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有命
小时候总是有暗中不忿的事情,比如外公明明识文断字却跟随外婆的愚昧信仰和贫苦不争,比如外公为什么不能喝爷爷一样好好读书成为生活宽裕的知识分子,比如为什么每年过年要去外公的破房子里无聊度日,一直到外公生病离世,自己也体会过了工作生活中种种煎熬剧痛,才开始稍稍愿意体谅世上所有人的缺憾局限。
但是就在我以为外公的一生和其他底层老人一样贫乏无味的时候,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古怪的事情,是关于生活潦倒的外公留下了秘密保存二十多年的五千美金遗产的消息,我真的感到吃惊又悲哀,二十多年来献身佛教信仰,安于贫苦艰难的底层老人,其实是不曾拿出一分来投资不动产或者商业,放任美金二十年来贬值的损失,我真的不能理解。据说这笔巨款是两岸开放后,外公的父亲从台湾持续寄来的一部分,价值不下于今天的三百万,但是指明是要交给重孙辈结婚时候使用,所以即使自己的老屋越来越破旧,即使自己的水果生意越来越失败,他也没有尝试过让钱生钱,让货币实现流通的价值,增值自己的财富。不知道是没有勇气放手挣钱,还是固执于原则要等到小孩子们成家的那天。
最近看望过几次越来越老迈迟钝的外婆,偶尔会发现家里有台湾来的书信或者亲友送到旧物,连我都会因此回想起两岁时外公的叔叔从台湾回来拜祭先祖时候的人山人海和鞭炮味道。母亲心情好的时候会在回家车上聊起家族的历史,据说外公是湖北一家新兴地主的孙子,家里的院落是小镇上最阔绰的。外公的爷爷是从小就离家远走,拉车贩货什么都做,攒钱后会乡下买地置产。外公的父亲和叔叔自幼离家念书,父亲考上黄埔军校毕业后在东北做事,东北战败后决定回家,才到武汉就听说乡下都在抓国党,为了保命只好抛下父母妻儿逃往台湾,外公作为地主孙子的生活是非常短暂的,过早失去父亲的保护,对财富管理和人际交往也没有得到什么训练,到了快上学的年纪恰恰是斗争对象,更不用说失去的自家土地和树倒猢狲散的亲友,不论是愤恨苦恼中有过自我放纵,还是他在老实种地之余坚持学习认字还懂得珠算和木工,他的人生再未回复正常,那高大瘦削的背影总是散发黯淡阴郁的气息,恐怕是这段恐怖悲痛的历史使得他放弃现世转向佛教世界里寻求安宁。
对于金钱和富贵,我猜想他的内心一定是矛盾和困惑的。富贵和幸福到底究竟是一种命运,还是自身和世界对峙后的决定。或许我应该试着相信自幼受难的他早已认定了今生的富贵真是浮云,不如拥抱佛祖给他的清贫。
愿悲伤的他在彼岸和父辈团聚,永享快乐安宁。
但是就在我以为外公的一生和其他底层老人一样贫乏无味的时候,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古怪的事情,是关于生活潦倒的外公留下了秘密保存二十多年的五千美金遗产的消息,我真的感到吃惊又悲哀,二十多年来献身佛教信仰,安于贫苦艰难的底层老人,其实是不曾拿出一分来投资不动产或者商业,放任美金二十年来贬值的损失,我真的不能理解。据说这笔巨款是两岸开放后,外公的父亲从台湾持续寄来的一部分,价值不下于今天的三百万,但是指明是要交给重孙辈结婚时候使用,所以即使自己的老屋越来越破旧,即使自己的水果生意越来越失败,他也没有尝试过让钱生钱,让货币实现流通的价值,增值自己的财富。不知道是没有勇气放手挣钱,还是固执于原则要等到小孩子们成家的那天。
最近看望过几次越来越老迈迟钝的外婆,偶尔会发现家里有台湾来的书信或者亲友送到旧物,连我都会因此回想起两岁时外公的叔叔从台湾回来拜祭先祖时候的人山人海和鞭炮味道。母亲心情好的时候会在回家车上聊起家族的历史,据说外公是湖北一家新兴地主的孙子,家里的院落是小镇上最阔绰的。外公的爷爷是从小就离家远走,拉车贩货什么都做,攒钱后会乡下买地置产。外公的父亲和叔叔自幼离家念书,父亲考上黄埔军校毕业后在东北做事,东北战败后决定回家,才到武汉就听说乡下都在抓国党,为了保命只好抛下父母妻儿逃往台湾,外公作为地主孙子的生活是非常短暂的,过早失去父亲的保护,对财富管理和人际交往也没有得到什么训练,到了快上学的年纪恰恰是斗争对象,更不用说失去的自家土地和树倒猢狲散的亲友,不论是愤恨苦恼中有过自我放纵,还是他在老实种地之余坚持学习认字还懂得珠算和木工,他的人生再未回复正常,那高大瘦削的背影总是散发黯淡阴郁的气息,恐怕是这段恐怖悲痛的历史使得他放弃现世转向佛教世界里寻求安宁。
对于金钱和富贵,我猜想他的内心一定是矛盾和困惑的。富贵和幸福到底究竟是一种命运,还是自身和世界对峙后的决定。或许我应该试着相信自幼受难的他早已认定了今生的富贵真是浮云,不如拥抱佛祖给他的清贫。
愿悲伤的他在彼岸和父辈团聚,永享快乐安宁。