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有什么好看的
三年前开始忙里偷闲追《国土安全》和《复仇》,两部以女性为绝对主角的美剧,完全区别于亚洲遮遮掩掩表达“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的陈腐观念,他们大多只会为女性安排花瓶和陪衬的角色。
后来才知道,原来《国土安全》是奥巴马下班必看的电视剧之一。
因为收视率超高且涉及到敏感的政治话题,该剧引起了多个国家的不满和争议,导致制片人在拍摄期间突然离世,死因不明。
真正为艺术献了身。
《国土安全》的吸引力在哪呢,中情局、女特工、反恐,这几个词已经够夺人眼球了,让人束手就擒的还有三观尽毁的阴谋论和没有丝毫伏笔的剧情反转,被一个一个悬念勾得茶饭不思,谜底揭晓的那一刻又会觉得,一切理所当然。
美剧从来不靠颜值吸引观众。
克莱尔•丹妮斯饰演的中情局女特工卡莉,除了一双漂亮的蓝眼睛,形象还真不太符合大众审美。
可就是酷啊,她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活跃在危险等级排在世界前三的恐怖分子周围,她不畏强权,凭着自己的直觉一往无前,她摸着肚子里的孩子目睹孩子的爸爸被绞杀……
不需要安定的生活,不需要温暖的感情,以客观敏锐的分析能力单枪匹马深入虎穴,斗志昂扬,甚至不择手段。
第四季中得到线索的卡莉急于离家,因为女儿的牵绊无法脱身,在给小BABY洗澡时,竟然将孩子的头朝下按在了浴池里……
好在孩子的哭声救回了自己。
盘根错节的人性。
可以为了国家的安宁赴汤蹈火,不愿意照顾自己的血亲一天。
一边深爱着自己的情人,一边为了换取敌方情报投怀送抱。
不能理解又无比现实。
海军陆战队中士布洛迪在阿富汗战争中被俘,多年后作为英雄荣耀归国,开始艰难的双面间谍生涯,做一名慈爱的父亲还是一位虔诚的教徒?
布洛迪无数次在策反和被策反中犹疑。
难过的处境使他和卡莉惺惺相惜,旗鼓相当的两人在爱恋中步步为营,让观众不知道下一幕会是温存还是血腥。
美国人的大胆和开放在于,敢在影视剧里对国家的强权机构随意调侃、影射、挖苦,刺杀副总统、轰炸中央情报局、消灭海军陆战队、跨国交换人质等等,直击政客为了逐利而牺牲普通民众的丑恶。
为了做一件对的事,需要做很多件错事才能做好,那要不要做?
卡莉和她的同事们几乎没有纠结,为了避免更大的灾难, 付出少量的无辜生命,不值一提。
不是非善即恶,也不是非正即邪。
每一季的结束,从来不是大团圆。
世界上没有无本的买卖,战场上也不会有赢家。
只要危险存在,为了国土的安全,卡莉永远在路上。
相比《国土安全》,《复仇》显然太过狗血,打着“女版”《基督山伯爵》的旗号妖言惑众,每季22集,第三季实在看不下去,戒了几个月又忍不住点开,还是追完第四季。
怎么狗血呢,神秘女孩艾米莉为了给冤死的父亲报仇血恨,将所有直接或间接迫害自己成为孤儿的社会名流列入黑名单,一集干掉一个。
不是杀,是毁灭,让受人尊敬者遭人鄙视,让受人崇拜者遭人唾弃。
为了报仇,艾米莉隐姓埋名,远赴日本接受复仇训练,对各种武器使用方法了如指掌,练习在绝境中求生的种种技能。
为了摧毁最大的幕后黑手格雷森家族,艾米莉成功吸引了格雷森二代丹尼尔,以便与父亲的蛇蝎情人维多利亚正面交锋。
第三季,眼看胜利在望,父亲居然复活了,根本就没死,为一个大活人报了66集仇!
想骂人呀,果断移情。
《绝望主妇》、《欲望都市》看几眼、《国务卿夫人》看几眼,不过瘾。
回首的理由是高智商人群之间的争奇斗艳,全剧最后演变到艾米莉和维多利亚两个女人之间的战斗,咬牙切齿的憎恨隐藏在优雅的笑容之下,手无寸铁也能将让对方杀得片甲不留。
总以为这一刻已成定局,总以为对方已经被彻底打倒,结果诈死、换尸,明明知道漏洞百出还是忍不住往下看。
估计编剧已经编到彻底抓狂,大结局里艾米莉和维多利亚各中一枪, 维多利亚的女儿、艾米莉同父异母的妹妹选择将母亲的心脏移植到姐姐胸口。
自古美人才配用“蛇蝎”形容,玛德琳•斯托饰演的维多利亚当然货真价实,这位出生于1958年的美国妞,在54岁时被评为全球最美女性第五名,打脸……刚刚还说美剧从来不靠颜值。汗!
一头瀑布般的黑色长发、一双媚惑的眼,微微上扬的嘴角,艳丽的容貌搭配诱人的曲线,熟女的韵味大概就是如此了,同性过目不忘,异性无法抵挡。
豹尾的交待总算让人觉得没有白追一场,艾米莉虽是受害方,但也绝非善类,依靠仇人的心脏才能延续自己的生命,极大的讽刺。
一直反感表面顾全大局实则为求自保的中庸文化,在自由平等的土壤中成长的欧美人更讲求理性和实用,直截了当绝不拖泥带水,谈不拢就用拳头,也好过将时间浪费在互相猜忌上。
前阵子流行的“情商”一词也正在强调,高情商人群绝不会将宝贵的时间用来伤春悲秋。
不像港台剧,失散的亲兄妹相爱到了80集,任你在屏幕前捶胸顿足,也要编到100集才会直相大白。
一集40分钟的美剧,每一个镜头都分秒必争,40分钟也能带来一部120分钟大片一样的充实。
这方面,参考《基本演绎法》和《越狱》。
我要去看《国土安全》第五季了,愿意追的剧,才是真爱。
后来才知道,原来《国土安全》是奥巴马下班必看的电视剧之一。
因为收视率超高且涉及到敏感的政治话题,该剧引起了多个国家的不满和争议,导致制片人在拍摄期间突然离世,死因不明。
真正为艺术献了身。
《国土安全》的吸引力在哪呢,中情局、女特工、反恐,这几个词已经够夺人眼球了,让人束手就擒的还有三观尽毁的阴谋论和没有丝毫伏笔的剧情反转,被一个一个悬念勾得茶饭不思,谜底揭晓的那一刻又会觉得,一切理所当然。
美剧从来不靠颜值吸引观众。
克莱尔•丹妮斯饰演的中情局女特工卡莉,除了一双漂亮的蓝眼睛,形象还真不太符合大众审美。
可就是酷啊,她穿梭在枪林弹雨中,活跃在危险等级排在世界前三的恐怖分子周围,她不畏强权,凭着自己的直觉一往无前,她摸着肚子里的孩子目睹孩子的爸爸被绞杀……
不需要安定的生活,不需要温暖的感情,以客观敏锐的分析能力单枪匹马深入虎穴,斗志昂扬,甚至不择手段。
第四季中得到线索的卡莉急于离家,因为女儿的牵绊无法脱身,在给小BABY洗澡时,竟然将孩子的头朝下按在了浴池里……
好在孩子的哭声救回了自己。
盘根错节的人性。
可以为了国家的安宁赴汤蹈火,不愿意照顾自己的血亲一天。
一边深爱着自己的情人,一边为了换取敌方情报投怀送抱。
不能理解又无比现实。
海军陆战队中士布洛迪在阿富汗战争中被俘,多年后作为英雄荣耀归国,开始艰难的双面间谍生涯,做一名慈爱的父亲还是一位虔诚的教徒?
布洛迪无数次在策反和被策反中犹疑。
难过的处境使他和卡莉惺惺相惜,旗鼓相当的两人在爱恋中步步为营,让观众不知道下一幕会是温存还是血腥。
美国人的大胆和开放在于,敢在影视剧里对国家的强权机构随意调侃、影射、挖苦,刺杀副总统、轰炸中央情报局、消灭海军陆战队、跨国交换人质等等,直击政客为了逐利而牺牲普通民众的丑恶。
为了做一件对的事,需要做很多件错事才能做好,那要不要做?
卡莉和她的同事们几乎没有纠结,为了避免更大的灾难, 付出少量的无辜生命,不值一提。
不是非善即恶,也不是非正即邪。
每一季的结束,从来不是大团圆。
世界上没有无本的买卖,战场上也不会有赢家。
只要危险存在,为了国土的安全,卡莉永远在路上。
相比《国土安全》,《复仇》显然太过狗血,打着“女版”《基督山伯爵》的旗号妖言惑众,每季22集,第三季实在看不下去,戒了几个月又忍不住点开,还是追完第四季。
怎么狗血呢,神秘女孩艾米莉为了给冤死的父亲报仇血恨,将所有直接或间接迫害自己成为孤儿的社会名流列入黑名单,一集干掉一个。
不是杀,是毁灭,让受人尊敬者遭人鄙视,让受人崇拜者遭人唾弃。
为了报仇,艾米莉隐姓埋名,远赴日本接受复仇训练,对各种武器使用方法了如指掌,练习在绝境中求生的种种技能。
为了摧毁最大的幕后黑手格雷森家族,艾米莉成功吸引了格雷森二代丹尼尔,以便与父亲的蛇蝎情人维多利亚正面交锋。
第三季,眼看胜利在望,父亲居然复活了,根本就没死,为一个大活人报了66集仇!
想骂人呀,果断移情。
《绝望主妇》、《欲望都市》看几眼、《国务卿夫人》看几眼,不过瘾。
回首的理由是高智商人群之间的争奇斗艳,全剧最后演变到艾米莉和维多利亚两个女人之间的战斗,咬牙切齿的憎恨隐藏在优雅的笑容之下,手无寸铁也能将让对方杀得片甲不留。
总以为这一刻已成定局,总以为对方已经被彻底打倒,结果诈死、换尸,明明知道漏洞百出还是忍不住往下看。
估计编剧已经编到彻底抓狂,大结局里艾米莉和维多利亚各中一枪, 维多利亚的女儿、艾米莉同父异母的妹妹选择将母亲的心脏移植到姐姐胸口。
自古美人才配用“蛇蝎”形容,玛德琳•斯托饰演的维多利亚当然货真价实,这位出生于1958年的美国妞,在54岁时被评为全球最美女性第五名,打脸……刚刚还说美剧从来不靠颜值。汗!
一头瀑布般的黑色长发、一双媚惑的眼,微微上扬的嘴角,艳丽的容貌搭配诱人的曲线,熟女的韵味大概就是如此了,同性过目不忘,异性无法抵挡。
豹尾的交待总算让人觉得没有白追一场,艾米莉虽是受害方,但也绝非善类,依靠仇人的心脏才能延续自己的生命,极大的讽刺。
一直反感表面顾全大局实则为求自保的中庸文化,在自由平等的土壤中成长的欧美人更讲求理性和实用,直截了当绝不拖泥带水,谈不拢就用拳头,也好过将时间浪费在互相猜忌上。
前阵子流行的“情商”一词也正在强调,高情商人群绝不会将宝贵的时间用来伤春悲秋。
不像港台剧,失散的亲兄妹相爱到了80集,任你在屏幕前捶胸顿足,也要编到100集才会直相大白。
一集40分钟的美剧,每一个镜头都分秒必争,40分钟也能带来一部120分钟大片一样的充实。
这方面,参考《基本演绎法》和《越狱》。
我要去看《国土安全》第五季了,愿意追的剧,才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