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公爵夫人》
最近看了两部片《安娜卡列宁娜》和《公爵夫人》,巧的很,这两部片都描写了女主人公的外遇生活。在我看来安娜是一部悲剧,而公爵则更倾向于完美,虽然同是饱含了喜怒哀乐。
卡列宁悲在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即使他的丈夫原谅了她,到底是个内心不够强大的女子,她选择了卧轨;而公爵夫人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在丈夫的支持和鼓励下理智战胜了情感,割断了与爱人之间的联系,回到从前的从前。
《公爵夫人》这部片子里的每一个主人公我都欣赏,是不是有点博爱?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就叫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且抛开道德一切不谈,公爵,夫人,公爵公开的情人伊丽莎白,夫人的情人格雷,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别人去爱的品质。
公爵地位很高,有丰厚的财富,一心想要夫人生个儿子作为继承人,呵呵,别以为只有中国人有这样的观念,国外亦然,公爵婚姻的目的性很强,结果夫人在连生了两个女儿后,公爵显示出有些烦躁,不过还好,他并没有过多地指责,这是值得称赞的第一点,至少这个男人有点修养,并没有狗急跳墙;值得点赞的第二点在于这个男人原谅了出轨并给别人生孩子的妻子,这种宽广的胸怀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我想更多的是公爵强烈的责任感,让这个男人这样做,哪怕他知道这件事已经闹的满城风雨,自己亦兵临城下,但内心的沉淀让我看到这个男人闪光的一面,影片里公爵一再强调自己不善于表达情感,或许是有说不出口的话,说不爱,可能不对,说爱好像也不准确,总之也不能用一个亲情就打发了,所以只好用这样的语言去表达,算是一个坦荡荡的男人,真实;再有虽然他拿格雷的前途来威胁乔治安娜,但当乔治安娜拒绝他后,他也没有那样去做,这样的人是善良的,所谓善良,其实就是在自己强大之后仍能保持对别人的友善。
说说伊丽莎白,本身有着不幸的婚姻,丈夫家暴,应该也是不爱她的,带走了她的孩子,不让他们见面,一个人渣,所以电影从头到尾都没给他露脸,只是提及而已。后来伊丽莎白遇见了公爵夫人,两人投缘,夫人可怜她,把她带去自己家中同住,结果公爵和伊丽莎白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关系,是情感在作祟吗?影片中没有细讲,应该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我不信影片里伊丽莎白说是为了孩子,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遇到了一个对自己有好感,又有能力给自己和孩子带来安定生活的男人,恰巧这个男人喜欢她,愿意为她做点什么,何乐而不为呢,可能伊丽莎白后来也爱上了公爵,不过仅仅猜测罢了,在公爵夫人为格雷生孩子的那段时间,她不顾公爵的反对毅然陪着夫人,给她心灵上的安慰,帮她渡过那一段复杂的岁月。这个女人是幸福的,因为她懂得做自己爱自己,懂得如何去爱别人。虽然当初乔治安娜的出轨算是受她的引导,这无关道德,只是人性的弱点。
再说说格雷,优秀自不用说,要不然最后也不会成为首相,他爱公爵夫人,知道公爵的势力却没为之退却,直到乔治安娜离开他回到公爵身边,他不顾一切去她家找她时,我突然感觉到他对安娜的爱是真实而又狂热的,可能他还年轻,还气盛,很多事没有那么顾及。
最后谈谈主人公乔治安娜,嫁给公爵时对婚姻一无所知,婚后以为生活就是那样,男女之间真的就是为了生孩子,原谅并接受丈夫的一次次出轨,视丈夫的私生女如己出,一个善良美丽宽容率真聪慧的女人,在婚姻里感受不到丈夫的爱,遇到格雷后,“蹭”地一下,就擦出了火花,郎有情妾有意,起初还隔着道德那么一道墙,可后来,情感战胜了理智,和公爵与伊丽莎白不同,他们的爱更显的不顾一切,生下儿子后的乔治安娜觉得这桩婚姻里她已经完成了使命,于是要求出去度假,甚至已经打定主意要和格雷在一起,不过面对女儿的来信,她崩溃了,牺牲了自己的爱情,成全了家庭的完美。在把孩子抱给格雷父亲的那一刹那,乔治安娜心都该碎了,就算之后她仍能以各种借口去见这孩子,总归是不阳光的。这其中痛楚,谁又能体会?只有自己慢慢去承受,这便是爱的代价了。
我喜欢公爵夫人,她在情感处理上更胜一筹,最后她支持自己的丈夫在她死后娶伊丽莎白为新一任的公爵夫人,这是看透一切后的从容和宽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爵和伊丽莎白可能算是互相懂得人,所以,经过了岁月洗刷,多年以后,伊丽莎白也该是老的不像样了,但公爵却愿意把她作为自己的正妻宣告天下,应该也是有爱情在里面。
很奇怪,卡列宁结局很悲惨,我却没有流一滴泪;看公爵时我泪奔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夫人把和格雷生的孩子交给格雷父亲的那一幕,第二次哭是在两人重逢后的一次宴会上,他们的对话听似平常的很,两人看似什么也没说,其实什么都说了,内心有多挣扎,表面就有多平静,泪如泉涌。
人与人之间该有多少不得不哭着放下的东西啊!
卡列宁悲在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即使他的丈夫原谅了她,到底是个内心不够强大的女子,她选择了卧轨;而公爵夫人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在丈夫的支持和鼓励下理智战胜了情感,割断了与爱人之间的联系,回到从前的从前。
《公爵夫人》这部片子里的每一个主人公我都欣赏,是不是有点博爱?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就叫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且抛开道德一切不谈,公爵,夫人,公爵公开的情人伊丽莎白,夫人的情人格雷,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别人去爱的品质。
公爵地位很高,有丰厚的财富,一心想要夫人生个儿子作为继承人,呵呵,别以为只有中国人有这样的观念,国外亦然,公爵婚姻的目的性很强,结果夫人在连生了两个女儿后,公爵显示出有些烦躁,不过还好,他并没有过多地指责,这是值得称赞的第一点,至少这个男人有点修养,并没有狗急跳墙;值得点赞的第二点在于这个男人原谅了出轨并给别人生孩子的妻子,这种宽广的胸怀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我想更多的是公爵强烈的责任感,让这个男人这样做,哪怕他知道这件事已经闹的满城风雨,自己亦兵临城下,但内心的沉淀让我看到这个男人闪光的一面,影片里公爵一再强调自己不善于表达情感,或许是有说不出口的话,说不爱,可能不对,说爱好像也不准确,总之也不能用一个亲情就打发了,所以只好用这样的语言去表达,算是一个坦荡荡的男人,真实;再有虽然他拿格雷的前途来威胁乔治安娜,但当乔治安娜拒绝他后,他也没有那样去做,这样的人是善良的,所谓善良,其实就是在自己强大之后仍能保持对别人的友善。
说说伊丽莎白,本身有着不幸的婚姻,丈夫家暴,应该也是不爱她的,带走了她的孩子,不让他们见面,一个人渣,所以电影从头到尾都没给他露脸,只是提及而已。后来伊丽莎白遇见了公爵夫人,两人投缘,夫人可怜她,把她带去自己家中同住,结果公爵和伊丽莎白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关系,是情感在作祟吗?影片中没有细讲,应该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我不信影片里伊丽莎白说是为了孩子,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自己,遇到了一个对自己有好感,又有能力给自己和孩子带来安定生活的男人,恰巧这个男人喜欢她,愿意为她做点什么,何乐而不为呢,可能伊丽莎白后来也爱上了公爵,不过仅仅猜测罢了,在公爵夫人为格雷生孩子的那段时间,她不顾公爵的反对毅然陪着夫人,给她心灵上的安慰,帮她渡过那一段复杂的岁月。这个女人是幸福的,因为她懂得做自己爱自己,懂得如何去爱别人。虽然当初乔治安娜的出轨算是受她的引导,这无关道德,只是人性的弱点。
再说说格雷,优秀自不用说,要不然最后也不会成为首相,他爱公爵夫人,知道公爵的势力却没为之退却,直到乔治安娜离开他回到公爵身边,他不顾一切去她家找她时,我突然感觉到他对安娜的爱是真实而又狂热的,可能他还年轻,还气盛,很多事没有那么顾及。
最后谈谈主人公乔治安娜,嫁给公爵时对婚姻一无所知,婚后以为生活就是那样,男女之间真的就是为了生孩子,原谅并接受丈夫的一次次出轨,视丈夫的私生女如己出,一个善良美丽宽容率真聪慧的女人,在婚姻里感受不到丈夫的爱,遇到格雷后,“蹭”地一下,就擦出了火花,郎有情妾有意,起初还隔着道德那么一道墙,可后来,情感战胜了理智,和公爵与伊丽莎白不同,他们的爱更显的不顾一切,生下儿子后的乔治安娜觉得这桩婚姻里她已经完成了使命,于是要求出去度假,甚至已经打定主意要和格雷在一起,不过面对女儿的来信,她崩溃了,牺牲了自己的爱情,成全了家庭的完美。在把孩子抱给格雷父亲的那一刹那,乔治安娜心都该碎了,就算之后她仍能以各种借口去见这孩子,总归是不阳光的。这其中痛楚,谁又能体会?只有自己慢慢去承受,这便是爱的代价了。
我喜欢公爵夫人,她在情感处理上更胜一筹,最后她支持自己的丈夫在她死后娶伊丽莎白为新一任的公爵夫人,这是看透一切后的从容和宽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公爵和伊丽莎白可能算是互相懂得人,所以,经过了岁月洗刷,多年以后,伊丽莎白也该是老的不像样了,但公爵却愿意把她作为自己的正妻宣告天下,应该也是有爱情在里面。
很奇怪,卡列宁结局很悲惨,我却没有流一滴泪;看公爵时我泪奔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夫人把和格雷生的孩子交给格雷父亲的那一幕,第二次哭是在两人重逢后的一次宴会上,他们的对话听似平常的很,两人看似什么也没说,其实什么都说了,内心有多挣扎,表面就有多平静,泪如泉涌。
人与人之间该有多少不得不哭着放下的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