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观
世界上的小说有好有坏,带给人的阅读体验是千变万化的。不过有一种小说就是,刚开始作者扔两个冷笑话,让你觉得这部小说非常好看,越看到后面就会觉得扯淡,《阿甘正传》就是这样的一部小说。
跟电影《阿甘正传》一样,小说是一个白痴为主观视角,这样通过阿甘之口说出一些,白痴的话就可以达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这样就会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多的乐趣。
然而在书本里阿甘的行为举止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智商低下的人,他懂得如何讨好女人,他懂得如何做生意,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他除了会说白痴的话外,无异于正常人。
其实《阿甘正传》并不能把它当作一部多正经的小说来看,如果要分类的话我认为它应该属于美国荒诞小说中的一员,就像我看过的《第22条军规》一样。像文中的阿甘,最后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以及看到了著名女明星光屁股的样子,还有与猴子在森林里过日子,和一只猴子一个女宇航员上太空的情节,这些情节完全都是不符合常理的,这部小说之所以能获得奖项,并影响了很多人的原因,就是他完美的诠释了美国梦:只要你能够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是像阿甘这样的傻子也能够成功。
但要从文章结构上来讲。阿甘结构非常紧凑,是非常有条理的一本小说,在这一点上要比悟空传要好很多,《悟空传》时间线复杂,而且里面纯粹就是青春文学的一些心灵鸡汤类的励志傻话,要情节没情节要人物没人物,人物形象扁平立体,而且没有用足够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会那么火。
我一直在模仿《深夜的文学课》那种时间线的写法,就是"十五年前"一部分,一部分是"现在",而我构思的《父爱软件》里面,也是这样。
看书看的多的人,到后来自然会比较挑剔,现在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看两页之后发现不但情节设定没意思而且时间线太复杂,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看了几页都没搞清楚他到底在说什么,然后就扔到一边不看了。就算作者到后面突然又写得十分的精彩,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熬过前面那么多部分。就算语言华丽,情节没有意思也没有用。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有起伏,有悬念,且不让人厌烦的故事的小说才能是好小说。
小说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作者所构造的这个世界的设定以及他给这个世界定下的规则,如果主角以及其他人物就想在这个小说里生存下去,情节要发展下去,就必须要紧紧的依靠这个作者所定下来的规则,有很多小说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比如说饥饿游戏,根据他所定下来的规则延伸出了很多其他小说所不具备的独特的情节,通过这些情节的推动,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真挚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完全虚构的小说非常受人们欢迎,因为人们可以从中寻找到现实生活中不具备的乐趣,感受到独特的快乐。网络游戏也是如此。
这就是我觉得,作为一本小说《摆渡人》做的最可惜的一个地方,《摆渡人》在这小说里面引进来一个非常好的"荒原"场景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每一个死去后的魂魄都会受到一个摆渡人的 引导,但摆渡人只能陪他走到荒原与天堂的交界处,而摆渡人是无法度过这个交接的,可是在小说的最后高潮处,女主角迪伦不仅又回到了荒原,还带着崔斯坦穿过荒原回到了人世间当中去,这就完全推翻了作者在之前买下的所有铺垫与设定。迪伦所做的仅仅是向一个老奶奶询问了回到荒原的方法。这就让很多读者会感到不舒服了。只有作者独自的虚构出一个架构合理、能够自圆其说的世界,然后所有人物在里面自行其事,这样的小说才能够成为一本成功的小说,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作家说他们只是构想出一个世界,却不是在思考这些人会怎么做,而是像看电影那样看着人物做什么事情,再把它们写下来。
所以总结一下我认为写小说最重要的三点,第一,不要推翻自己的设定,第二不要将时间线太混乱让读者分不明白,第三情节不要太离奇,太恶心,因为这样会让读者有一种"出戏"的感觉。
跟电影《阿甘正传》一样,小说是一个白痴为主观视角,这样通过阿甘之口说出一些,白痴的话就可以达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这样就会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多的乐趣。
然而在书本里阿甘的行为举止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智商低下的人,他懂得如何讨好女人,他懂得如何做生意,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他除了会说白痴的话外,无异于正常人。
![]() |
其实《阿甘正传》并不能把它当作一部多正经的小说来看,如果要分类的话我认为它应该属于美国荒诞小说中的一员,就像我看过的《第22条军规》一样。像文中的阿甘,最后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以及看到了著名女明星光屁股的样子,还有与猴子在森林里过日子,和一只猴子一个女宇航员上太空的情节,这些情节完全都是不符合常理的,这部小说之所以能获得奖项,并影响了很多人的原因,就是他完美的诠释了美国梦:只要你能够坚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是像阿甘这样的傻子也能够成功。
![]() |
但要从文章结构上来讲。阿甘结构非常紧凑,是非常有条理的一本小说,在这一点上要比悟空传要好很多,《悟空传》时间线复杂,而且里面纯粹就是青春文学的一些心灵鸡汤类的励志傻话,要情节没情节要人物没人物,人物形象扁平立体,而且没有用足够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会那么火。
我一直在模仿《深夜的文学课》那种时间线的写法,就是"十五年前"一部分,一部分是"现在",而我构思的《父爱软件》里面,也是这样。
看书看的多的人,到后来自然会比较挑剔,现在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看两页之后发现不但情节设定没意思而且时间线太复杂,一会儿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看了几页都没搞清楚他到底在说什么,然后就扔到一边不看了。就算作者到后面突然又写得十分的精彩,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熬过前面那么多部分。就算语言华丽,情节没有意思也没有用。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有起伏,有悬念,且不让人厌烦的故事的小说才能是好小说。
小说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作者所构造的这个世界的设定以及他给这个世界定下的规则,如果主角以及其他人物就想在这个小说里生存下去,情节要发展下去,就必须要紧紧的依靠这个作者所定下来的规则,有很多小说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比如说饥饿游戏,根据他所定下来的规则延伸出了很多其他小说所不具备的独特的情节,通过这些情节的推动,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真挚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完全虚构的小说非常受人们欢迎,因为人们可以从中寻找到现实生活中不具备的乐趣,感受到独特的快乐。网络游戏也是如此。
这就是我觉得,作为一本小说《摆渡人》做的最可惜的一个地方,《摆渡人》在这小说里面引进来一个非常好的"荒原"场景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每一个死去后的魂魄都会受到一个摆渡人的 引导,但摆渡人只能陪他走到荒原与天堂的交界处,而摆渡人是无法度过这个交接的,可是在小说的最后高潮处,女主角迪伦不仅又回到了荒原,还带着崔斯坦穿过荒原回到了人世间当中去,这就完全推翻了作者在之前买下的所有铺垫与设定。迪伦所做的仅仅是向一个老奶奶询问了回到荒原的方法。这就让很多读者会感到不舒服了。只有作者独自的虚构出一个架构合理、能够自圆其说的世界,然后所有人物在里面自行其事,这样的小说才能够成为一本成功的小说,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作家说他们只是构想出一个世界,却不是在思考这些人会怎么做,而是像看电影那样看着人物做什么事情,再把它们写下来。
所以总结一下我认为写小说最重要的三点,第一,不要推翻自己的设定,第二不要将时间线太混乱让读者分不明白,第三情节不要太离奇,太恶心,因为这样会让读者有一种"出戏"的感觉。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