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的故事
家中房屋缘何而来的故事,我听过许多遍。对我来说,分家还是陌生的概念。爸爸他们四兄弟成年以后相继成家,随后分家,一个个搬离老房子。妈妈说,爸爸没有抓阄的好运气,所以要搬出来,另外建起一处安身之所。当年借钱盖房时,二舅说一层平房算什么样子,还要再借钱给爸妈,让他们多建一层,凑成两层小楼。但妈妈不愿意,她只愿先还了钱,减了心中负重,再踏实攒钱添高。到了搬家当天,我要搬的物件是家里的一把漏勺,晃悠悠地跟在大人们身后,从旧厝走到不远处的新家。后来我妈常拿这事出来开玩笑,「人还在,漏勺却不知道丢哪里了,怎么找也找不到。」我想这把漏勺的行踪,也只有两三岁的我知道了。
【小巷】
爸妈当年建造房子时,在门前浇灌水泥路,形成一条围筑在门前的小巷道。铁门隔着巷道筑起方形墙,墙两侧是延伸的矮墙,右侧直绕到房子的墙壁封合,左侧只筑到路边就停下,加筑一扇竹篱门,算是家中的外门。竹篱门是爸爸做的,某次见到旧的竹篱门已破败不堪,他便去砍来新的竹竿,重做了一扇门。从筑起到拆除,可能也就换了两次门。爸爸还将细长的竹条交叉,编织成网,密集架在矮墙上,将整条仅五六米的小巷连同房屋围起来。待我长大时,这条小巷已成了秘密花园。金银花的藤蔓满满攀爬了两面竹架,深绿的叶间点缀着黄白两色的花朵,黑色硬实的小籽。头顶是鸡蛋果的枝叶,攀附过竹架,再从竹架爬到半空,一路抓住天台的墙壁,钻进天台生长。还有不知名的植物,只结出棕色不能食的果子,缠绕鸡蛋果的枝叶也爬上墙。阳光每每透过错落的花叶,将斑驳的阴影投射在巷道里。妈妈常摘下金银花的绿叶,加上黑豆和红糖熬成水,黑乎乎带草药味,但有了甜味,竟也不难喝下。乡里人路过也会停下单车,在巷外,透过竹篱喊一声,跟我妈说要摘点金银花回去煲水。
鸡蛋果藤在半空垂下几缕细枝末节的绿茎。每逢果子成熟,便多了许多抬头仰望的人。乡里人来我家或路过,都会钻进巷道,看有没有果子可摘。鸡蛋果也分几色。熟透的鸡蛋果是味道清甜的紫红色,未熟的是酸极的青绿色。也有些熟了的,躲在茂密枝叶中没被发现,某日噗哒一声从空中落下,已是干瘪而布满细密的褶皱。每年这时,乡里人溜达进来,顺手就拿起靠墙的竹竿把鸡蛋果鼓捣下来。竹竿是特制的,在竹节处留下叉开的一小截短枝,撑起竹竿往枝叶处叉完一扭,果子就掉了。但像我这种不懂使力的小孩,每回都是乱来的,弄不下来就拿竹杆敲打鸡蛋果,偶尔好运气还能敲落一两个呢。每次摘完,水泥地面都落了一地的绿叶。寻果子也不容易,眼里望呀望,满是绿叶。紫红色的鸡蛋果早就被挑完,余下青绿色的果子像是绿叶,倒也要费好一番眼力和周折才能找到。晚来的人没能遇上甜的,却也挑些绿色果皮但个头较大的酸鸡蛋果解解馋。有时候,我会偷偷跑到天台。墙边爬满鸡蛋果的藤叶,地上垂了好些甜的大的鸡蛋果,顶着烈日采摘,却如获至宝。我喜欢将小小的鸡蛋果放进手掌心,两手发力一压,圆滚滚的果皮微微裂开一道细缝,这时,指尖再沿着细缝往外用力掰,鸡蛋果就被打开啦。起初,我总以为吃鸡蛋果跟吃西瓜和石榴似的,需要把籽都吐出来,所以吃得十分费劲。后来才知道,鸡蛋果籽是能吃的,咬起来咔嗤咔嗤响。我爱吃甜的熟鸡蛋果,而酸的多数会拿来泡水喝,用勺子把黄色果肉挖进玻璃杯,倒温水加白糖,就是夏日一杯酸酸甜甜的饮料。
矮墙上和巷道摆满盆栽,而我无论如何都没法叫全它们的名字,多是绿叶,花很少,挤满一排矮墙,占据大半边巷道。爸爸隔几日就来回湖边提水,挨盆花草边浇边查看植物的生长情况,哪盆长了几朵花,哪盆叶子太稀落,他都清楚的。要是贪玩摘了他的花和叶子,他可心疼了,还会挨骂呢。儿时掉了牙,妈妈说以往都是扔到瓦片屋顶去的。那会我直挺挺地站在巷道,与眼前的盆栽隔了半步远,嘴里念叨几句「牙齿你要好好长」之类祈祷的话,手臂伸直将掉落的牙齿放入绿叶的叶心。巷道最深处也即门边,摆了一口水缸,平日积攒雨水,用于浇花或室外的地面清洗。雨天时候,水缸的雨水漫溢出来,流泄一地,使得巷道也积满雨水。天台的积水顺着管道流泄到屋外,头顶的绿叶却滴滴答答地落下水珠,我和姐姐各自举了一把伞,将裤腿高高挽起,光脚踩在巷道的积水中,还拿桶将水缸里的水舀出来,互相抛洒。妈妈在屋内唠叨,我们也不听,后来伞也收起来了,雨水就落在身上,玩得浑身湿透。
家里的地基高出马路,巷道出了竹篱门,便是水泥斜坡。我仿佛就是在这斜坡上学会了骑单车。记忆里,我骑着堂姐的小单车,一遍遍地从斜坡上滑下来,趁着几秒即逝的时间,左右脚不停地踩踏板,直到单车停下。一次次滑下斜坡,慢慢地,我能骑得越来越远。当然,我也忘了怎么学会的两轮单车,不记得有没有摔过哭过,但那辆薄荷绿色的小四轮单车,从斜坡滑下去的瞬间却记到如今。夏日傍晚,妈妈会提水泼湿巷道和斜坡,转头叮嘱我们不许出门,以免沾了暑气。暴晒后的水泥地,几分钟前才刚泼水,没一会就干了。我们也只能守在家里等到日落,巷道蒸腾起来的热气消散凉透了,才敢出门玩耍。
【竹篱圈】
沿着马路边,爸爸在家的侧墙搭建了竹架,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圈子。这块小小的区域,种植一棵能遮阳的高大莲雾树。若是莲雾成熟的时节,枝头上会挂满整串浅红色的莲雾果,揉开绿色的莲雾叶,还带着莲雾清新的水果香。莲雾树不比空中的鸡蛋果,只需微微掂起脚尖就能摘到,低处摘完了,就从屋里搬张凳子摘果子。爸妈每次都摘好几袋分给大家吃。家里种的莲雾个头并不大,青白略带粉色,一簇簇娇小可爱,吃起来清甜多汁。每次莲雾吃完,我就去摘莲雾叶,撕成几瓣细细揉碎,捧到鼻前一闻,就是喜欢的味道。然而摘莲雾也要提防脚下的危险。莲雾树下拴着家里养的黑棕色狗狗,养了好几年,我还是怕它。小时候,妈妈经常叫我去竹篱圈拿鸡蛋。一移开竹篱门,守在门边的狗就会跳起来,拼命冲我叫嚷,看样子想极力挣脱铁链。我很怕它咬我。每次进去前,我都会先拿点吃的东西扔向远处,吸引狗狗过去的同时,趁机逃离,快速拿到散落的鸡蛋。回去却麻烦了,没有吃的东西,只好捡起地上的石头,旧戏重演,狗狗会以为还是好吃的。但有时候它不会被骗到,我刚想跑,它的身体就已经扑过来,把我吓到墙角边。
那时候,爸爸每天在屋外捆绑竹架,竹篱圈内栽种玉兰、番石榴树,还有杨桃树等植物,暑假好像漫长得永远都不会结束。午后躺在发烫的水泥地上醒来时,墨绿色的落地风扇左右旋转,送来摆动的热风。家里没有其他人,安静得只有旧风扇时而卡住的咔咔声。日光还未散尽,我懒懒翻过身,看见铁门关剩一条缝,阳光顺着门缝照射在灰暗的电视屏幕上。窗帘也拉紧了,但仍能感受到浅色窗帘外亮晃晃的光线。我推开铁门,走过巷道,两扇竹篱门或敞开或掩着,妈妈正坐在竹篱圈内做珠衣。我坐在旁边的凳子,边打哈欠边用手拨弄布碗里的珠子。狗软绵绵地趴在莲雾树下乘凉,树荫浓密,又因日光转向,竹篱内阴凉而不闷热。清风吹来,带着玉兰花的香气,听见了繁密的绿叶摇晃出来的沙沙声,散养的几只鸡在地上啄小石子,咯咯咯地边叫边乱跑。
【楼梯与天台】
楼梯通往天台,原本不难走,只不过堆满家中杂物,小部分阶梯需要侧身跨过,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楼梯内阴暗,由此给了我们揣测妖魔鬼怪的想象空间。玩捉迷藏的时候,大胆躲在楼梯角落的小孩总是最晚被找到,负责抓的人,即便知道有人会躲在那里,也没有勇气寻进去看。有时候,它成了惩罚的空间。玩游戏作弊或输了的小朋友,就要被众人拥着到楼梯间待一会,念满数字才可以出来。每次到最后总有人尖叫着跑出来,躲在楼梯口偷瞧的小孩们也跟着狂喊,喊完问看见什么了,答什么也没看见。这样一群无缘无故吵闹的小孩,难免要遭大人一顿骂。每回想到天台玩,好不容易跨越杂物以后,屏息站在最后一节阶梯。门栓很涩,双手要拉住不停地上下摇晃,刚上过新漆的深棕色铁门,因炙热的阳光而发烫,这扇门不常打开,总是紧闭,楼道内积满灰尘,空气闷热,夹杂着油漆的刺鼻味道。每当感觉不得不换气时,门栓就啪地一声打开了,白日的光亮照耀漆黑狭窄的楼道。
天台有个小蓄水池,我常看到爸爸清洗这个水池,排掉污浊的雨水,刷掉池边生长得黏乎乎的青苔。小时候,蓄水池扑腾着许多鱼,大小种类各异。爸爸每天晚上回家,总提桶把没卖出去的鱼倾倒进去,打氧气的电机嗡嗡嗡地运作,透过清水,我能看到黑色躯体在游动。几年后,蓄水池荒废了,闲养着四季的雨水。小孩都爱玩风筝。几个小伙伴,简单地拿一个颜色鲜艳的塑料袋,绑上长长的绳线,再把绳子绕在线筒上,就做成了风筝。跑到天台,兴奋地迎着风跑动,直等到塑料袋缓缓升起,最后鼓足了风,由瘪状转换成饱满的球形,在天空飘扬。也有很多时候,无论怎么跑,塑料袋风筝都怏怏地,不愿意飞起来。夏季夜晚,我偶尔在饭后跑到天台,跳到水泥柱上坐,吹风想事,近处远处皆灯火明亮,惟心不安而已。
【旧屋改建】
听说爸妈要加盖一层房,我在惊讶之余,暗想终于攒够钱了吗。妈妈这才说还是借了钱。早年因修路,靠墙的竹篱圈拆掉了,斜坡巷道也与新浇灌的水泥路齐平。这次由于建房,门前的巷道也全拆了,像是两片羽翼掉落,而房屋往高处生长。放假回家时,搭建的脚手架攀爬在灰色水泥墙的外围,加盖的二楼暂时还没有完工,建筑工人从侧门进进出出。妈妈每日都问,「你不上去看看?」于是在好几天后,我上去了。旧楼梯忽然敞亮,粗糙的水泥阶梯表面,散落着沙石。还没到安装扶手的时候,每跨一步都战战兢兢,生怕不小心跌落。二楼的格局基本形成,爸爸正拿着水管喷洒地面,妈妈领着我,从这介绍到那,仿佛她幻想多年的事情,而今正缓缓铺展开来。新屋落成时,搬家时,请客吃饭时,我都不在场。等到终于回去,开始走进另外的门,进入另外的房间。
妈妈常在楼下做手工活。夏日,迎着家门前的灯光,搬了桌凳,埋头穿针引线。冬日,她往屋里挪,身上裹着厚实的衣服,独自坐在楼梯间。半掩的防盗门还拿了东西抵着,怕风把门关了,也想给路过的邻居提个醒,她就在楼下呆着,可以进来坐坐,聊聊天。寒潮来袭,冷风钻进门缝,楼梯间更显得阴冷。她怕冷,索性将桌凳搬去楼下的旧屋,依然不锁门,只轻轻掩上。邻居老姆会熟门熟路的进门坐下,边看我妈做手工,边唠几句家常话。几次看到门前的监控屏幕里,老姆走到我家门口,伸手拉门。妈妈不在,门没开,老姆转身走了。以往家里的大门每天从早开到晚,常有邻居吃完饭散步到我家门口,妈妈从屋里搬出椅子,大家聊天说话,坐到深夜才各自散去。如今妈妈会说,「我不在的话,就没有人过来坐了。」
这座海滨城市,夏季风雨总是如期而至。念小学的某天,我早早起床,按老师的叮嘱打开电视,期待屏幕左上角的台风预警信号跳换到可以不用上学的颜色。屋外天空总是亮不起来的模样。接到老师电话,知道不用上课以后,我欢天喜地扔掉书包。连续一天风雨,夜晚邻居叔叔打来电话,问爸妈要不要让我和姐姐住到他家。他们家住在楼房的第三层。爸爸冒雨淌水送我和姐姐过去,跟叔叔家的女儿挤在一张床上。关灯躺下以后,风声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暴雨倾盆倒落。我躺在黑暗中,不知道大人们口中的洪水会不会发生,迟迟未睡。隔天早晨,路上水深至膝盖,夹杂野草和泥土,我与姐姐提着鞋,一步步蹒跚涉水归家。后来我常做一个梦,梦里水流将家人从各自的房间冲出来,随锅碗瓢盆在洪水里四散,不会游泳的我忽然沉入水中,这才从梦里醒来。我抛弃了爸妈,那天睡前,醒来,都是这个念头。妈妈问我,住新屋子不开心吗。我说,开心啊。那年台风也吹了很久呢。其实,我并不在意热闹与否,相比之下,更喜欢二楼的冷清与安静。
【小巷】
爸妈当年建造房子时,在门前浇灌水泥路,形成一条围筑在门前的小巷道。铁门隔着巷道筑起方形墙,墙两侧是延伸的矮墙,右侧直绕到房子的墙壁封合,左侧只筑到路边就停下,加筑一扇竹篱门,算是家中的外门。竹篱门是爸爸做的,某次见到旧的竹篱门已破败不堪,他便去砍来新的竹竿,重做了一扇门。从筑起到拆除,可能也就换了两次门。爸爸还将细长的竹条交叉,编织成网,密集架在矮墙上,将整条仅五六米的小巷连同房屋围起来。待我长大时,这条小巷已成了秘密花园。金银花的藤蔓满满攀爬了两面竹架,深绿的叶间点缀着黄白两色的花朵,黑色硬实的小籽。头顶是鸡蛋果的枝叶,攀附过竹架,再从竹架爬到半空,一路抓住天台的墙壁,钻进天台生长。还有不知名的植物,只结出棕色不能食的果子,缠绕鸡蛋果的枝叶也爬上墙。阳光每每透过错落的花叶,将斑驳的阴影投射在巷道里。妈妈常摘下金银花的绿叶,加上黑豆和红糖熬成水,黑乎乎带草药味,但有了甜味,竟也不难喝下。乡里人路过也会停下单车,在巷外,透过竹篱喊一声,跟我妈说要摘点金银花回去煲水。
鸡蛋果藤在半空垂下几缕细枝末节的绿茎。每逢果子成熟,便多了许多抬头仰望的人。乡里人来我家或路过,都会钻进巷道,看有没有果子可摘。鸡蛋果也分几色。熟透的鸡蛋果是味道清甜的紫红色,未熟的是酸极的青绿色。也有些熟了的,躲在茂密枝叶中没被发现,某日噗哒一声从空中落下,已是干瘪而布满细密的褶皱。每年这时,乡里人溜达进来,顺手就拿起靠墙的竹竿把鸡蛋果鼓捣下来。竹竿是特制的,在竹节处留下叉开的一小截短枝,撑起竹竿往枝叶处叉完一扭,果子就掉了。但像我这种不懂使力的小孩,每回都是乱来的,弄不下来就拿竹杆敲打鸡蛋果,偶尔好运气还能敲落一两个呢。每次摘完,水泥地面都落了一地的绿叶。寻果子也不容易,眼里望呀望,满是绿叶。紫红色的鸡蛋果早就被挑完,余下青绿色的果子像是绿叶,倒也要费好一番眼力和周折才能找到。晚来的人没能遇上甜的,却也挑些绿色果皮但个头较大的酸鸡蛋果解解馋。有时候,我会偷偷跑到天台。墙边爬满鸡蛋果的藤叶,地上垂了好些甜的大的鸡蛋果,顶着烈日采摘,却如获至宝。我喜欢将小小的鸡蛋果放进手掌心,两手发力一压,圆滚滚的果皮微微裂开一道细缝,这时,指尖再沿着细缝往外用力掰,鸡蛋果就被打开啦。起初,我总以为吃鸡蛋果跟吃西瓜和石榴似的,需要把籽都吐出来,所以吃得十分费劲。后来才知道,鸡蛋果籽是能吃的,咬起来咔嗤咔嗤响。我爱吃甜的熟鸡蛋果,而酸的多数会拿来泡水喝,用勺子把黄色果肉挖进玻璃杯,倒温水加白糖,就是夏日一杯酸酸甜甜的饮料。
矮墙上和巷道摆满盆栽,而我无论如何都没法叫全它们的名字,多是绿叶,花很少,挤满一排矮墙,占据大半边巷道。爸爸隔几日就来回湖边提水,挨盆花草边浇边查看植物的生长情况,哪盆长了几朵花,哪盆叶子太稀落,他都清楚的。要是贪玩摘了他的花和叶子,他可心疼了,还会挨骂呢。儿时掉了牙,妈妈说以往都是扔到瓦片屋顶去的。那会我直挺挺地站在巷道,与眼前的盆栽隔了半步远,嘴里念叨几句「牙齿你要好好长」之类祈祷的话,手臂伸直将掉落的牙齿放入绿叶的叶心。巷道最深处也即门边,摆了一口水缸,平日积攒雨水,用于浇花或室外的地面清洗。雨天时候,水缸的雨水漫溢出来,流泄一地,使得巷道也积满雨水。天台的积水顺着管道流泄到屋外,头顶的绿叶却滴滴答答地落下水珠,我和姐姐各自举了一把伞,将裤腿高高挽起,光脚踩在巷道的积水中,还拿桶将水缸里的水舀出来,互相抛洒。妈妈在屋内唠叨,我们也不听,后来伞也收起来了,雨水就落在身上,玩得浑身湿透。
家里的地基高出马路,巷道出了竹篱门,便是水泥斜坡。我仿佛就是在这斜坡上学会了骑单车。记忆里,我骑着堂姐的小单车,一遍遍地从斜坡上滑下来,趁着几秒即逝的时间,左右脚不停地踩踏板,直到单车停下。一次次滑下斜坡,慢慢地,我能骑得越来越远。当然,我也忘了怎么学会的两轮单车,不记得有没有摔过哭过,但那辆薄荷绿色的小四轮单车,从斜坡滑下去的瞬间却记到如今。夏日傍晚,妈妈会提水泼湿巷道和斜坡,转头叮嘱我们不许出门,以免沾了暑气。暴晒后的水泥地,几分钟前才刚泼水,没一会就干了。我们也只能守在家里等到日落,巷道蒸腾起来的热气消散凉透了,才敢出门玩耍。
【竹篱圈】
沿着马路边,爸爸在家的侧墙搭建了竹架,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圈子。这块小小的区域,种植一棵能遮阳的高大莲雾树。若是莲雾成熟的时节,枝头上会挂满整串浅红色的莲雾果,揉开绿色的莲雾叶,还带着莲雾清新的水果香。莲雾树不比空中的鸡蛋果,只需微微掂起脚尖就能摘到,低处摘完了,就从屋里搬张凳子摘果子。爸妈每次都摘好几袋分给大家吃。家里种的莲雾个头并不大,青白略带粉色,一簇簇娇小可爱,吃起来清甜多汁。每次莲雾吃完,我就去摘莲雾叶,撕成几瓣细细揉碎,捧到鼻前一闻,就是喜欢的味道。然而摘莲雾也要提防脚下的危险。莲雾树下拴着家里养的黑棕色狗狗,养了好几年,我还是怕它。小时候,妈妈经常叫我去竹篱圈拿鸡蛋。一移开竹篱门,守在门边的狗就会跳起来,拼命冲我叫嚷,看样子想极力挣脱铁链。我很怕它咬我。每次进去前,我都会先拿点吃的东西扔向远处,吸引狗狗过去的同时,趁机逃离,快速拿到散落的鸡蛋。回去却麻烦了,没有吃的东西,只好捡起地上的石头,旧戏重演,狗狗会以为还是好吃的。但有时候它不会被骗到,我刚想跑,它的身体就已经扑过来,把我吓到墙角边。
那时候,爸爸每天在屋外捆绑竹架,竹篱圈内栽种玉兰、番石榴树,还有杨桃树等植物,暑假好像漫长得永远都不会结束。午后躺在发烫的水泥地上醒来时,墨绿色的落地风扇左右旋转,送来摆动的热风。家里没有其他人,安静得只有旧风扇时而卡住的咔咔声。日光还未散尽,我懒懒翻过身,看见铁门关剩一条缝,阳光顺着门缝照射在灰暗的电视屏幕上。窗帘也拉紧了,但仍能感受到浅色窗帘外亮晃晃的光线。我推开铁门,走过巷道,两扇竹篱门或敞开或掩着,妈妈正坐在竹篱圈内做珠衣。我坐在旁边的凳子,边打哈欠边用手拨弄布碗里的珠子。狗软绵绵地趴在莲雾树下乘凉,树荫浓密,又因日光转向,竹篱内阴凉而不闷热。清风吹来,带着玉兰花的香气,听见了繁密的绿叶摇晃出来的沙沙声,散养的几只鸡在地上啄小石子,咯咯咯地边叫边乱跑。
【楼梯与天台】
楼梯通往天台,原本不难走,只不过堆满家中杂物,小部分阶梯需要侧身跨过,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楼梯内阴暗,由此给了我们揣测妖魔鬼怪的想象空间。玩捉迷藏的时候,大胆躲在楼梯角落的小孩总是最晚被找到,负责抓的人,即便知道有人会躲在那里,也没有勇气寻进去看。有时候,它成了惩罚的空间。玩游戏作弊或输了的小朋友,就要被众人拥着到楼梯间待一会,念满数字才可以出来。每次到最后总有人尖叫着跑出来,躲在楼梯口偷瞧的小孩们也跟着狂喊,喊完问看见什么了,答什么也没看见。这样一群无缘无故吵闹的小孩,难免要遭大人一顿骂。每回想到天台玩,好不容易跨越杂物以后,屏息站在最后一节阶梯。门栓很涩,双手要拉住不停地上下摇晃,刚上过新漆的深棕色铁门,因炙热的阳光而发烫,这扇门不常打开,总是紧闭,楼道内积满灰尘,空气闷热,夹杂着油漆的刺鼻味道。每当感觉不得不换气时,门栓就啪地一声打开了,白日的光亮照耀漆黑狭窄的楼道。
天台有个小蓄水池,我常看到爸爸清洗这个水池,排掉污浊的雨水,刷掉池边生长得黏乎乎的青苔。小时候,蓄水池扑腾着许多鱼,大小种类各异。爸爸每天晚上回家,总提桶把没卖出去的鱼倾倒进去,打氧气的电机嗡嗡嗡地运作,透过清水,我能看到黑色躯体在游动。几年后,蓄水池荒废了,闲养着四季的雨水。小孩都爱玩风筝。几个小伙伴,简单地拿一个颜色鲜艳的塑料袋,绑上长长的绳线,再把绳子绕在线筒上,就做成了风筝。跑到天台,兴奋地迎着风跑动,直等到塑料袋缓缓升起,最后鼓足了风,由瘪状转换成饱满的球形,在天空飘扬。也有很多时候,无论怎么跑,塑料袋风筝都怏怏地,不愿意飞起来。夏季夜晚,我偶尔在饭后跑到天台,跳到水泥柱上坐,吹风想事,近处远处皆灯火明亮,惟心不安而已。
【旧屋改建】
听说爸妈要加盖一层房,我在惊讶之余,暗想终于攒够钱了吗。妈妈这才说还是借了钱。早年因修路,靠墙的竹篱圈拆掉了,斜坡巷道也与新浇灌的水泥路齐平。这次由于建房,门前的巷道也全拆了,像是两片羽翼掉落,而房屋往高处生长。放假回家时,搭建的脚手架攀爬在灰色水泥墙的外围,加盖的二楼暂时还没有完工,建筑工人从侧门进进出出。妈妈每日都问,「你不上去看看?」于是在好几天后,我上去了。旧楼梯忽然敞亮,粗糙的水泥阶梯表面,散落着沙石。还没到安装扶手的时候,每跨一步都战战兢兢,生怕不小心跌落。二楼的格局基本形成,爸爸正拿着水管喷洒地面,妈妈领着我,从这介绍到那,仿佛她幻想多年的事情,而今正缓缓铺展开来。新屋落成时,搬家时,请客吃饭时,我都不在场。等到终于回去,开始走进另外的门,进入另外的房间。
妈妈常在楼下做手工活。夏日,迎着家门前的灯光,搬了桌凳,埋头穿针引线。冬日,她往屋里挪,身上裹着厚实的衣服,独自坐在楼梯间。半掩的防盗门还拿了东西抵着,怕风把门关了,也想给路过的邻居提个醒,她就在楼下呆着,可以进来坐坐,聊聊天。寒潮来袭,冷风钻进门缝,楼梯间更显得阴冷。她怕冷,索性将桌凳搬去楼下的旧屋,依然不锁门,只轻轻掩上。邻居老姆会熟门熟路的进门坐下,边看我妈做手工,边唠几句家常话。几次看到门前的监控屏幕里,老姆走到我家门口,伸手拉门。妈妈不在,门没开,老姆转身走了。以往家里的大门每天从早开到晚,常有邻居吃完饭散步到我家门口,妈妈从屋里搬出椅子,大家聊天说话,坐到深夜才各自散去。如今妈妈会说,「我不在的话,就没有人过来坐了。」
这座海滨城市,夏季风雨总是如期而至。念小学的某天,我早早起床,按老师的叮嘱打开电视,期待屏幕左上角的台风预警信号跳换到可以不用上学的颜色。屋外天空总是亮不起来的模样。接到老师电话,知道不用上课以后,我欢天喜地扔掉书包。连续一天风雨,夜晚邻居叔叔打来电话,问爸妈要不要让我和姐姐住到他家。他们家住在楼房的第三层。爸爸冒雨淌水送我和姐姐过去,跟叔叔家的女儿挤在一张床上。关灯躺下以后,风声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暴雨倾盆倒落。我躺在黑暗中,不知道大人们口中的洪水会不会发生,迟迟未睡。隔天早晨,路上水深至膝盖,夹杂野草和泥土,我与姐姐提着鞋,一步步蹒跚涉水归家。后来我常做一个梦,梦里水流将家人从各自的房间冲出来,随锅碗瓢盆在洪水里四散,不会游泳的我忽然沉入水中,这才从梦里醒来。我抛弃了爸妈,那天睡前,醒来,都是这个念头。妈妈问我,住新屋子不开心吗。我说,开心啊。那年台风也吹了很久呢。其实,我并不在意热闹与否,相比之下,更喜欢二楼的冷清与安静。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