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义 --------钱逊,值得再看
1、对待传统文化:
--剔除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成分。(剔除其带有时代特殊性的成分,继承、发扬其普遍性的、有益的成分)
--凡具普遍性的因素就是可以和应该继承弘扬的精华,凡属适应旧时代需要的时代性的因素即是应予批判抛弃的糟粕。
2、从认识个别事物进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共性,标志着认识的深化。
3、关于读《论语》及读书方法:
--吃紧做人
--不先立论:岂不知有千蹊万径,不如且只就一直路走,久久自然通透。
--读一篇自能得益于一篇
--需读注,宋朱熹的《集注》,清刘宝楠《正义》,魏何晏《集解》,沉下心去读、细心寻求道理
4、论:编纂,语:谈说,与他人讨论应答中所说的话
5、孔子提出的行为准则,使得“普遍的理性抑制了人们的欲望”
6、君子能够完善自己的道,却不能保障为所有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努力完善你的道,而只求为别人所接受,你的追求太小了。
7、孔子一生很不得志。
8、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9、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民富是重要的基础,有民富,才有教化的基础。
11、一切问题的解决,在于人自身的提高和完善。
12、执政、行政是为人,为了人的提高和完善,为政的本质是教,是引导。
第四章:
1、人的素质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需要经过学习和修养来得到。
2、重视学以致用。
3、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应该是只能从事某种具体工作的专才。
4、社会千变万化,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固定不变。根据不同情况从事不同工作,就是君子不器。
5、成人是做人的根本要求,成才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人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学会做人,其次要有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这是成功的基础,所谓先做人,后做事。先学会做人,充实自身,在成人、成才的基础上求成功,才有真正的成功。
6、学:后觉者效先觉者之所为。习:一次次反复练习
--向一切值得学习的人学习,包括多方面不如自己的人
--学要实用
--一以贯之,在多学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融会贯通
第五章:
1、人之所以为人,所以最为天下贵,只在人有义,有精神生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 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2、把个人放在群体里,在群体的发展中秋自己的发展,实现个体的价值。
3、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自己的意愿或者自我感觉决定的,而是要看人们怎样评价他。--开心就好,安心就好,不必太care
4、志于道,主要就是要正确处理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关系、个人和群体的关系这两个问题。
5、“见义勇为”见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敢去做。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任何一支强大的军队,其统帅可以被剥夺;一个普通人所立下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改变。从个人来讲,立下志向以后,在任何的环境下都要坚定不动摇。这是对个人独立人格的高扬。
7、立、达的愿望是共同的,每一个人对立和达的具体追求又是不同的。
第六章 君子: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凡是不合礼的,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视听言动都按照礼的要求,这就做到仁了。
2、对于父母的话,可以不接受,但要尊敬他们。
3、从对象来看,爱人要从孝悌开始;从思想行为来看,爱人要从忠恕、推己及人开始。
4、道德的真正本质:道德是出自内心,只是为了求自己心安,不是为了别的。
5、人是生活在群体中,所有对情的表达就须有所节制。节制适度,才能达到和谐。
第七章 修身:
1、为己:完全处于内心的要求,为了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别无他求;为人: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为己是学习修身的根本态度。为与不为,全决于是否心安。
--为己,学了就要用在自己身上,身体力行;为人,只是炫耀自己,说给别人听,不准备去做。能否身体力行,是区别为己为人的标准。
--为己,自己有一个标准,一个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会有羞耻感,就会知耻。知耻是道德底线。
2、慎独:在一个人独处,或者只是心中在想,没有见之于行动,没有他人知道的情况下,你也要能够谨慎小心,实实在在地遵守道德规范的要求。
3、由己:靠自己。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握自求上进,不自暴自弃。
4、求诸己:凡事要求自己,就不会因别人不了解或误解自己而烦恼。
--有时候自己好心好意待人,却得不到善意的回应,也要从自己方面想一想,做得够不够,方法对不对。
--待人要宽
5、修身要求:
--好学:主动学习
--自省:
--改过:不重复犯错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错误的原因和避免再犯的方法。
有错误,不要怕改正;有了错误而不改,才真正叫做错误。同理失败。
--力行,言行一致,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先做后说,没做到的,做不到的,就不要说。
--克己:克制自己的欲和情。戒,即于事有所克制。
第八章 知命
1、含义:把人为不能控制和支配的情况归之于天、命。
2、知命不靠学习修养,而靠生活经验的积累。
3、意义:“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立足于自己的努力,在“知命”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信心。建立坚强的信念,面对挫折危险而不气馁、不灰心、不动摇。
4、要有使命感
5、孔子:自信所行顺应天命,不为挫折、为难动摇,坚持行道,席不暇暖。因为知命,所以不求必成,可以很火大地面对挫折失败。
---坚持自己的方向,知道挫折、困难的发生不是由人而定的,接受这一切,继续走下去。
--剔除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成分。(剔除其带有时代特殊性的成分,继承、发扬其普遍性的、有益的成分)
--凡具普遍性的因素就是可以和应该继承弘扬的精华,凡属适应旧时代需要的时代性的因素即是应予批判抛弃的糟粕。
2、从认识个别事物进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共性,标志着认识的深化。
3、关于读《论语》及读书方法:
--吃紧做人
--不先立论:岂不知有千蹊万径,不如且只就一直路走,久久自然通透。
--读一篇自能得益于一篇
--需读注,宋朱熹的《集注》,清刘宝楠《正义》,魏何晏《集解》,沉下心去读、细心寻求道理
4、论:编纂,语:谈说,与他人讨论应答中所说的话
5、孔子提出的行为准则,使得“普遍的理性抑制了人们的欲望”
6、君子能够完善自己的道,却不能保障为所有人所接受。现在你不努力完善你的道,而只求为别人所接受,你的追求太小了。
7、孔子一生很不得志。
8、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9、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0、民富是重要的基础,有民富,才有教化的基础。
11、一切问题的解决,在于人自身的提高和完善。
12、执政、行政是为人,为了人的提高和完善,为政的本质是教,是引导。
第四章:
1、人的素质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需要经过学习和修养来得到。
2、重视学以致用。
3、君子不器是说君子不应该是只能从事某种具体工作的专才。
4、社会千变万化,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固定不变。根据不同情况从事不同工作,就是君子不器。
5、成人是做人的根本要求,成才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人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学会做人,其次要有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这是成功的基础,所谓先做人,后做事。先学会做人,充实自身,在成人、成才的基础上求成功,才有真正的成功。
6、学:后觉者效先觉者之所为。习:一次次反复练习
--向一切值得学习的人学习,包括多方面不如自己的人
--学要实用
--一以贯之,在多学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融会贯通
第五章:
1、人之所以为人,所以最为天下贵,只在人有义,有精神生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 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2、把个人放在群体里,在群体的发展中秋自己的发展,实现个体的价值。
3、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自己的意愿或者自我感觉决定的,而是要看人们怎样评价他。--开心就好,安心就好,不必太care
4、志于道,主要就是要正确处理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关系、个人和群体的关系这两个问题。
5、“见义勇为”见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敢去做。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任何一支强大的军队,其统帅可以被剥夺;一个普通人所立下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改变。从个人来讲,立下志向以后,在任何的环境下都要坚定不动摇。这是对个人独立人格的高扬。
7、立、达的愿望是共同的,每一个人对立和达的具体追求又是不同的。
第六章 君子: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凡是不合礼的,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视听言动都按照礼的要求,这就做到仁了。
2、对于父母的话,可以不接受,但要尊敬他们。
3、从对象来看,爱人要从孝悌开始;从思想行为来看,爱人要从忠恕、推己及人开始。
4、道德的真正本质:道德是出自内心,只是为了求自己心安,不是为了别的。
5、人是生活在群体中,所有对情的表达就须有所节制。节制适度,才能达到和谐。
第七章 修身:
1、为己:完全处于内心的要求,为了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别无他求;为人: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为己是学习修身的根本态度。为与不为,全决于是否心安。
--为己,学了就要用在自己身上,身体力行;为人,只是炫耀自己,说给别人听,不准备去做。能否身体力行,是区别为己为人的标准。
--为己,自己有一个标准,一个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会有羞耻感,就会知耻。知耻是道德底线。
2、慎独:在一个人独处,或者只是心中在想,没有见之于行动,没有他人知道的情况下,你也要能够谨慎小心,实实在在地遵守道德规范的要求。
3、由己:靠自己。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握自求上进,不自暴自弃。
4、求诸己:凡事要求自己,就不会因别人不了解或误解自己而烦恼。
--有时候自己好心好意待人,却得不到善意的回应,也要从自己方面想一想,做得够不够,方法对不对。
--待人要宽
5、修身要求:
--好学:主动学习
--自省:
--改过:不重复犯错误,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错误的原因和避免再犯的方法。
有错误,不要怕改正;有了错误而不改,才真正叫做错误。同理失败。
--力行,言行一致,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先做后说,没做到的,做不到的,就不要说。
--克己:克制自己的欲和情。戒,即于事有所克制。
第八章 知命
1、含义:把人为不能控制和支配的情况归之于天、命。
2、知命不靠学习修养,而靠生活经验的积累。
3、意义:“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立足于自己的努力,在“知命”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信心。建立坚强的信念,面对挫折危险而不气馁、不灰心、不动摇。
4、要有使命感
5、孔子:自信所行顺应天命,不为挫折、为难动摇,坚持行道,席不暇暖。因为知命,所以不求必成,可以很火大地面对挫折失败。
---坚持自己的方向,知道挫折、困难的发生不是由人而定的,接受这一切,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