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我有特殊的技巧之士兵突击
(写于2015.07)
一
许三多在新兵连结束后被分配到草原上的红三连五班,远离团部,也可以说是远离一切活物的荒原。在他来之前,这个班只有四个兵,老马(班长),老魏,李梦,和薛林,几个老兵油子,端着没有子弹的枪承包了这一片荒无人烟的草原。什么是荒凉,什么是寂寞和孤独,眼前就是。运送新兵的汽车最后一站停在这里,从白天走到黄昏,车里就剩下司机,指导员,和许三多。对一切未知的许三多并不知道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安排,看着新兵连的战友途中一个一个下车,最后只剩下自己时,还是一味傻笑。如果换做成才,铁定想跳车的心都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不被需要的兵,被七连长高城嫌弃的要死,只有史今想留下他但也无济于事,最后被送到这个鸟不拉翔的地方。剧里的场景、指导员欲言又止的土色表情、黄昏的落日以及室内的昏暗光线,种种都暗示着这是一种被放弃的命运,只有许三多很认真的相信指导员说的话,所谓“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这句话指导员自己说出来其实都没有底气。
这一天到了晚上,班长老马突然记起许三多还没吃晚饭,说给他做饭去,同时苦笑地说了一句话,“真羡慕你还有事做,我们都已经吃过了。”我听着这话里透着的满是心酸和无奈,他们每天驻守在这一片草原,方圆十里没一个人影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单调枯燥的日子,没有盼头,没有希望,找不到意义,是个人都会被逼疯,兵样儿也早就消失无影。李梦被老魏取的外号之一是托尔斯泰,他梦想着写一本两百万字的小说,关于人生的小说,他告诉许三多也只有在这个地方他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可真是讽刺,在这个地方哪里有人生可谈。所以,他写了撕撕了写,到现在也就写了个两百字的序。
我第一次看这部剧的时候好像还是大学时,那时候感触没有现在强烈,现在当我听到老马说的那句话,自己心里也是酸涩无比。我能理解这种孤独无望,我目前的处境甚至比那片荒原更糟糕,至少他们的团部定期会有车过来送补给品,而我的地盘荒无人烟,无人问津,毫无意义。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熬不过时间,孤独的时间一长就会轻易被孤独反噬,变得没有活气,懒散细胞激增,双商下降,失去一切前行的动力,然后自我放逐直到彻底自我放弃,最后放弃生命。所以说,我的思维异于常人,明明是一部热血励志剧,却被我看的愁云惨淡,自己在那儿矫情。
当然,剧里面那几个老兵油子得亏许三多的及时出现而得到救赎,尽管每个人打死嘴里也不会承认是被这个大脑缺根弦儿的傻木木给救赎的,不过无论如何,他们明白自己接下来的路是该改一改道了。许三多自己也因为他的傻和执着再次迎来了新的人生。
二
看第一遍的时候没有看明白成才这个人,而且完全彻底忘记了成才最后的结局。剧里成才这个角色设定十分不讨喜,也算是唯一带有反面特点的角色。除了许三多一直把他当朋友看,其他人都反感他,毋庸置疑观众也不喜欢他。这次重新看了这部剧之后,发现成才这个人其实更能代表我们普通人人性的弱点和本能,人性自私,我们通常不愿意也很难正视自己的弱点。我们更愿意去喜欢剧里面带着圣光的血性军人们,他们的品格和精神令人敬佩,也是普通人所遥不可及的境界。在我们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泡沫中时,成才就像一剂现实醒脑针,再不愿意面对现实,可终究是现实。
成才的确过于功利,聪明圆滑,为了向上爬而放弃了钢七连的信仰,抛弃了自己的战友,成为钢七连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跳槽的兵,后来在第一次参加A大队的考核最后阶段被袁朗果断淘汰,灰头土脸地回到自己之前跳槽的连队红三连,继续“流放”在草原上的五班(一个神奇的班)。无论他枪法有多准,个人能力有多强,有些东西一旦丢弃,就丢了大局。
也正是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波折和历练,他开始变得成熟稳重,开始想明白了自己应该要的是什么,该怎样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高城后来对他说过一句话,心稳了,手也就稳了。高城看到了他的改变,选择了原谅他,仿佛也意味着那一刻他从真正意义上被所有人原谅和认可了。他的成熟转变,也给他带来了人生转变的重要契机。成才第二次被推荐进入A大队选拔,第二次的考验比第一次更艰难,而且袁朗对他十分抵触,就算考核满分也不愿意留他。最后,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再是从前那个成才。曾经袁朗对他唯一认可的地方,就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朋友许三多,许三多也在成才通过最终考核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一幕,袁朗,吴哲,许三多,成才,四个人坐在皮划艇上,袁朗的一席话令人动容,也是对成才的最终认可和接纳。袁朗说从成才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觉得其实不少观众在思考自身的同时也能在成才这个角色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许三多一路走来带着主角光环,身边有无数人帮助他;成才不一样,他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走,他也正是代表了普通的大多数,让观众看到最后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
最后附一张有意思的截图
一
许三多在新兵连结束后被分配到草原上的红三连五班,远离团部,也可以说是远离一切活物的荒原。在他来之前,这个班只有四个兵,老马(班长),老魏,李梦,和薛林,几个老兵油子,端着没有子弹的枪承包了这一片荒无人烟的草原。什么是荒凉,什么是寂寞和孤独,眼前就是。运送新兵的汽车最后一站停在这里,从白天走到黄昏,车里就剩下司机,指导员,和许三多。对一切未知的许三多并不知道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安排,看着新兵连的战友途中一个一个下车,最后只剩下自己时,还是一味傻笑。如果换做成才,铁定想跳车的心都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不被需要的兵,被七连长高城嫌弃的要死,只有史今想留下他但也无济于事,最后被送到这个鸟不拉翔的地方。剧里的场景、指导员欲言又止的土色表情、黄昏的落日以及室内的昏暗光线,种种都暗示着这是一种被放弃的命运,只有许三多很认真的相信指导员说的话,所谓“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这句话指导员自己说出来其实都没有底气。
这一天到了晚上,班长老马突然记起许三多还没吃晚饭,说给他做饭去,同时苦笑地说了一句话,“真羡慕你还有事做,我们都已经吃过了。”我听着这话里透着的满是心酸和无奈,他们每天驻守在这一片草原,方圆十里没一个人影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单调枯燥的日子,没有盼头,没有希望,找不到意义,是个人都会被逼疯,兵样儿也早就消失无影。李梦被老魏取的外号之一是托尔斯泰,他梦想着写一本两百万字的小说,关于人生的小说,他告诉许三多也只有在这个地方他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可真是讽刺,在这个地方哪里有人生可谈。所以,他写了撕撕了写,到现在也就写了个两百字的序。
我第一次看这部剧的时候好像还是大学时,那时候感触没有现在强烈,现在当我听到老马说的那句话,自己心里也是酸涩无比。我能理解这种孤独无望,我目前的处境甚至比那片荒原更糟糕,至少他们的团部定期会有车过来送补给品,而我的地盘荒无人烟,无人问津,毫无意义。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熬不过时间,孤独的时间一长就会轻易被孤独反噬,变得没有活气,懒散细胞激增,双商下降,失去一切前行的动力,然后自我放逐直到彻底自我放弃,最后放弃生命。所以说,我的思维异于常人,明明是一部热血励志剧,却被我看的愁云惨淡,自己在那儿矫情。
当然,剧里面那几个老兵油子得亏许三多的及时出现而得到救赎,尽管每个人打死嘴里也不会承认是被这个大脑缺根弦儿的傻木木给救赎的,不过无论如何,他们明白自己接下来的路是该改一改道了。许三多自己也因为他的傻和执着再次迎来了新的人生。
二
看第一遍的时候没有看明白成才这个人,而且完全彻底忘记了成才最后的结局。剧里成才这个角色设定十分不讨喜,也算是唯一带有反面特点的角色。除了许三多一直把他当朋友看,其他人都反感他,毋庸置疑观众也不喜欢他。这次重新看了这部剧之后,发现成才这个人其实更能代表我们普通人人性的弱点和本能,人性自私,我们通常不愿意也很难正视自己的弱点。我们更愿意去喜欢剧里面带着圣光的血性军人们,他们的品格和精神令人敬佩,也是普通人所遥不可及的境界。在我们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泡沫中时,成才就像一剂现实醒脑针,再不愿意面对现实,可终究是现实。
成才的确过于功利,聪明圆滑,为了向上爬而放弃了钢七连的信仰,抛弃了自己的战友,成为钢七连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跳槽的兵,后来在第一次参加A大队的考核最后阶段被袁朗果断淘汰,灰头土脸地回到自己之前跳槽的连队红三连,继续“流放”在草原上的五班(一个神奇的班)。无论他枪法有多准,个人能力有多强,有些东西一旦丢弃,就丢了大局。
也正是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波折和历练,他开始变得成熟稳重,开始想明白了自己应该要的是什么,该怎样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高城后来对他说过一句话,心稳了,手也就稳了。高城看到了他的改变,选择了原谅他,仿佛也意味着那一刻他从真正意义上被所有人原谅和认可了。他的成熟转变,也给他带来了人生转变的重要契机。成才第二次被推荐进入A大队选拔,第二次的考验比第一次更艰难,而且袁朗对他十分抵触,就算考核满分也不愿意留他。最后,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再是从前那个成才。曾经袁朗对他唯一认可的地方,就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朋友许三多,许三多也在成才通过最终考核起到了关键作用。
最后一幕,袁朗,吴哲,许三多,成才,四个人坐在皮划艇上,袁朗的一席话令人动容,也是对成才的最终认可和接纳。袁朗说从成才身上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觉得其实不少观众在思考自身的同时也能在成才这个角色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许三多一路走来带着主角光环,身边有无数人帮助他;成才不一样,他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走,他也正是代表了普通的大多数,让观众看到最后能产生一种奇妙的共鸣。
最后附一张有意思的截图
![]() |
© 本文版权归 Hedwigyea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