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于你的人生都只是过客
有个朋友常说,他每段时期都有一个人走得很近,随后就渐渐疏远,又换成另外一个人。原本还觉得是他天性薄凉,可今天突然有些感同身受。中午的时候,送师父到机场,轻易地告别,轻易地说着下次见,然后头也不回的去赚钱。刚刚想到,虽然现在男友在身边,但不足一个月之后他也要离开这里。
细细数来,2016刚过去这半年也是迎来送往了好几拨朋友,有的来旅游,有的来办事,还有顺道过来看看的。每个人笑嘻嘻的来,笑嘻嘻的走,有时候甚至还会责怪为什么挑在我最忙的时候来,每天累的恨不得回家倒头就睡却还要强撑跟大家一起活动。
男友过来的这几天,其实还是有些怨怼。刚搬到新家,收拾的一干二净,可他一来我规整的东西又全都乱成一团,行李箱就扔在地上,换下来的衣服也是往衣柜里一堆。然而每次工作回家,看到他刷了碗筷,或是扔了垃圾,又不住欣喜。这就是久违的恋爱生活吧。然后还是有一丝侥幸的想,还好他不会一直住下,等他走了之后家里又可以恢复原状。
就在这一个瞬间突然想到,所有的这些人,似乎已经被默认归类到“别人”这个范畴了。心中还是夹杂着一些不情愿,却也没有任何像当初一样的怨气去问你为什么一定要走。
回头看,虽然出国也只是六年,可身边的人却换了一批又一批。侥幸陪伴了五年的同学,最终还都是选择了回国。海外这样的大环境,留下的人终究还是少数,越来越习惯了分离,也越来越懂得珍惜短暂的相聚。有个留下来的朋友说,大部分人不是不想留,只是留不下来。或许吧,移民不轻松,外国的文化环境也终究比不上故乡亲切。爸妈也对我说,在国外,父母再有能力也帮不到什么忙。
说不上是习惯了一个人还是学会了更独立,我想总归是一件好的事情吧,毕竟归根究底人还是独立的个体,即便是社会动物,可基本需求还是个体需求。变得抗拒父母那种,渴求一家人的亲切的感觉。自己选择的伴侣都保持着距离,更何况生而赋予的亲人呢。
想来那句话说的颇有道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既然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愿意陪你的人,一定是很爱你才能吧。虽然我理智上不喜欢被动选择的亲情,可是想到父母总归是要先走一程,还是感到极度的悲恸。其实说来谁也没有亏欠于谁,陪伴即是相互陪伴。
有种从心底里出来的难过,好像丢失了什么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可能这就是一种成长吧。
细细数来,2016刚过去这半年也是迎来送往了好几拨朋友,有的来旅游,有的来办事,还有顺道过来看看的。每个人笑嘻嘻的来,笑嘻嘻的走,有时候甚至还会责怪为什么挑在我最忙的时候来,每天累的恨不得回家倒头就睡却还要强撑跟大家一起活动。
男友过来的这几天,其实还是有些怨怼。刚搬到新家,收拾的一干二净,可他一来我规整的东西又全都乱成一团,行李箱就扔在地上,换下来的衣服也是往衣柜里一堆。然而每次工作回家,看到他刷了碗筷,或是扔了垃圾,又不住欣喜。这就是久违的恋爱生活吧。然后还是有一丝侥幸的想,还好他不会一直住下,等他走了之后家里又可以恢复原状。
就在这一个瞬间突然想到,所有的这些人,似乎已经被默认归类到“别人”这个范畴了。心中还是夹杂着一些不情愿,却也没有任何像当初一样的怨气去问你为什么一定要走。
回头看,虽然出国也只是六年,可身边的人却换了一批又一批。侥幸陪伴了五年的同学,最终还都是选择了回国。海外这样的大环境,留下的人终究还是少数,越来越习惯了分离,也越来越懂得珍惜短暂的相聚。有个留下来的朋友说,大部分人不是不想留,只是留不下来。或许吧,移民不轻松,外国的文化环境也终究比不上故乡亲切。爸妈也对我说,在国外,父母再有能力也帮不到什么忙。
说不上是习惯了一个人还是学会了更独立,我想总归是一件好的事情吧,毕竟归根究底人还是独立的个体,即便是社会动物,可基本需求还是个体需求。变得抗拒父母那种,渴求一家人的亲切的感觉。自己选择的伴侣都保持着距离,更何况生而赋予的亲人呢。
想来那句话说的颇有道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既然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愿意陪你的人,一定是很爱你才能吧。虽然我理智上不喜欢被动选择的亲情,可是想到父母总归是要先走一程,还是感到极度的悲恸。其实说来谁也没有亏欠于谁,陪伴即是相互陪伴。
有种从心底里出来的难过,好像丢失了什么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可能这就是一种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