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县志(终于整理完啦)
序言:提前发上来只是为了提醒自己赶紧做完。禹城,一个被我称为“小破地方”的家乡,也许是母亲一系的”非禹城血统“让我对这个城市心生陌生与排斥,但是作为我的故土,让我长成,带给我很多美好或者悲伤回忆的确是这个“小破地方”。
编纂第一:
首先是谁编纂的,县志一般是官方修志,县官无论如何得挂上名。《禹城县志》的编纂人在序言里清清楚楚,修县志的人是昌黎(河北秦皇岛辖县,也是韩愈的故乡)董鹏翱,时任禹城县令,编纂的人是栖霞的学者牟应震,他曾经在禹城担任过20年的训导,大概是今天的中学校长这样的职务,但是更重要一些。突然在百度上查到董鹏翱曾经在滕县就任,是杜老师的故乡呢。
版本第二:
古代禹城的乡土志有四种,都是在清代编的,它们各是:清康熙《禹城县志》8卷,王表纂修;清嘉庆《禹城县志》 12卷,董鹏翱修,牟芦坡纂;清光绪《禹城县乡土志》1册,王汝汉修,张青莲纂;民国《禹城县志》8卷另有1卷补叙,知县盖景延、王九思督修,孙似楼、 崔云程总纂。(以上都是从百度百科上查的)目前山大文献学库里就只能找到一本,就是嘉庆年间的了,似乎这本也最好,因为董鹏翱说过禹城旧志不太好,“稽古罕征,论今无当”,从卷数也看出来啦,12卷!当然和舍友家乡扬州的二十多卷没法比。。。
卷目第三:
现在就要到我最心疼的卷数了,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这本县志是12卷,但是每卷下面都有详细的小章节,同学都写上了,我却没有。。。,真是一个大写加粗居中的心疼。
第一卷,图考,古人画的地图也太可爱了吧。不仅有禹城城区的平面图,也有疆界郡里古迹,河渠道路站图,孔庙的平面图。城区就是现在人们叫做“城里”的地方,那边地势要高一些,现在在妈妈口里还有“车站上的”这样的说法,用以指代居住在火车站附近的人,也就是城市人。从古县城到“车站”和“城里”这两个地理名词也暗示了禹城经济政治中心的变动。
第二卷,星野志卷。这个主要是讲的禹城这个地方对应天空上那颗星,《滕王阁序》中不是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嘛。祝阿(也就是禹城以前的名字)原来在平原郡,也就是危星12度, 危宿“有星三,第一星即宝瓶座α,第二星与第三星即飞马座θ﹐ε”。
第三卷,是疆域志卷,内容有:沿革、疆界、形胜、编户、河渠、井泉、古迹、冢墓。禹城原为
周代祝国和用国之地,战国齐国时改为祝阿,唐代天宝元年改名为禹城,取城南禹息古城之意。原来禹城属于济南耶,是济南府的下属邑。形胜是山水,但是这里没有什么山水,编纂者说,“然而路通浙闽,为南国之咽喉,地近省垣,实北□之鎻钥,故临河为城,城周九里,不可谓非济南属下一大辅邑也”。虽然没有什么山水,但也是交通便利之地嘛。那时候汉槐冢还没有挖掘出来,记载上面没有。
第四卷是建置志卷,内有:城池、衙署、公廨、学校、武备、坛庙、仓库、驿铺、街市、桥梁、坊表、官厰。这卷是讲禹城的各种建筑,比较好奇的是坊表,不仅仅有贞节牌坊(虽然也有很多),但是进士、举人还有县官也可以有牌坊,有一个牌坊叫"攀龙附凤“,是娶了公主么?但是他只是个举人,在人物志里也没有查到。
第五卷是食货志卷,分为:丁徭、田赋、官田、积贮、起运、存留、兵饷、恤典、税课、盐课、物产、造作。这一卷是讲经济,食货志这种称谓是从《汉书》里出现的。起运是指的是粮食的运输(这个还需要考证下)。积贮很重要,因为古代常有灾年,所以常平仓就是藏着粮食以备不时之需的。物产,本来想找扒鸡,但是没有,好像那时候盐碱地还有一些。这里的物产应该是指动植物。
还有盐,非常重要,这是国家命脉。
第六卷是典礼志卷,篇目比较少,有:秩祀、公事、风俗。风俗方面,婚礼中清晨亲迎和三日回门这种风俗目前还保存着,葬礼不太清楚。现在把其他节日的风俗也放上来吧,“元旦昧爽燃香烛,供牲果,礼天地神祗,拜祖先及尊长,已乃往亲友家交相拜贺。上元张灯演剧为乐。二月二日以豆箕灰作圈,名打囤,谓其宜五谷。清明前二日为寒食,祭扫先茔,添新土,清明日插柳枝于门,小儿女作鞦韆(秋千)戏。四月八日,俗谓浴佛日,男女结队烧香,端阳日,食角黍,比户插艾叶,饮雄黄酒以避恶,合五色丝系儿女臂,制香囊相馈。遗六月六日取井水注瓮谓其宜瓜菜。七月七日,小儿女作乞巧。会十五日为中元节,祭祖先。中秋,设月饼瓜果,对月饮酒,谓之圆月。重阳日登高饮酒,作枣糕,相馈送。十月一日,祭扫先茔,同寒食。十二月八,以枣米煑粥,谓之腊八粥。二十三日,以果品糕饧祀竈神。除夕饮椒酒,放爆竹,灯火彻夜,民间亦于是日嫁娶言禁忌,悉除也。”现在二月二也吃豆子,端午吃粽子,十月一日给祖先烧纸,腊八街喝腊八粥,除夕彻夜点灯
第七卷,官守志卷。内容是:封爵、职官、循良。
第八卷,选举志卷。内容是:辟举、科第、贡监、学额、职员、武科第、武职、封赠、恩廕。值得一提是武职,县志上说:”邑人好言武事“,现在好像也有一些禹城人在军队上混得不错的。
第九卷,人物志卷。内容是: 官迹、武功、忠义、孝友、懿行、儒林、隐逸、方技、耆寿、流寓、列女。方技就是医、卜、星、相之术,古者巫医同源。流寓就是在禹城做官、居住的外乡人。列女不是烈女哦。
第十卷,艺文志卷。内有:书籍、文类、诗类。有一篇王勃写的《伤祝阿王明府》。王明府应该是他的朋友,明府是官职。
第十一卷,灾祥志卷。但居然也有零星地震。但最多还是水灾、旱灾和蝗灾,毕竟在华北平原。
第十二卷,外志卷。 内容是:寺观、释道、摭轶。
古代社会就这样灰飞烟灭了,只留下县城和乡镇的名字,叹叹。
附录:杜泽逊老师《文献学》试题:
1.鉴定书的版本的方法有哪些?
2.结合自己的家乡的乡土志,谈谈自己家乡的沿革、著述、人物。
3.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学习文献学有什么作用。
最后:我为什么不早点好好整理呢,蜜汁微笑脸。
编纂第一:
首先是谁编纂的,县志一般是官方修志,县官无论如何得挂上名。《禹城县志》的编纂人在序言里清清楚楚,修县志的人是昌黎(河北秦皇岛辖县,也是韩愈的故乡)董鹏翱,时任禹城县令,编纂的人是栖霞的学者牟应震,他曾经在禹城担任过20年的训导,大概是今天的中学校长这样的职务,但是更重要一些。突然在百度上查到董鹏翱曾经在滕县就任,是杜老师的故乡呢。
版本第二:
古代禹城的乡土志有四种,都是在清代编的,它们各是:清康熙《禹城县志》8卷,王表纂修;清嘉庆《禹城县志》 12卷,董鹏翱修,牟芦坡纂;清光绪《禹城县乡土志》1册,王汝汉修,张青莲纂;民国《禹城县志》8卷另有1卷补叙,知县盖景延、王九思督修,孙似楼、 崔云程总纂。(以上都是从百度百科上查的)目前山大文献学库里就只能找到一本,就是嘉庆年间的了,似乎这本也最好,因为董鹏翱说过禹城旧志不太好,“稽古罕征,论今无当”,从卷数也看出来啦,12卷!当然和舍友家乡扬州的二十多卷没法比。。。
卷目第三:
现在就要到我最心疼的卷数了,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这本县志是12卷,但是每卷下面都有详细的小章节,同学都写上了,我却没有。。。,真是一个大写加粗居中的心疼。
第一卷,图考,古人画的地图也太可爱了吧。不仅有禹城城区的平面图,也有疆界郡里古迹,河渠道路站图,孔庙的平面图。城区就是现在人们叫做“城里”的地方,那边地势要高一些,现在在妈妈口里还有“车站上的”这样的说法,用以指代居住在火车站附近的人,也就是城市人。从古县城到“车站”和“城里”这两个地理名词也暗示了禹城经济政治中心的变动。
![]() |
只看出文庙、泮池和什么什么寺。 |
![]() |
自右往左:武庙,城隍庙,禹王庙,龙王庙 |
第二卷,星野志卷。这个主要是讲的禹城这个地方对应天空上那颗星,《滕王阁序》中不是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嘛。祝阿(也就是禹城以前的名字)原来在平原郡,也就是危星12度, 危宿“有星三,第一星即宝瓶座α,第二星与第三星即飞马座θ﹐ε”。
第三卷,是疆域志卷,内容有:沿革、疆界、形胜、编户、河渠、井泉、古迹、冢墓。禹城原为
周代祝国和用国之地,战国齐国时改为祝阿,唐代天宝元年改名为禹城,取城南禹息古城之意。原来禹城属于济南耶,是济南府的下属邑。形胜是山水,但是这里没有什么山水,编纂者说,“然而路通浙闽,为南国之咽喉,地近省垣,实北□之鎻钥,故临河为城,城周九里,不可谓非济南属下一大辅邑也”。虽然没有什么山水,但也是交通便利之地嘛。那时候汉槐冢还没有挖掘出来,记载上面没有。
第四卷是建置志卷,内有:城池、衙署、公廨、学校、武备、坛庙、仓库、驿铺、街市、桥梁、坊表、官厰。这卷是讲禹城的各种建筑,比较好奇的是坊表,不仅仅有贞节牌坊(虽然也有很多),但是进士、举人还有县官也可以有牌坊,有一个牌坊叫"攀龙附凤“,是娶了公主么?但是他只是个举人,在人物志里也没有查到。
第五卷是食货志卷,分为:丁徭、田赋、官田、积贮、起运、存留、兵饷、恤典、税课、盐课、物产、造作。这一卷是讲经济,食货志这种称谓是从《汉书》里出现的。起运是指的是粮食的运输(这个还需要考证下)。积贮很重要,因为古代常有灾年,所以常平仓就是藏着粮食以备不时之需的。物产,本来想找扒鸡,但是没有,好像那时候盐碱地还有一些。这里的物产应该是指动植物。
还有盐,非常重要,这是国家命脉。
第六卷是典礼志卷,篇目比较少,有:秩祀、公事、风俗。风俗方面,婚礼中清晨亲迎和三日回门这种风俗目前还保存着,葬礼不太清楚。现在把其他节日的风俗也放上来吧,“元旦昧爽燃香烛,供牲果,礼天地神祗,拜祖先及尊长,已乃往亲友家交相拜贺。上元张灯演剧为乐。二月二日以豆箕灰作圈,名打囤,谓其宜五谷。清明前二日为寒食,祭扫先茔,添新土,清明日插柳枝于门,小儿女作鞦韆(秋千)戏。四月八日,俗谓浴佛日,男女结队烧香,端阳日,食角黍,比户插艾叶,饮雄黄酒以避恶,合五色丝系儿女臂,制香囊相馈。遗六月六日取井水注瓮谓其宜瓜菜。七月七日,小儿女作乞巧。会十五日为中元节,祭祖先。中秋,设月饼瓜果,对月饮酒,谓之圆月。重阳日登高饮酒,作枣糕,相馈送。十月一日,祭扫先茔,同寒食。十二月八,以枣米煑粥,谓之腊八粥。二十三日,以果品糕饧祀竈神。除夕饮椒酒,放爆竹,灯火彻夜,民间亦于是日嫁娶言禁忌,悉除也。”现在二月二也吃豆子,端午吃粽子,十月一日给祖先烧纸,腊八街喝腊八粥,除夕彻夜点灯
第七卷,官守志卷。内容是:封爵、职官、循良。
第八卷,选举志卷。内容是:辟举、科第、贡监、学额、职员、武科第、武职、封赠、恩廕。值得一提是武职,县志上说:”邑人好言武事“,现在好像也有一些禹城人在军队上混得不错的。
第九卷,人物志卷。内容是: 官迹、武功、忠义、孝友、懿行、儒林、隐逸、方技、耆寿、流寓、列女。方技就是医、卜、星、相之术,古者巫医同源。流寓就是在禹城做官、居住的外乡人。列女不是烈女哦。
第十卷,艺文志卷。内有:书籍、文类、诗类。有一篇王勃写的《伤祝阿王明府》。王明府应该是他的朋友,明府是官职。
第十一卷,灾祥志卷。但居然也有零星地震。但最多还是水灾、旱灾和蝗灾,毕竟在华北平原。
第十二卷,外志卷。 内容是:寺观、释道、摭轶。
古代社会就这样灰飞烟灭了,只留下县城和乡镇的名字,叹叹。
附录:杜泽逊老师《文献学》试题:
1.鉴定书的版本的方法有哪些?
2.结合自己的家乡的乡土志,谈谈自己家乡的沿革、著述、人物。
3.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学习文献学有什么作用。
最后:我为什么不早点好好整理呢,蜜汁微笑脸。
![]() |
我的天才小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不要失去对世界的好奇——2024新年总结 (1人喜欢)
- 一月钱日记|勤勤恳恳的小职员,量入为出才是正道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