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风情话|吴川人爱牛~是吃牛的牛~
![]() |
吴川人爱牛,牛肉做巴,牛杂做煲,牛腩做粉,当然还有一个同姓的牛蒡(牛蒡不是牛)做茶....
恰好旧城区,是连成一片,这头是十字街,那头是大塘边,另一头是梅菉头。
牛肉巴,在很多人的印象可能还留在大剪刀的时代,依稀记得一个阿伯?拿着见到锵锵地剪动着一块块薄薄的牛肉巴,加上秘制的酸梅汁,就变成了异常美味的消口。
牛肉巴知道味道的,其实可能少于牛杂和牛腩粉,那是因为时至今日的新鲜牛肉,已经35元一斤,而且吴川牛肉出门都是注水的,无论摊档承认与否,你只需要趁其不备,一招大力金刚指一戳,就能见到满满的水花喷出。而斤零两斤可能还凑不出一斤的牛肉巴更加奇货可居。成百大元,你只能拿走其中薄薄一片。
牛杂,在大塘算是一绝。小时候,常常被老师逼着要乱写一通美丽的家乡美丽的大塘公园,只是到了现在,我都不知道“公园”在何处可以体现。老一辈人常常唠叨曾经的塘,而如今已然成为了商人承保的鱼塘。还要很谨慎告诉你不要接近塘边,注意安全。后来,创卫到家了,也开始了一番改造,于是到了现在,终于清新脱俗了。在十字街和大塘边相连的楼牌下,牛杂的气息总是诱人,一个煤炉架着的瓦煲,里面霸气外露的牛杂被串成一串串,在秘制汤底里面泡着,喷香喷香。滚动的是秘制的调料,但是吃起来,真是“神仙都企无稳”。当然,你站不稳,还在与当找数的时候,你就想直接跳下大塘死了算了。
当然,还有山寨一点的牛杂,骗骗小孩,我读初中的时候,招待所还有那些便宜一串串的牛杂,那个时候吃的现在看来已经不是味道,而是酱料了,因为香酱、酸甜什么的,任点无嬲,真是爽。当然,更加让人顺心的是,价格真的不贵。但是至于食材本身的质量的话,现在想来也有点醉了。
如果说起来气的,肯定是现在常常见到的化州剪牛杂,不但贵而且贵,分量也少得稀落。尽管好似挂了很大的名堂,始终难以扫掉吴川的牛杂味道。
牛杂、牛肉巴和牛腩粉,最出名,大概是梅菉头的牛腩粉了吧。
到年节的时候,一干人等,总是涌入斗大的梅菉头,争一席之地,然后叫上鸭头,猪蹄,煎饺还有非常非常重要的牛腩粉。传统点的,总是非常心急,椅子方才找到,这边已经拿着碟子,去舀一勺辣椒酱,倒一点吴川自炸花生油,那叫一个香。其实和粉皮很是相似,吴川这种用番薯做的辣椒酱往往也是牛腩粉的灵魂。如果忽然没有了,就好似少了些什么。尽管你拿了未必会吃。
牛腩粉,是牛腩和粉的结合,是现在许多人心里暗暗认为的吴川特产,因为许多人觉得吴川的粉口感好过很多地方。而牛腩也是非常给力。两种调和造就了吴川的味道。
相传在春节期间,梅菉头几间牛腩粉店拿粉的时候,不是按斤的,是按吨来备货。一碗粉不足半斤粉,一吨粉,到底是什么的概念?恰好,在大塘公园相连的灯笼九,牛腩粉也是后起之秀。不知道是他们造就了吴川的牛腩粉,还是牛腩粉造就了他们...
总之,“牛”未必是吴川人的特质,但是“吃牛”很符合吴川人的身份,吴川人爱牛是出面出汁的,万一你不幸有个来自吴川的朋友,又不知道如何答话,不妨说说我们的牛腩粉吧~
![]() |
牛肉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