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团长后的感想
我小的时候,姑父是我们那里工会的摄影干事。那时候工会人少,也就是个摆设,平时也就组织个篮球赛,羽毛球赛,发发电影票什么的。放电影的时候,我姑父就拖一把椅子坐在电影院的紧急出口前负责监督有没有人翻窗户进去看电影。
90年代啊物质生活贫乏,大家下班了没事做,那时候夏天也不怎么鸡巴热,大人孩子们晚上吃完饭出来遛弯,扇着扇子穿着拖鞋,个别缺心眼孩子还滚着铁环砸着沙包,一不留神撞谁身上呱唧就是一耳刮子,管你是谁的孩子呢,谁让小兔崽子不长眼睛的。到了6点半,电影院的今晚放映海报就拖了出来,一个大板子支在地上,黄色或者红色大纸,上面用黑色毛笔龙飞凤舞写着诸如“野火春风斗古成”之类的正错字混杂的标题,板子的周围沾满了过去贴了撕撕了贴的各色公告纸,在夏日橙黄的晚霞阳光中轻轻飘舞。
扯远了。那时候我姑父就负责看侧门,所以哥小的时候看电影从来就他妈没买过电影票。1993年的真实的谎言热映,哥连续看了3遍,以至于那个被施瓦辛格勾引的大美妞就要被人抽嘴巴时,哥一时冲动脱口而出:操!要抽丫了!然后荧幕上传来响亮的一声啪!前后左右的人流着泪愤恨的扭头看着哥,那感觉好极了。我想说的其实是,因为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哥看了很多中外名片,中国的就不多说了,哥看的大家都看过,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五十一号兵站七十二家房客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等等。外国片有什么老枪虎口脱险尼罗河上的惨案卡桑德拉大桥,进入90年代后印象颇深的有真实的谎言终结者等。
在这些中外经典好电影的熏陶下,我养成了爱看电影的好习惯。没事就看看电影,看着别人讲故事,那叫一个生动。98年学校组织看了泰坦尼克号,至今还记得好多女生用书包挡住眼睛不敢看夹克给肉丝画裸像那一段,那个优秀的好初中还组织我们看了花木兰狮子王,让我对国外的动画事业发展有了相当的认识。也几乎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主要看的影视剧就转到海外了。每年暑假的时候,我都会办一张借阅卡,从那时候已经开始有些流行的VCD租借店里,一借就是3部电影,每晚3部连续看30天,一张卡用废。出国前最后离开BIEM时,502宿舍里除了一堆外卖盒子,恐怕所有人都记得窗台上我买回来废弃的D9/12的DVD盒子,三摞一米多高的盒子堆。
后来我出国了,对电影的热爱更加不可收拾。伦敦leicester square的ODEON常常是一些好电影的首映地点,好莱坞大片在美国上映的同时也基本就在英国同步上映,很多新片我都赶着头场,那时候在HONDO做超市搬运工周末两天才挣110镑,看个电影加上爆米花和水两个人就要20镑,加上我经常偷偷夹带一些Chicken donnar一类的油炸零食进去,一次电影花个30-40 quids很正常。我就是爱好啊热爱啊我乐意啊,尽管荧幕上总是ORANGE几个男人弹着黑色T-back的SB广告,尽管也有the happening这样不知所云的烂片,但总体感觉人家的电影是有故事的,是有情节,是有灵魂的。至于故事情节灵魂的美丑,这就是技术角度问题了。
这几年,随着自身和国际国内情势的发展,我在闲暇时强迫着看了几部国产电视剧。国产电视剧还是有很好看的,90年代那时候好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篱笆女人和狗,三国水浒,近一点的有濮存昕的公安局长(?),马跃的什么霸王花还是刑警队长的(?),还有几部军队的,都拍的不错。06年的集结号,让我非常过瘾。中国人终于拍出兄弟连那样的真实战争片了。以前的大决战啊什么的,拍的不错,就是道具啊效果啊有点假,但是人家演员都很认真。可是最近看了一些电视剧,很让我不爽。我就不说什么傻逼中国兄弟连了。现在哥就想说说这个我的团长我的团。
这个电视剧我早有听说,刚出来那阵子在留园和苹果被炒得火热,支持和反对的骂得死去活来的。我那时候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实习,每天就在电脑前面和北朝鲜二道贩子打着交道在那堆五颜六色的二手福特鸿达托油塔之间绕的七昏八呛,因此也没有顾得上看。后来调到外地工作,家里房子也退了,一直折腾到回国。最近不知哪根弦抽了,花了2个晚上下载了百分之八十八点二,也就是四十三集中的39集大概,我买了一堆零食。把脚丫翘起来准备一边扣一边吃一边看了。
一开始就一堆溃兵在打架,那个迷龙一直在打人,开头几个人物特写让我顿失严肃感,疯狂石头的龅牙别摸我,士兵突击里的三多二哥,三多爹,老班长,伍六一,高城,唉,一点新意都没有,全中国那么多戏班子,就他们几个像军人?一看导演就是没诚意图省事不想好好挑演员,也可以看出演艺圈对人才的局限:演军人的就这么几个,演警察的就这么几个,演市长的就这么几个。干脆以后他妈做组合吧,士兵突击演员班组就叫兵突组合,简称BT组合,市长黑道演员群体就叫市黑组合,简称SH组合。这样多省事,省的观众一个个记名字还互相掐架,要和谐,要稳定!!
演员就不说了,从家里世代军人的眼光看,他们没一个人眼里有军人的气质。穿着也不想计较,反正民国军服国内没有认真讨论过,鬼知道军衔和服装的制式。第三集出现的一家飞机,我日,那是运送中国远征军的美国飞机?传说中的C46??不戴眼镜我都能看出那一片片纸皮下的框架,而且还爬梯子进入水平停靠的机身。导演真是个杯具,最基本的美制运输机机首仰起都没见过,你他妈看过大决战没?就那破转速跟他妈电风扇似的能把50多人拽到空中去?飞机被击落落地砸起泥点子堵住镜头的一幕我咋仿佛回到了珍珠港呢??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投入大手笔?
爆炸效果和外国人就更别提了,第四集里两个傻逼鬼佬连脸都没看清骂了一句狗屎烧了房子就跑了。后来在第30集时显摆打机枪的那个鬼佬一开口我立即就乐了,我日,合着这厮前面是英军后面就加入美军了啊?~再一看丫脸,我都笑出声了,这不是窈窕绅士演什么总在酒店签完合同下来被姑娘抽巴掌那鸡贼吗??日本人拿着机枪围着房子就是乱开枪,搁半拉站着丫就是不冲,然后莫名其妙被一个疯了吧唧的吉普车团长给全歼了。团长您来就来吧,往汽油桶里倒得是什么玩意儿啊,等到干了我一看那些黑渍麻乌的,呦喂,这不是深海海藻泥面膜吗?可贵了!!曼城的Harvey Nicole卖六七十镑一小瓶呢!
全片情节拖拉,废话一堆,偶尔窜出个把姑娘,各地不标准方言荟萃,每一集大家似乎都在梦游,互掐,献媚。你倒是把中国远征军如何绝境重生浴血奋战表现出来啊!!你倒是把中国军人如何出生入死不畏强敌描绘出来啊!!光演着几个莫名其妙的回忆镜头,一堆人拿刀砍坦克,导演你真是个傻逼,我相信拍这个镜头的时候那些演员嘴里一定也念着这些话。真当30年代的军人都是义和团穿越?谁不知道砍刀干不过坦克?是有人那么砍过,但是后来不顶用就没人上了,更别说那几把坦克一会开枪一会不开枪,里面的驾驶员真他妈淡定啊!!!
更莫名其妙的是很多人都在说这部片好,看到说不好的还都同仇敌忾抱成一团一起骂,我敢说这些人都是看着还猪哥哥大肠经长大的脑残和准脑残,当你们看过80年的海鹰看过80年代的渡江侦察记看过90年代的乌龙山剿匪记,你们就会理解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如此愤怒。我们不缺少好的导演,我们不缺少好的剧本,我们更不缺少好的演员。而这部片子,恰恰是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二椅子导演用一个正在考证真实的剧本和正在壮大的BT组合攒出了这么一部烂戏。而我只能无奈的将它delete。把一部应该情节紧凑内容激烈的战争电视剧拍成一部又臭又长的饶舌黑白后现代艺术肥皂剧,导演也挺不容易的,真的,特别是在拍这种追忆历史的题材剧居然都没有一点历史使命和责任感,康洪雷无耻的够可以了。我都怀疑你他妈是不是高丽棒子。
如果是,那我期待您的下一步大作,我的棒子我的菜。
我姥姥可爱看韩剧了。
90年代啊物质生活贫乏,大家下班了没事做,那时候夏天也不怎么鸡巴热,大人孩子们晚上吃完饭出来遛弯,扇着扇子穿着拖鞋,个别缺心眼孩子还滚着铁环砸着沙包,一不留神撞谁身上呱唧就是一耳刮子,管你是谁的孩子呢,谁让小兔崽子不长眼睛的。到了6点半,电影院的今晚放映海报就拖了出来,一个大板子支在地上,黄色或者红色大纸,上面用黑色毛笔龙飞凤舞写着诸如“野火春风斗古成”之类的正错字混杂的标题,板子的周围沾满了过去贴了撕撕了贴的各色公告纸,在夏日橙黄的晚霞阳光中轻轻飘舞。
扯远了。那时候我姑父就负责看侧门,所以哥小的时候看电影从来就他妈没买过电影票。1993年的真实的谎言热映,哥连续看了3遍,以至于那个被施瓦辛格勾引的大美妞就要被人抽嘴巴时,哥一时冲动脱口而出:操!要抽丫了!然后荧幕上传来响亮的一声啪!前后左右的人流着泪愤恨的扭头看着哥,那感觉好极了。我想说的其实是,因为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哥看了很多中外名片,中国的就不多说了,哥看的大家都看过,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五十一号兵站七十二家房客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等等。外国片有什么老枪虎口脱险尼罗河上的惨案卡桑德拉大桥,进入90年代后印象颇深的有真实的谎言终结者等。
在这些中外经典好电影的熏陶下,我养成了爱看电影的好习惯。没事就看看电影,看着别人讲故事,那叫一个生动。98年学校组织看了泰坦尼克号,至今还记得好多女生用书包挡住眼睛不敢看夹克给肉丝画裸像那一段,那个优秀的好初中还组织我们看了花木兰狮子王,让我对国外的动画事业发展有了相当的认识。也几乎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主要看的影视剧就转到海外了。每年暑假的时候,我都会办一张借阅卡,从那时候已经开始有些流行的VCD租借店里,一借就是3部电影,每晚3部连续看30天,一张卡用废。出国前最后离开BIEM时,502宿舍里除了一堆外卖盒子,恐怕所有人都记得窗台上我买回来废弃的D9/12的DVD盒子,三摞一米多高的盒子堆。
后来我出国了,对电影的热爱更加不可收拾。伦敦leicester square的ODEON常常是一些好电影的首映地点,好莱坞大片在美国上映的同时也基本就在英国同步上映,很多新片我都赶着头场,那时候在HONDO做超市搬运工周末两天才挣110镑,看个电影加上爆米花和水两个人就要20镑,加上我经常偷偷夹带一些Chicken donnar一类的油炸零食进去,一次电影花个30-40 quids很正常。我就是爱好啊热爱啊我乐意啊,尽管荧幕上总是ORANGE几个男人弹着黑色T-back的SB广告,尽管也有the happening这样不知所云的烂片,但总体感觉人家的电影是有故事的,是有情节,是有灵魂的。至于故事情节灵魂的美丑,这就是技术角度问题了。
这几年,随着自身和国际国内情势的发展,我在闲暇时强迫着看了几部国产电视剧。国产电视剧还是有很好看的,90年代那时候好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篱笆女人和狗,三国水浒,近一点的有濮存昕的公安局长(?),马跃的什么霸王花还是刑警队长的(?),还有几部军队的,都拍的不错。06年的集结号,让我非常过瘾。中国人终于拍出兄弟连那样的真实战争片了。以前的大决战啊什么的,拍的不错,就是道具啊效果啊有点假,但是人家演员都很认真。可是最近看了一些电视剧,很让我不爽。我就不说什么傻逼中国兄弟连了。现在哥就想说说这个我的团长我的团。
这个电视剧我早有听说,刚出来那阵子在留园和苹果被炒得火热,支持和反对的骂得死去活来的。我那时候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实习,每天就在电脑前面和北朝鲜二道贩子打着交道在那堆五颜六色的二手福特鸿达托油塔之间绕的七昏八呛,因此也没有顾得上看。后来调到外地工作,家里房子也退了,一直折腾到回国。最近不知哪根弦抽了,花了2个晚上下载了百分之八十八点二,也就是四十三集中的39集大概,我买了一堆零食。把脚丫翘起来准备一边扣一边吃一边看了。
一开始就一堆溃兵在打架,那个迷龙一直在打人,开头几个人物特写让我顿失严肃感,疯狂石头的龅牙别摸我,士兵突击里的三多二哥,三多爹,老班长,伍六一,高城,唉,一点新意都没有,全中国那么多戏班子,就他们几个像军人?一看导演就是没诚意图省事不想好好挑演员,也可以看出演艺圈对人才的局限:演军人的就这么几个,演警察的就这么几个,演市长的就这么几个。干脆以后他妈做组合吧,士兵突击演员班组就叫兵突组合,简称BT组合,市长黑道演员群体就叫市黑组合,简称SH组合。这样多省事,省的观众一个个记名字还互相掐架,要和谐,要稳定!!
演员就不说了,从家里世代军人的眼光看,他们没一个人眼里有军人的气质。穿着也不想计较,反正民国军服国内没有认真讨论过,鬼知道军衔和服装的制式。第三集出现的一家飞机,我日,那是运送中国远征军的美国飞机?传说中的C46??不戴眼镜我都能看出那一片片纸皮下的框架,而且还爬梯子进入水平停靠的机身。导演真是个杯具,最基本的美制运输机机首仰起都没见过,你他妈看过大决战没?就那破转速跟他妈电风扇似的能把50多人拽到空中去?飞机被击落落地砸起泥点子堵住镜头的一幕我咋仿佛回到了珍珠港呢??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投入大手笔?
爆炸效果和外国人就更别提了,第四集里两个傻逼鬼佬连脸都没看清骂了一句狗屎烧了房子就跑了。后来在第30集时显摆打机枪的那个鬼佬一开口我立即就乐了,我日,合着这厮前面是英军后面就加入美军了啊?~再一看丫脸,我都笑出声了,这不是窈窕绅士演什么总在酒店签完合同下来被姑娘抽巴掌那鸡贼吗??日本人拿着机枪围着房子就是乱开枪,搁半拉站着丫就是不冲,然后莫名其妙被一个疯了吧唧的吉普车团长给全歼了。团长您来就来吧,往汽油桶里倒得是什么玩意儿啊,等到干了我一看那些黑渍麻乌的,呦喂,这不是深海海藻泥面膜吗?可贵了!!曼城的Harvey Nicole卖六七十镑一小瓶呢!
全片情节拖拉,废话一堆,偶尔窜出个把姑娘,各地不标准方言荟萃,每一集大家似乎都在梦游,互掐,献媚。你倒是把中国远征军如何绝境重生浴血奋战表现出来啊!!你倒是把中国军人如何出生入死不畏强敌描绘出来啊!!光演着几个莫名其妙的回忆镜头,一堆人拿刀砍坦克,导演你真是个傻逼,我相信拍这个镜头的时候那些演员嘴里一定也念着这些话。真当30年代的军人都是义和团穿越?谁不知道砍刀干不过坦克?是有人那么砍过,但是后来不顶用就没人上了,更别说那几把坦克一会开枪一会不开枪,里面的驾驶员真他妈淡定啊!!!
更莫名其妙的是很多人都在说这部片好,看到说不好的还都同仇敌忾抱成一团一起骂,我敢说这些人都是看着还猪哥哥大肠经长大的脑残和准脑残,当你们看过80年的海鹰看过80年代的渡江侦察记看过90年代的乌龙山剿匪记,你们就会理解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如此愤怒。我们不缺少好的导演,我们不缺少好的剧本,我们更不缺少好的演员。而这部片子,恰恰是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二椅子导演用一个正在考证真实的剧本和正在壮大的BT组合攒出了这么一部烂戏。而我只能无奈的将它delete。把一部应该情节紧凑内容激烈的战争电视剧拍成一部又臭又长的饶舌黑白后现代艺术肥皂剧,导演也挺不容易的,真的,特别是在拍这种追忆历史的题材剧居然都没有一点历史使命和责任感,康洪雷无耻的够可以了。我都怀疑你他妈是不是高丽棒子。
如果是,那我期待您的下一步大作,我的棒子我的菜。
我姥姥可爱看韩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