿姨烧得很辛苦,但口味确实需要将就,说出来也无妨。明明还可以自己烧,但是没人做。在饭桌上,听到了很有道理的,从阿姨口里说出来的话,不能赌博,不用比较,生活是自己的。人一定要勤快,勤劳。坐车的时候听到小琴阿姨说的话,也是很有道理,做得不好没关系,也不讲他做得好不好,多做做就会好的。以及她那个能干、懂事、勤劳的儿子,让我羞愧。王胜德伯伯和阿姨都是很能干、很勤快的人,他们在一起是上帝的配合,两个人都很好。尽管他们的儿子身体残疾,他们却从来不抱怨,我真的没有听到他们一句抱怨,他们哪有那个时间抱怨。还有那个寄住他们家干活的外地人,在没有空调电视的仓库里就这样一个人生活。比起这些,我们享受了那么多还在叫唤。同样是说自己以前工作的艰辛,妈妈的措辞和情绪就是在表达自己才是最苦的,自己当时如何苦,一直在重复着渲染这种情绪,我听了都快要奔溃了。几个大人之间在比谁苦,那一本正经认真严肃苦大仇深的表情,让我作呕,不想在饭桌上继续坐下去了。还有那种贪小便宜的心情,要别人多吃多吃,恨不能带走,我也是厌恶。
看到王胜德伯伯杀鸡,其实想一直看下去的,因为看了就不想再吃鸡了。抓住鸡的翅膀,用剪刀剪了鸡脖子放血。鸡因为极度恐惧,死前屎尿流了一地。动物面对死亡时何等恐惧,再想想我们人类,真的一定要吃这些肉吗?少吃一点可以吗?
言而无信的自己,本来一口都不想吃那只鸡的,但是在舅舅舅妈、众人的催促下还是帮着消灭了。因为他们想要还情,买了鸡,结果别人不喜欢吃,为了不浪费,就叫人吃啊吃啊吃。不能因为什么东西好,就没有限制地食用,妈妈总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很贪心地索取。最后呢,用钱来偿还?我们不是来农家乐的,可是我们究竟是来做什么的,怎么样才算不虚此行?
我想要慢慢的,跟着胜德伯伯一天做事,看他到底是怎么度过这一天的?想看阿姨,跟她到田里做农活,可以只是看着,能帮的就搭把手,学习着,也这么过一天。可是,我根本就没有这个动力,我什么都没有做,没有帮上任何忙,只顾着吃喝玩乐睡。这是慢生活吗?这根本不是好的生活,不是有意义的生活啊!
改变很困难,但我仍想改变。主啊,请你帮助!想要坐在车子上,一直开一直开不要下车。想要沿着山路,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尽头。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