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送你一匹马》所想到的
最近看到了三毛后期的作品,名为《送你一匹马》,主要讲述的是其台北一年教学生涯的经历。最大的感触可能就是觉着这段时间三毛活的太过于辛苦。明明不喜欢太多的社交活动,还是被各种或善意、或好奇的约饭,演讲所包围,以至于分身乏术,不能够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开始时和父亲也有很大的分歧,父亲想要女儿能够安定下来,不要太过于随心所欲,而女儿则觉着,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 自由的意志才是最重要的。两人的差距早在三毛的国外十几年的生活定下了基调,其接受的思想教育早已和父亲传统的观念有着难于逾越的差异。何况,三毛小时候就是一个较为特立独行的孩子,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记得三毛上小学写作文时,被问到自己长大后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时,三毛就写到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捡破烂的,惹的老师生了好大一场气,并被勒令重写。 当时看到时就忍俊不禁,我分明看到了一个既倔强又狡黠的小女孩。
而对于父亲第一次对自己的作品表示认可时,三毛的反映之所以那样大,可能真的是太过于重视父亲的意见了吧,因为太害怕父亲会失望,而自己却又总不能达到父亲的要求,长此以往就会渐渐地由一次次的否定自己变得表面不在乎。
我是很能体会三毛当时的感受的,实际上在多个子女的家庭中,大概每个孩子都有类似的感受吧。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因为贪玩,功课很落下了一大截,由此也遭受到了爸爸的极端不待见,特别是在两个弟弟当时成绩都比较好的情况下,则越发凸显了我的失败。于是在每一个次的分数对比与带有着嘲讽的语气中,我很是过了一段战战兢兢地的生活,现在想起来还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灰败与憋屈。
看的多了,又有些担忧自己是不是不应该看三毛的书,因为她太过于沉迷于自我的世界了,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身体,百病丛生,最后还选择了自杀。我是无法做到三毛的洒脱的,实际上也并不很羡慕,因为我知道那样绚丽多彩的人生是要很多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去弥补的,而那些东西又是我恰恰所不能放弃的,比如说稳定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掌控。我早已活在了父母和社会给设定的圈子里了,并且甘之如饴。但这又并不代表我对未来不好奇,不向往,而这些飘渺的东西还不足以有打动我内心的分量。
世界如此多彩,你却活成了标本。
卿本佳人,奈何从俗。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呀,你甘于平凡,自认有才也请憋着;你想要突破,那就立刻着手去改变,就是这么简单。。。
记得三毛上小学写作文时,被问到自己长大后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时,三毛就写到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捡破烂的,惹的老师生了好大一场气,并被勒令重写。 当时看到时就忍俊不禁,我分明看到了一个既倔强又狡黠的小女孩。
而对于父亲第一次对自己的作品表示认可时,三毛的反映之所以那样大,可能真的是太过于重视父亲的意见了吧,因为太害怕父亲会失望,而自己却又总不能达到父亲的要求,长此以往就会渐渐地由一次次的否定自己变得表面不在乎。
我是很能体会三毛当时的感受的,实际上在多个子女的家庭中,大概每个孩子都有类似的感受吧。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因为贪玩,功课很落下了一大截,由此也遭受到了爸爸的极端不待见,特别是在两个弟弟当时成绩都比较好的情况下,则越发凸显了我的失败。于是在每一个次的分数对比与带有着嘲讽的语气中,我很是过了一段战战兢兢地的生活,现在想起来还能够感受到当时的灰败与憋屈。
看的多了,又有些担忧自己是不是不应该看三毛的书,因为她太过于沉迷于自我的世界了,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身体,百病丛生,最后还选择了自杀。我是无法做到三毛的洒脱的,实际上也并不很羡慕,因为我知道那样绚丽多彩的人生是要很多其他有价值的东西去弥补的,而那些东西又是我恰恰所不能放弃的,比如说稳定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掌控。我早已活在了父母和社会给设定的圈子里了,并且甘之如饴。但这又并不代表我对未来不好奇,不向往,而这些飘渺的东西还不足以有打动我内心的分量。
世界如此多彩,你却活成了标本。
卿本佳人,奈何从俗。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呀,你甘于平凡,自认有才也请憋着;你想要突破,那就立刻着手去改变,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