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在野
他的名字我仍没能记住。他四年前偷渡进入法国,已获得法国永久的政治庇护身份。
“我可以在法国呆一辈子。”
“对于我,法国是天堂!”
“叙利亚在战争前是个美好的国家。雅尔矛克最大的难民营离大马士革只有几公里,我和我家人生活在那里。自由军与阿沙尔·巴萨德的军队从2012年开始交战。炸弹捣毁了这座曾经很富足的城市。我的教室正对着军事基地,从窗户我能看到导弹发射。我的家就是被一枚导弹炸毁的。附近许多人都遇难了,还好家人平安无事。我们决定去另一个城市。有天父亲说要回旧家取点东西,之后我们就再没他的任何消息了。我们联系了贝鲁特的法国领馆,但要想办法穿过叙利亚然后逃离叙利亚,我的母亲,妹妹,弟弟,还有我。我们等了五个月,终于等到一个消息让我们立即出发。我们拿着巴勒斯坦护照,没带任何行李,乘一辆汽车冒险走公路穿越边境线。我们到达黎巴嫩,拿到了领馆发放的纸张。我们放弃一切来到了法国。我来巴黎五个月了,有一个有效期为十年的难民身份。我们住在巴黎东边的维尔蒙伯。我被巴黎高师的Migrens计划接收,在那里跟他们学习法语,然后继续我的学业。我希望能回到一个正常的生活当中去。家里的亲人有些仍留在叙利亚,其他人分散在欧洲。过几天我们要再次搬家,去南特市,那里为我们安排了住房。一切又要重新开始了。”——《我的根或我的翼?一份人类学观察》
米雪儿身体往后一仰,转过脸来看我,做出微微吃惊又洋洋自得的表情。她一定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重复无数次后直至内化的赞美,想必她也重复表达了无数次直至确信无疑的赞许。
“能问您个私人问题吗?为什么您能申请政治避难?”
小伙在纸上写下一个名字,并且念了一遍。然后驾轻就熟地画了个草图。
“这是一个位于孟加拉国和缅甸之间的地方。因为孟加拉人信奉佛教,所以不承认我们的国家,将我们驱赶到缅甸去。而缅甸也不愿承认和接纳我们的族群,我们不能留在缅甸。”
“为了逃难,我们分散到了世界各个地方。有的去了欧洲,有的去了美国。”
“我们坐船先到泰国,然后换船去印度。那里有专门去往欧洲的偷渡船。买票上船。后来我们到了意大利。。。嗯?我在船舱里,我不知道从哪条路到达欧洲。意大利的。。。米兰,然后到法国马赛。”
“八十天。船上有二十多个人。有的人生了病。很可怕,我那年二十五岁。”
圣拉赛尔交通枢纽的地铁过道中,走上百米,便能看见手持一块手写“叙利亚难民家庭”纸牌,站在墙边,柱下,正对楼梯,或者场地中央的难民乞讨者。通常是一位年长女性与两个孩子的组合。个头儿快比身后戴黑色头纱老人高的男孩站在红色自动售货机旁边,身体挡住了年龄更小的妹妹。他把纸牌举到胸前,直视所有从面前经过的人,象是来接站的,审慎而警醒。没有愁容。没有卑怯。他的眼睛很大,眼白的贝壳色在浓眉黑发的反衬下尤其醒目。他的目光里有好奇,有内心秩序和接受新生活的耐心。法国能给这孩子一个很好的未来,这判断让我感到欣慰。难道他不该有个很好的未来?
“我在一个餐馆里打黑工。作厨子。一年以后申请了政治避难。刚来的时候一句法语也不会讲。而现在我可以留在法国,想呆多久就呆多久。我想改行作政府行政工作,他们说我还不够格。厨子太累了,每个厨子都有腰病。”
“我有领导才能,除了老板,其他人都听我的。一共有六七个人吧。孟加拉菜。带点咖喱,有鱼有饭。用手抓着吃。巴黎有很多间孟加拉餐馆,但我想做点其它口味的美食。”
“我猜你是中国人。百分之八十。不然是尼泊尔人,或者缅甸人。”他对我挤挤眼睛。
他的话很密,几乎有些聒噪了。野心勃勃。虽然暂时只是由厨子变成公务员的野心。但这种生机勃勃,直白而露骨,争取一切机会自我表达,叙述境况,表达愿望,求得关注的生存守则让周围其他人的状态变得黯淡,木讷,看上去反倒心事重重,欲言又止,无所适从。
“什么叫cohérence? 我总听到这个词,但不知道什么意思。”
米雪儿想了下,举了个反例,“我喜欢鱼,但我从来不吃鱼。”
“J’aime la poisson. Mais je n’ai jamais mangé la poisson.”
地铁二号线斯大林格勒站的高架桥下,原本是几块篮球场,只是一会儿功夫,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看不清眉目,看不清肤色,看不清衣着,有的人光着脚。两侧行驶的车辆,头上地铁出入站时敲打的警铃,刹车气阀的摩擦与手动车门开启时哐啷哐啷的回声,诺大的人群没有声音,或者是被盖过了。下午五点半,几名穿白色背心的志愿者忙着搭建临时的白色帐篷和长条台子,另一些穿荧光黄色背心的人在从停在附近的货车上往下搬运货箱货桶。再过半小时,是发放餐盒的时间。长达一两公里的桥轨下面,能看到零散的床垫和棉被,一些空瓶子和几个塑胶袋。很多无从辨别的碎片状杂物,各种质地和形态,有的经过太多的踩踏后,黏在地面上。还有人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们都是这样的。我见到的偷渡者与政治避难者,几乎都和他一样。” 米雪儿有些乏了。
“您是说死里逃生的人。。。”
“那些在法国获得重生的人。”
法国政府对“难民”(réfugié)的官方定义 ,
“难民资格是给予:
-在本国遭受迫害的外国人,那些不能也不愿求得本国保护的外国人。迫害应当是基于种族,宗教,国籍,与某一社会群体的隶属关系(包括与性别性向,妇女被执行割礼危险的相关考量),或者是政治意见。这是根据1951年7月28日缔结的《日内瓦公约》的协议庇护。
-亦或给予在本国因为争取自由而遭受迫害的外国人。可以指,比如说政治或工会活动家,为在本国争取民主而遭受威胁的艺术家与知识分子。这是符合宪法的庇护。
-亦或给予在本国获得联合国难民署保护,但无法留在本国的外国人。”
“我可以在法国呆一辈子。”
“对于我,法国是天堂!”
“叙利亚在战争前是个美好的国家。雅尔矛克最大的难民营离大马士革只有几公里,我和我家人生活在那里。自由军与阿沙尔·巴萨德的军队从2012年开始交战。炸弹捣毁了这座曾经很富足的城市。我的教室正对着军事基地,从窗户我能看到导弹发射。我的家就是被一枚导弹炸毁的。附近许多人都遇难了,还好家人平安无事。我们决定去另一个城市。有天父亲说要回旧家取点东西,之后我们就再没他的任何消息了。我们联系了贝鲁特的法国领馆,但要想办法穿过叙利亚然后逃离叙利亚,我的母亲,妹妹,弟弟,还有我。我们等了五个月,终于等到一个消息让我们立即出发。我们拿着巴勒斯坦护照,没带任何行李,乘一辆汽车冒险走公路穿越边境线。我们到达黎巴嫩,拿到了领馆发放的纸张。我们放弃一切来到了法国。我来巴黎五个月了,有一个有效期为十年的难民身份。我们住在巴黎东边的维尔蒙伯。我被巴黎高师的Migrens计划接收,在那里跟他们学习法语,然后继续我的学业。我希望能回到一个正常的生活当中去。家里的亲人有些仍留在叙利亚,其他人分散在欧洲。过几天我们要再次搬家,去南特市,那里为我们安排了住房。一切又要重新开始了。”——《我的根或我的翼?一份人类学观察》
米雪儿身体往后一仰,转过脸来看我,做出微微吃惊又洋洋自得的表情。她一定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种重复无数次后直至内化的赞美,想必她也重复表达了无数次直至确信无疑的赞许。
“能问您个私人问题吗?为什么您能申请政治避难?”
小伙在纸上写下一个名字,并且念了一遍。然后驾轻就熟地画了个草图。
“这是一个位于孟加拉国和缅甸之间的地方。因为孟加拉人信奉佛教,所以不承认我们的国家,将我们驱赶到缅甸去。而缅甸也不愿承认和接纳我们的族群,我们不能留在缅甸。”
“为了逃难,我们分散到了世界各个地方。有的去了欧洲,有的去了美国。”
“我们坐船先到泰国,然后换船去印度。那里有专门去往欧洲的偷渡船。买票上船。后来我们到了意大利。。。嗯?我在船舱里,我不知道从哪条路到达欧洲。意大利的。。。米兰,然后到法国马赛。”
“八十天。船上有二十多个人。有的人生了病。很可怕,我那年二十五岁。”
圣拉赛尔交通枢纽的地铁过道中,走上百米,便能看见手持一块手写“叙利亚难民家庭”纸牌,站在墙边,柱下,正对楼梯,或者场地中央的难民乞讨者。通常是一位年长女性与两个孩子的组合。个头儿快比身后戴黑色头纱老人高的男孩站在红色自动售货机旁边,身体挡住了年龄更小的妹妹。他把纸牌举到胸前,直视所有从面前经过的人,象是来接站的,审慎而警醒。没有愁容。没有卑怯。他的眼睛很大,眼白的贝壳色在浓眉黑发的反衬下尤其醒目。他的目光里有好奇,有内心秩序和接受新生活的耐心。法国能给这孩子一个很好的未来,这判断让我感到欣慰。难道他不该有个很好的未来?
“我在一个餐馆里打黑工。作厨子。一年以后申请了政治避难。刚来的时候一句法语也不会讲。而现在我可以留在法国,想呆多久就呆多久。我想改行作政府行政工作,他们说我还不够格。厨子太累了,每个厨子都有腰病。”
“我有领导才能,除了老板,其他人都听我的。一共有六七个人吧。孟加拉菜。带点咖喱,有鱼有饭。用手抓着吃。巴黎有很多间孟加拉餐馆,但我想做点其它口味的美食。”
“我猜你是中国人。百分之八十。不然是尼泊尔人,或者缅甸人。”他对我挤挤眼睛。
他的话很密,几乎有些聒噪了。野心勃勃。虽然暂时只是由厨子变成公务员的野心。但这种生机勃勃,直白而露骨,争取一切机会自我表达,叙述境况,表达愿望,求得关注的生存守则让周围其他人的状态变得黯淡,木讷,看上去反倒心事重重,欲言又止,无所适从。
“什么叫cohérence? 我总听到这个词,但不知道什么意思。”
米雪儿想了下,举了个反例,“我喜欢鱼,但我从来不吃鱼。”
“J’aime la poisson. Mais je n’ai jamais mangé la poisson.”
地铁二号线斯大林格勒站的高架桥下,原本是几块篮球场,只是一会儿功夫,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看不清眉目,看不清肤色,看不清衣着,有的人光着脚。两侧行驶的车辆,头上地铁出入站时敲打的警铃,刹车气阀的摩擦与手动车门开启时哐啷哐啷的回声,诺大的人群没有声音,或者是被盖过了。下午五点半,几名穿白色背心的志愿者忙着搭建临时的白色帐篷和长条台子,另一些穿荧光黄色背心的人在从停在附近的货车上往下搬运货箱货桶。再过半小时,是发放餐盒的时间。长达一两公里的桥轨下面,能看到零散的床垫和棉被,一些空瓶子和几个塑胶袋。很多无从辨别的碎片状杂物,各种质地和形态,有的经过太多的踩踏后,黏在地面上。还有人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们都是这样的。我见到的偷渡者与政治避难者,几乎都和他一样。” 米雪儿有些乏了。
“您是说死里逃生的人。。。”
“那些在法国获得重生的人。”
法国政府对“难民”(réfugié)的官方定义 ,
“难民资格是给予:
-在本国遭受迫害的外国人,那些不能也不愿求得本国保护的外国人。迫害应当是基于种族,宗教,国籍,与某一社会群体的隶属关系(包括与性别性向,妇女被执行割礼危险的相关考量),或者是政治意见。这是根据1951年7月28日缔结的《日内瓦公约》的协议庇护。
-亦或给予在本国因为争取自由而遭受迫害的外国人。可以指,比如说政治或工会活动家,为在本国争取民主而遭受威胁的艺术家与知识分子。这是符合宪法的庇护。
-亦或给予在本国获得联合国难民署保护,但无法留在本国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