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厚德载物
有两样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里引起的赞叹和敬畏就越发的历久弥新,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康德
我是出于对科学和上帝的喜爱,去喜欢这位哲学巨人的名言。那个时代不能解决的太多,而活在这个时代,我很讨厌一切被哲学笼罩。尽管哲学无用的调调大家信了七八分,但人们本质上依然对哲学的权威迷信不已,当认知边界一片迷茫时,便寄望于哲学的思辨。
我并不反对哲学——作为对事物关系的思考。哲学本无错,错在含义已从精神思考转为作为普适的指导。若一味强调指导作用,便犹如被绳子牵着走的只能是牲畜。尤其在国内马哲政治笼罩下,哲学给常人带来的那种“科学的尽头是哲学,一切科学都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迷信,误人歧途极为显著。然而哲学带来的进步实为有限,实际上也非哲学指导科学进步,历史主线是实验与理论的进步在一次次修正认知中使我们的哲学进步。
哲学大概只适用于生活的平衡调节剂,这是刚刚好的。但是也很难发出如科学不该受到哲学枷锁桎梏的声音。选择让人直面未知的恐惧存在,这种声音必然缺乏权威和充足的解释,以及难免的需要对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的烦恼的探讨。
科学看来并没有看到什么尽头,自科学诞生的漫漫长路上,实际更具体的对话交流是对科学与神学密切的讨论。神学的精华部分历经千年一直历久不衰,并一直活跃在主流思维中。所幸神学与科学并不存在严肃的共存矛盾,并且因为其相互之间互有促进,而生生不息,彼此看来很可爱。科学家们往往就爱提上帝,我也爱提上帝,这样说很有逼格,尽管我暂时还不愿考虑上帝那老头是不是存在,是不是爱因斯坦认为的那样和蔼可亲又偶尔地喜怒无常。但是我愿意臣服于信仰的力量,提倡泛神的意识。自然界的伟力,意识的存在,磅礴宇宙角落的冰冷规则,万物之理的数学,这些隐密而伟大的事物,我们都可以在亲切感受它的时候尊称它为神。这便是人类那对世界反馈的,我思我在的意识对世界的最大敬意。所以我非常喜欢康德的这句话,第一次看到它就给我留下难以言喻的震撼。康德从浩瀚星空和道德契约里得到了人世间的两种极端美丽,理性纯粹的规则和感性宽厚的准则。在康德的人性中纯粹理性与感性两部分升华分离又存于一人的伟岸形象,便是人向上帝与尘世最贴近的样子。而道德律实质上也是制衡中最佳价值选择的要求建议,理性与感性在这一体里亲密相随。于我心中的美丽道德除了个人认可的人世生存的价值,亦包含着我对喜爱事物的看法,如我眼中数学是怎么的动人样子。感性难免有限与存在偏差,但感性最大的特点便是其变化无常,历久弥新。对事物的感受不断加深,却不成为固化的认知限制,如此方能达到心中规则与上帝相印证的触感,立于天地,仰望星空
我是出于对科学和上帝的喜爱,去喜欢这位哲学巨人的名言。那个时代不能解决的太多,而活在这个时代,我很讨厌一切被哲学笼罩。尽管哲学无用的调调大家信了七八分,但人们本质上依然对哲学的权威迷信不已,当认知边界一片迷茫时,便寄望于哲学的思辨。
我并不反对哲学——作为对事物关系的思考。哲学本无错,错在含义已从精神思考转为作为普适的指导。若一味强调指导作用,便犹如被绳子牵着走的只能是牲畜。尤其在国内马哲政治笼罩下,哲学给常人带来的那种“科学的尽头是哲学,一切科学都建立在哲学基础上”的迷信,误人歧途极为显著。然而哲学带来的进步实为有限,实际上也非哲学指导科学进步,历史主线是实验与理论的进步在一次次修正认知中使我们的哲学进步。
哲学大概只适用于生活的平衡调节剂,这是刚刚好的。但是也很难发出如科学不该受到哲学枷锁桎梏的声音。选择让人直面未知的恐惧存在,这种声音必然缺乏权威和充足的解释,以及难免的需要对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的烦恼的探讨。
科学看来并没有看到什么尽头,自科学诞生的漫漫长路上,实际更具体的对话交流是对科学与神学密切的讨论。神学的精华部分历经千年一直历久不衰,并一直活跃在主流思维中。所幸神学与科学并不存在严肃的共存矛盾,并且因为其相互之间互有促进,而生生不息,彼此看来很可爱。科学家们往往就爱提上帝,我也爱提上帝,这样说很有逼格,尽管我暂时还不愿考虑上帝那老头是不是存在,是不是爱因斯坦认为的那样和蔼可亲又偶尔地喜怒无常。但是我愿意臣服于信仰的力量,提倡泛神的意识。自然界的伟力,意识的存在,磅礴宇宙角落的冰冷规则,万物之理的数学,这些隐密而伟大的事物,我们都可以在亲切感受它的时候尊称它为神。这便是人类那对世界反馈的,我思我在的意识对世界的最大敬意。所以我非常喜欢康德的这句话,第一次看到它就给我留下难以言喻的震撼。康德从浩瀚星空和道德契约里得到了人世间的两种极端美丽,理性纯粹的规则和感性宽厚的准则。在康德的人性中纯粹理性与感性两部分升华分离又存于一人的伟岸形象,便是人向上帝与尘世最贴近的样子。而道德律实质上也是制衡中最佳价值选择的要求建议,理性与感性在这一体里亲密相随。于我心中的美丽道德除了个人认可的人世生存的价值,亦包含着我对喜爱事物的看法,如我眼中数学是怎么的动人样子。感性难免有限与存在偏差,但感性最大的特点便是其变化无常,历久弥新。对事物的感受不断加深,却不成为固化的认知限制,如此方能达到心中规则与上帝相印证的触感,立于天地,仰望星空
![]() |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