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对港片的感受
对香港电影最初的的印象是小时候在电视里看的港片,那时候感觉港片都很好看,几乎没有缺点,后来随着观影量的提高,审美能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再来看香港电影,顿时发觉有一些不可不赞的优点和无法回避的缺点。
(以下探讨的香港电影也包括这些年的合拍片)优点有很多,最大的是香港电影大部分都很能设计一出内核非常精彩的故事和内涵,而且动作场面的设计总是会不断推陈出新,就拿最有代表性的徐克作品来说,他的电影就总是会设计一些很惊艳的内核,比如狄仁杰里面的破案手法和过程,龙门飞甲里双方斗智斗勇兼具黑色幽默的戏份,正是由于有这些精彩的故事设定,再加上华丽新颖的动作场面,整个电影在发展到高潮部分时才回牢牢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吴宇森和成龙的作品也是这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缺点也有,就是太不追求完美,演员的口音,造型设计,表演,还有影片的美术设计,剧情bug,细节方面等等都非常的不完善,拿口音来说,这是香港演员最改不掉的习惯,香港一向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但是在细节方面离真正的好莱坞差距还是很远——梅姨是美国人,为了演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花了很长时间来不断听撒切尔夫人以往的演讲以精确模仿其发音,澳大利亚演员希斯莱杰亦是,在断背山里他演是德克萨斯的牛仔,为了能像德州人那样发音也是狠下了一番功夫才有了片中含糊不清的西部发音。不光是口音方面,为了精准的表现出某个角色,好莱坞演员总是会在开拍前做足充分的准备来深入了解这个角色的背景,甚至是靠增重减重来接近角色的形体特征,但是这点在香港演员身上就很难看到,当初吴宇森的赤壁上映之时,有记者问主演是否知道赤壁在哪个省份,竟然连梁朝伟在内的演员全部不知道,要知道克里斯蒂安贝尔这样的外国演员在出演金陵十三钗之前都会找来所有关于那个时期的书籍或资料以了解故事背景,但香港演员在出演一些历史角色前真的很少有做足准备的。美术设计方面,香港电影尤其是这几年总是形式大于内容,过分的夸张华丽以吸引眼球,而不是为了剧情服务,大概这点是受了张艺谋的英雄或十面埋伏在商业与口碑上的成功所致。除了这些,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包括王家卫和杜琪峰这样的大导在开拍时连剧本都没有,有时连框架都没有,完全是想到哪拍到哪,这放在效率至上的好莱坞简直是难以想象,在好莱坞拍摄一部影片,一般都是严格的按照流程来,先出剧本,制片方再找导演和演员来拍摄,像这样的临时发挥现象几乎不存在,也许导演能临场想到一些绝妙的点子,但还是会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效率低下的现象,最近的三人行就是这样,经常是游乃海的剧本得不到杜琪峰的认可,然后不得不连累所有人在现场等合格的剧本出来才能真正开始,大大降低了效率,浪费了时间。再拿寒战这个系类来看,香港电影始终很难逃脱做作或者说装腔作势的风格,很多时候,总是以展示主演的良好形象(耍酷扮帅)为主,不贴合剧情的真正需要,所以港片中(尤其是主流影片)一般经常看到配角的猥琐恶劣形象,主角却总是高富帅类型。
虽然谈了很多香港电影的不足之处,但对港片的热爱和怀念其实还是要远远超过不满的,毕竟香港电影可以说是陪伴我们这些八零九零后长大的,但时至今日,香港电影面临青黄不接,创作人员断层的现象,香港电影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创作者应该放下浮躁和拜金的心态,扬长避短,力求完美,多扶持新人,少只顾自己,有一天能重现港片当年的耀人风采。
(以下探讨的香港电影也包括这些年的合拍片)优点有很多,最大的是香港电影大部分都很能设计一出内核非常精彩的故事和内涵,而且动作场面的设计总是会不断推陈出新,就拿最有代表性的徐克作品来说,他的电影就总是会设计一些很惊艳的内核,比如狄仁杰里面的破案手法和过程,龙门飞甲里双方斗智斗勇兼具黑色幽默的戏份,正是由于有这些精彩的故事设定,再加上华丽新颖的动作场面,整个电影在发展到高潮部分时才回牢牢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吴宇森和成龙的作品也是这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缺点也有,就是太不追求完美,演员的口音,造型设计,表演,还有影片的美术设计,剧情bug,细节方面等等都非常的不完善,拿口音来说,这是香港演员最改不掉的习惯,香港一向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但是在细节方面离真正的好莱坞差距还是很远——梅姨是美国人,为了演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花了很长时间来不断听撒切尔夫人以往的演讲以精确模仿其发音,澳大利亚演员希斯莱杰亦是,在断背山里他演是德克萨斯的牛仔,为了能像德州人那样发音也是狠下了一番功夫才有了片中含糊不清的西部发音。不光是口音方面,为了精准的表现出某个角色,好莱坞演员总是会在开拍前做足充分的准备来深入了解这个角色的背景,甚至是靠增重减重来接近角色的形体特征,但是这点在香港演员身上就很难看到,当初吴宇森的赤壁上映之时,有记者问主演是否知道赤壁在哪个省份,竟然连梁朝伟在内的演员全部不知道,要知道克里斯蒂安贝尔这样的外国演员在出演金陵十三钗之前都会找来所有关于那个时期的书籍或资料以了解故事背景,但香港演员在出演一些历史角色前真的很少有做足准备的。美术设计方面,香港电影尤其是这几年总是形式大于内容,过分的夸张华丽以吸引眼球,而不是为了剧情服务,大概这点是受了张艺谋的英雄或十面埋伏在商业与口碑上的成功所致。除了这些,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包括王家卫和杜琪峰这样的大导在开拍时连剧本都没有,有时连框架都没有,完全是想到哪拍到哪,这放在效率至上的好莱坞简直是难以想象,在好莱坞拍摄一部影片,一般都是严格的按照流程来,先出剧本,制片方再找导演和演员来拍摄,像这样的临时发挥现象几乎不存在,也许导演能临场想到一些绝妙的点子,但还是会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效率低下的现象,最近的三人行就是这样,经常是游乃海的剧本得不到杜琪峰的认可,然后不得不连累所有人在现场等合格的剧本出来才能真正开始,大大降低了效率,浪费了时间。再拿寒战这个系类来看,香港电影始终很难逃脱做作或者说装腔作势的风格,很多时候,总是以展示主演的良好形象(耍酷扮帅)为主,不贴合剧情的真正需要,所以港片中(尤其是主流影片)一般经常看到配角的猥琐恶劣形象,主角却总是高富帅类型。
虽然谈了很多香港电影的不足之处,但对港片的热爱和怀念其实还是要远远超过不满的,毕竟香港电影可以说是陪伴我们这些八零九零后长大的,但时至今日,香港电影面临青黄不接,创作人员断层的现象,香港电影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创作者应该放下浮躁和拜金的心态,扬长避短,力求完美,多扶持新人,少只顾自己,有一天能重现港片当年的耀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