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
1271832027
2011-10-05 15:51 来自QQ空间日志
(一)
我想我的一生总要去一次敦煌,但没想到是现在。 直到上火车的前一刻还在想是否有些匆忙,我还没有积攒足够的激情来让自己迫不及待。
出发前在包里塞上三盒烟,37个小时的车程我想还缺点什么来打发时间。就溜进了北站周围的一家书店。捡起一本《海子诗集》,
”为了让她们在春天再次受孕“——海子《敦煌》
我终于还是放了回去,就胡乱拿了一本王国维的 人间词话.匆匆离开,逃亡一样。成都天气依然闷热,“再见,我将和你又一次短暂的告别.......”。
火车上,同坐的是一个维吾尔族男孩儿,才十九岁。他有着大多数维族男子的英俊面孔,像挂满露水的吐鲁番葡萄似的眼睛始终在看着一张地图。好久,他指着上面某一点,用生硬的普通话 说:“新疆和田是个好地方!”我知道,那儿是他的家乡。我在想,盛产宝玉的玉龙喀什河畔有着他怎么样朴素的过往。他说他爱着一个维族姑娘,在等着他回去结婚。
“要五万块”他用手比划着跟我说:“五万”,手指修长,指甲缝隙里的泥垢作证 他正在努力赚到那五万块。
突然我有点儿 嫉妒他....
请熄灭我的爱情——海子
火车一路向北,到中卫转西进入甘肃境内。火车不知疲倦的奔跑着,载着归去和到来的人驶向明天!
站在车厢链接处抽烟,看着车窗上映出自己的样子。依旧风尘仆仆。我在怯生生的靠近敦煌,或许你早习惯原谅。
黑夜漫长,而我又注定无眠 翻看人间词话 又忍不住想起《海子》!
西川说:“渴望飞翔的人注定死于大地” 我想他自己是不认同的,他要在春天复活。
......在隐隐约约的远方,有我们的源头
......回忆和遗忘都是久远的
......对着这块千百年来始终沉默的天空,我们不回答
......磨难中句子变得简洁而短促
......让一切人成为一切人的同时代人,无论是生者还是死者
回东北老家要经过山海关,我便想到这个死去的诗人。89年春天,在三月料峭的春风里两行泪水滴落成两行铁轨延伸着向远方的远方!
凌晨四点钟,更接近敦煌了,西北的天地,昼夜温差大的悬殊。我靠在座位上瑟缩着,像是仙人掌把叶子瑟缩成了刺.......我梦见一片紫色细小的野花盛开。醒来时,已到柳园。
敦煌————我来了。
在柳园要拼车到敦煌,同车的是三个泰国女人,一个问我是否会讲英文?我大声说“NO" 结果她诧异了好久,失望的扭头过去。 我暗笑自己。。
敦煌是一驾满载忧伤的马车.......
买了张盗版敦煌的地图,研究过后决定去 五公里以南 鸣沙山。 入口处大门雄伟 只是和背后连绵苍凉的 沙山不协调, 门两侧草书对联”沙自几时鸣惊雷但有蛰龙起“
“池犹亘古在....”我吃力的辨认着。游客众多。几百年前,作为丝绸之路上重镇的敦煌 繁华也不过如此 ,我想。望着沙山上成群的游客 喧闹,就突然痛恨他们,这里本该宁静。我决定避开,索性连门票也不买了,摸索着找到山脚下的一个月牙泉的 村子,直走进村,我想我要绕到山的侧面上去。大概一个小时后到了 村子尽头,这就是沙山侧面脚下。这里绝对人际罕至,我庆幸的。 沙山爬起来要困难的多,连绵的沙山。我赤脚走上去 ,举步维艰....终于到了 一个顶部,汗水疯狂的蒸发又流出,嘴唇早已干裂。
《元和郡县志》“鸣沙山一名神山,在县南七里,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石山,四周皆为沙垄,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吹风,辄复如旧。” 就是说谁的脚印也不会留下,我回头看着来时的路,不禁怅然.....
可惜这里月牙泉太远了,只能远远的望。
在山顶躺下,赤着上身和脚,沙山就这样静静的接纳了我,就像我是西北季风吹来的一粒沙而已,挨着另一粒躺下。把灵魂放大,让自己渺小 渗透到沙粒中间。想着,身上已盖了一层沙。
太阳偏西,我想我该回去 赶到阳关 也许还能看到 “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无限悲怆。 原路返回,夕阳把影子拉的冗长。回望沙山 ,我感慨这里的风跟黄沙相恋了几千年。 此情不渝。。。
向市区方向走着,途径“雷音寺”这是91年重建的。相传古时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后被风沙所掩,油然而生对所谓“漫长时光”的敬畏。进门右侧有玄奘西游路线图,两侧书有,“若不到天竺,誓不东归半步”这撞响晨钟的誓言,坚毅,执着,且宏大。仿佛仍在天地间回荡。
“到白马塔去”,我对司机师傅说。 离市区不远,3公里左右。 下车时师傅问我是否要等我,我拒绝了。
这像 是一个废弃的园子,相对别的景点 显得太凄清了,只有我一个人,园中一塔曰 “白马塔”,相传 鸠摩罗什 大师的 马死在这里,修塔纪念。 园子四周围种着白杨树。透过枝叶,夕阳在园里洒下一地零碎,斑驳似往日流年。 于如此宁静之中缅怀一些人和事。。。阳关去不成了 ,那荒无人烟,天色已晚。
而我决定明天离开了,经当金山口路过祁连山脉,到青海。我计划着。
门口有兜售纪念品的 当地妇女,我指着一件没见过的 东西问是什么? 她说: 是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教我试着吹了一下,声音悲怆而凄凉。。。。刚出门口,来时的司机师傅在门口 徘徊,我知道他在等我,这除了我没别人。
“还在等我啊”我说 。
他点点头:“这不容易打到车”
我被感动。 上车,我递过一根烟给他,就敦煌的琐事闲聊。
这儿民风淳朴,善良的人们夜以继日的生活在这里,来抚慰忧郁的敦煌。
我要离开敦煌了,到青海去......对敦煌来说,或许我只是路过而已,连脚印也被黄沙所掩。 行者无疆——我深信不疑
车驶 ...过了当金山口,四周只有山,无尽无穷,我试图找到一个路标或者广告之类的可以判断这是哪里,可这除了山还是山,远的,近的,天边的,眼前的。。。 感觉像祁连山系 经过大片贫瘠的土地,只有一些贴地生长 耐旱的植物,我叫不上名字。显得孤独而倔强。 四周 山色黝黑,像北方汉子的肌肤,而山脊线条清晰硬朗,是臂膊上突起的血管纹络,在大片苍凉的土地上连绵着。我第一次看见如此真实的 天与白云。
穿过茫茫草原,在大柴旦下车吃饭。城市如此凄清,路边杨柳叶子已尽枯黄,
流水催落叶,本就凄凉,更何况秋风萧瑟 暮色苍茫.....沿着山峦起伏的线条 目送夕阳西下。车子继续孤独前行。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海子
十月份的青海已足够冷,我把头紧紧贴在车窗上——怅望祁连。 目光把心牵引的太远,我想有些情感是被行走撕裂开的,要我们用尽一生去缝缝补补。 好比我和远方之间。
远方是镌刻在灵魂深处的词,以不断离开的姿态去路过每一个如处子之身展现在眼前的城市。干净且陌生,而我便如肢上臂砂一点,当我褪色,你便不再娇羞!
流浪是我夜色中的一次受难......我语重心长的告知自己。 在呼啸而过的青春年月里 我们用过多的眼泪去祭奠每次离别, 回忆跟追悔滥觞于不断错过。 像车窗外的风景,一闪即逝,而且 一去不返。
阳光在山顶弥漫成雾,任风吹不散,填满了千沟万壑。当我们沉湎于那些随逝水而东的 日子时候 殊不知,“路已生棘”。
2011-10-05 15:51 来自QQ空间日志
(一)
我想我的一生总要去一次敦煌,但没想到是现在。 直到上火车的前一刻还在想是否有些匆忙,我还没有积攒足够的激情来让自己迫不及待。
出发前在包里塞上三盒烟,37个小时的车程我想还缺点什么来打发时间。就溜进了北站周围的一家书店。捡起一本《海子诗集》,
”为了让她们在春天再次受孕“——海子《敦煌》
我终于还是放了回去,就胡乱拿了一本王国维的 人间词话.匆匆离开,逃亡一样。成都天气依然闷热,“再见,我将和你又一次短暂的告别.......”。
火车上,同坐的是一个维吾尔族男孩儿,才十九岁。他有着大多数维族男子的英俊面孔,像挂满露水的吐鲁番葡萄似的眼睛始终在看着一张地图。好久,他指着上面某一点,用生硬的普通话 说:“新疆和田是个好地方!”我知道,那儿是他的家乡。我在想,盛产宝玉的玉龙喀什河畔有着他怎么样朴素的过往。他说他爱着一个维族姑娘,在等着他回去结婚。
“要五万块”他用手比划着跟我说:“五万”,手指修长,指甲缝隙里的泥垢作证 他正在努力赚到那五万块。
突然我有点儿 嫉妒他....
请熄灭我的爱情——海子
火车一路向北,到中卫转西进入甘肃境内。火车不知疲倦的奔跑着,载着归去和到来的人驶向明天!
站在车厢链接处抽烟,看着车窗上映出自己的样子。依旧风尘仆仆。我在怯生生的靠近敦煌,或许你早习惯原谅。
黑夜漫长,而我又注定无眠 翻看人间词话 又忍不住想起《海子》!
西川说:“渴望飞翔的人注定死于大地” 我想他自己是不认同的,他要在春天复活。
......在隐隐约约的远方,有我们的源头
......回忆和遗忘都是久远的
......对着这块千百年来始终沉默的天空,我们不回答
......磨难中句子变得简洁而短促
......让一切人成为一切人的同时代人,无论是生者还是死者
回东北老家要经过山海关,我便想到这个死去的诗人。89年春天,在三月料峭的春风里两行泪水滴落成两行铁轨延伸着向远方的远方!
凌晨四点钟,更接近敦煌了,西北的天地,昼夜温差大的悬殊。我靠在座位上瑟缩着,像是仙人掌把叶子瑟缩成了刺.......我梦见一片紫色细小的野花盛开。醒来时,已到柳园。
敦煌————我来了。
在柳园要拼车到敦煌,同车的是三个泰国女人,一个问我是否会讲英文?我大声说“NO" 结果她诧异了好久,失望的扭头过去。 我暗笑自己。。
敦煌是一驾满载忧伤的马车.......
买了张盗版敦煌的地图,研究过后决定去 五公里以南 鸣沙山。 入口处大门雄伟 只是和背后连绵苍凉的 沙山不协调, 门两侧草书对联”沙自几时鸣惊雷但有蛰龙起“
“池犹亘古在....”我吃力的辨认着。游客众多。几百年前,作为丝绸之路上重镇的敦煌 繁华也不过如此 ,我想。望着沙山上成群的游客 喧闹,就突然痛恨他们,这里本该宁静。我决定避开,索性连门票也不买了,摸索着找到山脚下的一个月牙泉的 村子,直走进村,我想我要绕到山的侧面上去。大概一个小时后到了 村子尽头,这就是沙山侧面脚下。这里绝对人际罕至,我庆幸的。 沙山爬起来要困难的多,连绵的沙山。我赤脚走上去 ,举步维艰....终于到了 一个顶部,汗水疯狂的蒸发又流出,嘴唇早已干裂。
《元和郡县志》“鸣沙山一名神山,在县南七里,其山积沙为之,峰峦危峭,逾于石山,四周皆为沙垄,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鸣,随足颓落,经宿吹风,辄复如旧。” 就是说谁的脚印也不会留下,我回头看着来时的路,不禁怅然.....
可惜这里月牙泉太远了,只能远远的望。
在山顶躺下,赤着上身和脚,沙山就这样静静的接纳了我,就像我是西北季风吹来的一粒沙而已,挨着另一粒躺下。把灵魂放大,让自己渺小 渗透到沙粒中间。想着,身上已盖了一层沙。
太阳偏西,我想我该回去 赶到阳关 也许还能看到 “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无限悲怆。 原路返回,夕阳把影子拉的冗长。回望沙山 ,我感慨这里的风跟黄沙相恋了几千年。 此情不渝。。。
向市区方向走着,途径“雷音寺”这是91年重建的。相传古时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后被风沙所掩,油然而生对所谓“漫长时光”的敬畏。进门右侧有玄奘西游路线图,两侧书有,“若不到天竺,誓不东归半步”这撞响晨钟的誓言,坚毅,执着,且宏大。仿佛仍在天地间回荡。
“到白马塔去”,我对司机师傅说。 离市区不远,3公里左右。 下车时师傅问我是否要等我,我拒绝了。
这像 是一个废弃的园子,相对别的景点 显得太凄清了,只有我一个人,园中一塔曰 “白马塔”,相传 鸠摩罗什 大师的 马死在这里,修塔纪念。 园子四周围种着白杨树。透过枝叶,夕阳在园里洒下一地零碎,斑驳似往日流年。 于如此宁静之中缅怀一些人和事。。。阳关去不成了 ,那荒无人烟,天色已晚。
而我决定明天离开了,经当金山口路过祁连山脉,到青海。我计划着。
门口有兜售纪念品的 当地妇女,我指着一件没见过的 东西问是什么? 她说: 是羌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教我试着吹了一下,声音悲怆而凄凉。。。。刚出门口,来时的司机师傅在门口 徘徊,我知道他在等我,这除了我没别人。
“还在等我啊”我说 。
他点点头:“这不容易打到车”
我被感动。 上车,我递过一根烟给他,就敦煌的琐事闲聊。
这儿民风淳朴,善良的人们夜以继日的生活在这里,来抚慰忧郁的敦煌。
我要离开敦煌了,到青海去......对敦煌来说,或许我只是路过而已,连脚印也被黄沙所掩。 行者无疆——我深信不疑
车驶 ...过了当金山口,四周只有山,无尽无穷,我试图找到一个路标或者广告之类的可以判断这是哪里,可这除了山还是山,远的,近的,天边的,眼前的。。。 感觉像祁连山系 经过大片贫瘠的土地,只有一些贴地生长 耐旱的植物,我叫不上名字。显得孤独而倔强。 四周 山色黝黑,像北方汉子的肌肤,而山脊线条清晰硬朗,是臂膊上突起的血管纹络,在大片苍凉的土地上连绵着。我第一次看见如此真实的 天与白云。
穿过茫茫草原,在大柴旦下车吃饭。城市如此凄清,路边杨柳叶子已尽枯黄,
流水催落叶,本就凄凉,更何况秋风萧瑟 暮色苍茫.....沿着山峦起伏的线条 目送夕阳西下。车子继续孤独前行。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海子
十月份的青海已足够冷,我把头紧紧贴在车窗上——怅望祁连。 目光把心牵引的太远,我想有些情感是被行走撕裂开的,要我们用尽一生去缝缝补补。 好比我和远方之间。
远方是镌刻在灵魂深处的词,以不断离开的姿态去路过每一个如处子之身展现在眼前的城市。干净且陌生,而我便如肢上臂砂一点,当我褪色,你便不再娇羞!
流浪是我夜色中的一次受难......我语重心长的告知自己。 在呼啸而过的青春年月里 我们用过多的眼泪去祭奠每次离别, 回忆跟追悔滥觞于不断错过。 像车窗外的风景,一闪即逝,而且 一去不返。
阳光在山顶弥漫成雾,任风吹不散,填满了千沟万壑。当我们沉湎于那些随逝水而东的 日子时候 殊不知,“路已生棘”。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