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
![]() |
夏天真正来临,是高考后的头一天。每次这样想时,夏天仿佛真的来了,不是燥热、酷暑、是挥汗如雨、空荡荡的再也无同龄人问津的篮球场、是横担在教学楼里的无数条走廊,还有我们教室外没事找事的聊天。这些被高考切成两半,他们在回忆里,我的生活却回忆之外。
我想,夏天无论如何只能属于高三那段假期,其他时候的夏天都不如那年的盛夏。因为那年我走进考场的一瞬间突然意识到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你比我高一个年级,我从初中时候就喜欢你,一直到高中毕业,大学毕业了也还在喜欢你,只不过这份喜欢埋在心里了。就这样喜欢你这么多年,到底是多少年呢,十年,啊,十年,我初次认识你时也才十二三岁,那时候生的小娃娃都快能像我喜欢你那样去喜欢别人了。想想我就郁闷,怎么就过去了这么多年呢。
当年我也不知道怎么了,这么喜欢你可就是从来不去找你告白。真是件怪事。可能是因为少年时代的自己太胖了——别人说过我块头大,说一个女孩子块头大,是多大的打击啊。我从此就只觉得我块头大,甚至有一次还为这句话窝在被子里哭过,我想着要是我“块头大”你可能就不再喜欢我了。当然,我是知道你喜欢我的。这一点我最确定了。因为是你先喜欢我的,整天在我周围晃,所以我才喜欢你的。
但是你什么都没跟我说。大概你是觉得自己长得丑吧。眼睛太小,性格呢——据我观察,属于那种深沉,不会表达的那种,我也说不清是哪种,毕竟我不了解你。但说实话,能暗恋别人的人,性格都深沉,自知之明得过了头,所以在行动上总是慢半拍,似乎是要等着发自肺腑的激动自行过去,就好受了。
但它是不会过去的。要不我怎么会反过来也喜欢上你呢?
进考场时我总有种恍恍惚惚的感觉,似乎我这一考就要和过去的生活决裂了似的。你想,过去的生活里,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虽然我转学了,但每次回家都能遇见你,我真觉得好巧啊)里都是你啊,关于你的回忆,关于你的想象。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和过去生活决裂了。说实话,这么多年来我还是最喜欢初中的时候,高中不怎么喜欢,大学十分讨厌,现在还蛮好的——我喜欢自己现在的生活,你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但我不想让你在这封信的开头就大吃一惊,我得在结尾说。
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对初中情有独钟。一个原因是你,另一个原因是我两几乎每天放学都能遇见,第三个就是校园环境。校园里可真是太单纯了。我们每天就是学习、生活、玩,由于我们两从来没互相告白过,所以假期里就见不着,当然我们两家就住在附近。有时候我站在厨房里棒妈妈洗菜或剥大蒜,我能看见你在住宅楼间的空地上拍篮球。那条路通往我家后面的小学校园。
啊,真可恶,他们现在把通往小学的路整个封起来了,学生上下课不能从小区里绕,就只能从大马路直插那条路,然后直接到小学里去,中途什么都接触不到,就知道走路,朝着小学的大铁门走。真无聊!我们上学的时候所有的路都是敞开的,你爱走哪就走哪。还能在背街小巷里买小零食吃。还记得那次吗?我正在吃面条,你走过来了,把我给吓了一跳,立马转过身去。你大概有点郁闷,想着我不想看见你。其实我是不想让你看见我——尤其是看见我站在街边,板凳也没有,捧着塑料小碗装的面条就稀里哗啦的吃起来,我当心我难看的吃相被你看见了,你就不喜欢我了。真的,那时候我最担心的就是你不喜欢我,或者说三年时间里,你突然不知怎的,从第二年开始就不喜欢我了。
我就是个这么爱焦虑的人,所以现在才去搞写作。写作就是让我这种爱犯焦虑症的人安静下来的唯一途径,当然还有作词作曲,唱民谣,可我既不会弹吉他(想学的,我以后一定会去学),声音也不够浑厚性感,只能写,所以就只能把我对你的感情写在纸上,真希望能编进歌里。编进歌里你就可以听了,我真担心成人生活过惯了的你,会不喜欢看书。尤其是我还写的不算好,现在还是个业余人士。
![]() |
嗯,请允许我回忆一下过去:
我初中时一直是短发,还喜欢穿男孩子才穿的长T恤,运动裤,有长刘海,长得眉毛也遮住了,连眼睛也被挡在刘海印下的倒影里,一块脸只能看见一半。况且我还邋遢,不喜欢收拾,家里头就属我那间卧室最乱糟糟的,墙上都是杂志附赠的海报,英文句子被我用记号笔画在了墙上。有一次运动会,好像是初二的运动会吧,我们班有个女生搂着我的胳膊一起走着,女生走路当然也要聊天,她就跟我说,“有一次我妈在窗户边看见我两走着,还以为我挽着个男人呢。”当时我也没生气,我就是不喜欢小女生的打扮。但后来想想,初中三年一直是这种造型,还胖,眼神又有点神经质,脸上还嵌着淡淡的雀斑(你站的远,看不见,但确实有。我一直为这个苦恼着,生怕有一天你凑近了看我就不喜欢我了,瞧,我是在想你说明为什么当年我就是知道你喜欢我也不去找你告白的原因)就这样,你也能喜欢我。到底是为什么呢?
网络上那些陈词滥调都说感情不问出处,爱就爱,没有为什么。但我真想知道为什么,你喜欢我肯定是有原因的,我想大概是因为我像你,我太像你了。至少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如此——我说过我不了解你,所以只能用眼见为实来判断。
眼见为实是什么呢?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短暂相间么?有时是你走在前面,有时我走在前面,两个人都约好了似的从不回头。还是初一初二时上体育课,就因为学校操场占地面积太大,同时又两三个班同时授课,我能远远地看见你站在同班同学中,无所事事或者正在做着些什么。而我只是跟着几个和我要好的同学躲在阴凉处,通常是双杠和单杠附近。或者你初二时,因为教学楼刻板老式的构造,我们两个班级的教室窗户正好是面对面。我们初一的在一楼,你们初二的在二楼,每个教室里只有一面墙有窗户,但你的教室窗户正正好就对着一楼的我们的教室窗户,中间是一片草地,四周有水沟,中间有一棵树,不高,总是孤零零的。那片草地通常没有人去,因为位置太偏,又是教学楼包围中,很少有人喜欢麻烦跑去那儿玩儿。
可有一次,我记得特别清楚,你穿了一件红火长T恤,黑裤子(就是那种不过膝的短裤子,在我印象中你很少穿长裤或者别的裤子,总是长T恤加短裤子)翻过窗户,站在教学楼二楼外面的墙上。当时我还不知道有蜘蛛人这部电影。那天是星期五,我们正在打扫卫生,我抬头看见你扒在垂直的褐色墙面上,我看了好一会儿才转头过去,说来也奇怪,我怎么就不担心你摔下来呢。你去捡什么东西,我不知道。反正那天阳光散落在墙壁上,把树叶形状的影子也印在墙壁上,半明半暗的,你趴在那儿,仿佛俯卧在澄澈池水里。现在回头看当时的情景,仿佛人的一生能拥有那样一个下午便已足够了。
那个下午,绿树摇曳,簇簇光斑包裹着黄昏前的教学楼,而我们已完成了一整天的学习任务,正在劳动。没有任何正在进行或必须完成的事立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阻断心中的念想,转头去完成。似乎初中三年的每一天都有你,都有我们那些城市周边的小镇。我们的父母都是互相联系的,不一定认识但肯定听说过彼此的名字,要不会是知道各自家里发生了那些奇闻异事。因为他们都在同一个工厂里上班。当时我们还从来没考虑过工作的问题,它遥远地像是天边的云朵,出现后便自行消散了。
这使得镇子里多了些亲切感。不过这可能是我个人的感受。可能是因为有你,我才觉得很多事情有意义的多。比如我喜欢画黑板报——不是因为我画得好或者责任心强,只是有几次我七点钟(那时我们六点放学)画完黑板报(有时要画教室里头的,有时画的是走廊上的那块特大号的)一个人走出来,从空气污浊又不透光的教学楼一楼走廊里出来时,猛然发现你也在。你要么走在我前面几步,要么就是刚从一楼室内小卖部里刚出来,手里拿着瓶矿泉水。
每次都能遇见,巧合吗?或许吧,可每次都是这样,时间刚刚好,持续了三年。还有一次是盛夏,盛夏时节的暴雨天气。雨突然就下来了,大多数人都没带伞——我就属于大多数人,况且本来就邋遢,不爱带伞,还老是琢磨着要是下暴雨我能一路琳着回去就好了。我和同学一起走出来,和没带伞的高年级同学一起站在教学楼门口,然后我看见你了。我看人一般都能不自觉地盯着看好久,自己却一点知觉都没有。可你刚见我走过来,就立马转脸过去,背对着我。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我没有生气。我们都是有默契的人,我想。有默契到谁也不开口,以至于现在谁也不知道彼此心中是那么珍重对方。当时的我不知道时间会过的如此之快。我以为我们会一直停留在少年时光里,你会出现在校园里每一个我能遇见你的地方。真的。我们不用告白,因为我们会以某种互相认可的方式永远留在对方身边,而时光永不流逝。看来我错了。
对了,你认识我朋友?你是认识他们的,但自从我上了初中后就不再跟那个好朋友玩了。是她先这么说我的。但你认识她。我不知道为什么,上了中学后很多小学时代的气氛就消失了,我们虽然是发小,但我们小学六年也没在同一个班级,她在三班,我在二班。我们小学时候一个年纪就三个班,到了初中我们又在一个班了。她是那种认识很多人的女孩,也有很多男孩子喜欢她。我想是因为他们总在一起玩儿,所以难免会互相喜欢这种。但我和你不是,我们从来没“混”在一起,唯一说过一次话,还是因为我和我同学走在你前面,挡了你的路,你说:你能让开一下吗?我没说话,只是回头望了你一眼,然后就挪到走廊的左边去了。然后你头也不回走上楼梯。我紧张的全身都凉飕飕的。
就那一次,再没有过了。
哦,还有一次中午上学,你走在我后头。我两都住在学校门口,所以上学、放学经常能遇见。那天你跟着我后头,我一点都不知道,或许我正在想着什么也不知道,突然我那个好朋友就推着自行车过来了,她边推边跑着过来,一下子就插到我和你之间的空挡上,她叫我的名字,我也激动地打招呼。我说,鑫鑫,你怎么过来了?然后我就看见了你的表情:呆滞、惊讶、错愕、一动不动地望着我的脸,那表情像一堵僵硬的空气挡在面前,塞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看起来十分茫然,是吧?你想要说什么,但始终没说出来,然后我就把我的好朋友拽着手腕给拖走了。不走还能怎么样呢?但那一瞬间我仿佛被匡在那副错愕又呆滞、充满期待似乎要永远等下去的表情里,周围的现实世界顿然消亡了,不存在了,只有你。后来我才知道好朋友的名字和你的一模一样,都是那两个字。
我当时很紧张,真的。回到教室后,我趴在课桌上左思右想,想象着自己的外貌,想象着我自己的面孔是如何不讨人喜欢的,说不定照面之后,你就不再喜欢我了。
这些焦虑不是无来由的。到了初二我们班上就转学来了一个漂亮女生。我那个发小和她关系很好。那个漂亮女生小学时候转学到小学三班,中学时先是在别处上学,后来又转到我们班。她真的很漂亮,有点胖,驼背得有点厉害,坐下时两个大腿根看起来很粗,内侧会挤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两块肥肉互相搭在一起,所以无论她坐在那里,都喜欢把书包(她的书包很小)搁在退根儿那里遮住。也不知道是谁说的,反正我们班里说她以前每天都抽烟,有好多男朋友,小学时检查身体就靠吃生鸡蛋来蒙混过关,因为有传言说吃了生鸡蛋,医生就检查不出来到底抽没抽烟。但这些都不妨碍她是个大美人。
她真的是个大美人。眉毛很黑,好像修过,嘴唇是那种枚红色的殷桃嘴,皮肤白——她也不怕晒,所以脸一般要比胳膊白。头发过肩,不算长。反正就是很好看的那种,浓眉大眼。她刚转来我们班时,我都忍不住多看几眼。我记得那几年她在我们班就交了两个男朋友。好像是吧。
总之她是那种男生们站大老远都能嗅出来(抱歉用这个词,但这是真的),然后就开始一系列的暗恋,明恋、递纸条、记手机号等等活动的女生。
我真担心你喜欢上她呀。
当时我想,要是你喜欢上她,我就——好吧,我就默默离开,该干嘛干嘛去,悲伤也只是淡淡的,若无其事的那种。我向来就是个能憋得住的主儿。
不过,中学时候我好像不是太赞成两个人真的在一起。怎么都行,就是不能真的手牵手走在大街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 |
我喜欢读故事,但不是那种情窦初开的故事。我也读过一些,只是其中有些片段总不能引起我的共鸣,意思是那些东西虽然亲切、洋溢着淡淡的回忆中的栀子花香,但却没有一次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这么说吧,好像少年时代的初恋,只会发生在特定的人身上。很多人的少年时代里什么都没发生。真是真的。而且我一点都不觉得残酷。在我们班上,看得出来有很多女生都期盼着初恋的降临,但多数时候是没有的。我们只能在书里去读。
比如我很喜欢的一篇初恋故事就是和我个人经历完全联系不上,因为它发生在农村。可我一直在想,也只有发生在农村,在那种青山绿水,稻田掩映的气氛下才有真正的爱情。
我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它简单,宁静,像夏日里开满浮萍的池塘里一阵阵忽然出现又散开的涟漪。它与我在学校里看见的不一样。在学校里我也见过很多幸运儿,他们是高年级的男女生,都是高三,高二的那种,当时觉得离他们好远,他们好大,好成人化,和我们初中生格格不入。
我看见男生的手挽着有点胖的女生腰间,老师路过时他就立马垂下手来。我也遇到过学校附近两人手牵手,没吃冰淇淋,没有做什么,只是说着些无聊的话。我当时以为这就是爱情。那时,和我玩得好的几个同班同学都还没有男友。但这种空挡时日不多了。
高中一年级刚上了一个月,我就转学了。后来我回来找他们玩(和我好的几个都没转学)突然发现她们都有了男朋友,几乎都有了。只有一个学习特别好的,很想男生的没有。当时我觉得她真有个性,就是该这么做才行。嗯,我去找其中一个玩,她家住在车水马龙的街边,离我家大概有1.5公里的路程,我是三轮车去的。那天是星期天,我坐在她家客厅里歇了一会儿,喝了她给鲜橙多,我们两没有聊什么。而我只是不断地似乎很好奇在她的卧室——同时也是书房,晚上做作业的地方——里转悠,过了一会儿她说了个名字,她说他要过来。
可我不想让他过来找我同学。首先我不认识他或者说跟他不熟——没转学时我好像听说有几个“帅哥”在高一二班,和我这个同学在一班。而且我觉得有点烦,明摆着是我来找你,你却要安插一个新近的朋友过来。虽然我两没什么好说的,可也不能这么做啊。我一学期才回来几次。
后来那个男生还是来了。事实证明我见过他,但问题是我不觉得他是个“帅哥”。他可能是比同年级的人长得好点,但绝对称不上“帅哥”,由于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我就站在阳台上,手搭在阳台的栏杆上,看着楼下背街上们走来走去。
我转过脸来时,看见他们两坐在沙发上,就像男女朋友那样嗓音亲昵的聊着天。其实也没聊什么,就是些“你上午干了什么,那天我给你说的那个食物优惠券你用了没?”之类的。我看了一会儿就提议我得走了。我说我要去找别人,但我想回家。
这就是我“遇到”的初恋故事。但我感觉有点不太对头,有点像是那种二十四五岁的人为了结婚才会谈的恋爱。无聊又平淡,两个人腻在沙发上,前方电视荧幕闪个不停,把市区里那些无聊的新闻印在两张麻木的脸颊上。
我向往的故事是下面这种:
![]() |
![]() |
![]() |
![]() |
电影《十七岁》剧照 |
或者是:
![]() |
![]() |
电影《情人结》剧照 |
就是这样的。完全不像我看到的现实情况。或许是我太爱幻想了吧。但我又觉得谁希望自己在少年时代就不知不觉地活的像个老头老太呢,做事软绵绵的,没激情。
不过比起他们而言,我和你就更无激情可言了。可以说,简直什么都没有,不存在,十年故去后我手心里就只剩下些破碎的回忆片断。
而这场波澜不惊的回忆,全都因为初三快毕业时,某次课间我站在课桌椅里,某个留级下来的男同学(他坐在后面)喊我的名字,我转过去后他笑着说,都三年了,居然有人喜欢你三年了。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我脸上是什么表情,不,我能感应到我是什么表情:皱着个眉,茫然又恍惚,惊讶不足,欣喜更是无影无踪。他的话传到我耳朵了,似乎无法听清,无法识别出是什么意义。仿佛我在否认这个事实,可当时我到底要怎样,我自己也不知道。可我知道那个人就是你。
![]() |
时间移动到十年后高考头天的午后。这天暴雨倾盆,我没带伞,只好走到一个环路桥避雨。桥下有很多买雨伞的,装饰摩托车的(有个高个子的外国年轻人就守在一家摩托装饰摊那里,等着店主给他修摩托)还有很多卖水果的。我没带伞,都说雨季要勤带伞,但我一次也没遵照这个建议办事。雨大了,而我又在户外闲逛的时候,总是躲进商店里,或者找个桥下站一会儿。雨老不停,等的时候长了也很心烦。不过夏季能站在雨中屋檐下的机会也不多。说真的,我特别羡慕江南水乡,石板路,青瓦白墙,他们似乎与梅雨季节更配。沉甸甸的回忆香气就从这里散发出来。
但昆明不可能有江南水乡的韵味,尤其我站的那座现代高架桥下。公路边水坑很多,暴雨不久就把这些坑子都塞满了水。是顺风雨,尽管你站在桥下可裤子还是会被雨滴扫到。我挪了好几个位置,终于还是找到路边的一个角落站定。两点半时高考的学生陆陆续续从桥下穿过,大多数由父母接送。有些不是高考的学生慢悠悠地走着。她们打伞了,所有可以走的慢些。
结果不到十分钟内,雨量突然增大。地面雨雾腾腾,雨滴在地上砸出的水泡刚出现又炸裂了。我看见三个女学生挤在同一个小摩托上穿行在雨幕中。她们路过时边叫边喊,还用包着塑料袋的教科书遮住头顶,那辆小摩托就颤巍巍地扛着三个人的体重闯过马路,消失在拐角处。
因为雨越下越大,几乎没有停的趋势。打伞的人也到桥下躲雨。但他们多数是成群结队的,很少有像我这种单个的。他们可以面对面聊天打发时间,可我就只能望着左右手拉住的那根栏杆发呆。栏杆上有水,摸上去凉透了。到处都是雨水的味道,像融化后冻成冰块的铁。
暴雨摇摆着清扫着大街上的一切。树要摇摇晃晃。就在这时,我想起了你。初中时候那些暴雨中的相遇,似乎成了一种温暖的回忆。当时我站在那里,桥下虽人多却没有情侣,我看了他们好几眼,最终把眼睛转向路面——雨水汇成厚厚一簇小溪,像我们小时候吃的板砖似的冰糕。
夏天,哦,夏天总是属于雨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