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 不会玩音乐的青旅老板不是好木匠
今天去采访北方国际青年旅社的老板——聂叔叔(我很想这么称呼) PS:现在这个见谁都叫美女帅哥,多大都叫哥姐的时代,我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呼合适,最后只能避开称呼,直接闲谈。 本打算重点问他自己做旅舍的床的背后的故事(他在微博上说有故事的),结果那背后的故事就一个字:穷。索性就让他从大学毕业开始讲起:毕业后做的什么工作,然后怎么决定要开旅舍,旅舍怎么办起来的,又是怎么想到要做音乐舞台,怎么把音乐舞台做起来的。有没有结婚,怎么认识的。就那么顺着把他大学毕业后十几年走的路过了一遍。
从学校出来的这些年 02年从师大美教毕业,进了一家国企的制药厂工作。在车间实习了一年,工会工作了两年半,厂办做了两年半,07年跟领导吵翻后又被调回车间一线做了两年工人。公司大大小小的文艺体育活动都找他弄,又很会讲故事,人缘不错,后来要边上班边装修旅舍时,同事都帮着值班,领导也睁只眼闭只眼的。 在制药厂待的八年,对他来讲,是他从学校出来见识社会的八年,还在一个不错的国企。很多人八年可能换了不止一个工作,他这八年没换工作,但他在单位内部比好多人换工作做的东西多太多了。去过法院打官司;半夜开车追造假药的车,还没有驾照;带着真枪实弹去查封造假药的厂房,他负责拍摄;去公安局审讯怕被报复跟同事都蒙着面...... 至于后来怎么想到要办旅舍的,这个得从07年跟领导吵翻后说起。在被调回车间做工人之前,他是坐办公室的,那个办公室比现在旅舍的大厅都大,在办公楼四楼,四楼也就那一个办公室,他就管四楼五楼,没什么活也没什么工人,两层就他和打扫卫生的阿姨,日子清闲还牛气。后来要被调回车间去做工人,这个前后的落差不亚于你从尖子班发配到普通班。他就在07年4月把两年的探亲假都给请了——两个月。回家拿了背包就先去北京看同学,本来打算去西藏,后来阴差阳错地结了两个女伴去了云南。去了云南住了第一家青旅——昆明大脚氏国际青年旅舍。在那里,他看见一个年轻的外国人,一头乱七八糟的头发,安安静静地在自助厨房里弄了一碗黑乎乎的不知道啥玩意的东西喝,过了一小会,一个白胡子老头,背着个巨大的麻袋也到厨房,跟刚刚那个小伙子边吃边聊,从他们的交谈动作上他大概知道了他们可能是父子俩。吃完了两个人收拾收拾东西,然后那年轻小伙子又上去背下来一个背包,两个人穿着登山鞋,拿着登山杖就出去了。当时他就觉得,他们那个状态特别自由,那种特别自由,特别真实的自由一下子就感染到他。他就琢磨着:诶,以后我也要开个这样的店,在哈尔滨,加上两个月在路上遇见的形形色色旅行的人,听见的看见的,就更加坚定了要开个旅舍的想法和信心。 两个月旅程回来后,就先在哈尔滨各处找合适的房子,边上班边找。找了两年多,快到三年了,看了上百处房子,测量完尺寸的大概就有十个。2010年从西安回来,一下子就看到了现在旅舍用的房子,看的第一眼就敲定了:就是这儿了!然后买了个激光尺,自己开始测量, 建模型就用的当年在学校学的软件做的,自己设计格局,小部件都自己做。从房子开始施工到旅舍开业就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开旅社的钱是向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四处借的,也找了个合作伙伴,不过后来撤出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我和音乐有场约会 因为本身喜欢音乐,办旅舍之前就打算做live house(小型现场音乐演出的场所),所以就在旅舍的大厅做了个小型舞台,用专业化的音响设备,灯光效果和态度去做。第一个来的乐队是他认识的朋友,然后就开始了音乐人之间的口口相传,观众之间的口口相传。逃跑计划,宋东野等等这些现在很火的民谣歌手,乐队当时都来办过演出。当时宋东野的那场,观众还只有八个人呢。逃跑计划2012年来的时候,观众就有400多个人了。现在旅舍还保证着平均一个月四场演出的数量。还同时在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广场办了演出。在中央大街发宣传的小册子没有一个人扔;索菲亚教堂那场演出,别人一分钱的场地费也没要。就我们去采访完后第二天他就又要忙着准备两天后的演出,两天后的两天后还有一场。 说起最记忆犹新最感动的演出就是11年七月的时候办了一场“旅途的意义”主题演出。他说,就那种感觉:就一群人,为了一个很单纯的梦想,大家也没有工资拿,什么也没有,就为了这么一个共同的事儿,大家一起弄了半个多月,彩排了两次,正式演出一次,各种困难,后来总算办成了。演出的视频拍摄后期剪辑都是朋友、住客帮忙做的。 他说,从做这个live house 开始,办了这么多场,他们没有主动去找个过任何一个音乐人。这是他的骄傲。当他一天天老去,这些说出来的骄傲越来越多,就像老兵回忆当年往事。这些骄傲都被这个两层楼的旅舍所承载,收下:自己设计装修的房子,自己建立起的舞台,自己做的乐队练习室,自己建立的木活工作室,那个别人花再多钱也不会卖的木桌,客人送的真正的俄罗斯套娃,还有那满墙别人寄托在此的回忆和美好......自己帮助改变了的读书分享会,只有自己坚持办下来并且办好了的“荒岛图书馆”,还有无数场办得出其成功的live house,那场最后台下学生迟迟不想结束的音乐分享会,那些最后回荡在会场的一声声“聂老师,聂老师”,他还说,千万别叫老师,还有点承不起。
物质之外的精神世界 他说之前一点都不想做老师现在就开始想做老师了。开玩笑说:“我好像应该去教设计学哈。” 我们采访要结束时,他带我们参观了旅舍的蛋糕房,音乐练习室,还有自己的木活工作室。旅舍的木床都是他自己一手做的——从挑选木头到测量到抛光上油漆开始使用。他挑选的木头,有苏联的红松,以前货车的垫木板(以前的货车是木质的),铁路用的没有经过防腐处理的枕木...我们去房间参观时,每个房间都散发出一种木头纯正的清香。他说,他一共做了三批木床,第一批就三四个,第二批的时候有十个,第三批的时候二十个。他说,做床也有很多学问,比方说一张床,它首先要承载你的体重,第二呢,要方便上下(上下铺),第三,要结实,第四,建造床的成本还有加工的可能性还有美观,还要符合这个力学... 之前有四个女生找他借旅舍的场地办了场读书分享会,他看了之后跟主办的女生讲,一般像这种分享会什么的通常思维就是“找个老师或者什么,然后前面一个PPT,跟讲课一样,完了,云里雾里的。关键是你们一直在听,不能说话。不是不让说话,是你没有机会插嘴。或者是那种氛围那种条件不允许”。“完了我就说你们再来我帮你们改变一下吧,第一不要有人上台,我们就面对面的,或者围成个圈,或着围个半圆都可以,千万别这样对着(一人台上众人台下),这有一种天然的距离感”。 “我说有很多观点很多观念不需要你讲,那书上写得比你讲得好多了,我们都认字,为什么我要听你讲,浪费你的时间呢。我们办这个活动,就是想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有点儿不同的见解,或者我们有点疑问,想答疑解惑。” “还想做个读书分享会的外延,不止分享一本书,可以分享一场音乐会,或者比方说我做木床的一个过程,或者一个设计,要比较实际,不要分享那些成功学...那特别没劲儿。” 他觉得所有的学校应该开一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赏析。“那个年代的文学是中国最顶尖的。文学这个东西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产生的东西,不是随随便便写出来的。客观讲说,为什么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有写太空的,现在你就是再写出花儿来,你跟当年所取得的成就是不一样的,没有那种感觉了,所以说这是有特定年代的。二三十年代的生活是从古代转变交替的一种时期,然后六十年代的那种文革时期,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现在的文学作品,就,没有任何东西让你有热情去读,不能称之为经典了。” 还有几门课需要开,一个是美学,一个是色彩学和心理学。“美学,不是纯美术的那种美学。”“这个心理学呢,是你通过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而不是说那个专业的教科书,比如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还有,《梦的解析》... 这个方面的书,对女生有什么方面的意义呢?它有这个缓解的作用,比如说对恐惧的那个阈值会升高,这样对你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都会有好处。” “比方说《梦的解析》里面,它的一个宗旨——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性欲的折射,你可能一开始觉得这是扯淡,但他分析起来,你看他列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实际的例子,你会发现,恩,有点认同了.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用一个非常科学的方法去解释你的一些行为,这样,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得到释放。” 最后我才知道,他还是荒岛图书馆的一岛之长。
艳遇大理 之前说的那两个月的探亲假。他回忆说;4月4号到的昆明,之后去了大理,之前约的那个北京的女生后来也到了,还带了个广州的女生,两个人一起。正好那天外面雨特别大,那两个女生就在旅馆洗,我当时还刚买相机,特别喜欢拍照,雨里面拍照片挺漂亮的,我就去大理最好的那个咖啡馆,在那外边举个伞拍,这个时候,从那里面冲出来一个女孩,然后没说话,就说了句‘我可以给你撑伞吗’,因为我要摆相机不方便么,然后我就说‘可以啊’,那当时如果有第三个人拍照的话,应该是个很美的画面。” “照完照片,然后她就邀请我去他们咖啡馆喝杯咖啡,她说‘我觉得你跟我当时的一个同学长得特别像’(偶像剧),然后就进去,其实很正常地,她请我喝了一杯她们店最有名的卡布其诺咖啡,其实我对咖啡,多加点糖就可以了。然后我们俩把相机放在这个位置(两个人坐的桌子的一边的中间),然后我们俩自拍了几张照片。” “因为她马上就要打洋了,她说‘我带你把大理转一圈吧’,然后我们俩打着伞把大理那条最繁华的街转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她说她要回宿舍了,让我送她。然后我就从那个古城的中心送到城门那了,然后送到她那个楼下。她说让我上去坐坐,然后我就说我不去了,我还有两个朋友(笑)。”
爱情就在洱海边等着 “然后,我就回到了我们的旅馆,遇到了那两个女生(之前约的两个),当时她们是把我放在一个多人间,她们俩住的标准间。我那个屋子全是女生,大概四个女生,那是个十二人间,四月份么,淡季,就我一个男生。我的床位是靠最边儿,然后也挺无聊的,因为刚那种旅行么,不像现在,还不太会搭讪,比较内向。过了一会儿,那几个女生说‘那个我们要睡觉了,我们要换衣服,麻烦你出去一下’(笑)。我当时...我当时...恩,好吧。然后我就觉着特别不平衡,我觉着你们要换衣服,为什么让我出去,应该你们自己出去换完衣服再进来。” “第二天早晨遇见那两个女生,然后她们说‘诶,那个我们又给你约了一个美女’,让我去买饭票,我以为她们跟我开玩笑么,我们三个人,我就买了三张,没买第四张。把饭票拿回来,我一看,诶,果真坐在这儿,除了她们俩以外还有个女生,当时戴了个棒球帽。她们给我指,‘就是她’,我当时就非常...怎么说呢,不是没礼貌,其实。其实也算搭讪,然后我就说,‘诶,把你帽子摘下来,让我看长什么样儿’(笑),然后她没搭理我。那好吧,我就又去买了张饭票。然后这么就算认识了么,然后(她)抬头我一看,诶,长得还挺漂亮的么。” “然后我们一路上我们就一直玩儿,然后中间就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么,恩,还挺好的。然后就彼此聊得挺投机的。然后我们玩儿了大概有两个月,前一个月是我们四个人,中间遇到好多其他人,这个团活那个团活,各个地方的。然后最后是就剩我们俩,那个是从香格里拉回丽江的时候,恩,就剩我们俩了。” “但那个不是艳遇哈,我们只是一起玩儿,没有住到一起也没有怎么样(大叔已经开始解释了)。然后一直玩儿到湖南凤凰。假期结束了,然后我回我家,它回她家(她家在湖南)。然后,在这个玩儿的过程中建立的这种感觉都比较好,然后后来,她过了不到两个月,过来找我了,那个是07年的八月份吧,然后我们就一直在一起了,从那开始。” 问:07年她来找你,那中间你们一直有联系是吧 答:没啊,没联系啊,07年过了就再没走过啊(大叔当时思维有点...) (恢复正常)那两个月之间啊,那靠我绝佳的文学才能(笑)... 07年4月11号,在大理客栈认识 11年4月11号,认识的第四周年登记结婚 11年4月11好,北方国际青年旅舍正式开业 中间的四年,“把我去过的地方都带她走了一遍”,“可能再过几年我还得去一遍,孩子又差不多(大)了”。“我还是很低调吧,我们这个店开业没办,没有开业典礼啊,什么几周年几周年从来也没办过,然后我结婚没办,我们家生孩子没办,什么满月百天什么也没办”。“那个婚礼我会办的,等孩子再大点儿,能扯婚纱的时候,恩,办一场!”
最后 日子有忙有闲,还有五湖四海的朋友相聚,喝喝茶,聊聊天。生活得自在,精彩。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两层的平房展开,蔓延。没有什么远走他乡期盼大展宏图,倒是扎扎实实在这个自己出生的北方城市实现了一个有一个人生大大小小的梦想。安静舒适忙碌有生为人存于世的深深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