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
十几岁最喜欢人民文学这本杂志 父母不让出去疯 邻居姑娘几个出去玩,我肯定是被圈在屋子里 尤其是暑假 为什么就是不让出去呢,反正就是不让 在家呆着 干的最多的事情是给娃娃做衣服和看书 这是两样时间过的最快的事 陪我最多的是我爸纸箱子里大量的名作欣赏和人民文学 名作欣赏前面会有一些中国画 那个时期的中国画 印象中是写实的 很具象 有一张是一个回到家乡的侨胞,旁边有一个小女孩和几只和平鸽 那位老侨胞颜值很高,像周恩来 我很喜欢看那幅画 有时候呆呆的看很久 也想画出那样的画来 名作欣赏后面有一些连载的长篇小说 有几期是《好兵帅克》 看过其中一期 一点点的印象,看不进去 那个时候喜欢一些,呃怎么说呢?像巴金的《寒夜》啊,那种感觉的书 这鉴赏水平也真是 大概这样的故事能看懂?能理解人物的感情?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喜欢这种类型的书,也真是够早熟的 (依稀记得看完了《寒夜》还砸吧嘴意犹未尽的,想找一些同类型的书来看,没有契机啊,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本茅盾的《子夜》,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不喜欢,看不进去,偏偏喜欢那种类型的,也是执着) 最喜欢《人民文学》的其中一本 爱不释手,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单单是那一期 也真是奇了怪了 那一本里面都有些什么呢? 有一篇是贾平凹的《三三》 还有一篇是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本人那时候最最喜欢这两个故事 看了好多遍 然后啊,我把最最喜欢的这本人民文学借给我邻居 像至宝一样与她分享,满怀期待她也喜欢 后来偶尔去她家 那书不经意的放在桌子一角 好像变成了接垃圾的东西 脏兮兮 我好心疼 万箭穿心 我说你看完了吗? 她说没看完呢 我扫了一下摆在桌子中央她经常看的书 是一摞在校门口小书店借来的一天五毛钱一本的言情小说 看情况她对我挚爱的并急切要与她分享的《人民文学》并不感兴趣 又隔了很久,想起了我的人民文学 她说找不着了 诶现在回想起这事来我还是有心结 隔了这么这么多年 我才知道刘索拉不是专门写字的,她真的是搞音乐的 可能也是这样,那时候她写的文字才那么走心 我现在可以随手买一本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 我也可以随便去买一本贾平凹的书 但是竟然都替代不了那本人民文学 也许不会有一本书恰好都收录着我喜欢的故事 也没有一本书有着那么丰实的内容却外表如此朴实干净 也许是在我没有朋友玩耍的时候就是那本书它让我不孤单 也许那里面的每一个人物形象和它们的作者都成了我精神上活灵活现的同行者 那本书也是我那个时候的记忆 我忘记了那个时候具体的年纪,忘了那年学过什么知识,忘了那年的暑假作业有哪些,忘了那时候因为父母不让出去玩的不愉快....... 却记得那书大致的颜色和里面的两个故事 (在网上找一个与记忆中大致相似的封面来纪念我再也见不到的老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