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五代名家词选讲》有感
从小到大我们学过的古诗词都不少,但相比诗而言,个人更喜爱词。诗中的绝句与律诗有非常严格的格式,而词作为诗的发展,又被成为长短句,抑扬顿挫又给词增添了更多的意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词更有一种耐人寻思的余味。
读书也许可以消磨时光,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但对于我而言,读过一本书后,掌握一些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掌握了一些曾经忽略了的学习方法。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辉煌,文学成就那更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诗词不计其数,要想准确,自如地欣赏它们,也是一件不易的事。在此,我掌握了一些读词的方法。
一、积累词中常有的意象。
1.“燕”的意象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例: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
(2)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例: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
(3)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世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例: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委屈,草暗斜川。(《高阳台》)。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例: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例:年年如新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2.杨柳:伤别情怀,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1)、“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2)、“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3)、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3.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4. 南浦——水边送别之地
南朝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5.酒
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明月、白云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7.双鲤、鲤鱼——代指书信。例:“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
8.芳草——喻离恨。例: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例: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二、了解作者在作品中的常用手法
温庭筠常用的笔法是比兴,常用暗示、联想、反衬等手法,表达人的思想感 情, 显示出深密而隐约的词风。 他常用具象征性的词来写景状物。《菩萨蛮》中的“小山”、“鬓云”、“娥眉”、“鹧鸪”、“玻璃枕”等等都体现了温庭筠善用比兴的手法。
三、善于有依据的联想和想象,切勿断章取义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诗还是词,短短几句话,几个字,能表达的字面意思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依据作者的风格和写作背景,加上平时的积累,进行联想和想象,我们无法真实还原数千年前古人的生活,但想象力可以带着我们穿越。在这当中,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这种方法适用于课堂当中,同学之间可以碰撞出无限的火花,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方法延展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四、细细斟酌,举一反三
所有的诗词,都是存在于古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它们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就比如说词是诗的发展,诗是词的基础。我们不能够完全地将它们分离开来。我认为赏析词要更有耐心和心境,唐五代词中有许多细腻的描绘,简单的诵读是无法体会其中的韵味的。学会分析一首词之后,继续下一首的赏析,慢慢地你会发现,诗词之间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这需要时间和阅读的积累。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归纳了赏析诗词的方法,作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第一次接触叶嘉莹是在上学期的网络课程中,虽然年事已高但她的气质不凡,诵读诗词的时候抑扬顿挫,而且是以吟诵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赏析诗词。叶嘉莹很好的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特质。言谈举止间无一处不透露出学者的风范,信手拈来的知识就好像陈酿许久的美酒,不用品尝都可以嗅到罪人的芳香。这也是作为女性的一个高度。
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但我认为女人在这个社会中的作用是男人无可替代的,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女性的道德和知识水平,教育男孩是教育了一个人,而教育女孩是教育了一代人。在现代社会,女人相夫教子的模式没有根本的改变,除了工作,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的重担大多数都落在了女性身上。一个有修养的女性,魅力值大不亚于那些徒有外表的尤物,作为一名女性,虽然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成为叶嘉莹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但我觉得今天的学习和成长,不仅为自己,也是为了以后的家庭,以后的下一代,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重而道远啊!
读书也许可以消磨时光,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但对于我而言,读过一本书后,掌握一些学习的技巧和方法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掌握了一些曾经忽略了的学习方法。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辉煌,文学成就那更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诗词不计其数,要想准确,自如地欣赏它们,也是一件不易的事。在此,我掌握了一些读词的方法。
一、积累词中常有的意象。
1.“燕”的意象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例: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
(2)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例: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
(3)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世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例: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委屈,草暗斜川。(《高阳台》)。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例: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例:年年如新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2.杨柳:伤别情怀,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1)、“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2)、“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3)、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3.长亭——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4. 南浦——水边送别之地
南朝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5.酒
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明月、白云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7.双鲤、鲤鱼——代指书信。例:“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
8.芳草——喻离恨。例: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例: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二、了解作者在作品中的常用手法
温庭筠常用的笔法是比兴,常用暗示、联想、反衬等手法,表达人的思想感 情, 显示出深密而隐约的词风。 他常用具象征性的词来写景状物。《菩萨蛮》中的“小山”、“鬓云”、“娥眉”、“鹧鸪”、“玻璃枕”等等都体现了温庭筠善用比兴的手法。
三、善于有依据的联想和想象,切勿断章取义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诗还是词,短短几句话,几个字,能表达的字面意思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依据作者的风格和写作背景,加上平时的积累,进行联想和想象,我们无法真实还原数千年前古人的生活,但想象力可以带着我们穿越。在这当中,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这种方法适用于课堂当中,同学之间可以碰撞出无限的火花,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方法延展到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四、细细斟酌,举一反三
所有的诗词,都是存在于古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它们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就比如说词是诗的发展,诗是词的基础。我们不能够完全地将它们分离开来。我认为赏析词要更有耐心和心境,唐五代词中有许多细腻的描绘,简单的诵读是无法体会其中的韵味的。学会分析一首词之后,继续下一首的赏析,慢慢地你会发现,诗词之间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这需要时间和阅读的积累。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归纳了赏析诗词的方法,作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第一次接触叶嘉莹是在上学期的网络课程中,虽然年事已高但她的气质不凡,诵读诗词的时候抑扬顿挫,而且是以吟诵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赏析诗词。叶嘉莹很好的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特质。言谈举止间无一处不透露出学者的风范,信手拈来的知识就好像陈酿许久的美酒,不用品尝都可以嗅到罪人的芳香。这也是作为女性的一个高度。
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但我认为女人在这个社会中的作用是男人无可替代的,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女性的道德和知识水平,教育男孩是教育了一个人,而教育女孩是教育了一代人。在现代社会,女人相夫教子的模式没有根本的改变,除了工作,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的重担大多数都落在了女性身上。一个有修养的女性,魅力值大不亚于那些徒有外表的尤物,作为一名女性,虽然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成为叶嘉莹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但我觉得今天的学习和成长,不仅为自己,也是为了以后的家庭,以后的下一代,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