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国学“科研重点课题优秀教师”之轶彦老师:注重细节,开展国学活动游刃有余
实施幼儿园国学课程,首先接受挑战的是广大幼儿教师,国学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综合能力,需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通过几年的国学实践探索,在课题组总负责人林淑媛教授和督学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国学教师成长很快,她们脱颖而出,成为幼儿园国学课程实施的骨干力量,其中有8位老师在2016年被评为汉源幼儿园国学优秀教师,这些老师分别是:轶彦、黄晓莉、陈洁贞、张倩、张见充、吴绮敏、方妙玲、李善凤。】
轶彦老师荣获“汉源优秀国学教师”称号
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的轶彦老师,有着多年丰富的一线教育经验,但是,刚加入汉源国学的教研团队时,她也不明白国学要如何上,也有很多困惑,渐渐的,通过课题组的探索研究,她转变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学教师,成为幼儿园内国学教研的领头羊。
开场巧妙设计提问
如何在活动开场就抓住幼儿的兴趣,需要在活动导入环节设计一些小技巧,比如运用巧妙的引导语。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开场,我以发散性问题“你们去过哪里旅游?”抛出话题,紧扣幼儿生活,勾起孩子对生活经历的回忆,激发起强烈的说话欲望和活动兴趣。在小朋友都尽情表达旅游经历之后,我话题一转,“今天,轶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新的旅游胜地”,很自然地激起幼儿观看的欲望,引出实景视频。
师生的交流技巧
教师亲切的微笑,温暖而期待的眼神,能够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连接。这种连接承载着信任与鼓励。在这种微妙的信任中,孩子更容易集中精力追随老师,更愿意敞开自己,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比如一次公开课,需要对同一批孩子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孩子们在第一课时后期,已经出现精神涣散、坐立不安的情形。为了确保第二课时的顺利开展,避免因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而影响课堂效果,我首先打起十足的精神,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教学热情,运用热情的微笑、期待的眼神,夸张的肢体动作,有效地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整节活动孩子们都情绪高涨,配合默契。
过渡环节的紧密衔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注意力很容易被外来因素所干扰,影响教学进程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将各种细节考虑周到,过渡环节衔接紧密。例如:上课时经常会使用各种教具或道具,怎样合理摆放与撤走道具,做到既不耽误时间,又不影响活动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感受瀑布流水的速度和四溅的水花,我设计了一个从高处往下倒水的实验。试教时,水花溅了一地,配课老师赶紧过来清理地板上的积水,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了过去,结果教学活动受到很大影响。为避免此类情况,我在公开课前,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重新进行了梳理,对教学中的细节工作和过渡环节严格把控。上课时,在接水的大盆下垫上一块布毯,溅出的水花洒落在毯子上,实验结束,悄悄将布毯收走,丝毫没有影响幼儿的注意力,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
教师对幼儿已有知识的了解
比如,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前,幼儿是否了解“香炉”、“银河”是什么?有没有见过“瀑布”?因为对“香炉”的认识,直接影响对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理解。不认识“香炉”,很难理解“香炉峰”。第一次试教时,由于幼儿不熟悉“香炉”,在解释“香炉峰”时绕来绕去,过多的解释耽误了时间,致使拖堂。在学习“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时,也因为不了解“银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梳理预授知识,扫除铺垫环节的知识盲点,必要的话,作为活动准备,事先进行知识预授,以便为后面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轶彦老师的国学成长足迹 2012年5月17日 幼儿园国学课程现代化交流研讨会 古诗教学活动《小儿垂钓》
2012年12月20日 “幼儿园国学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优秀课例评选活动 古诗教学活动《绝句》(迟日江山丽)
2013年3月13日 幼儿园国学教师心得征文活动 《谈谈古诗教学的心得体会》 荣获一等奖
2013年12月28日 “幼儿园国学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幼儿国学教师技能比赛
2014年5月9日 首届全国幼教年会 《曲江二首》第二课时
2014年9月1日 “幼儿园国学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组“幼儿园国学论文与心得体会” 《浅谈幼儿园古诗教学方法》 荣获一等奖
2014年11月20日 育才二院教师内部考核 古诗教学活动《望庐山瀑布》
2015年6月24日 汉源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幼儿园国学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子课题结题活动 《暮江吟》第一课时
《幼儿国学课程中古诗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轶彦老师荣获“汉源优秀国学教师”称号
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的轶彦老师,有着多年丰富的一线教育经验,但是,刚加入汉源国学的教研团队时,她也不明白国学要如何上,也有很多困惑,渐渐的,通过课题组的探索研究,她转变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学教师,成为幼儿园内国学教研的领头羊。
开场巧妙设计提问
如何在活动开场就抓住幼儿的兴趣,需要在活动导入环节设计一些小技巧,比如运用巧妙的引导语。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开场,我以发散性问题“你们去过哪里旅游?”抛出话题,紧扣幼儿生活,勾起孩子对生活经历的回忆,激发起强烈的说话欲望和活动兴趣。在小朋友都尽情表达旅游经历之后,我话题一转,“今天,轶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新的旅游胜地”,很自然地激起幼儿观看的欲望,引出实景视频。
师生的交流技巧
教师亲切的微笑,温暖而期待的眼神,能够在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连接。这种连接承载着信任与鼓励。在这种微妙的信任中,孩子更容易集中精力追随老师,更愿意敞开自己,积极思考,大胆表现。比如一次公开课,需要对同一批孩子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孩子们在第一课时后期,已经出现精神涣散、坐立不安的情形。为了确保第二课时的顺利开展,避免因幼儿注意力不集中而影响课堂效果,我首先打起十足的精神,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教学热情,运用热情的微笑、期待的眼神,夸张的肢体动作,有效地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整节活动孩子们都情绪高涨,配合默契。
过渡环节的紧密衔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注意力很容易被外来因素所干扰,影响教学进程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将各种细节考虑周到,过渡环节衔接紧密。例如:上课时经常会使用各种教具或道具,怎样合理摆放与撤走道具,做到既不耽误时间,又不影响活动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感受瀑布流水的速度和四溅的水花,我设计了一个从高处往下倒水的实验。试教时,水花溅了一地,配课老师赶紧过来清理地板上的积水,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了过去,结果教学活动受到很大影响。为避免此类情况,我在公开课前,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重新进行了梳理,对教学中的细节工作和过渡环节严格把控。上课时,在接水的大盆下垫上一块布毯,溅出的水花洒落在毯子上,实验结束,悄悄将布毯收走,丝毫没有影响幼儿的注意力,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
教师对幼儿已有知识的了解
比如,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前,幼儿是否了解“香炉”、“银河”是什么?有没有见过“瀑布”?因为对“香炉”的认识,直接影响对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理解。不认识“香炉”,很难理解“香炉峰”。第一次试教时,由于幼儿不熟悉“香炉”,在解释“香炉峰”时绕来绕去,过多的解释耽误了时间,致使拖堂。在学习“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时,也因为不了解“银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梳理预授知识,扫除铺垫环节的知识盲点,必要的话,作为活动准备,事先进行知识预授,以便为后面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轶彦老师的国学成长足迹 2012年5月17日 幼儿园国学课程现代化交流研讨会 古诗教学活动《小儿垂钓》
2012年12月20日 “幼儿园国学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优秀课例评选活动 古诗教学活动《绝句》(迟日江山丽)
2013年3月13日 幼儿园国学教师心得征文活动 《谈谈古诗教学的心得体会》 荣获一等奖
2013年12月28日 “幼儿园国学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幼儿国学教师技能比赛
2014年5月9日 首届全国幼教年会 《曲江二首》第二课时
2014年9月1日 “幼儿园国学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组“幼儿园国学论文与心得体会” 《浅谈幼儿园古诗教学方法》 荣获一等奖
2014年11月20日 育才二院教师内部考核 古诗教学活动《望庐山瀑布》
![]() |
![]() |
2015年6月24日 汉源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幼儿园国学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子课题结题活动 《暮江吟》第一课时
《幼儿国学课程中古诗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