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路》背叛
我本来不想这么早就写这段。
可以说,这么长久以来,我们整个家庭不幸的根源,就在这里。这种来自家庭的欺骗和背叛是无法忘却的。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决定放下,但可怕的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已经不可控制的波及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那种痛苦,现在已经被时间冲淡,但是每当我们想起,总会对这个家庭的命运和我们经历的人生倍感怀疑。
爸爸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妹妹,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不知为何,那个年代的男孩本应该备受呵护,可自我记事以来,爸爸在奶奶家所遭受的种种却丝毫感觉不到家庭对这个儿子的重视。前些年我还小的时候,爸爸和爷爷奶奶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很融洽。我记忆中第一次见他们,应该是有一年的春节。爸爸在除夕夜吃完了饺子,揣上妈妈给的养老费,带着我去的奶奶家。“这是你爷爷…这是你的奶奶…”这就是我在记忆中对二老最初的印象。现在想起来,爸爸和以前的爷爷越来越像,奶奶在我印象中,总是那个在火炕上围着被子眼神浑浊的老太太。
据说,在我姐姐小的时候,爷爷家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家里开了一个小卖铺,那个年代也是不缺什么钱。我们村以前有很多企业和厂房,村民的工作基本在村里就能解决。爸爸也是在村里好几个工厂呆过,为人朴实踏实肯干,所以领导们都挺喜欢我的爸爸,安排的岗位也一般是保全之类不太费体力的工作。那个时候爸妈和爷爷奶奶住一个院子里,作为家里的壮劳力,几乎家里所有的整修翻建都是爸爸的事儿,妈妈经常说“你去你爷爷家看见的那些东西,除了那个正间,都是你爸爸盖的。”妈妈总会以这个为开头愤愤的铺开来讲,这么多年,我早已经把妈妈的经历熟记于心,“你的那个奶奶,真是有杀了你爸的心,哄着你爸干这个干那个,结果到了三十岁,撵出来一个净人。”
按时间来说,妈妈第一次对这个家失望透顶,应该是姐姐出生的时候。她说这家人对于任何事都懒懒散散不着调,以至于她都已经羊水破了到了医院,去的家人竟然没有一个带钱的。生孩子的痛苦妈妈从来没提过,甚至说起生我的时候,她都能自豪的和她的朋友说“我生我们家参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吃累。”可能对于妈妈来说,身体上的痛苦对于远不如心里的伤害来的难以承受。
“护士一说是个女孩,你爷爷调头就走了,我从进了病房到出院,除了你爸爸,他们家那群畜生一个都没来过…”妈妈说起这些,嗓门总会不由自主的提高,
“我出了院回了家,三天没吃一顿热饭,你那个奶奶,他们自己吃完了,能送过点来也就是碗稀饭,要不就是说得给你爷爷留,要不就是说做的少了就留了这一口。我想吃点咸菜都没有,说怕齁着孩子。”
妈妈别过脸,面无表情,好像又想起了那段在厢屋潮湿的小床上的日子。“来家没过两天,你姐姐开始发风,烧的鲜黄,抽的厉害。我抱着你姐不知道怎么办,你奶奶那个畜生过来说什么三天风,不长命。说前屋谁家生了个女孩,没有了,正好又怀上,生了个男的。意思让我别治了,正好赶上政策再生一个。”妈妈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这是个人能说的话吗!多亏老屋旁边的邻居知道个方,抓了副小药给送过来,你姐喝了没丢了命。”妈妈搓搓鼻子,眼睛直愣愣的瞅着旁边。“我心想不能在这个家再呆了,就托人上大队去打电话给你姥姥,你姥姥说这刚生孩子,她也不好过来接,让我自己回去。我把你姐姐用个棉袄一包,冬二月,那是最冷的时候,我自己去村口那棵大银杏树下面等车。这就是有你姐姐,要不当时我真觉得这日子过的没意思…”妈妈说她当时等了好久,冻得脚都麻了手也抱着孩子不能缩回去只能干冻着,自己身子弱,站不住只能靠在个大石头上。这个女人那天流的泪,可能是我这辈子都不会尝到的苦涩。
在姥姥家顺利做完月子,妈妈在爸爸的坚持下决定回去这个已经伤透了她的家。没过多久,大姑也生了孩子,不过是个男孩。两个小孩从小差别的待遇,姐姐从小受的那些欺负和白眼,我也不想再多动笔墨。这些事情,现在说起来妈妈都已经把它们当做了笑话,虽然偶尔说急了,会嗓门提高一点,可更多的,是用一句“你们一定要争气,给下面那家子畜生看看。”来结束话题。可能就是因为这种苦难,让妈妈本来就要强的性格,更加坚定。她们开始想办法逃离这个牢笼。
爸爸妈妈开始早起去批发市场批发蔬果在上班时间外来做些小生意,这种举动惹得爷爷奶奶非常的不高兴,他们口口声声的说着“你还作动什么,闺女的小铺儿的江山,我挣的这些不都是你的!”这句话哄了我爸爸二十多年,也正是这句话,在多年以后让这个山东汉子伤透了心。爸爸没有就此放弃,他攒够了钱去学了驾驶证,当然这在爷爷的眼里还是不务正业。在无尽的谩骂中,爸爸和妈妈终于等到了村里给他们批的宅基地,他们可以自己盖房子了。
我想等到宅基地批下来的那天,两夫妻的欢喜应该是没有什么文字可以表达出来的。可是也在意料之中的,力求掌控儿子一生的爷爷奶奶,理所当然的对这种好事而感到愤怒。这种愤怒,不仅仅是表现在语言和态度上,爷爷奶奶对盖房百般阻挠,甚至闹上村委。村里做协调工作的人员当然对此十分不解,毕竟在这种违反常理的控诉面前,他们只能劝双方消消气,说着“毕竟是一家人,得互相理解…”这种话来打马虎眼。结果可想而知,爸爸和妈妈求遍了亲朋好友,加上自己这点微薄的积蓄,靠双手盖起了这栋楼,爷爷奶奶冷眼旁观,一根指头都没上过…我常常在想为什么爷爷奶奶要这么为难自己的孩子,如果说他们真的重男轻女,那父亲显然是他们唯一的儿子,论情论理都不会被这样对待。这二十多年我亲眼所见爸爸的孝顺和努力,当然也不可能是他不务正业惹父母生气。我想爸爸必然和我有同样的疑惑,他确实没有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他只是想为了自己的家庭好好奋斗,可不知为何,向他心窝子里捅刀子的,却是生他养他的至亲…
2016年6月23日星期四 今夜雨,自中午至今,雨淅淅沥沥未停。最近事情多,总觉的困乏至极,今晚就到这,洗漱后就睡觉。望大家晚安。
可以说,这么长久以来,我们整个家庭不幸的根源,就在这里。这种来自家庭的欺骗和背叛是无法忘却的。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决定放下,但可怕的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已经不可控制的波及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那种痛苦,现在已经被时间冲淡,但是每当我们想起,总会对这个家庭的命运和我们经历的人生倍感怀疑。
爸爸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妹妹,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不知为何,那个年代的男孩本应该备受呵护,可自我记事以来,爸爸在奶奶家所遭受的种种却丝毫感觉不到家庭对这个儿子的重视。前些年我还小的时候,爸爸和爷爷奶奶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很融洽。我记忆中第一次见他们,应该是有一年的春节。爸爸在除夕夜吃完了饺子,揣上妈妈给的养老费,带着我去的奶奶家。“这是你爷爷…这是你的奶奶…”这就是我在记忆中对二老最初的印象。现在想起来,爸爸和以前的爷爷越来越像,奶奶在我印象中,总是那个在火炕上围着被子眼神浑浊的老太太。
据说,在我姐姐小的时候,爷爷家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家里开了一个小卖铺,那个年代也是不缺什么钱。我们村以前有很多企业和厂房,村民的工作基本在村里就能解决。爸爸也是在村里好几个工厂呆过,为人朴实踏实肯干,所以领导们都挺喜欢我的爸爸,安排的岗位也一般是保全之类不太费体力的工作。那个时候爸妈和爷爷奶奶住一个院子里,作为家里的壮劳力,几乎家里所有的整修翻建都是爸爸的事儿,妈妈经常说“你去你爷爷家看见的那些东西,除了那个正间,都是你爸爸盖的。”妈妈总会以这个为开头愤愤的铺开来讲,这么多年,我早已经把妈妈的经历熟记于心,“你的那个奶奶,真是有杀了你爸的心,哄着你爸干这个干那个,结果到了三十岁,撵出来一个净人。”
按时间来说,妈妈第一次对这个家失望透顶,应该是姐姐出生的时候。她说这家人对于任何事都懒懒散散不着调,以至于她都已经羊水破了到了医院,去的家人竟然没有一个带钱的。生孩子的痛苦妈妈从来没提过,甚至说起生我的时候,她都能自豪的和她的朋友说“我生我们家参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吃累。”可能对于妈妈来说,身体上的痛苦对于远不如心里的伤害来的难以承受。
“护士一说是个女孩,你爷爷调头就走了,我从进了病房到出院,除了你爸爸,他们家那群畜生一个都没来过…”妈妈说起这些,嗓门总会不由自主的提高,
“我出了院回了家,三天没吃一顿热饭,你那个奶奶,他们自己吃完了,能送过点来也就是碗稀饭,要不就是说得给你爷爷留,要不就是说做的少了就留了这一口。我想吃点咸菜都没有,说怕齁着孩子。”
妈妈别过脸,面无表情,好像又想起了那段在厢屋潮湿的小床上的日子。“来家没过两天,你姐姐开始发风,烧的鲜黄,抽的厉害。我抱着你姐不知道怎么办,你奶奶那个畜生过来说什么三天风,不长命。说前屋谁家生了个女孩,没有了,正好又怀上,生了个男的。意思让我别治了,正好赶上政策再生一个。”妈妈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这是个人能说的话吗!多亏老屋旁边的邻居知道个方,抓了副小药给送过来,你姐喝了没丢了命。”妈妈搓搓鼻子,眼睛直愣愣的瞅着旁边。“我心想不能在这个家再呆了,就托人上大队去打电话给你姥姥,你姥姥说这刚生孩子,她也不好过来接,让我自己回去。我把你姐姐用个棉袄一包,冬二月,那是最冷的时候,我自己去村口那棵大银杏树下面等车。这就是有你姐姐,要不当时我真觉得这日子过的没意思…”妈妈说她当时等了好久,冻得脚都麻了手也抱着孩子不能缩回去只能干冻着,自己身子弱,站不住只能靠在个大石头上。这个女人那天流的泪,可能是我这辈子都不会尝到的苦涩。
在姥姥家顺利做完月子,妈妈在爸爸的坚持下决定回去这个已经伤透了她的家。没过多久,大姑也生了孩子,不过是个男孩。两个小孩从小差别的待遇,姐姐从小受的那些欺负和白眼,我也不想再多动笔墨。这些事情,现在说起来妈妈都已经把它们当做了笑话,虽然偶尔说急了,会嗓门提高一点,可更多的,是用一句“你们一定要争气,给下面那家子畜生看看。”来结束话题。可能就是因为这种苦难,让妈妈本来就要强的性格,更加坚定。她们开始想办法逃离这个牢笼。
爸爸妈妈开始早起去批发市场批发蔬果在上班时间外来做些小生意,这种举动惹得爷爷奶奶非常的不高兴,他们口口声声的说着“你还作动什么,闺女的小铺儿的江山,我挣的这些不都是你的!”这句话哄了我爸爸二十多年,也正是这句话,在多年以后让这个山东汉子伤透了心。爸爸没有就此放弃,他攒够了钱去学了驾驶证,当然这在爷爷的眼里还是不务正业。在无尽的谩骂中,爸爸和妈妈终于等到了村里给他们批的宅基地,他们可以自己盖房子了。
我想等到宅基地批下来的那天,两夫妻的欢喜应该是没有什么文字可以表达出来的。可是也在意料之中的,力求掌控儿子一生的爷爷奶奶,理所当然的对这种好事而感到愤怒。这种愤怒,不仅仅是表现在语言和态度上,爷爷奶奶对盖房百般阻挠,甚至闹上村委。村里做协调工作的人员当然对此十分不解,毕竟在这种违反常理的控诉面前,他们只能劝双方消消气,说着“毕竟是一家人,得互相理解…”这种话来打马虎眼。结果可想而知,爸爸和妈妈求遍了亲朋好友,加上自己这点微薄的积蓄,靠双手盖起了这栋楼,爷爷奶奶冷眼旁观,一根指头都没上过…我常常在想为什么爷爷奶奶要这么为难自己的孩子,如果说他们真的重男轻女,那父亲显然是他们唯一的儿子,论情论理都不会被这样对待。这二十多年我亲眼所见爸爸的孝顺和努力,当然也不可能是他不务正业惹父母生气。我想爸爸必然和我有同样的疑惑,他确实没有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他只是想为了自己的家庭好好奋斗,可不知为何,向他心窝子里捅刀子的,却是生他养他的至亲…
2016年6月23日星期四 今夜雨,自中午至今,雨淅淅沥沥未停。最近事情多,总觉的困乏至极,今晚就到这,洗漱后就睡觉。望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