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永遠知道自己追求甚麼?
法國 2016 高考哲學題目
嬰兒每當嚎啕大哭的時候,他們可能是在撒嬌,也可能是有生理需要,或者只是單純有種內心的情緒想透過眼淚去表達。嬰孩時代的我們很簡單,那時候所追求的事很容易用文字,用言語去表達和量化。例如我想吃雪糕吃到飽,在遊樂場嬉戲直到體力用盡等等。當然,除了短期的目標,他們也有著一些對未來的憧憬和期盼,即使他們對這個世界仍然充滿著問號。
我一直以為,過了青春期和大學時代,隨著加深對社會和自己的認知,以前一些簡單而遙不可及的夢想和目標,會慢慢地變得可能。但是當這些年青人真正地去給予時間和能力去找尋自己想要的事情,他們卻又躊躇不前。就像某些網上的文章和畫作,描寫著以前的我們如何渴望長大,而這在的我們,是多麼渴望自己能夠停留在以前某段時光中。
到這裡,我開始懷疑,人類自從踏入學校開始,他們已經不再時刻地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什麼。好像社會上有人會認為,買樓是每個人一生中總要去追求的一件事。也許從經濟角度上,買一個幾百呎的單位有實際和心理上的需要,但我肯定我們的出生到長大以至死亡,從來都不是為了這一磚一瓦而活著。那個剛從大學畢業的時候,懷著對社會和自己的那份責任感和好奇心,在別人告訴你應該去追求什麼的時候而改變。
如果實際的物質不是人類需要的東西,那不應該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嗎?就像嬰兒餓了要吃奶一樣,物慾總會存在,但卻不一定是所日夜追求的重心。有些更加虛無的東西例如榮譽,權力,名銜,是永無止盡的追求,即使得到了只會索求更多,導致後來被這些虛榮而迷惑了,忘記初衷。
所以我認為,人其實離開幼兒期以後,就開始慢慢偏離自己想要追求的道路上。有些人一直在缺乏追求中生存著,至死也不曾想過,在呼吸和思考間的種種可能和原因;而至於那些社會上認可的成功人士和達官貴人,又是否得到了想要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為了薪水而重覆工作著十幾年的人,那些一定不算是追求。
愛情,公義,自我,友情,道德,欲望,也許要把這些都了解透徹,再學著回到小孩的時代再問問自己,究竟這些是不是十幾年後的我們還會渴望的,才能夠了解窮極一生,我們活著到底為求什麼。
嬰兒每當嚎啕大哭的時候,他們可能是在撒嬌,也可能是有生理需要,或者只是單純有種內心的情緒想透過眼淚去表達。嬰孩時代的我們很簡單,那時候所追求的事很容易用文字,用言語去表達和量化。例如我想吃雪糕吃到飽,在遊樂場嬉戲直到體力用盡等等。當然,除了短期的目標,他們也有著一些對未來的憧憬和期盼,即使他們對這個世界仍然充滿著問號。
我一直以為,過了青春期和大學時代,隨著加深對社會和自己的認知,以前一些簡單而遙不可及的夢想和目標,會慢慢地變得可能。但是當這些年青人真正地去給予時間和能力去找尋自己想要的事情,他們卻又躊躇不前。就像某些網上的文章和畫作,描寫著以前的我們如何渴望長大,而這在的我們,是多麼渴望自己能夠停留在以前某段時光中。
到這裡,我開始懷疑,人類自從踏入學校開始,他們已經不再時刻地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什麼。好像社會上有人會認為,買樓是每個人一生中總要去追求的一件事。也許從經濟角度上,買一個幾百呎的單位有實際和心理上的需要,但我肯定我們的出生到長大以至死亡,從來都不是為了這一磚一瓦而活著。那個剛從大學畢業的時候,懷著對社會和自己的那份責任感和好奇心,在別人告訴你應該去追求什麼的時候而改變。
如果實際的物質不是人類需要的東西,那不應該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嗎?就像嬰兒餓了要吃奶一樣,物慾總會存在,但卻不一定是所日夜追求的重心。有些更加虛無的東西例如榮譽,權力,名銜,是永無止盡的追求,即使得到了只會索求更多,導致後來被這些虛榮而迷惑了,忘記初衷。
所以我認為,人其實離開幼兒期以後,就開始慢慢偏離自己想要追求的道路上。有些人一直在缺乏追求中生存著,至死也不曾想過,在呼吸和思考間的種種可能和原因;而至於那些社會上認可的成功人士和達官貴人,又是否得到了想要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為了薪水而重覆工作著十幾年的人,那些一定不算是追求。
愛情,公義,自我,友情,道德,欲望,也許要把這些都了解透徹,再學著回到小孩的時代再問問自己,究竟這些是不是十幾年後的我們還會渴望的,才能夠了解窮極一生,我們活著到底為求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