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我的gay命导师
再过几个小时我也要满二十三岁了。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两年的人生比较杯具,总是喜欢回忆小时候的种种。离开大学之前偶然在图书馆布满灰尘的书架上发现王尔德全集,就想起五岁的时候看过的那篇快乐王子来。后来又看了关于王尔德的电影,在进一步了解了这位自恋加花痴的大师之后,我逐渐明白小时候看完快乐王子后那些暧昧情愫的缘起了。
如果王老先生还活着或者我有幸去了他那边,姿色如此欠奉的我可能连个签名都索要不到。这位据说身高足有两米的儒雅巨人可以说是外貌协会的创始人,他只和外表美丽的人来往,对惊为天人恍若神话的男子更是痴迷有加,这一点我们只需看看《心太羁》中Jude Law所饰王尔德情人的貌美程度便可略推一二。和《威尼斯之死》中的老作家一样,王尔德对人类肉体的美有一种近乎扭曲的狂热和追求,所不同的是生性狂放的他将这种特质外化,渗透进自己言行、生活和作品的每一个角落。
这件事再次告诉我们,更多的童话其实是写给成人看的。为儿童选择读物,惟面对童话二字时需要更多的审慎。当然,如果用成人的角度去解构,那么也许每一篇文字都有不适合儿童阅读的种种理由。极端者甚至认为儿童就应该置于自然的环境中成长,不要人为施加文学艺术以及种种规则和经验的影响。所以,读过了,记住了,但完全不懂,也许就是小朋友读书的最理想状态。不过我可没有这么幸运,一篇快乐王子让我最早感受到了同性之光,然后就像插入水中的筷子,注定了以后近二十年弯曲的人生。
---------------------------------------------------------------------------------------------------------------------------- 怨天尤人吐槽分割线
总有一天,我要将选编快乐王子的那家少年儿童出版社告上法庭,指控其在选编儿童读物时因忽略对不适宜内容的筛查而间接致使他人被扳弯,并要求赔偿杜蕾斯动感套装、强生KY各一箱,长得像快乐王子的英俊男子一枚,以及象征性精神损失费五毛。以下是我准备的诉讼资料。
那个五岁的冬天下午很冷,就像小燕子和快乐王子共度的那个冬天一样冷。当时那本儿童画册里的小燕子指代用的还是“她”,想让读者产生一种惯常异性相恋的错觉。可是读着读着我就开始把自己的同情心和天生的悲情往小燕子身上带入。从最开始燕子露宿王子脚下的矜持沉默,到叼下王子眼睛羽毛去成全更加悲悯的大爱,再到最后一吻后燕子冻死在爱人脚下然后王子铅心崩裂,怎么看都充斥着男人之间的深沉和艰涩。幼小的我总觉得有一天自己也会变成小燕子那样的男孩子,漫无目的地飞来飞去,最后再也去不了埃及幸福地冻死在爱人的脚下。
直到前几天找来快乐王子的英文原文,除了确认小燕子作为"he"与王子之间的基情之外,我还有更加惊人的发现,原来小燕子原本是个异性恋,最初爱上的是"the most beautiful Reed" 。从"Reed"这个角色的安排,王尔德似乎在告诉人们,女人是水性杨花的,异性之间的爱恋是肤浅和权宜性的。"and I am afraid that she is a coquette, for she is always flirting with the wind." And certainly, whenever the wind blew, the Reed made the most graceful curtseys. "这句话将王尔德对女性的态度表露无疑。
不过"Reed"这个角色是儿童画册里所没有的。毕竟让一个五岁的小孩试图去理解什么叫做"coquette",无论如何都是不合适的。但是擅自将小燕子的性别改为“她”就更加不合适了,小燕子所表现出的分明是男孩的性格,由于儿童的角色代入,一个“她”字很可能让他们产生性别认知上的障碍。幸好早慧的我(不要扔鸡蛋)透过性别倒错的假象看出了基情的本质,才避免了长大后沦为变装女王的杯具,却也难逃出落成情伤小gay的命运。
故事的最后,"And he kissed the Happy Prince on the lips, and fell down dead at his feet."看这个故事的小孩不幸染上了过于沉重的宿命和虚无缥缈的爱,也许一生都挥之不去。今天总工程师严肃地告诉我人的一生只有两个追求,名和利,要努力让自己的理性战胜感性。可是我费了很大的劲,还是没办法点头。然后23岁就这样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