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哪些瞬间让你明白了活着的意义?
查看话题 >有点饿
下了班后,稍稍整理下,换了居家的衣服,就躺在床上,开着床头灯,看《半生缘》。虽然紧关着窗户,但窗外的车鸣声还是会透出来。《半生缘》的语气就像是一个人在给你轻轻的做按摩,按摩皮肤,按摩肩颈,按摩大脑,按摩神经,慢慢乎乎的,渐渐的都有了高潮,说好只看完这几张就不看的,但还是控制不住,一个劲的读下来。经常吃糠咽菜,都忘了山珍海味的好。
空调还是一如既往的25度,不知今晚为何就这样的冷,虽然盖着毯子,还是觉得凉飕飕的。细想应该是下午没吃晚饭,腹中饥馁造成的。上个月偶尔也晚上不吃饭,也没见得像今天这样饿,就吃了几个椰子糖,好些了。书中正好写到世钧和曼桢到世钧老家南京的事,不停的出现食物,不是糕点就是荸荠,发现但凡饿了,就连食物的名词都能勾起你的欲望,虽然这些食物的意象是模糊不清的。合起书来起床烧水泡点奶茶喝喝,充充饥。
看这本书,让人顿时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穿过人海,穿过污浊,去了民国。读这本小说的时候觉得自己身体内心都是污秽的,功利的,苦不堪言的。他们的爱情是那样简单的,纯洁的,虽然有现实存在,但总体上是优雅的。世钧是会连自己母亲的说话大声以及父亲饭后的打嗝都会惭愧的。顿时觉得自己在度过一种怎样的人生,一种复杂而又劳累且焦急的生活。这不禁又让我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反思。当然,我对生活是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反思的。
上个月又搬家了,踏踏实实把自己的生活又整理了一遍。电脑重新擦拭了一下,键盘也抹的焕然一新。台灯上的细尘也轻轻的擦掉了,衣服全部整理了一遍了。上周日,光熨烫衬衣都熨了一个多小时,就这样还连西裤都没有熨。短袖短裤也分类整理了一遍,看到自己有三个崭新的画框,居然没有一副画或照片可以用这画框来装裱,可叹。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看的电影《布拉格之恋》,这部电影我不是很喜欢,但我喜欢里面表现的生活,简单纯净而又与世无争。五十年代的布拉格和三十年代的上海的生活是一个样子。生活是有条不紊,井井有序,没有那么多烦心事,饿了就要吃,想了就要做。世界是这样的淳朴。而环视下我所在的生活,物质世界的复杂性,精神世界的肤浅性。每天都在被各种事情催促,火急火燎。以前根本不懂西西弗斯,觉得那怎么会是我的生活,现在不言而喻了。
我们在追求生活的高效的同时,完全忘记了去品味生活的美。吃饭需要等位,坐车需要排队,坐飞机航班延误,买单也要等半个小时,就更别提去医院去办证大厅了。我们就不能顺顺利利的做一些事情么?明明是一加一等于二的事情,为什么中间还要加减乘除一番。生活在某些方面是在便利了,可复杂程度却深化了不少。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没有比一百多年前便捷到哪里去。
我在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经常会有的状态是,回到家里,翻开书或者坐在桌子前,反问自己,我这是在干嘛?在干嘛?像机器人一样被推着走,像小笼子里的仓鼠,又像公交车司机。自以为自己生活的很有主见,其实还是行尸走肉的躯体。每次告诉别人,我很忙的时候,都是羞愧的。说完忙这个词后,内心都是不自信的,内心深处的小人在嘲笑自己。
对目前的生活状态不满意,我曾经告诉自己高考结束就好了,考过司考就好了,工作挣钱后就好了。事实上呢,都是一个连一个的借口,都是在用不确定的远景在麻痹自己,并非怎么样后生活就有多大改变,生活永远是经历,是历程不是结果。难道我只能在自己有了房子后生活才能有条不紊,而现在就有理由生活的一团乱麻么?难道我现在就不能享受生活带来的好,而非要等到自己稍稍那么有钱有地位的时候么?每过一天就要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不虚度和任何人的交谈,不浪费任何一口在碗里的饭。并非到了某个阶段才要改变,改变要从现在开始,让自己生活得更舒适些,更有规划些,更轻松些,而不是总在拼命奔跑,回到家只有躺在床上玩手机的力气。
空调还是一如既往的25度,不知今晚为何就这样的冷,虽然盖着毯子,还是觉得凉飕飕的。细想应该是下午没吃晚饭,腹中饥馁造成的。上个月偶尔也晚上不吃饭,也没见得像今天这样饿,就吃了几个椰子糖,好些了。书中正好写到世钧和曼桢到世钧老家南京的事,不停的出现食物,不是糕点就是荸荠,发现但凡饿了,就连食物的名词都能勾起你的欲望,虽然这些食物的意象是模糊不清的。合起书来起床烧水泡点奶茶喝喝,充充饥。
看这本书,让人顿时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穿过人海,穿过污浊,去了民国。读这本小说的时候觉得自己身体内心都是污秽的,功利的,苦不堪言的。他们的爱情是那样简单的,纯洁的,虽然有现实存在,但总体上是优雅的。世钧是会连自己母亲的说话大声以及父亲饭后的打嗝都会惭愧的。顿时觉得自己在度过一种怎样的人生,一种复杂而又劳累且焦急的生活。这不禁又让我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反思。当然,我对生活是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反思的。
上个月又搬家了,踏踏实实把自己的生活又整理了一遍。电脑重新擦拭了一下,键盘也抹的焕然一新。台灯上的细尘也轻轻的擦掉了,衣服全部整理了一遍了。上周日,光熨烫衬衣都熨了一个多小时,就这样还连西裤都没有熨。短袖短裤也分类整理了一遍,看到自己有三个崭新的画框,居然没有一副画或照片可以用这画框来装裱,可叹。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前几天看的电影《布拉格之恋》,这部电影我不是很喜欢,但我喜欢里面表现的生活,简单纯净而又与世无争。五十年代的布拉格和三十年代的上海的生活是一个样子。生活是有条不紊,井井有序,没有那么多烦心事,饿了就要吃,想了就要做。世界是这样的淳朴。而环视下我所在的生活,物质世界的复杂性,精神世界的肤浅性。每天都在被各种事情催促,火急火燎。以前根本不懂西西弗斯,觉得那怎么会是我的生活,现在不言而喻了。
我们在追求生活的高效的同时,完全忘记了去品味生活的美。吃饭需要等位,坐车需要排队,坐飞机航班延误,买单也要等半个小时,就更别提去医院去办证大厅了。我们就不能顺顺利利的做一些事情么?明明是一加一等于二的事情,为什么中间还要加减乘除一番。生活在某些方面是在便利了,可复杂程度却深化了不少。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没有比一百多年前便捷到哪里去。
我在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经常会有的状态是,回到家里,翻开书或者坐在桌子前,反问自己,我这是在干嘛?在干嘛?像机器人一样被推着走,像小笼子里的仓鼠,又像公交车司机。自以为自己生活的很有主见,其实还是行尸走肉的躯体。每次告诉别人,我很忙的时候,都是羞愧的。说完忙这个词后,内心都是不自信的,内心深处的小人在嘲笑自己。
对目前的生活状态不满意,我曾经告诉自己高考结束就好了,考过司考就好了,工作挣钱后就好了。事实上呢,都是一个连一个的借口,都是在用不确定的远景在麻痹自己,并非怎么样后生活就有多大改变,生活永远是经历,是历程不是结果。难道我只能在自己有了房子后生活才能有条不紊,而现在就有理由生活的一团乱麻么?难道我现在就不能享受生活带来的好,而非要等到自己稍稍那么有钱有地位的时候么?每过一天就要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不虚度和任何人的交谈,不浪费任何一口在碗里的饭。并非到了某个阶段才要改变,改变要从现在开始,让自己生活得更舒适些,更有规划些,更轻松些,而不是总在拼命奔跑,回到家只有躺在床上玩手机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