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离开西安之前
仿佛一个人走在深夜的街道上。旁边的小情侣已经把我忽略不计。这样最好了。
凌晨的时候,排队看《阿凡达》。在7days睡到了12点半,坐车到电影院开始排队。感觉自己又变得年轻了,不是那个循规蹈矩保护自己的人。
看完电影之后。我一如既往的沉默。我只是觉得自卑。作为人类,我自卑。
夜晚走在马路上,霓虹不知疲倦地闪烁,而我内心只有沉静。没有几辆车,没有几个人,没有太多的声音。只是天很灰,只是空气中那股往下沉的喧嚣压的我肩膀好痛。
我在想什么呢?又要离开。西安,我在这里过了4年。多么的巧合,初到西安我顶着的西瓜头四年之后,依然是我的招牌发型。四年之间短发的时间大概是2年,西瓜头的时间也2年。我留短发的时候,别人容易觉得我很凶,不好接近。于是我在留了一段时间的短发之后一定得留回我的西瓜头,这样看起来收敛一些,平易近人一些。
但如今留着西瓜头的我也不再是那么好接近的了。
路灯并没有打开,我在黑暗之中步子平稳。对的,这里是最后一年每个周末必然来的万邦书店的所在道路。那深沉的褐色牌匾,上面五个大字,关中大书房,我闭着眼睛也能记得那一撇那一捺,雄厚有劲,书的力量汇集在一起称洪流。每每我积了五日的干渴,到周末便如寻救命医生那般,诚惶诚恐而来。看到那四个大字就感觉安全了,掀开门帘走进去,我于是感觉自己走到了桃花源地,鼓瑟吹笙,歌舞升平的景象在门帘重新垂下的时候完完全全被隔离在呼啸的门外了。我安全了。
习惯点一壶滇红,坐在那藤椅上,双膝弯曲搭在木桌下的那一条杠上。我喜欢那一本诗集,然后再拿一本长篇小说。打开诗集心中也默默的念,兴许也抄上一两首。打开长篇小说就只看序。后来又渐渐喜欢上散文和杂文。
我总是把那壶滇红喝成了绿茶,然后又成了白开水。那五日的干渴便如此治愈了。我深深的吐出一口气,把最后的一杯茶喝完,然后离开我的桃花源,鼓起勇气到车站等车回校。
然后那一个又一个五日之一日开始了。
喜欢在食堂吃饭,二楼的臊子面,鸡蛋面,排骨汤,还有米饭我都喜欢。剩下的就是三楼的冒菜了。下午没有课的时候我总是在排队吃冒菜。心情很安静。轮到我了,我就对她说:三鲜的,不要味精,多加醋和一些辣椒。
偶尔在学校外面的龚家热凉皮店吃热米皮或者炒米皮。有时候人很多,就必须几个人拼桌。我悄悄听别人的对话,往往觉得新鲜有趣。心里跟着笑笑之后又完全忘记了刚才她们到底说过什么,到底好不好笑。
喜欢在老百姓水果店买柚子和橙子。老板很怀念乡音,每次看到我进店,就高兴的说:来啦?最喜欢听你说话了。我也笑,我说我也喜欢听你说话。
每个周末会到外面喝粥,点一煲野菌汤。吃完了就去万邦书店做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其实我喜欢坐车。看着窗外来不及看清楚的风景飞快闪逝。我的回忆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变得很清晰。也更容易想事情。
今天回来的路上,经过陕西省博物馆。我这么热爱历史的人,竟然没有走进去这里过。而且四年时间已经过去,竟然一次都没有去过,也没有觉得错失什么。我简直是木讷到了一定程度。
于是拐进排队领票的地方。把书包寄存之后,把围巾带好。一个人进了博物馆。我在先秦时代的展区停留的时间最长。我爱那些粗朴的造型,也被那历史尘土在它们身上留下的青绿色痕迹感动。我想象着那个时期的男人和女人,是怎样在荒芜中开拓出一片农田,搭起茅屋,在这个世间岁岁辈辈生存下来。一切都需要动手制作,盛食器,煮酒器,陶罐,青铜器还有为数不多也不甚精致的玉器饰品皆出于勤劳的双手。那个时候的人类生活在对上天,对土地的信仰。他们只取所需,私有的观念还不曾产生。伴随着工具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有了食物和时间的剩余,开始有人不愿意被氏族社会公有制束缚,产生了利己和家人的想法。食物交公不再那么守时和守量了,也不再对自然心存敬意,私欲膨胀无边际。生存的智慧变了质,温饱已经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满足那无形的欲望。人类不再压抑人性,而是对它开始了百般施计地追逐。
We are the prisoners of our own experience
We are born to be some kind of prisoners
Of money
Of knowledge
Of happiness
Of sex
Of community
Of your own self
And of love
凌晨的时候,排队看《阿凡达》。在7days睡到了12点半,坐车到电影院开始排队。感觉自己又变得年轻了,不是那个循规蹈矩保护自己的人。
看完电影之后。我一如既往的沉默。我只是觉得自卑。作为人类,我自卑。
夜晚走在马路上,霓虹不知疲倦地闪烁,而我内心只有沉静。没有几辆车,没有几个人,没有太多的声音。只是天很灰,只是空气中那股往下沉的喧嚣压的我肩膀好痛。
我在想什么呢?又要离开。西安,我在这里过了4年。多么的巧合,初到西安我顶着的西瓜头四年之后,依然是我的招牌发型。四年之间短发的时间大概是2年,西瓜头的时间也2年。我留短发的时候,别人容易觉得我很凶,不好接近。于是我在留了一段时间的短发之后一定得留回我的西瓜头,这样看起来收敛一些,平易近人一些。
但如今留着西瓜头的我也不再是那么好接近的了。
路灯并没有打开,我在黑暗之中步子平稳。对的,这里是最后一年每个周末必然来的万邦书店的所在道路。那深沉的褐色牌匾,上面五个大字,关中大书房,我闭着眼睛也能记得那一撇那一捺,雄厚有劲,书的力量汇集在一起称洪流。每每我积了五日的干渴,到周末便如寻救命医生那般,诚惶诚恐而来。看到那四个大字就感觉安全了,掀开门帘走进去,我于是感觉自己走到了桃花源地,鼓瑟吹笙,歌舞升平的景象在门帘重新垂下的时候完完全全被隔离在呼啸的门外了。我安全了。
习惯点一壶滇红,坐在那藤椅上,双膝弯曲搭在木桌下的那一条杠上。我喜欢那一本诗集,然后再拿一本长篇小说。打开诗集心中也默默的念,兴许也抄上一两首。打开长篇小说就只看序。后来又渐渐喜欢上散文和杂文。
我总是把那壶滇红喝成了绿茶,然后又成了白开水。那五日的干渴便如此治愈了。我深深的吐出一口气,把最后的一杯茶喝完,然后离开我的桃花源,鼓起勇气到车站等车回校。
然后那一个又一个五日之一日开始了。
喜欢在食堂吃饭,二楼的臊子面,鸡蛋面,排骨汤,还有米饭我都喜欢。剩下的就是三楼的冒菜了。下午没有课的时候我总是在排队吃冒菜。心情很安静。轮到我了,我就对她说:三鲜的,不要味精,多加醋和一些辣椒。
偶尔在学校外面的龚家热凉皮店吃热米皮或者炒米皮。有时候人很多,就必须几个人拼桌。我悄悄听别人的对话,往往觉得新鲜有趣。心里跟着笑笑之后又完全忘记了刚才她们到底说过什么,到底好不好笑。
喜欢在老百姓水果店买柚子和橙子。老板很怀念乡音,每次看到我进店,就高兴的说:来啦?最喜欢听你说话了。我也笑,我说我也喜欢听你说话。
每个周末会到外面喝粥,点一煲野菌汤。吃完了就去万邦书店做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其实我喜欢坐车。看着窗外来不及看清楚的风景飞快闪逝。我的回忆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变得很清晰。也更容易想事情。
今天回来的路上,经过陕西省博物馆。我这么热爱历史的人,竟然没有走进去这里过。而且四年时间已经过去,竟然一次都没有去过,也没有觉得错失什么。我简直是木讷到了一定程度。
于是拐进排队领票的地方。把书包寄存之后,把围巾带好。一个人进了博物馆。我在先秦时代的展区停留的时间最长。我爱那些粗朴的造型,也被那历史尘土在它们身上留下的青绿色痕迹感动。我想象着那个时期的男人和女人,是怎样在荒芜中开拓出一片农田,搭起茅屋,在这个世间岁岁辈辈生存下来。一切都需要动手制作,盛食器,煮酒器,陶罐,青铜器还有为数不多也不甚精致的玉器饰品皆出于勤劳的双手。那个时候的人类生活在对上天,对土地的信仰。他们只取所需,私有的观念还不曾产生。伴随着工具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有了食物和时间的剩余,开始有人不愿意被氏族社会公有制束缚,产生了利己和家人的想法。食物交公不再那么守时和守量了,也不再对自然心存敬意,私欲膨胀无边际。生存的智慧变了质,温饱已经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满足那无形的欲望。人类不再压抑人性,而是对它开始了百般施计地追逐。
We are the prisoners of our own experience
We are born to be some kind of prisoners
Of money
Of knowledge
Of happiness
Of sex
Of community
Of your own self
And of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